抽象绘画

出版时间:2013-3-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德]波里布尼  译者:王端廷  
Tag标签:无  

前言

“写实”与“抽象”的纠缠(代序)绘画艺术中存在着两种类型或因素,一种是“写实”(Realistic),另一种是“抽象”(Abstract)①。前者旨在再现摹绘客观世界里种种物像。后者,画面上的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是表现画家主观审美情感的手段。两种类型存在于全世界各民族各地域的绘画中,并且千年万年从来就有。从历史上看,两者都依照各自的规律而独立存在,各自生发,但依我看来,两者作为绘画中的“因素”,事实上不免互相依存、缠结、渗透、溶合,如是而形成世界绘画史中的奇观。西方人做学问搞艺术喜欢提出明确的主张,往住有棱有角,锋芒毕露,虽然不免失诸偏激或极端,但倒是便于认清其面目而作比较研究。若将近世五百年来的西方写实绘画与本世纪在西欧出现的抽象绘画加以对比,就显得汪渭分明,面目迥异,而这也就是现在要谈论的课题。西方抽象绘画不是一种通俗易解的艺术,为了便于说明它的性状,现在且从它的反面(写实或“再现”)说起。再现客观物形,在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域的绘画中普遍存在,就是史前期原始人在山洞中画的野牛形象,也属此例。画人像人,画牛像牛,画山像山,画树像树,在古今全球各种“再现性绘画”中一般都能做到。但在世界艺苑中要找一种典型的、严格意义的“写实绘画”,我认为,必然是近世五百年来的“西方写实绘画”。这种绘画远绍希腊古典时期的艺术精神,发端于十四世纪的西欧,目标明确,形成体系。这种绘画不仅意图将客观物像描绘得准确无误,栩栩如生,并且意图在二维的平面(画面)上幻现出三维空间,而各种物体(不论有生的或无生的)也幻现为三维的“立体”而罗列其中,看这种绘画,如伺我们看窗户外面一片景色一般真实,或如清代邹一桂所说,“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儿欲走进。”西方美术术语中“幻象”(illussion)一词,就是指这种手法。为了写实逼真和显现“幻象”,西方画家不仅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实践,还得依据自然科学原理而研究许多技法理论,即明暗投影、人体解剖、色彩原理、焦点透视、空气远近法等等。另外,在十四、十五世纪,能粗能细、色彩丰富的油画技法渐臻成熟,更促进了写实绘画的发展。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约五百年期间,西方写实绘画名家辈出,杰作如林,很光彩地在世界美术史中确立了地位。抽象绘画出现在本世纪之初而与传统的写实绘画抗衡,这是一种“激变”。但在“激变”之前却也有一个渐变或者缓冲的过程,那是在十九世纪后半期。那个时期中出现了一印象派。“开到茶糜春事了”,从文艺复兴到那时的四百多年期间,许多写实绘画的手法或“课题”,在许多大师手中已经运用自如,只剩下“光色变化”这个课题,留待印象派画家去深入探索,尽情发挥。印象派其实是西方写实绘画追求视觉真实感之合乎逻辑的发展,以艺术观而论,它仍然遵循着芬奇“忠实摹绘自然”的信念。但是,印象派不重视历史故事等文学题材,着眼于表现光色变化而减弱了对物像实体和细节的描绘,笔触疏朗而富于节奏感,这种画风使渐趋凝固的写实绘画体系出现了裂缝。“后印象派”的三位画家(塞尚、梵•高、高更)出于印象派而一反印象派那种仍然忠实摹绘自然的客观态度,才真正向现代绘画跨进了一大步。他们的绘画艺术介乎写实与抽象两极之间,自具独特的价值,但也不妨说他们给本世纪的纯粹抽象绘画开辟了一道路。过去数百年中,西方画家由于忠实摹绘物像,并意图在二维平面上显现“三维空间的幻象”,曾经利用光学器材“暗箱”(camera obscura)作为辅助工具。后来“暗箱”发展成为照相机,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已普遍使用。照相机摄取自然景象和显现“三维空间幻象”易如反掌,尽管不能完全取代写实绘画,却也引起许多写实画家们不小的震动和反思。西方写实绘画之所以“盛极思变”,多半也由于摄影术的挑战。对于过去数百年西方写实绘画来说,现代的抽象绘画可以说处处“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写实绘画主张忠实幕罄自然物像,抽象绘画却摒弃对于自然物像的再现,写实绘运在二维的平面上显现三维空间的“幻象”,抽象绘画却决不考虑这个课题。在写实绘画作品中,一般都有故事情节(西方评论家称之为“文学内容”),就是在印象派、后印象派、乃至野兽派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风景、静物、人物肖像和生活场面,在抽象绘画中这些却不见踪影。抽象画家将写实绘画中那些重要因素褫夺殆尽,当然并非意图“改造”写实绘画,而是要另起炉灶,别创新体。在抽象绘画作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笔道道”(线)、圈圈点点、色块、几何形体等“形式因素”,它们并非用于摹绘自然物像,而是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而唤起心中审美情感的共鸣。画面是一个框架(一个有限的特定的空间),在这个框架中,儿何形体的种种不同结构,“笔道道”的势劲(force),圈圈点点的疏密、色调的冷暖,都造成种种韵律感和情调,都寄托着画家的匠心,表现出情感的波动。