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综合水平考试全书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  作者:专家编写组  页数:678  

前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观念、新技术、新设备进入到临床工作的各个领域,也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参加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医务人员每年均有大幅增加,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广大医务工作者迫切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期望更好的完成工作。然而,本已非常忙碌、辛苦的医务工作者很难在百忙中抽出大量时间参加考试和复习。如何让临床医务人员顺利通过考试,而又不必耗费太多的时间呢?《2010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综合水平考试全书》正是本着这一初衷而出版,希望能够成为参加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西医综合考试的考生的益友。  《2010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综合水平考试全书》由多位参与临床、教学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教授编写,力求做到内容全面,涵盖考试大纲各部分内容。同时又突出主要考点,根据考试所占比重安排篇幅的多少,避免考生在时间方面不必要的浪费。全书共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每一部分都由考点精解和强化试题组成,试题的数量适中,内容新颖,贴近原题,既有助于考生充分理解考点,增强对内容的记忆,又能避免“题海战术”带给考生的额外负担。真正做到“一书在手,考试无忧”。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疏漏在所难免,望广大医学同仁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2010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综合水平考试全书》由多位参与临床、教学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教授编写,力求做到内容全面,涵盖考试大纲各部分内容。同时又突出主要考点,根据考试所占比重安排篇幅的多少,避免考生在时间方面不必要的浪费。全书共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每一部分都由考点精解和强化试题组成,试题的数量适中,内容新颖,贴近原题,既有助于考生充分理解考点,增强对内容的记忆,又能避免“题海战术”带给考生的额外负担。真正做到“一书在手,考试无忧”。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章 血液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五章 呼吸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第九章 感觉器官第十章 神经系统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十二章 生殖第二篇 分子生物学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第二章 酶学第三章 细胞信号传递第四章 糖蛋白与蛋白聚糖第五章 核酸化学第六章 DNA的生物合成与损伤修复第七章 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第八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九章 基因表达调控第十章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第十一章 HIV和艾滋病第十二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第十三章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三篇 病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五章 炎症第六章 肿瘤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疾病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四篇 内科学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二章 心血管疾病第三章 消化系统第四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六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第五篇 外科学第一章 普通外科学第二章 骨科学第三章 胸外科第四章 泌尿外科

章节摘录

  调节反射进行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伴随瞳孔的缩小(称为瞳孔近反射)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称为辐辏反射),前者的意义在于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使看近物时的物像保持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二)眼的折光能力与折光能力异常  1.正常人眼的折光能力 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看远处物体时,眼不必调节即可看清。人眼不做任何调节,能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实际上正常眼的远点约为6m。人眼看近物时,晶状体的曲率需要调节。眼底做充分调节时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近点愈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愈好,即在悬韧带放松时可以更大程度地变凸,因而使距离更近的物体也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在正常人,8岁左右时近点平均约8.6cm,20岁左右时约为10.4era,60岁时可增大到83.3era。老年人眼调节能力下降、近点远移的现象称为老视。 2.折光能力异常正常眼的折光系统在无需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就可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因而可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物体靠近时,只要物体的距离不小于近点的距离,经过眼的调节,在视网膜上仍能形成清晰的像,这种眼称为正视眼。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导致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眼的视网膜上时,则称为非正视眼。非正视眼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眼。  (1)近视:多数近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致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以致物像模糊。当物体近移时,物像距离加长,因而眼无需进行调节或进行较小程度的调节,就可在视网膜上成像;这就使近视能看清近物。近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近点要近。纠正近视眼的方法是在眼前增加一个适当的凹透镜。  (2)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这样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尚未聚焦,聚焦的位置落在视网膜之后。这样,患者在看远物时就需动用调节,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使平行光线能提前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由此可见,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眼已经进行了调节。因晶状体折光性能的增加有一定限度,故远视眼的近点较正常人远。纠正的方法是配用一适当的凸透镜,使看远处物体时,不需晶状体调节。  (3)散光:正常眼的折光系统的各折光面都是正球面,即在球表面任何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相等的。如果折光面(通常见于角膜)在不同方位上衄率半径不同,通过角膜不同方位的光线在眼内就不能同时聚焦,这会造成物像变形和视物不清。这种情况属于规则散光,可用适当的柱面镜纠正。  (三)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视网膜结构十分复杂。视网膜可被仔细区分为十层,简化描述主要包含四层细胞。  (1)色素细胞层:位于视网膜最外层;由色素上皮细胞构成,富含黑色素颗粒和维生素A,对同它相邻接的感光细胞起着营养和保护作用。  (2)感光细胞层:此层位于色素细胞层内。在感光细胞分视杆和视锥细胞两种,都含有特殊的感光色素,是完成感光换能作用的细胞。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形态上都可分为4部分,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两种感光细胞在外形、所含感光色素、细胞联系方式上均不相同,功能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锥细胞外段呈圆锥形。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与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继而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3)双极细胞层:感光细胞通过终足与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  (4)神经节细胞层:双极细胞与神经节细胞发生突触联系,神经节细胞是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  视网膜中信息传递的主要顺序是从感光细胞层到神经节细胞层。除了这种纵向的细胞间联系外,视网膜中还有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这些细胞的突起在细胞之间横向伸展,可以在水平方向传递信息。视网膜中除了有通常的化学性突触外,还存在大量电突触。视网膜和神经组织一样,各级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在感光细胞完成换能作用后,视觉信息在视网膜复杂的神经元网络中还要经历初步加工和处理,然后才以视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序列传向视觉中枢。

编辑推荐

  5位权威教授联合编写,内容覆盖所有考点,易考真题精选汇编,数千习题掌控全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综合水平考试全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正版书,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