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史话

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萧高洪  页数:309  字数:22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简要介绍自古至今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成熟及现状。所有印章边款四百余幅。本书对篆刻爱好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入门书。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商周至隋——篆刻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印章的起源  第二节  先秦玺印    一、西周玺印    二、春秋战国玺印  第三节  秦汉印章  第四节  魏晋至隋印章第二章  唐宋——篆刻艺术的发轫期  第一节  印章与书国的联姻    一、唐宋鉴藏印    二、五代及宋的书画款印  第二节  印谱与古文字字书的编纂    一、印谱的起始与发展    二、古文字字书的编纂  第三节  印石的开发利用    一、文献记载中的石印    二、宋代石印的发现  第四节  文人篆印    一、文人篆印的几种途径    二、文人篆印是文人篆刻的前奏    三、文人篆印是文人篆刻的前奏第三章  元代——篆刻创作的倡导期  第一节  集古印谱与篆刻工具书的编纂    一、集古印谱的编辑    二、“汉魏印”审美观的提出    三、篆刻工具书的编纂与利用  第二节  叶衍的印学教育活动    一、开馆授徒    二、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三、吾衍的弟子  第三节  元代印人与印风……第四章  明代——篆刻创作的摹古期第五章  清代——篆刻创作的鼎盛期(上)第六章  清代——篆刻创作的鼎盛期(下)第七章  现当代——篆刻艺术的辉煌成就

章节摘录

  第三是受鉴藏印篆文的影响。鉴藏印的出现是印章功能的一大拓展,它的出现与发展是篆刻艺术得以形成的直接动因之一。就像前面我们所阐述的,鉴藏印直接用于书画作品,对于书画自身来说,这是外加给它的,所以,外加给它的东西不能是随随便便的,它要有别于官私印,至少还要作如下考虑:如何使印章线条细劲清丽,如何才能不使书画作品受到玷污,如何使印章与书画作品协调起来——而不仅仅是取信方面的考虑,这些都为鉴藏印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篆印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李世民(太宗)、李隆基(唐玄宗)身体力行做了表率,他们分别篆写了“贞观”、“开元”鉴藏印,这种力量自是胜于口号,其势必影响那些文人队伍中收藏家篆写鉴藏印的行为,就像收藏书画已成风气一样,文人篆印也应该是相当普遍的。二、文人篆印的审美标准  在理论与实践上将文人用印(鉴藏印、书画款印等)拉开与制度化官印印式的距离,这应该是文人篆印所追求的理想。最早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的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天圣八年(1030)进士。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史学家、鉴赏家,在书法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他曾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奉宋英宗之命篆写“皇帝恭膺天命之宝”,有理由相信他自用的“六一居士”、“修”、“醉翁子孙其永保之”等印均出自他自己的手笔,他在编辑《集古录》的过程当中,刘敞曾向他提供过一些新出土的钟鼎铭文资料,因此,欧阳修在接受的同时,一边也在消化,从他的“六一居士”一印可以看出,其采用的是古文,而非通行的九叠篆,这说明,欧阳修有为自用印篆印的经历,他对古文的运用,反映出他的印章审美倾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篆刻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