在抽象绘画核心人物康定斯基的理论著作中,常将音乐原理比拟抽象绘画,甚至认为绘画应该完全音乐化。他的主张未必完全合理,但这种说法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绘画。对于这册书的我国读者来说,以上所述或可略助理解。我对于抽象绘画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还有若干看法,现在为此书的译本写序,趁此择要提出数点,以供读者参考。(一)哲学家叔本华说:“一切艺术都向往着音乐的情态。”英国有两位艺术理论家(十九世纪的沃尔特•佩特和本世纪的赫伯特•里德)很赞赏这句话,并且加以申论。据我体会叔本华所说以及上述两家的申论,无非是认为:各种门类的艺术都不免要负担许多实际生活中的因素,例如文学要借助于表示概念的语言文字,有时还要叙述故事情节;绘画要描摹客观物形(有时也要描绘故事情节),这些都是一种“羁绊”,唯有音乐纯粹以乐音的旋律抒发音乐家内心中的情感,而聆听者也可以不思其他而几获得直接而深沉的感受。但我又体会佩特和里德的原意,似乎他们只是在说明写实的或再现物形的绘画,也应该取法于音乐而在点、线、形、色中传情,才能真切动人,却并没有认为绘画必须完全摒弃物形(佩特甚至强调各种艺术的特殊性而不可互易)。确实是康定斯基第一个提出绘画应该完全“音乐化”,即创造一种“视觉的音乐”(在画面的框架之中,以抽象的点、线、形、色造成结构和节奏,正如音乐家驱使乐音而成曲调)。我个人怀疑绘画是否能够和必要完全摒弃“再现因素”,理由是:视觉所接触的客观世界中的形形色色,确实比听觉所接触的自然音响(如风雨、雷霆、流水之声)丰富得多。因此,在写实绘画中,客观物象的形与色并不总是“羁绊”,在天才画家手中,也能利用点线形色而成为动人的作品。大量的风景画都摹绘自然界的形与色,但都不失其为佳作。与此相反,在音乐中摹拟自然的音响却从来不被认为是上乘的手法。依据上述看法,我认为康定斯墓不顾绘画的特殊性而否定“再现因素”,未免失诸片面,而宣称二十世纪以前的写实绘画都是“表面的”、“没有未来的”,更是过于偏激。依我看来,“写实”(再现)与“抽象”(非再现)既自古并存,未来也必将如此,更可能的情况是两者互相参证和促进,而使绘画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这个看法也见于拙著《论西方写实绘画》(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二)但是我并不否认康定斯墓是一位严肃而敏于思考的艺术家和学者,而他的偏激之论多半是迫于形势而产生的,“矫枉难免过正”,可以谅解。本书作者指出:“抽象的艺术观念,正如写实的艺术观念,数千年来共同存在着,它们形成两种相反却恒久长存的倾向。”他说的符合历史享实,但也应该指出:在十四世纪之后,写实绘画在艺坛上君临一切达五百年之久。大量的写实画家被尊崇为大师,他们的油画被称为杰作悬挂于博物馆。芬奇的笔记专门论证绘画的主旨是忠实摹绘自然,被认为是美术理论的经典之作。相反,抽象的装饰美术却相对地不被重视,也缺乏理论著作阐释绘画中抽象因素的意义。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康定斯基才意图确立抽象因素在绘画中的地位。油画技法从未用于写实,他却要创作抽象的油画而与写实的油画分庭抗礼。他又著书立说,阐明抽象因素的重要性以及点、线、形、色在画面上的变化规律和视觉效应。我认为他的绘画理论发芬奇之所未发,也可以与现代格式塔心理学互相参证,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就是坚持写实的画家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三)这册书的作者说:“抽象绘画被公正地称为‘二十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可是却没有人断言它属于普及的艺术形式。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它仍然像是喜玛拉雅山——离大家太远、太高,难于入门而招致误解。”我很喜欢这几句话,因为很少听到西方艺术评论家说这样的大实话。过去我们住往误认为抽象绘画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在西方必定已经被普遍理解和接受,听了这几句话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不过我并不将这一点作为贬斥抽象绘画的理由,我仍然认力它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试验。另外,我认为不必将抽象绘画看得过于神秘或“高不可攀”。对于西方的抽象绘画,我们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看法,但正如对待其他许多西方文化艺术一样,不论是褒是贬,欠缺的是深入的理解。这册书是专门谈抽象绘画的,我读后感到作者能用通俗的语言阐释抽象绘画这种比较艰涩难解的艺术及其理论,又肯说“大实话”,还是难能可贵的。作者不仅对抽象绘画的艺术特征作详尽的阐释,还叙述了这种艺术在本世纪数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对于给广大读者丰富知识见闻来说,也不失为一册有益的读物。因此,如果有人问我:青年学者王端廷翻译这册书的目的是什么?我立刻回答说:帮助你理解!

