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和禅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奥根·赫立格尔  页数:127  译者:冬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们读这本书时,不要把禅局限于弓道上。事实上,你可以像学弓道一样,把禅的精神遍布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若能如是,洗钵吃茶,穿衣睡觉,举手投足,往来应对,无一不像弓道一样彰显出禅的空灵、活泼、自在和超常的艺术创造力。弓之“道”不仅体现在射箭的当下,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不射箭时的在在处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体会禅心,同样可以像著名的弓道大师一样,射出不平凡的一箭。  你还没有真正地放下自己。请感受这样一件事。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要点,从普通的竹叶上就可以学到。竹叶被厚厚的雪压得越垂越低。突然间,积雪滑落,可那叶子却并没有动。你将弓拉满时,请像这叶子一样等待着自动射出的时刻。实际上,射箭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果你的弓拉到了最圆满最成熟的状态,箭就一定回自动射出。如同积雪从叶子上滑落,箭在射手毫无考虑的情况下, 不经意地飞射而去!

作者简介

  赫立格尔博士简历:  1884年3月20日生于德国;  1913年获海德堡(Heidelberg)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数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军;  1922年任同一大学讲师;  1924—1929年远赴日本,任东北帝国大学讲师,讲授哲学及古典语文学;  1929年之后任埃尔兰根(Erlangen)大学教授;  1930年接受了日本东北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  1948年任埃尔兰根大学名誉教授;  1951年隐居于加米施(Garmisch);  1955年4月18日因肺癌谢世。  赫立格尔博士主要著作:  1923年编辑《拉斯克(Emil Lask)全集》;  1926年著作《原质料和原形相》(Urstoff und Urform);  1929年著作《形而上学的形相》(Metaphysische Form);  1948年著作《弓和禅}(Zen in der Kunst des Bogensehiessens);  遗稿有《禅之路》(Der Zen—Weg)等。

书籍目录

弓和禅序言第一章 心灵世界的弓道第二章 成为弓道弟子第三章 呼吸法第四章 放箭第五章 放下自己第六章 老师和学生第七章 有心,和无心,第八章 暗中之靶第九章 资格审查第十章 各种艺道的大师境界结尾 日日是好日——空之空附录赫立格尔夫人的回忆/G.L_赫立格尔参拜赫立格尔先生之墓/小町谷操三怀念赫立格尔先生/稻富荣次郎

章节摘录

  有一天,大师看我拉弓的样子已无可挑剔,就说:“到现在为止,你所练习的事情,一点也没有超过应该为放箭所做的准备。现在,我们要面对一个新的特别艰难的课题。同时,进入弓道的一个新阶段。”说着,他便拉弓射箭。这时,我头一次特别注意到的是,大师的右手突然张开,因着放开的张力冲击般地反弹一下,但他的身体却纹丝未动。原来,在放箭之前形成锐角形的右臂,虽然突然松开,却很柔软地伸展,毫无僵硬之感。而那难以回避的冲击所带来的震动被缓冲化解了。如果没看见放箭时那强大的冲击力,在返跳回弦的那锐利的震动和箭的穿透力中,人们决不会去猜想放箭过程的后面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  至少大师在放箭的时候,显得十分轻松,漫不经心,简直就像玩一样。轻松地表现出十分费力的功夫,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而相对那里面所体现出的美,更为难得的是东方人非同一般的敏感。但是,对于我来说--除了当时达到的阶段,对其他的事情,我一概不知--更重要的是,命中率的高低取决于是否能平稳流畅地将箭射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你还没有真正地放下自己。请感受这样一件事。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要点,从普通的竹叶上就可以学到。竹叶被厚厚的雪压得越重越低。突然间,积雪滑落,可那叶子却并没有动。你将弓拉满时,请像叶子一样等待着箭自动射出的时间。实际上,射箭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果你的弓拉到了最圆满最成熟的状态,箭就一定会自动射出。如同积雪从叶子上滑落,箭在射手对射箭毫无考虑的情况下,不经意地飞射而去!  我们读这本书时,不要把禅局限于弓道上。事实上,你可以像学弓道一样,把禅的精神遍布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若能如是,洗钵吃茶,穿衣睡觉,举手投足,往来应对,无一不像弓道一样彰显出禅的空灵、活泼、自在和超常的艺术创造力。弓之“道”不仅体现在射箭的当下,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不射箭时的在在处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体会禅心,同样可以像著名的弓道大师一样,射出不平凡的一箭。

