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菩提树

出版时间:2012-8-1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贤亮  页数:305  字数:2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未被苦难击倒,热爱生命的故事。张贤亮检视当年的日记,以注释的方式,平静地,甚至是幽默地叙述最萧索荒凉的人生经验,丰沛的文字中迸发出对生命的最大热爱,自然而然地为过去四十年中国人的苦难下脚注。他以日记体的形式,将小说艺术推上另一高峰。

作者简介

  张贤亮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20世纪50年代初读中学时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自北京移民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在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1979年重新执笔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1992年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担任董事长。其代表作有:《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的菩提树》、《习惯死亡》、《青春期》、《一亿六》等。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有多部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搬上银幕。作品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国外发行。

章节摘录

我不知道为什么从这天开始记日记。这一天,在“改造”我的农场里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从我一九五八年五月十八日投入这个劳改农场以来,到今天已经过了七百多天。我已经完全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好像我一生下来从小到大都过着这样的生活似的。锋利的刀已将我拦腰斩断,又把我有意识的这一部分抛到荒郊野外。我不知道我的另一部分在哪里和我是不是曾经完整过。当狠狠地砸在地上时,唯独疼痛的感觉是真实的,但疼痛了七百多天后人就麻木了,我不再感到疼痛而只感到饥饿。    如果没有这本薄薄的日记本,我就会怀疑那一段生活是否真实。人,其实是健忘的。不管是快乐或者痛苦,人总是面对此时此刻。但世界和人的现在是过去的结果,未来的世界和人又是现在的结果;历史和人的生命都不会白白地、毫无痕迹地消失。    然而,现在有许多人仍然不仅不敢面对现实,而且不敢面对过去,我就觉得应该将这本真实的日记公之于世,并且要详加注释了。    且说这天晚上我翻开刚刚从小卖部买来的日记本,想在上面写点什么的时候,我最感兴趣的不过是我手中的这支钢笔。为什么要记日记,也许就是因为我还拥有这支钢笔。钢笔这类东西,在劳改农场是换不出去的。即使是一小撮旱烟、一小块饼子,也没有人愿意拿出来换它。在劳改农场,一样东西的交换价值完全要看它是否有助于生存,与生存毫无关系的东西便毫无价值。除了钢笔,其余多少有利于生存的东西,我已经换了食物吃掉了。这时对我来说,能够保存一具纯粹生理意义上的“活”的躯体,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人不怕冷,像猴子一样光着身子也能“活”,我会把裤衩都脱下来换了吃掉。    这是支外国名牌钢笔,在一堆破破烂烂的东西中闪闪发光。我握着它,它仿佛本身就有着温度。这温度暖人心肺。它提醒我,我还曾经生活在另外一种世界。有时,那个世界也会在我脑海中出现,但是显得极为虚无缥缈,并且徒然引起我莫名的忧郁。而钢笔却指点我还能利用在那个世界中获得的一种技能在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在一切求生的办法都用尽了之后,它就对我发出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引诱。    这支闪亮的钢笔与周围的现实是那么不协调,但它却是我与另一个世界的唯一的物质联系。它闪亮的光也许是我的一线希望?    这本日记是我利用钢笔作为一种求生的手段的空隙中间记的。而记日记的时候我首先想的并不是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和我今天有什么想法值得记下来,却是我在日记本上千万不能记下哪些事和哪些想法。我们当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不允许任何人有个人隐私。任何人的任何隐私都要向党“交代”出来,包括个人的日记在内。领导根据人们交代出来的隐私的隐秘程度,来测定每个人对党忠诚的程度。领导认为只有那些把最不可告人的隐私都交代出来的人才是最忠诚的。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极端忠诚、绝对忠诚,甚至虚构出许多自己原来并没有的“反党反社会主义思想”。而恰恰是这样一些人最终受到处罚,被投入劳动改造。在众多的“思想犯”中,因为主动交出的日记上有某些字句被领导发现问题的人,占很大比例。    于是,经验使人们学会了虚伪。随着一次一次的政治运动不断地卷入更多的人,这种经验便普遍化了,以致虚伪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共同习惯。这种习惯不仅贯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而且影响了当时和后来整个中国的道德文化和文学艺术。    书写出的文字既然会使自己的“反动思想”暴露,当然也能用来粉饰自己。经验又教会了人们怎样利用各种各样的书面文字向领导或他人婉转地传递某种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这是虚伪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日记,则可成为不是为自己而写却是为向别人宣传自己而写的宣传品。在六十年代的中国,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烈士们和活着的英雄们的日记,这些日记中充满着他们的“崇高精神”和“先进思想”,而被领导指定为人们必读的学习材料。从表面上看,写日记的人似乎是独自一人面对自己的心灵坦率地记录个人的心迹,实际上却是早就准备着向读者娓娓而谈。    我并不想成为烈士或英雄,但也不想因为日记而受到更大的磨难。我只是为了写而写。既然要写,则既要处处防备这本日记将会落入他人之手,又要预先想到一旦落入他人之手后自己怎样解释,如何为它“负责”。这样,这本日记当然只能记得像一本流水账。后来,果不出我所料,这本日记在一九七。年的“一打三反运动”中就被我就业的农场的领导人所没收。他们仔细地检查后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这本日记并没有成为当时处罚我的又一个证据,才使我和我的日记一起留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这本像流水账一样的日记的确增加了我注释的难度。北魏时代的郦道元注《水经》,花了多年时间跋山涉水,探微究疑,考异辨难,最后才写成了著名的《水经注》。但在记忆中扒掘并不比考证大量的典籍容易。那一段生活又如梦、如雾一般地模糊。我要忠实地再现当时的现实,不但需要心灵和此时此刻的现实分离,以便使自己完全沉浸在往事里,而且要再一次地受到往事的折磨。在注释一份历史文件时居然在心、身两方面都会受到摧残,是任何注释家不会遇到的。然而我仍然庆幸我那时没有把日记记得更为详细些。因为,如果我在这本日记里再多吐露一个字,我现在便不会安然地在这里注释它,这本日记也就归入了死刑犯的档案而被销毁了。    事实上,一九七。年这本日记被没收后,检查者已经在上面画下了质疑的记号,只是不知道当时为什么没有质问我。画记号的地方,我也如实标出。不过仅有两处,可见得我这本日记写得多么“干净”。    P3-6

