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日记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天津教育  作者:马燕,[法]韩石著  页数:235  
Tag标签:无  

前言

2001年5月,张家树村。我们一行人即将离开,正在同村里的阿訇道别,阿訇刚刚在自己的家里热情接待了我们。村里的孩子们簇拥着我们,在中国这个非常偏僻的村庄,难得见到外国人,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孩子们异常兴奋。一位官员曾经对我说过:“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之后,你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外国记者。”司机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因为回银川的路还很长,很难走。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头上戴着穆斯林白帽子的农村妇女,同我们中间的一个人搭话,并把我们这个朋友带到自己的家中。她的家就在几十米开外。萨拉•奈日是我们从北京带来的一个朋友,也是这次旅行的策划者。萨拉接受了这位妇女交给她的一封信和三本小册子,蓝色的封面上,写着整整齐齐的汉字。萨拉很是惊奇,村妇坚持要她收下这些东西,好像事关她的生死。几分钟以后,我们带着这件神秘又似乎很珍贵的礼物出发了。回到北京以后,我们先对这几本小册子进行了简单的翻译,文中的内容令人惊异,文字的作者也显露出来:马燕,一个十三岁的女孩,面临着人生的悲剧。我们手中的这封信,实际上是年少的女孩写给她母亲的——那个交给我们信件的妇女。马燕在信中道出了她的愤怒。马燕得知,她将不能再返回校园,家里没有能力再支付她的学费,这里连续五年都是干旱。“我想读书,”马燕在信的标题中写道,信纸的背面是豆子种植说明书。这张纸不少地方有涂抹的痕迹,好像作者满腔愤怒,无法自控。后来,我们从她的日记中得知,她写信用的这杆圆珠笔,是她攒了两个星期的零花钱买来的。这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喊表达了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失学儿童的心愿,这是渴望接受教育,相信社会进步的声音。这个声音应当被这个中国小村庄之外的人们听到。这也使我们意识到,在2 1世纪初,一些孩子的未来被贫穷的经济环境所毁灭。马燕知道她父母的决定必将使她遭受与他们同样的贫困,而她不能接受。她更加不能接受的是,她的两个弟弟将继续上学。在中国乡村,女孩子不如男孩子受重视。她的母亲所能解释的只是:“长大你就会明白”…… 同这封信一起的,还有那三个蓝皮小本子,里面是马燕的私人日记。这个独一无二的资料,使我们明白了一个中国女孩的生活,肯定和农村中几百万其他女孩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她们无比向往读书,以便同家人一起脱离贫困;她们又每时每刻不在担心自己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在这样的苦难中,她们同饥饿、同凶险的人际关系进行着持久的战斗,她们的人数一定不在少数吧? 马燕知道他们只能靠自己来拯救自己。在今日的中国,经济改革时期的中国,西北地区的农民是穷人中的穷人。不过,在马燕和她的父母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苦涩,甚至看不到他们羡慕一部分已经腾飞的中国人。他们似乎接受自己的命运,没有提出疑问:他们所有的能量都用来求生。对中国偏僻乡村的艰苦生活的见证,到达了我们手中。并且,这份见证来自于一个少女,她用真切的词汇一页一页地记述了她的真情实感。2000年 ——她只有十三岁,她用简洁的笔调记述了她的学生生活。但是,我们很快看到马燕在生活这所艰苦的学校中成熟起来:她写得越来越长,更加个人化,就像对第三者掏出心底的话,这个第三者成为她的生活伴侣,陪伴着她缺吃少穿的生活、她的痛苦,或者她的快乐和希望。这本日记是不完整的,我们很久以后才得知,马燕的爸爸习惯于用孩子们的旧作业本卷纸烟,马燕的好几个本子就这样化为灰烬……因此,马燕的日记能够到我们的手中也是个奇迹。为了更好地明白这封信和这几本日记怎么会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见到这个女孩和她的母亲。