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诗歌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唐欣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说话的诗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口语诗研究》是国内讨论口语诗歌的第一部专著。作者以诗学探讨与诗人专论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口语诗大致的历史,细致分析了口语诗可能的诗学,评估了口语诗的意义,并对口语诗歌的代表诗人和主要群体进行了介绍、评论和总结,并且征引了大量作品。在亲切可读的叙述里,读者可以增进对口语诗这一新兴的、影响日益深远的诗歌的了解。

作者简介

  唐欣,1962年生。现居北京,在一所学校任教。有著作《从文化到文本》(2000)《当代西部文化研究》(2005)《纸上的敦煌》(合著,2009)《幻象与真实》(2012)。另有诗集三种。

书籍目录

绪论定义与缘起第一章 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历史——口语诗历程回顾第二章 假如有一种诗学——口语诗诗学初探第三章 在生活和艺术之间——口语诗意义概说附录 新诗与现代诗第四章 牛仔裤到底牢不牢——于坚诗歌简论附录 于坚《作品第39号》第五章 让人们向我的鞋子敬礼——韩东诗歌简论附录 韩东《这些年》第六章 像一列火车那样——“他们”诗歌简论第七章 我们仅仅是生活的雇佣兵——“非非”和“莽汉”诗歌简论附录 杨黎《旅途》第八章 我要把它全买成炸药——伊沙诗歌简论附录 伊沙《饿死诗人》第九章 在与魔鬼相搏时我们胜了——“新世代”诗歌简论第十章 但每个少年都可能屠宰一只猫-70后口语诗人漫议附录一 南人的电子时代之爱附录二 法官的“非法”的诗歌附录三 冷漠的人及诗第十一章 你没错,但你错了——口语诗趋势臆测后记

章节摘录

  二  口语诗在开拓新的诗性的同时,也接受和容纳了许多原本在诗歌系统之外的非诗的生活、非诗的事物、非诗的语言、非诗的形式,它实际上拓展了文学的范围和疆界,拓展了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还修正和改变了文学本身的性质。  从前的文学,或者说诗歌,还被看作是某种符号,某种表现,某种反映,也即它是在讲另一个潜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理念的或情绪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总是给定的、已知的,是我们既定的文化和文学传统所能接受和容忍的。而口语诗则把这种表述,变成了出场,变成了直接给出暧昧事物的一种方式。它把原本不被人们注意的、在现存文学体系里很少或没有的,利用既成标准无法衡量和判断的某种生命形式、生命体验和生命状态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无法忽视的焦点,从而使我们已有的观念发生混乱,进入某种怀疑论体验,并使我们的情感发生奇妙的变化,比方产生前所未有的情感、前所未有的认识、前所未有的困惑,等等。它直接出场、给出、显示,它不试图去表达别的什么,它表达的正是它本身。  章太炎先生在《文学总略》中一反“流连哀思,吐属藻丽”的衍生义,把文学还原到古义层面:“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种泛化的、普地化的处理既是他的学在民间,看重方言俗语的信念的体现,也是他平视万有的齐物思想的必然反映。胡适后来坦承,他倡导白话文运动最初的灵感,即得自章太炎这一打通“应用文”和“美文”界限的“过去宽泛”的文学论。章太炎把文字在远古初民时代应付日常之的实用性,放置在后世文人才士所注重的音韵和形象美感之上来强调,“一方面拆除了文学的垄断性藩篱,将之从过于注重雅丽的文人集团专擅的领域那里剥离出来,剔除加置其上的神秘性,从而为其重新汇入开阔的文化创造空间,为中国文学重新全面接纳日常民间真实、广泛的生活世界和元气淋漓、生机流动的想象力,提供了学理上的依据;而致力于打破既成文学的高度自我封闭,促成其重新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和容受气度,正是五四一代新文学的开拓者最重要的精神性格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口语诗努力的方向。  海德格尔首先揭示说,存在不可能独立于人之外,它是人的存在,人不可能脱离并超越这个世界,没有绝对超然的距离和位置。同时,存在也不是唯一的,固定不动的,它更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永远未完成的存在。他还特别提醒说,不要把“存在者”混同于存在,存在是包容着“存在者”的更大的、有着广大歧异和分延的存在。我们所能缝合和拼接的,只能是个人存在的碎片,我们充其量只不过是向更大的存在靠近而已。口语诗放弃的正是这样寻找本质,发掘本质,试图整体认识和整体解决的野心,它较为谦逊、较为低姿态地把自己的言谈范围限制在  自己直接触摸和交流的事物之上,它给出的是有限的存在,却也是对未知和无限的发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说话的诗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