编辑推荐

  德国著名哲学家奥根·赫立格尔博士,学生时代就对东方的神秘学发生了强烈兴趣,但却始终不能深入其中,苦于不得其髓。后来,他远渡重洋来到日本,一边在大学里任教,一边学习弓道。在伟大的弓道大师阿波研造的严格指导下,他经过整整六年令人心碎的训练历程,终于达到了弓道的最高境界——以心灵射箭。并同步参透了弓道的“奥义”精神,体悟了东方的“禅”。  本书以思考和叙事的双重方式,记录了作者的弓道训练和禅悟过程。整整六年的弓道练习,也是整整六年浑身充血及心灵死去活来的求道过程。本书内容真实,且充满深刻的哲学思想,对禅学、哲学研究以及茶道、花道和我们普通的生活都具有深深的启迪意义。  本书原为德文,现据日文本译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弓和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磨练就是不再非黑即白的看事情,不再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不再不能容下丁点的不好。多些弹性,少些狭隘。圆润一点,皮实一点。不怕做错,不怕受伤,不怕自己嫉妒或者心生邪念。只有当自己的问题都出现,才能真正的面对、解决。然后,心里还记得自己最初的天命,水到渠成的完成。
  •     禪是純粹的體驗,不存在於任何言語文字之中。
      
      鍛鍊心智,使心智能接觸到最終級的真實。
      
      心智首先要熟悉無意識
      
      如果一個人真心希望成為某一項藝術的大師,技術性的知識是不足夠的。他必須要使技巧昇華,使那項藝術成為「無藝之藝」,發自於無意識之中。
        
      在箭術中,射手與目標不再是兩個相對的事物,而是一個整體。射手不再把自己意識為一個想要擊中對面箭靶的人。只有當一個人完全虛空,擺脫了自我,才能達到如此的無意識境界,他與技巧的完美成為一體;然而其中蘊藏著十分奧妙的事物,無法藉由任何按部就班的藝術學習方式來達到。
      
      禪是「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一旦我們開始反省,沈思,將事物觀念化後,最原始的無意識便喪失了,思想開始介入。我們吃東西時不再真正吃東西,睡眠時也不再真正睡眠。
      
      經過了長年的自我遺忘訓練,人類能夠達到一種「童稚」的純真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人類不思考地進行思考。他的思考就像是天空落下的雨水;海洋上的波濤;夜空閃爍的星辰;在春風中飄舞的綠葉。的確,他就是雨水,海洋,星辰,與綠葉。
      
      要想接近這種藝術,只有那些心境「純淨」,不為瑣碎目標困擾的人才能做到。
      
      吸氣之後要輕輕地把氣向下壓,讓腹肌緊繃,忍住氣一會兒,然後再儘量緩慢平均地吐氣,停頓一會兒,再快吸一口氣—就這樣不停地吸進呼出,自然形成一種韻律。從這種呼吸中,你不但能發現一切精神力量的泉源,也會使這泉源更為豐盛流暢地注入你的四肢,使你更輕鬆。吸氣是融合與連接;屏住呼吸使一切進入情況;而呼氣是放鬆與完滿,克服一切限制。
      
      刻意要使自己放輕鬆,正是問題所在,你特別費心去思索它。
      
      你必須完全專注於你的呼吸上,好像除呼吸外沒有其它事!
      
      學會在呼吸中毫不費力地放開自己
      
      開始時進步得很快的人,以後會遭遇較多的困難。
      
      不要思索你該怎麼做,不要考慮如何完成它!
      
