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书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高士明  页数:432  字数:1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从2002
年到现在所写的关于策展实践的学术论文的合集,这些文章曾发表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性刊物上。该书论述了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策展对于作者来说,不只是表述或再现方式,而且是一种塑造现实的力量。他认为艺术家只是一个社会位置,而策展人不过是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我们将获得一种目光,这种目光可以穿透艺术作品的拜物教,穿透艺术创造的个人主义神话,穿透艺术—价值—资本的社会交往系统,进入到这种被名之为“艺术”的心灵的社会运动中。

作者简介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展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视觉文化、当代艺术以及策展实践。近年来,他参与策划了许多大型学术性展览,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等,并还担任了“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
“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等国际大展的策展人。

书籍目录

2002—2003?地之缘
亚洲谜结—— 一种非西方的经验与表述
全球化,一条不断延伸的地平线—— 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与文化抉择
附:地之缘主题框架?—— 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
2004 影像生存:可视者的技术
影像—现场:2004上海双年展的构造与叙事
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与表述制度
影子的炼金术—— 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问题视域
2005 显微学
显微学—— 一种现实主义的政治
从历史经验到生活世界—— 论当代艺术的“社会参与”和“作者问题”
复数的政治—— 对吴山专的意识形态解读
一个无政府主义的结构—— 吴山专、托斯朵蒂尔的物权及其他
2006 黄盒子:没有展览的时代
黄盒子?青浦: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
山水之危机
书是书非—— 关于现代书法的札记
2007—2008 与后殖民说再见
“后殖民之后”的观察和预感
即将到来的历史—— 论“本土”的拆解与重建
2009—2010?排演
何谓“排演”?——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思考
排演的政治—— 关于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的对话、通信与札记
在路上:“胡志明小道”万象讨论会
甜蜜的60年代:运动与空间
我从“印中对话”中学到了什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早在1992年冷战结束之初,身为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划的奥利瓦就提出了“过渡的国家性”或“超国家性”(Trans—nationality)作为其策展口号。在那次艺术盛会上,各国家馆纷纷邀请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参展,德国馆邀请了韩国艺术家,美国也邀请了法国艺术家……奥利瓦兴奋地将此状况描述为“新国际主义”。而在1999年,现任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指导的非裔策划奥克维更明确地以“全球化”和“地缘性”取代了以往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概念。在2000年的第五届里昂双年展中,这一表述得到进一步强调,其主题“分享异国情调”展示了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异国情调的日常性和交互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超国家性”和“身份政治”,正像两把互为递进的锋利的剃刀,肢解着传统的“地域一民族”的文化观念和国家观念,组构着上述全球化的两重性对国际艺坛的强烈影响。 然而,在西方国家正成为日益显著的事实的这种“全球化”,在广大非西方国家却面临着某种艰巨的话语转换。一方面,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因长期追求现代性的努力而发生了普遍的断裂,各国的现代化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西方化的阶段而产生强烈的认同危机。在西方话语有意识地引导和展露国家、民族认同的模糊感并使之呈现为可以分享的异国风情之时,认同危机在非西方国家却成为一道尖锐的刺痛,一道关于文化根源性的深刻而长期的刺痛。另一方面,全球化这个西方话语又在非西方知识界的眼中具有一种反西方的象征意义。于是,接纳这一独特的西方话语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一个反对西方的过程,依然从属于后殖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那种自相矛盾的“反西方的西化”现象。这种全球化氛围中抵御着的现代性必定难逃身份政治的阴影。作为对一体化的全球化的抵抗,它往往皈依于全球主义诱发的种种本土化倾向。而这种本土化倾向并未像西方那样成为消解“民族一国家”这一传统政治模式的药方,相反,它往往成为民族主义的强烈兴奋剂。 事实证明,作为西方“解国家化”话语的“全球主义”,在非西方语境中往往表现为以“民族一国家”为其载体的本土化运动。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尤其是充满着身份政治色彩的那一部分,扮演了一个又一个西方的他者形象。在这个意义上,全球主义是西方现代性自我反叛机制继“他者”策略后的最新表现形式。针对中国艺术而论,引起慎思和警觉之处至少有二:其一,在“全球概念”与“文化多元”的旗帜下,不加批判地弘扬差异,并由此建构起一个片面的他者形象以充实一个“全球化的文化想象”。在这种危险的话语实践中,“他者”自己解构了“他者”的形象,多元已不成其为文化根源意义上的多元。其二,由于头脑中往往存在着一个他者的建构机制,西方策划人在面对非西方艺术作品时,往往进行着一种文化性解读。

编辑推荐

《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编辑推荐:策展对于作者来说,不只是表述或再现,而且还是一种塑形方式,是一种直接在历史暗房中进行的实践性写作。艺术是可以并且能够改变生活的,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回馈我们不同的生活经验。艺术家的内部有个策展人,策展人的内部也有个艺术家,他们共谋合作,也互相抵抗战斗,但二者都被艺术所雇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动的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正式我需要的,策展专业需要它!
  •   书中对策展有一个详细的介绍,把本身概念而逐渐具体化了。很不错的书,对艺术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看一看!
  •   作为现代艺术的入门书,整套书里面集合了各种论理和各种思想。
  •   前言是之前在美院讲座的内容,正文还没看,希望真诚
  •   这本书的语言读起来相当舒服,休闲时的好读物。
  •   有几章还是相当精彩的,作者的策展经历给力我不少启发,不过书中专业名词太多,很多地方像在读翻译的外国作品,逻辑上很难懂,需要看好多遍。
  •   买的五本书,纸质都好次。就一本纸还行。好在内容是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