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集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左丘明、 陈才俊 海潮出版社 (2012-04出版)  作者:(春秋) 左丘明 著  页数:270  

前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干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日“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至恒久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 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内容概要

  《左传》,系以孔子的《春秋》为蓝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它广泛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活动,笔含抑扬褒贬,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左传全集》精选了七十多个对现实人生有较强启迪意义的故事,对此进行了通俗的编译和中肯的解析,从而把经典文化传承与现实生活观照紧密结合起来,表现出了较强的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和针对性,也体现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求实精神。

作者简介

作者:(春秋)左丘明

书籍目录

一隐公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大义灭亲 二桓公 鲁桓公取郜大鼎于宋 王以诸侯伐郑 季梁谏追楚师 三庄公 曹刿论战 宋南宫万之勇 陈公子完奔齐 四闵公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卫懿公好鹤 晋侯使太子申生伐皋落氏 五僖公 齐桓公伐楚 宫之奇谏假道 晋国骊姬之乱 葵丘之盟 秦晋韩之战 子鱼一论战 晋公子重耳的流亡 晋文公围原 展喜犒师 晋楚城濮之战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殽之战 六文公 楚商臣弑君 狼晖之死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 郑子家告赵宣子 七宣公 宋国的败将华元 晋灵公不君 王孙满对楚子 郑灵公之死 申叔时说楚王复封陈 楚许郑平 晋楚邲之战 宋及楚平 八成公 齐晋搴之战 楚归知罃 巫臣教吴叛楚 晋归钟仪 吕相绝秦 晋楚鄢陵之战 九襄公 祁奚请老 晋灭倡阳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齐晋平阳之战 祁奚请免叔向 叔孙豹论三不朽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张骼、辅跞挑战楚军 晏子不死君难 伯州犁问囚 蔡声子论晋用楚才 季札观乐 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不毁乡校 十昭公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郑子产与子皙争聘 晏婴叔向论晋季世 晏婴辞更宅 伍员奔口天 子革对灵王 晏婴论和与同 子产论政之宽猛 齐鲁炊鼻之战 鱄设诸刺吴王 十一定公 申包胥乞师 鲁国侵齐 齐鲁夹谷之会 十二哀公 伍员谏许越平 楚昭王不禁 齐鲁清之战 楚国白公之乱 卫庄公之死 勾践灭口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张骼、辅跞挑战楚军(襄公二十四年) 题解 春秋时代打仗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前奏,就是两军正式交战之前,先派出猛将前往敌阵挑战,冲杀一气,一来打探二下对方的虚实,二来壮大自己的军威。这次棘泽之战,晋军方面的将领张骼、辅跞就摊上了这个任务。 原文 冬,楚子伐郑以救齐,门于东门,次于棘泽。诸侯还救郑。晋侯使张骼、辅跞致楚师,求御于郑①。郑人卜宛射犬。吉。子大叔戒之日:“大国之人,不可与也②。”对日:“无有众寡,其上一也③。,’大叔日:“不然,部娄无松柏④。”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使御广车而行⑤,己皆乘乘车⑥。将及楚师,而后从之乘,皆踞转而鼓琴⑦。近,不告而驰之。皆取胄于秦而胄,入垒,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挟囚。弗待而出。皆超乘。抽弓而射。既免。复踞转而鼓琴。日:“公孙同乘。兄弟也。胡再不谋⑧?”对日:“曩者志入而已⑨。今则怯也。”皆笑,曰:“公孙之亟也⑩。”注释 ①求御于郑:向郑国要求派遣驾车的人。因在郑国作战,郑国人熟悉地形、道路。②与:敌,抗礼。③上:指在车左车右之上。④部娄:小土山。⑤广车:攻敌之车。⑥乘车:平时所乘的战车。⑦转:车轸,即车后横木。⑧再不谋:连续两次不商量。⑨曩:前一次。⑩亟:急。意为马上进行报复。 译文 冬天的时候,楚康王进攻郑国以救援齐国,进攻东门,驻扎在棘泽。诸侯回军救援郑国。晋平公派遣张骼、辅跞向楚军单车挑战,向郑国求取驾驭战车的人。郑国人占卜的结果是派遣宛射犬去吉利。子太叔告诫宛射犬说:“对大国的人不能和他们平行抗礼。”宛射犬回答说:“不论兵多兵少,御者的地位在车左车右之上是一样的。”太叔说:“不是这样。小土山上没有松柏。”张骼、辅跞两个人在帐篷里,让宛射犬坐在帐篷外,吃晚饭,才让宛射犬吃。让宛射犬驾驭进攻的车前进,张、辅二人却各自坐着自己平日的战车,将要到达楚军营盘,然后才登上宛射犬的车子,二人均蹲在车后边的横木上弹琴。车子驶进楚营,宛射犬没有告诉这两个人就疾驰而进。这两个人都从袋子里拿出头盔戴上,进入营垒,都下车,把楚兵抓起来扔出去,把俘虏的楚兵捆绑好或者挟在腋下。宛射犬不等待这两个人而独自驱车出来,这两个人就都跳上车,抽出弓箭来射向追兵。脱险以后,张、辅二人又蹲在车后边横木上弹琴,说:“公孙,同坐一辆战车,就是兄弟,为什么两次都不打—下招呼?”宛射犬回答说:“从前一心想着冲入敌营,这次是心理害怕敌军多,顾不上商量。”两个人都笑了,说:“公孙是个急性的人啊!” 评析 通常情况下,进行挑战的战车成员都是合作过多年的战友,并且配合得很默契。然而这次晋军派出的挑战战车,却由晋、郑两国人员组成。车左和车右由晋国出,车御则由郑国出。用郑国的车御,本来是打算弥补晋国不熟悉地形的缺陷,不曾想却引出来挑战成员之间的矛盾。晋国是大国,更何况这次专门为救郑国而来,所以颐指气使、趾高气扬。两国将士合作,晋国人小看郑国的车御,这样的话很容易导致失败。郑国的子大叔从大局出发,告诫车御宛射犬不要与晋人较劲。宛射犬则是从将士的个人尊严出发,认为乘同一辆战车,协同作战,就应该平等。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不出子大叔所料,晋国人在宛射犬面前,态度骄横无礼。晋人的傲慢行为,让宛射犬很是郁闷,既然晋人旁若无人,宛射犬驾车也就自行其是。他驶入敌阵前事先没告诉晋人,返回时也不等待,弄得晋人很被动。幸亏二人也是英勇善战之辈,要不然的话,能否回得来还真是不好说。宛射犬戏弄了二人,其实也被二人的勇武折服。张、辅二人脱险后,也认识到宛射犬也非等闲之辈。因此,二人一改先前骄横无礼的态度,开始以平等的态度与宛射犬对话。

编辑推荐

《左传全集》精选了《左传》里的一些经典篇目,加以简明的注释。此外,编者还给每篇作品都写了个题解及评析,或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背景,间或也作一些文学评点。《左传全集》还配有一些插图,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左传全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