      「你握住拉開的弓弦,必須像一個嬰兒握住伸到面前的手指。他那小拳頭的力量讓人驚訝,而當他放開手指時又沒有絲毫的震動。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嬰兒不會想:我現在要放開手指來抓其它東西。他從一件東西轉到另一件東西,完全不自覺,沒有目的。我們說嬰兒在玩東西,而我們也可以說,是東西在跟嬰兒玩。」
      
      「真正的藝術,是無所求的,沒有箭靶!你越是頑固地要學會射箭擊中目標,你就越無法成功,目標也離你越來越遠。阻礙了你的,是你用心太切。你認為如果你不自己去做,事情就不會發生。」
      
      「你必須學習正確地等待。」「放開你自己,把你自己和你的一切都斷然地拋棄,直到一無所有,只剩下一種不刻意的張力。」
      
      「你們以後來上課的時候,必須在路上就開始收心。把你的心神集中於練習廳中所發生的事。視若無睹地經過其它一切,彷彿這個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重要而且真實的,那就是射箭!」
      
      這條途徑上的第一步就是身體的鬆弛,如果沒有身體的鬆弛,弓弦就無法正確地拉開。如果要正確地放箭,身體的鬆弛必須要繼續成為心理與精神上的鬆弛,使心靈不但敏捷,而且自由;因為自由所以才敏捷;因為原本敏捷,所以才自由;這種原本的敏捷與一般所謂的心思靈敏有根本的不同。因此,在這兩種狀態—身體的鬆弛與心靈的自由之間,有一種差別是無法單獨以呼吸練習來克服的,而是必須從放棄一切執著開始,成為完全的無我;於是靈锩會回返內在,進入那無名無狀,無窮無盡的原本之中。
      
      關閉所有感官之門,這項要求並不意味著主動拒絕感官的世界,而是準備好順其自然的退讓。要能夠自然地完成這種無為的行為,心靈要有一種內在的定力,這種定力就要靠呼吸的專注來達成。這是刻意的練習,而且要刻意到裝模作樣的程度。吸氣與吐氣都要極仔細地一再練習。不用很久就會有效果。只要注意身體不論行住坐臥都是放鬆的,專注於呼吸上,不久便會感覺自己被一層無可滲透的寂靜所包圍。只意識與感覺自己在呼吸。然後漸漸脫離這種意識與感覺,不要做什麼新的決定,因為呼吸自己會緩慢下來,變得越來越節約,最後逐漸變成一種模糊的調子,完全脫離注意力的範圍。
      
      這種微妙的忘我境界並不持久,它終會受到來自於內在的干擾。彷彿無中生有,各種的情緒,感覺,慾望,擔憂,甚至思想都會產生,一團無意義的混亂,而且越是荒唐與無來由,就越難以擺脫。它們彷彿是要向意識復仇,因為意識專注於呼吸,闖入了原來不可到達的领域。唯一能使這種干擾停止的方法就是繼續呼吸,平靜而漠不關心地,與任何出現的事物建立友好的關係,熟悉它們,平等地看待它們,最後看待到倦怠時,就會進入一種睡著之前的朦朧狀態。但是如果後來就這樣睡著了,避免的方法就是要突然提升注意力,就像一個徹夜未眠的人,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要依靠他的警覺時,精神上突然的一震;這種提升只要成功一次,以後必然可以重複。它能幫助心靈產生一種內在的震動,一種安寧的脈動,可以昇華為一種通常只有在稀有的夢境中才能經驗到的輕快感覺,及一種陶然的確信,相信自己能夠從四面八方得到能量,恰到好處地加強或減輕精神上的壓力。
      
      在這種狀態中,沒有一件事 要思考,計畫,奮鬥,欲求或期待,沒有特定方向的目標,但是知道自己的可能與不可能,其力量是如此的不可動搖,這種狀態是根本的無所求與無自我,就是師父所謂的真正「心靈化」。事實上它充滿了心靈的覺察,所以又被稱為「當下的真心」。意味著心靈與精神存在於一切,因為它不會執著於任何固定地點。它可以保持當下的存在,因為當它與不同事物有關連時,也不會依附於反映上,因而失去其原本的靈敏。像池塘裡滿盈的水,隨時準備漫溢出來,有無窮的力量,因為它是自由的;它對一切事物都開放,因為它是空無的。這種境界是一種原始的境界,它的象徵是一個虛空的圓圈,但是對於站在裡面的人而言,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練習又練習,重複再重複,越來越強烈,這是漫長學習過程中的主要特色。
      