一个月后,我们又返回张家树,这个地处宁夏南部的小村庄。前一次的行程已经为我们打开了这个平常处于封闭的世界。我们向着未知出发,因为没有办法通知任何人,这里的通讯条件远远落后于中国其他地方。在那些地方,通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张家树就像处在世界的尽头,但我们并不是偶然到达那里的。从北京到银川——宁夏现代化的省会,仅仅用了一个小时。王征,一个摄影师朋友在机场等我们,然后我们坐了几乎一整天的汽车。汽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主要的公路正在施工当中。漫长的路途经过了黄河边上的农业地带,然后道路蜿蜒在更加荒凉的半沙漠地区,这其间点缀着不少村镇,它们的颜色几乎和沙土融为一体。到张家树村的旅行更像是时间上而非空间上的倒退。村子里的房屋分布得漫山遍野,房屋用砖砌就,屋顶铺着传统的瓦片。这个村子远离中国喧闹的城市,过着自己的生活。相对于中国在二十年中经历的深刻变革,张家树这个小村庄获得的主要是平静的生活。村民听说我们用了不到一天一夜就从北京来到了这里,他们掩饰不住自己的惊奇。对他们来说,首都是在多少光年以外…… 我们到了以后很失望。马燕和她母亲都不在村里,他们的家里没人。我们最终找到了她父亲,一个结实的农民,不善言语,头发剪得像盖子。他请我们进了他的家,一幢不大的灰砖房,立在一座山丘上,远处是望不到头的贫瘠的山谷。他见到我们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只是为自家的寒酸和简单的接待而难堪。他对我们说:马燕在预旺中学上学,村子的上一级就是预旺乡,离这里二十公里。看出我们的惊讶,他解释说,她的妻子和他读了马燕的信,很受震动,于是借了一笔钱——70块,让孩子读完这一年。这笔钱在今日的中国城市里不算大数目,但是在这里就是一大笔钱,大到使马燕能重新踏上上学之路,同时脸上也重新有了开心的微笑。而她的母亲,则出门到宁夏北部去采摘发菜,挣一点钱还债。我们于是循着一条崎岖不平的路,去马燕的学校找她,她在日记中写到过这条路。周末,她基本上步行回家,需要走四五个小时,和她一起的还有其他同学,他们都是没钱人家的孩子。比较“富有”的孩子,可以花上一元钱坐手扶拖拉机。拖拉机从预旺赶集回来,在路上把他们带回来,预旺的集市是当地农民都要赶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光彩照人、很有主意的女孩,活泼而聪明,她很高兴能够重新回到学校。这个中国小女孩梳着短头发,穿着一件朴素的带花边领子的白衬衫,一条红布裤子,身上所有的装饰物就是一条塑料的心形项链,两个银耳环。她一定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她知道了我的助手何岩萍和我本人是专程为她而来,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我们很快和她一起返回村子。在阿訇的家里,人们自发地聚集起来参加讨论。阿訇是张家树村里有影响的人。村长也来了,还有当地的党支部书记和另外两个负责人。大家都挤在阿訇的客厅里,墙上挂着麦加的彩色照片,并且还挂着一张热带椰子树下海滩的大照片。茶斟了一杯又一杯,当马燕开始说起话来的时候,大家都安静下来。这个女孩一点也不胆怯,她说当自己知道以后再也不能上学时,心里非常的悲伤。她感谢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明白她的悲伤,为了她而奉献自己,再一次到四百多里以外的地方去从事艰苦的工作。马燕也讲到她的家庭对自己寄托了多少希望,她是家里的长女,第一个有可能打破年复一年的愁苦生活的人,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够不用靠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生活,摆脱极为传统的社会给人的压力。夜晚降临了,马燕还在不停地说着,周围的人都很感动,虽然他们同她的命运没有什么不同。大家激动的情绪过去以后,正打算各自回各自的家,一个弱小的身影在黑暗中出现了:白菊花,马燕的妈妈。她突然回到了村子里。刚刚外出打了两个星期的工,她的脸上还带着旅途后的疲惫。她的长头发被裹在一顶白帽子里。她马上就弄清楚了眼前的情形:她明白她扔到海里的瓶子,到达了正确的岸边。泪水流在她的脸上。白菊花对待马燕的态度很温和,看得出这两个生命之间有着一条强大的纽带。她哽咽地说:“我是一个母亲,可是我的心里非常苦。我知道我没能力让女儿读完五年级。她把这封信给我,但是我不认字。