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春霞  页数:29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是一部比较系统地探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的文化变迁与文学关系的著作。本书采用民族学、社会学与文学研究的多重视角,通过文献研读与文化批评等方法,对北魏社会孝文帝改革后不同族群的文化认同与文学转型进行研究。本书立足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域外文献,结合多学科成果,既探讨作品创作,又探讨文学活动。同时,也围绕文学活动,分析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的民族融合与文化迁移。以此抛砖引玉,为多民族融合环境下的民族问题和文学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

作者简介

  陈春霞,女,1974年4月生,回族,宁夏银川人。1998年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产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浙江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中南大学学报》、《兰州学刊》、《当代电影》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宁夏省级和宁夏大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高校古委会、省级课题5项。

书籍目录

自序绪论一 研究视角的选择二 研究范围的确定三 研究史的回顾四 研究方法与途径第一章 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上)第一节 汉化改革与孝文帝的文学创作一 孝文帝汉化改革评述二 孝文帝对汉文化的认同及其文学活动第二节 宗室贵族的文化渐变与文学创作一 元魏宗室贵族文化转变的性质二 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及其文学创作三 元桢、元英、元熙祖孙三代的文化渐变与文学活动第三节 文化转型的余响及元魏贵族文学水平的质变一 北魏末期宗室贵族的文学创作二 宗室文人文学水平的提升与质变第二章 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下)第一节 汉人文士对北魏政权的认同一 汉人文士的地位变化及其对北魏政权的认同二 汉人文士认同北魏政权的原因三 张彝:早期入魏的汉人文士后裔四 崔道固、崔僧渊:战败入魏的汉人文士第二节 太和以后文坛风气的转变与汉人文士的创作一 文坛的繁荣和文士的集群二 汉化改革后成长起来的汉人文士 第三章 东魏、北齐民族融合的曲折历程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第一节 东魏、北齐的两次文化转变对文学的影响一 六镇之乱与北魏的分裂二 两次文化转变与文学风貌第二节 《敕勒歌》与鲜卑文化的复苏一 北齐高氏的族源及其文化认同二 民族融合与《敕勒歌》辨疑第三节 复苏的鲜卑文化对邢邵、魏收创作的影响一 自有文学创作主张的邢邵二 创作迎合时俗的魏收第四节 北齐文化的第二次转型与文林馆作家群的崛起一 北齐第二次文化转型的原因二 文林馆的设立及其价值三 文林馆作家群及其活动考略第四章 西魏、北周的文化复古与文坛新趋向第一节 文化的复古与文学的复古一 分割而治的局势与宇文泰的文化选择二 苏绰与复古思潮中的文学发展第二节 漂泊于异乡:梁亡入北的流散文人与流散文学一 在西魏、北周的流散文人二 庾信和王褒表现不同的流亡心态与创作第五章 民族融合与隋代文学的繁荣第一节 北方诸族与汉族的融合及其文学表现一 北方诸族与汉族融合的初步完成二 文学创作中体现出的身份确认与文化认同第二节 强烈的统一意识与隋代诗歌的新趋向一 统一国家孕育的统一意识二 文人创作中流露的统一意识余论:魏晋南北朝民族与文学关系的批判与反思一 体质还是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夷之辨的反思二 关于民族融合与民族文学的两重悖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实际上,三人的成名时间和创作偏好各不相同。温子升入北齐之前,即已去世。其文学创作及成就,集中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至北齐立国前寒士文人的创作风貌,前文已论,此处不再多述。而邢邵与魏收,则均跨越了两个朝代,引领北齐文学风气。虽然在北齐并称一时,号为“邢魏”,但其文学追求,差异颇大。邢邵少年成名,文名甚高,但人北齐以后,因其创作不为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所爱,所以获得的肯定和褒奖要逊于魏收。而魏收揣度北齐君主心意,迎合其好尚,因而位高爵显,最后身居要职。追根究底,邢魏二人创作上的分野和其在当时文坛地位的升降,与当时鲜卑文化的复苏及整个鲜卑武人集团的文学好尚有直接关系。  《北齐书·孝昭纪》云:  及文襄(高澄)执政,遣中书侍郎李同轨就霸府为诸弟师。帝所览文籍,源其指归而不好辞彩。每叹云:“虽盟津之师,左骖震而不切。”以为能。遂笃志读《汉书》,至《李陵传》,恒壮其所为焉。①“源其指归而不好辞彩”,从孝昭帝高演的审美取向,约略可以窥见高欢父子对文学作品的要求。北魏太和以后,文坛已经开始“咸慕新风”②,向着“雕琢琼瑶”③,追求声律技巧、辞藻俳偶的方向发展。而高欢父子却逆风而行,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均是好义而不好辞。而他们所在的地位,又必然对文坛风气形成影响。所以,迎合高欢父子好尚、以赋表等实用文章见长的魏收,在北齐得到的声誉和重视,要远远超过以诗歌见长的邢邵。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