      老師絕不會想過早使學生成為藝術家,他的首要考量是使學生成為一個技巧純熟的工匠,對自己的手藝有完全的控制。學生勤勉地貫徹老師的想法,彷彿自己沒有更高的抱負,他近乎愚鈍地在責任下低頭努力,只有經過了若干年,才發現他所熟練的技巧已經不再具有壓迫性,反而使他得到解脫。他一天比一天更能追求他的靈感,不需要在技術上費力;同時他也能透過細心的觀察而啟發靈感。他心中剛浮現的意象,手中的筆已將那意象捕捉描繪下來,最後學生自已都不知道,究竟是心還是手完成了這項創作。但是,要達到這種「心靈化」的地步,要一種身體與心靈力量的完全集中。
      
      這些準備工作同時能使他進入適於創作的心靈狀態。他在工作時的專注沈思帶給他必要的鬆弛與穩定,來發揮他的所有力量,達到當下的真心,若不如此,沒有任何創作能夠完成。無所求地沈浸於他的創作中,藝術家直接面對了浮現在眼前的完美圖像,它彷彿自己就完成了。只有當準備與創造,技巧性與藝術性,物質與心靈,計畫與目標都融合無間時,才能進入正確的藝術家精神狀態。
      
      一切事情只有在真正無我的狀態中才做得好,做事的人不再是他自己,只有一種精神是存在的,一種沒有自我痕跡的意識,因此涵蓋了極遠與極深,沒有止境,能夠「以眼聽音,以耳視物」。
      
      這種內在的變化,是把一個人的自我以及他時時覺察到的自知,改變為一種可訓練與塑造的素材,最終的目標是藝術的成熟。在此過程中,藝術家與個人在某種較高的層次中結合。因為只有當藝術能夠以無限的真理為其依據,成為最本然的藝術時,藝術才能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藝術家不再尋求,而只會發現。以藝術家而言,他是個超凡入聖的人;以人而言,他是個具有佛性的藝術家;無論在他的做與不做,工作與等待,存在與不存在,心中都有佛眼。人、藝術、作品,三者合而為一。這種內在的藝術,不會像外在的藝術那樣離藝術家而去;藝術家不「創作」它,藝術家只能「存在」,讓它發自於世人一無所知的深處。
      
      到達藝術成熟的路是陡峭的。
      
      「你會感覺痛苦,因為你沒有真正放開自己。一切都非常簡單。你可以從一張普通的竹葉子學到應該發生的情況。葉子被雪的重量越壓越低。突然間雪滑落地上,葉子卻一動也不動。就像那葉子,保持在張力的最高點,直到那一擊從你身上滑落。的確如此,當張力完成後,那一擊『必然』滑落,它從射手身上滑落,就像雪從竹葉滑落,射手甚至連想都來不及。」
      
      只應該練習自我超然,其它都不要練。
      
      「你可以看出在最高張力的狀態下,若是做不到無所求的等待會有什麼後果。難道你非得不停問自己是否能夠控制嗎?耐心地等待,看看會發生什麼—以及它是如何發生的!」
      
      「到達目標的途徑是不可衡量的!幾星期,幾月,幾年,又有什麼重要呢?」
      
      正確的放箭與失敗的放箭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如此巨大,一旦體會後便無法忽略。對於旁觀者而言,外表上看來,在正確的放箭時,右手向後的彈起會有緩衝,不會震動到身體。然而,在錯誤的放箭時,被壓抑的呼吸會猛然吐出,下一口氣便無法快速吸入。正確的放箭後,呼吸會毫不費力地完成,吸氣也從容緩和。心跳均勻寧靜,專注不受干擾,射手可以馬上接著射第二枝箭。在精神上,正確的一擊會讓射手感覺一天好像才剛開始。他覺得他可以做好一切事,或者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好一切的「不做」。
      