她坚持说:读吧,你会知道我多么伤心。我让她弟弟给我读了信,我明白了。”在阿訇的客厅里,最严肃的人的脸上也滚下了泪水。这天晚上,宁夏的一个偏僻小村庄里的人都在哭泣。这个女人,由于艰苦和拮据的生活,虽然只有三十三岁,却好像五十多岁了。她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不会看书写字,但是她却明白女儿的幸福以及整个家庭的幸福都取决于教育,而在贫困的农村地区,教育已经成为了奢侈品。好几次,她都在困难面前退缩了,接受命运对女孩子的不公:当个文盲,等着嫁人。有一次,报名考试要三块五毛钱,而她只有三块钱……“每一次,马燕都闹得很厉害,要继续读书。这个孩子很犟。”马燕的爸爸这样说。每一次,马燕的老师都来劝说她母亲,说这个孩子聪明,应该继续学下去。于是白菊花就再一次外出捡发菜,把自己的健康和青春都丢在捡发菜的路上。她家的墙上有一张照片,她显得很爱美,很漂亮,头发披着,旁边是丈夫的黑白照片,丈夫穿着军装站在毛主席的像前。在这个村子里,大多数的女孩子只在小学读到三四年级就辍学,只会认很少几个字,而在中国,义务教育理论上应当是九年。马燕肯定是个例外,她现在上到初一了。“别人早就辍学了,我只有感谢父母。”马燕说着这样好听的话。村民们着急地想要告诉我们在张家树有很多的马燕,带我们到了不远处的一座土坯小房子里。一个拘束的女孩子,比马燕大不了多少,现在就呆在家里干家务活。她辍学已经一年了。听到询问上学的问题,她说了声“我要上学”,就哭着跑出去。辍学一年后,她的心灵创伤还没有痊愈。她的父母没有说什么,眼睛盯着地面。他们同马燕家一样贫穷,他们比马燕的父母年纪大,他们的出路更少。白菊花从老师的支持中得到鼓励。在预旺乡,一个老师对她说:“你的女儿是最好的学生之一,她不应当辍学。你要让她辍学,就毁了她的前途。”马燕在村里上小学时,阿訇教了她两年,他也这样认为:“她很聪明,非常用功。她能上大学。”大学?预旺乡里有些大家庭的女孩子上了大学,但是对于张家树村的一个农民小女孩,这个梦想非常难以实现。我们在阿訇家住了一晚。早上四点半,他的妻子就起来烧火,准备一顿最丰盛的早餐:羊肉、面条、蔬菜、馒头……这里的贫穷没有影响人们的好客。我们还没有吃完,马燕就来找我们:她母亲也为我们准备了早饭。没办法拒绝,他们的早饭也是那么丰盛。然后,又有人来叫我们:村长也要我们临走前吃点东西…… 我们把马燕带到了学校,她骄傲地满怀信心地走了进去。通过我们的帮助,她不用再担心下学期的费用了。本来故事在这里就有可能结束。几个月以后,2002年3月,我们又回到了宁夏,这一次的目标更大:帮助其他的孩子返回校园。这期间,关于马燕的报道在法国《解放报》上刊出,激发了人们善良的愿望,几个读者希望帮助这个女孩完成学业。这篇报道也被翻成意大利文,也产生同样的反响。在遥远的中国村庄里,马燕知道她的故事触动了西方读者敏感的神经,并且,由于她,别的孩子也可以继续求学了。我们前一次到张家树的时候,一个当地省会来的中国朋友并不支持我们对马燕的帮助。他认为,传统的阻力将使这个孩子遭遇和村里别的女孩一样的命运。“一个这么贫穷的家庭,没能力支付女孩的教育费。她十六岁就要嫁人,因为她的家庭需要用她的嫁妆给两个弟弟找媳妇。男孩子优先。”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男方家要向女方家送聘礼。“马燕是聪明,但是她也逃不出这样的命运。这是不可抗拒的命运。”他这样评论道。但是马燕的母亲强烈地反驳他说:“我就是拼到最后一口气,也不能让马燕重复我的生活。” “马燕做了母亲以后,就会明白我为她付出了多少辛苦。”白菊花有一天晚上这样对我们说。她默默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只能用草药治病,艰苦的劳动给她带来很多疾病。如果她能够读女儿的日记,她就会知道这个女儿已经懂得她的痛苦。马燕每天在日记里都会发出很强烈的感激之情。马燕自己也走上过捡发菜的路,知道白菊花为了让自已上学付出了多么大的辛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知道“要对得起妈妈的这双手”。这个回族女人,没有受过教育,当年不情愿地结了婚,她的生活到此为止都是一个接一个的艰难考验。是她,教给女儿要努力坚持;是她,用拼命工作把自己的家庭维系在一根细细的线上;是她,靠着奇特的直觉,把女儿写的东西交给了我们,使女儿的未来获得了保证。她可能才是这个中国故事里面真正的主人公。这天晚上,在阿訇的家里,当这个母亲和她的女儿搂在一起的时候,她们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是两个生命紧紧结合在一起、奋力挣脱命运控制的抗争。