内容概要

抽象绘画出现于20世纪初,与传统的写实绘画相抗衡,是一种“激变”。抽象绘画被公正地称为“20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可是却没有人断言它属于普及的艺术形式。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它仍然像是喜玛拉雅山——离大家太远、太高,难于入门而招致误解。《抽象绘画》是抽象绘画的专著,对抽象绘画理论、画家、作品及创作思想都有严谨而细致的论述。
国内对于西方的抽象绘画,正如对待其他许多西方文化艺术一样,不论是褒是贬,都欠缺深入的理解。《抽象绘画》是抽象绘画的专著,作者用通俗的语言阐释抽象绘画这种比较艰涩难解的艺术及其理论。作者不仅对抽象绘画的艺术特征作详尽的阐释,还叙述了这种艺术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适合美术及相关专业学者、学生及美术爱好者阅读,是一本普及读物。谁是第一个挣脱具象艺术的枷锁的人?是谁画了第一幅抽象画?在公众的误解和恶意的批评阶段,他们需要怎样的勇气?从未来主义到构成主义,从几何潮流到风格派,从抒情抽象到行动绘画,抽象绘画如何影响了现代绘画艺术?读《抽象绘画》,了解这一“20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的来龙去脉。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阿尔森•波里布尼 译者:王端廷阿尔森•波里布尼是德国学者。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观察》杂志编委。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研究。