      「你們的箭飛不遠,因為它們在心靈上的距離就不夠遠。你們要把箭靶當成是在無窮遠處。箭術大師都有如此的共同經驗:一個好射手用中等強度的弓,可以比沒有心靈力量的射手用最強的弓射得還遠。射箭不靠弓,而是靠當下的真心,靠射箭時的活力與意識。如果你能夠如此,你的動作就會發自於中心,從正確呼吸的源頭發出,像當時的靈感直接創造出來的,於是舞蹈者與舞蹈就合為一體,別無二物。」
      
      「對於計較得分的職業射手而言,箭靶只不過是一張被他射得粉碎的可憐紙張罷了。對於「大道」而言,這卻是純粹的邪惡。它不知道一個在多少距離之外的固定靶子。它只知道有一個目標,一個無法用技術來瞄準的目標,它把這個目標名為『佛』。」
      
      「要把射中目標的想法拋出腦外!就算你每箭都射不中,你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師父。射中箭靶只是外在的證明,表示你的無所求,無自我,放開自己…不管你如何稱呼這種狀態,已經達到了顛峰。熟練的程度也有等級之分,只有當你到達了最高的一級,才能百發百中。」
      
      「你已經知道射壞了不要難過;現在必須學習射好了不要高興。你必須使自己解脫於快樂與痛苦的衝擊,學習平等超然地對待它們,你的高興要像是為了別人射得好而高興,不是為了你自己。你必須要不斷地練習這個作法,你無法想像這有多麼重要。」
      
      任何初學劍道的人,不論他有多么強壯好鬥,勇敢無畏,一旦開始學習之後,很快就會失去自覺與自信。他開始了解在戰鬥中所有因技術而造成生命危險的可能性,雖然他很快就能訓練自己的注意力到極限,能嚴密地監視對手,正確地撥開刺來的劍,並有效地反擊,但是他事實上要比未學前更糟;在以前,憑著當時的靈感與戰鬥的喜悅,他半開玩笑,半當真地隨意亂揮劍。現在他卻不得不承認,他的生命是掌握在比他更強,更靈活,更有訓練的敵人手中。他別無選擇,只有不斷地練習,他的老師在這時候也沒有其他的建議。所以初學者孤注一擲,只求勝過別人,甚至勝過自己。他學得了卓越的技術,恢復了部份失去的信心,覺得他是越來越接近他的目標。
      
      學生單靠熱忱與天賦是無法成為劍道家的。雖然他已經學會不被激戰沖昏了頭,能保持冷靜養精蓄銳,長時間戰鬥,在他自己的圈子裡幾乎找不到敵手,但是為什么,以最高的標準來判斷,他仍然敗在最後一刻,毫無進步呢?
      
      其中的原因是:學生無法不注意他的對手與他的劍法;他一直在想著如何制服對手,等待對手露出破綻的時候。換言之,他把所有時間都放在他的技術與知識上。如此一來,他就失去了「當下的真心」,決定性的一擊永遠來得太遲,他無法「用對手的劍擊敗對手」。他越是想靠自己的反應,技巧的意識運用,戰鬥經驗與戰略來尋求劍法的卓越,他就越妨礙到自由的「心靈運作」。
      
      根據「大道」,唯有使學生變成無所求與無我。學生不僅要學習忘掉對手,更要忘掉自己。他必須超越目前的階段,永遠拋諸腦後,甚至冒著不可挽救的失敗危險。
      
      老師的職責不是指明途徑,而是使學生能感覺到途徑來適應自己的個人特性。因此,老師首先訓練學生能夠本能地避開攻擊,甚至在完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學生必須發展出一種新的感官,或更正確地說,使他的感官產生新的警覺,這樣他才能避開危險的攻擊,彷彿他能感覺到它的來臨。一旦他熟悉了這種閃躲的藝術,他便不需要專注於對手的動作,甚至好幾個對手也無妨。他可以看到,感覺到將要發生的事,同時他已經避開了,在察覺與閃躲之間是沒有「毫髮之差」的。這才是重要的:不需知覺注意,迅如閃電的反應。這樣一來,學生終於使自己超越一切意識性的目標。這是個偉大的收穫。
      