内容概要

本书是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彼埃尔·阿斯基(韩石),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失学女童的日记。日记讲述了一个西部乡村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对妈妈不让她上学的痛苦,以及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2002年,他将其整理后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法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其版权被转售多个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和英国,并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不久,马燕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女初中生,她全力以赴地学习;不断接受中外媒体的采访;到巴黎、北京等地参加《马燕日记》的宣传活动;捐赠版税,帮助其他失学孩子重返校园。长大后的马燕体验着生活中从没有过的喜悦,也尝到了未曾预料的烦恼,并努力创造着自己的未来。增订版的日记更多反映了马燕在新生活中的新体验。

作者简介

马燕:回族,现居宁夏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是村里第一个女初中生。 
韩石{彼埃尔·阿斯基}(作者):法国《解放报》驻北京记者,曾在南非、以色列、纽约做过驻地记者。 王征(摄影师):1962年4月生于宁夏西吉。1992年,一位叫李媚的女士寄给王征一本《心灵史》,从此王征做了三年的准备,然后于1995年进入了他的故事乡西海固地区。在7年的时间里,王征拍摄了近两千个胶卷,这些影像成就了王征:若干个欧美国家的个人摄影展,并获得文化部金路奖。

书籍目录

前言  马燕日记,一个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马燕日记  第一部分:2000年9月2日—2000年12月28日  第二部分:2001年7月3日—2001年12月13日  第三部分:2003年1月1日—2004年5月17日后记  《马燕日记》法文版出版之后  马燕长大了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之一,数十幅专业摄影作品展现西北芬凉凝重的独特风情。被译成6种文字,畅销欧亚19国,我国畅销书排行榜上榜图书。    失学女童的人生传奇,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    马燕强烈的求学愿望,令人肃然起获和钦佩。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能去上学有多么幸运。                                      ——克拉利丝 14岁,法国-中学生    马燕等成千上万穷孩子的故事,让我们同事,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百种青少读物”专家评语    瑞士《时代日报》:“一个让人遐想的美丽童话故事。”    法国《ELLE》杂志:“全世界的畅销书。”    法国《人道报》:“应该给所有不喜欢上学的孩子读这本书。”    法国《少年时事日报》:“马燕,读者选出的本年度少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燕日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4条)

 
 

  •   
    读《马燕日记》的时候,不止一次我泪如雨下。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写在用过的练习本的后面,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内容也并非精彩,还有一些错别字,为什么这样的一本日记,竟然能够打动那么多人,甚至出版到欧洲,感动了很多欧洲人?