编辑推荐

《张贤亮集:我的菩提树》编辑推荐:人性之美,思想之美,苦难之美,劳动之美。张贤亮:新时期文学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生命力最顽强的作家。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被忽视的一部杰作。张贤亮说:“我的作品是要告诉人们:那种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再不要重复了,那些摧残心灵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菩提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纸张装帧都还不错。张贤亮的小说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看过《灵与肉》《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对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也不好评判。但他的书还是值得收藏一两部。刚好凑上搞活动,305页的精装,7块钱不到,很便宜实惠了,张先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这么贱卖(3.9折,再200—100,只相当于2折),心里该做何感想??现在以看到亚马逊搞活动,总忍不住要买一大堆书,虽然并不是最想买的书,但先收藏着,暂时排不上阅读。
  •   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价值观的背离,现在的我们是没有办法体会的。还原了一个不一样的时代。
  •   1996年看过,当时那本书送人了,想再看的时候,买不到了。现偶然在这里发现了,再次购买,但比96年那版少了内容。想不起来是少了前言,还是后记,还是序。总之,少的是一部分非常精彩的内容。遗憾啊。
  •   张贤亮早期的作品是具有相当高度的。另,非常感谢卓越,因为瑕疵,连换了两次,(是我自己太喜欢这本书了,如果别的书就无所谓了),均给予迅速调换,非常满意。并表示感谢。
  •   张贤亮是我喜爱的一名作家。《我的菩提树》是张贤亮在漫长的劳改岁月里记录下来的日记的一部分,当时的政治环境迫使他每写一个字都万分的小心。那是一个多么荒唐、野蛮、失去理智、没有法制的年代!所有的事情都与阶级立场和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而阶级立场又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他写的每一句话都十分谨慎,不可以带点滴的感情色彩和个人观点,当时如实记录下来的那本流水帐里,简短的文字却沉浸着深重的血泪和冤屈!
  •   大力推荐,张老这几本,运动时期的杰作。个人认为,他的不幸遭遇,同时也成就了他,所以才有那么深刻、精彩的文字
  •   大师的作品,精装本,又是折上折,看看再说。
  •   这本书里有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比索尔仁尼琴写得更能打动你,凌晨读此书,当张贤亮告诉我:某个慈爱的伟人居然用饥饿作为手段来统治全国人民的思想,那震惊跟雷劈了似的。但是289页下“如果他有幸被·······”一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是一句意思不通的半截话;295页倒7行“知识乡子子犯人”定是印错了。接近结尾部分不流畅,结局太突兀,大概张贤亮想增加批判力,安排主人公死... 阅读更多
  •   看了述评;买了张的好几册书,感觉非常好,建议大家购买。
  •   他的其他作品基本上都是小说文体,或者像《青春期》里面的散文,虽然均源自作者的体验,但多少都有距离感,而《我的菩提树》是让我感觉离作者最近的一部小说,首先他是历史的还原,其次在真实的基础上又有充分的结构、剖析、注释,虽然背景有些局限,但也看得很过瘾,当然也是震撼的,尤其是仓库里遇到女人那段。和同类型题材的《夹边沟》(电影)相比,更丰满,更有张力,张贤亮的书总是令... 阅读更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