书籍目录

“写实”与“抽象”的纠缠(代序) 我们能讲述不可言喻的事物,读懂不可理解的东西吗? 悖论 不可理解性 难以理解的仅仅只有抽象绘画吗? 一些规则和解释 人们该怎样观看抽象绘画呢? 第—幅抽象绘画 抽象。非再现,绝对,具体,无定形绘画 抽象绘画一直通过某种形式存在着 没有简明易懂的描绘,仍有创造的余地 再现广一非再现 什么是“客观的”? 反对再现的论据 背离虚假的现实 抽象的理由 前抽象主义潮流中再现的抛弃 通往绝对和纯粹之路 分解,样式化,几何 简化 抽象方法的优势 一个从未被认识到的新世界,纯视觉的获得,1910—1916年 法国抽象艺术的先驱 未来主义者的影响 绘画的自律性 色彩的自主能量 视觉的王国 建筑和音乐 构成主义潮流和几何的诗歌,1917—1939年 俄国的几何潮流 风格派 包豪斯 抽象—创造 几何的意义 1935年后的美国抽象绘画 在逻辑绘画与抒情迸发之间,1944—1960年 群体,论战,发展 巴黎失去其文化垄断权 绘画的抒情过程和价值的改变 行动绘画成为一种战斗和体验行为 作为破坏与建造的行动 抒情抽象诸流派 视觉的研究和体系,1960—1973年 机动主义和视觉研究流派 硬边绘画和极简艺术 抽象艺术给了我们什么? 作品与述评 画家小传 重要专业术语译名对照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令人遗憾的是,巴黎这座有着无限艺术自由的城市,对这些来自国外的移民只给予了冷淡的接纳。普遍的意见是抽象艺术与法国传统没有共同之处。移民艺术家的非具象绘画被宣告为“假装一本正经”、非音乐的和德国气息的东西,艺术的欣赏口味具有民族主义的特性。 在这种氛围中,国际性的团体“抽象—创造”社于1931年诞生了,它反对与攻击的目标是保守主义者的偏见和大受宠爱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前卫团体将其作用的基础主要建立在欧洲构成主义的成果上,在30年代,这能够吸引许多重要的知识分子。有些参加者已长期在巴黎生活。然而,除了以柯布西耶为中心的那个小集团、几个展览和一个昙花一现的开端(“圆与方”小组,group Cercle et Carre,1930年)之外,他们在这里完全是孤军作战。 1931年5月,由奥古斯特•埃尔班、乔治•万同格罗和埃迪安纳•比奥斯(Etienne Beethy)发起组织了“抽象一创造,非具象艺术”团体(1932—1936),这些画家才第一次有了一个在展览的组织和发行年度出版物方面都非常活跃的集团。很快,这个团体便成长为一个没有教条主义宗旨的重要的国际运动,它在巴黎有209名成员,在国外的成员有207名。他们中间,像库普卡、蒙德里安、康定斯基、马涅利(MagneUi)、佩夫斯奈(Pevsner)、阿尔普(Arp)、勒•柯布西耶、莫霍利一纳吉、索菲•托伊伯一阿尔普(Sofie Taeuber—Am)和其他人,全都是重要的艺术家。 他们强烈反对艺术上的非理性主义和文化、政治上——特别是德国、中欧、后来的西班牙的反动势力。他们的行动和清晰、科学的具体主义理论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产生了惊人的成果。 库普卡、至上主义者和新造型主义者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的一些课题,此时,大约是1930年被范•杜斯堡、蒙德里安和比尔归纳成了一种公式,具体主义成了一种更高级的抽象样式。艺术家不再关心物体的简化,他直接架构纯视觉的元素。 对具体主义运动(1930—1970)的不同分支来说,有两个主要的特性是值得重视的。从理智方面说,就是对科学的,通常是数学的思维模式的关注。按照实际的标准,艺术家把这些模式表现成视觉的几何形状。 几何的意义 我们能够根据构成的“通俗”应用和“赤裸裸的”几何形状,辨认出1917—1939年间的大多数抽象绘画。这种风格几乎不能称为一种时尚,因为它持续了如此漫长的时间。事实上,它是一种稳定的创造方式和视觉方式。我们已经遵循着这条非自然主义的过程,从技术的立脚点,顺利发现了它的基本形态。

编辑推荐

《抽象绘画》编辑推荐:国内对于西方的抽象绘画,正如对待其他许多西方文化艺术一样,不论是褒是贬,都欠缺深入的理解。《抽象绘画》是抽象绘画的专著,作者用通俗的语言阐释抽象绘画这种比较艰涩难解的艺术及其理论。作者不仅对抽象绘画的艺术特征作详尽的阐释,还叙述了这种艺术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适合美术及相关专业学者、学生及美术爱好者阅读,是一本普及读物。谁是第一个挣脱具象艺术的枷锁的人?是谁画了第一幅抽象画?在公众的误解和恶意的批评阶段,他们需要怎样的勇气?从未来主义到构成主义,从几何潮流到风格派,从抒情抽象到行动绘画,抽象绘画如何影响了现代绘画艺术?读《抽象绘画》,了解这一“20世纪典型的艺术形式”的来龙去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抽象绘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好书偷着看,慢慢来深入,持续学习
  •   没想象的好,当再读现代美术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