    其实没有别的,真正打动我们心灵的不是马燕的日记,而是日记里面记录的真实的西海固,那种让我们无法想象的贫穷,一个城市中生活的中国人,无法想象的贫穷。这样的生活好像早已经成为了历史,可是在中国的农村,在宁夏在甘肃,在西海固,还是他们生活的常态,马燕家并不是那里最贫困的农民,因为毕竟她作为一个女孩,还能上到小学高年级。

    西海固到底有多穷,那里没有水,没有路,没有现代化的一切气息,连电都刚刚有。其实那里根本就不适合人类居住,那里本来就不应该有人居住,可是被命运驱赶的回民,无奈地选择了那里,并且也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西海固。
    马燕是个懂事的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让孩子提前承担起来生活和家庭的责任,可是这种过早的成长,是以牺牲他们学习,和未来作为代价的啊。
    有上海的大学生去西海固扶贫,想要帮助农民养鸡养猪,可是连人都没有吃的,用什么来喂鸡喂猪呢?国家也没少为西海固投入扶贫资金,可是那里又能够发展什么工业或者农业的项目呢?如果没有发展,仅仅依靠输血,那么他们永远也不可能脱离贫困。也许唯一的希望就是学习,可是学习好了,考出去了,也就离开了西海固,西海固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改变。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西海固的人口迁移走,可是中国又有那里可以有空余的土地,来给那些西海固的回民呢?
    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在西海固那种不毛之地上,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也许只有有信仰的民族,才能够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马燕日记》又一次提醒我们,不能够因为困难,而忽视这个问题的存在。
  •   和看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一样,《马燕》日记观后让我流泪。因为不同的两本书,反映了同一个大的群体所面临的困境,这个群体之庞大,似无恰当的词汇来形容。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农民”在中国是一个沉甸甸的词汇,其内涵太丰富。而倘若你要问我其丰富内涵是什么,那么我要用圣奥古斯丁之“你若问我我便不知,你若不问我我便知道”来作答。或许其内涵也可通过这留下的泪水来传达吧《马燕日记》让我看到一个穷苦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这种渴望是现在很多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学生都很难体会,因为身在校园里面的孩子根本不用考虑失学的危机,而这个危机恰恰是这些孩子所需要意识到的。因此极力向大中城市中小学的孩子们推荐此书。《马燕日记》同时反映出当代媒体的强大力量,这也应该作为一部新闻工作者的必读书!在这个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媒体有极大的用武之地。但事实上是,许多新闻机构只知道跟在某某领导人的屁股后面,对于那黑暗的角落则不屑一顾。
  •   倾听马燕求学的故事,你还会厌烦学习吗? 不会!只有当失去了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人们啊,把握住了现在就不会为将来空担忧。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应当知道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残酷的,不是悠闲和空想就可以实现目标的
  •   马燕写的日记犹如现在人写的微博,每篇日记不长,但是很朴素,很感人。
  •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中的独生子女们条件太优越了,优越到不知这世上的‘艰辛’为何物。看看马燕稚嫩的文字,那是一个心中装了太多挂牵的孩子。让女儿读一读,有了这么鲜明的对比对于她的人生观坚立会有所帮助。没打算让她看完之后就发奋读书,这也不是我给她看书的最终目的。只是要做个常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就好,无论顺流逆流。
  •   马燕是和我们同龄的人,她的求学路却比我们艰难太多了,看着她质朴的日记,真的会让人感触良多。
  •   马燕日记是一本好书,很值得广大青少年品读。
  •   马燕,让现在生活在蜜糖里的孩子知道了生活和学习的意义,很有教育性!
  •   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我们大人和孩子一同看的,马燕的亲身经历是我们这些孩子感受不到的。
  •   看了一半,孩子哭了,说要给马燕邮钱
  •   走进马燕的精神世界!
  •   13亿人 还有多少个马燕
  •   城市当中的孩子们,上重点校进实验班已经不是什么大事儿。可是贫困中的孩子能有地方上学已是好的了,读了此书,我们应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比起那些成千上万的穷孩子的求学之路,城市当中的孩子是不是应有所感悟呢。值得阅读,书的质量挺好。