      真正困難而且重要的工作,是使學生不要想伺機攻擊他的對手。事實上,他應該完全不要想他是在對付一個非你死即我活的對手。 開始時,學生會以為—他也只能这么以為,這些教誨的意義是指不去觀察或思索對手的行動。他非常認真做到這種「非觀察」,控制自己的每一步。但是他沒有發覺,如此地專注於自己,他必然會把自己看成一個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注意對手的劍客。不管他怎么做,他的心中仍然暗藏著一個自我,只是在表面上超然於自我,他越是想忘掉自我,他就越是緊緊地與自我綁在一起。
      
      要許多非常微妙的心理引導才能使學生相信,這種注意力的轉移在基本上是毫無益處的。他必須學習斷然地放開自己,如同他放開對手一樣,說得極端一點,他必須成為不顧自己,毫無所求。這需要極大的耐心,極艱苦的訓練,就像箭術。一旦這項訓練達到目標,最後一絲的自我牽掛就會消失在純粹的無所求中。 在這種無所求的超然之後,會自動產生一種和前述的本能閃躲極類似的行為模式。就像那種階段,覺察與閃避攻擊之間是不容一發的;現在,在閃躲與反擊之間也是沒有時間上的差距。閃躲的同時,戰鬥者伸手向後,一閃之間,致命的反擊已經發出,準確而不可抗拒。彷彿劍自己揮舞起來,就像在箭術中「它」瞄準而擊中,所以在此處,「它」取代了自我,發揮了自我經過刻意的努力所獲得的熟練與敏捷。同樣地,這裡的「它」只是一個名字,代表了某種無法了解,無法掌握的事物,只有親身經驗過的人才能覺察。
      
      要達到劍道藝術的完美境界,必須心中沒有你我之分,沒有對手與他的劍,也沒有自己的劍與如何揮舞的念頭—甚至沒有想到生與死。「一切皆空無:你自己,那閃爍的劍,那揮舞的手臂。甚至連空無的念頭也不復存在。」從這絕對的虛空中,「展現了最奇妙的作為。」
      
      劍道的最高奧秘就是從死的念頭中解脫。劍道大師是無所畏懼的,多年不斷地靜心沈思使他知道,生與死在基本上是一樣的,是一體的兩面。他不再畏生懼死。他在世上快樂地活著,這完全是禪的特色,但是他隨時準備離開世間,絲毫不為死亡的念頭所困擾。武士選擇脆弱的櫻花做為他們的象徵不是沒有原因的。就像一片花瓣在朝陽中寧靜飄落地面,那無畏者也如此超然於生命之外,寂靜無聲而內心不動。
      
      從死亡的恐懼中超脫出來,並不是表示在平時假裝自己面臨死亡時不會顫抖,或沒有什么可怕的。對於生死處之泰然的人是沒有任何恐懼的,他甚至無法再體驗恐懼的滋味。沒有受過嚴格而漫長的禪定訓練的人,無法了解禪定征服自我的力量有多大。完美的大師無論何時,無論何處都會流露出他的無懼,不是經由言語,而是表現在他整個人的舉止行為上。旁人只要觀看他,就會深深受到影響。這種無可動搖的無懼便是最高的成熟,因此只有少數人能達到。
      
      
      
      
  •     有时候,越想做一个事情,越做不到。
      
      难免会使用技巧,走偏门,走捷径。
      
      作者学习弓道6年,它自己发生了。
      
      有时自己也有这种感觉,每天做什么事情,也无所谓评价。然后突然就会了。
      最强的印象是在12岁学骑车,每天去试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没计划性的。
      
      忽然有天就可以了。
      
      生活上按计划走的少,很多是积累,然后突然发生了
  •     非常好的书,,感觉中国本土的“道”早已经失传了,但在日本却流传和发展了下来,,再加上现代社会,人们更对“道”,,“禅”已经不甚了解了,所以更有价值。
      此书由德国人写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啊,什么意思,,就不说了。
      
      
  •   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可以真正达到艺术的巅峰,无论是音乐、文字或者视觉、或者交易............................
  •    我只是知道一直用丹田呼吸,会让人少去很多的麻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