  •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很好!当下生活条件好了,孩子都不知道珍惜现在的读书机会,应该看看!深有感触1
  •   从一个小孩子的日记中可以看到民生多艰
  •   从法国漂回中国的一本书。好书
  •   让孩子了解山区贫困学生的生存、学习状况,希望能让她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   孩子学校里推荐的,唉!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苦啊!我们国家三公消费却那么多,哪怕挤出一点来给他们读书也好啊
  •   语言朴实,描述真实,让孩子看看,受点教育,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   值得现在温室里的孩子读。现在的孩子根本无法体会的农村孩子的苦。可以让孩子了解一系农村的生活。。。
  •   很好的书,可以起到励志的作用,很真实,应该给城市里每一个物质优越的孩子都发一本。我看哭了,特别感动。
  •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一个农村孩子的学习之路,非常质朴的语言,非常让人感动.
  •   印刷还不错。应该是正版。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孩子,和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那个小老师的个性有类似之处。坚持,毅力,这是很多城市孩子缺乏的优点。没想到的,四年级的孩子很喜欢看这本书,我想是因为:孩子和孩子之间总会有相通的地方。
  •   书中主人翁的精神值得现在孩子学习
  •   给孩子读的 不错的 值得推荐
  •   第二天就收到了,物流很快。书很好看,孩子很喜欢。
  •   正品,超值,孩子喜欢,赞一个
  •   长在大城市里的孩子永远感受不到的感动,却给与人们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爱读书的孩子是好样的!!
  •   老师推荐的书 孩子非常爱看
  •   学校推荐的,对孩子来说似乎沉重了一点。不过多了解了解总是不错的。
  •   孩子正在看,有些爱不释手,这是他老师推荐的,我也翻了一下,不错!
  •   书收到,看书简介不错,希望孩子看后感触,有帮助。
  •   女儿让买的书,在大城市生活的小孩只有在书里才能知道山区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挺好的书
  •   给同事孩子买的,网络就是强大
  •   帮同事给孩子买的,不错
  •   这本书值得给生活在浮躁城市的孩子看
  •   很不错的一本书。孩子很喜欢,也得到很多启示。
  •   还没读,好几个人都推荐给我,应该是一本不错的书。
  •   这本书是女儿的老师推荐让看的,确实值得一看,让我也深受感动
  •   希望孩子看后有所触动。
  •   书很好看,孩子很喜欢,好评
  •   孩子很喜欢看,天天拿到手里看。
  •   孩子很喜欢,包装也很精致,物流也快!
  •   孩子喜欢,看完再买几本。
  •   好书,孩子非常喜欢
  •   老师要求暑期阅读书目,孩子很喜欢。
  •   值得一看!孩子喜欢。
  •   孩子只看了一遍,喜欢!
  •   这是买个妹妹的生日礼物,没想到她还挺喜欢的,看的挺认真,也让她学到了很多东西,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   现在读来依然很有感触,特别是给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生看看会有很多共鸣
  •   孩子2岁多还不会认字屯着的以后给她看
  •   值得一看的好作品,强烈推荐。
  •   虽然也算是个西北人,但是这样的生活还是让人震撼,难以言说, 他们平静地面对的现状,对我们这些人说可能就是天大的灾难。
  •   很早就想买了,才在当当看到这本书,看了以后也没太大感触,唯一就是觉得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很落后,需要我们的帮助。
  •   比老版本多了许多图片,很让人感动的一本书,了解了中国发展的不平衡的一面。
  •   对于孩子写作很有帮助
  •   买给侄子的,学校老师推荐的,应该可以
  •   女儿很喜欢,值得推荐
  •   老师推荐的假期读物。
  •   帮朋友买的,听说这本书的内容很好,值得孩子们看一看
  •   贫苦学生的内心世界,贫穷、重男轻女的观念、对知识的渴望等等相互交织,他们需要被关注,需要关爱。
  •   买给儿子的书,拿到后我先翻了一下,文字很朴实,但却很感人,值得看的一本书。希望儿子能从中学到点东西!
  •   这个商品不错,适合我们这些孩子看。
  •   书质量不错,孩子的书都在当当网订购。
  •   纸张很好 内容很符合孩子的心理
  •   还没看完,给孩子买的
  •   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沟通感情。
  •   我没有阅读,不能发表评论,孩子说内容很好,每天睡前都要看一会。
  •   孩子一晚上看完,但不能理解。
  •   老师推荐的一本书,还未看,不过装帧挺好。
  •   12岁的儿子 感动了
  •   以前儿子很少接触到这类书籍,现在看了感到很震撼,连说好看呢!
  •   很好的书。让现在的小孩看看~~
  •   还可以看,现在看了一点点,继续看了
  •   别人推荐的,貌似很好看
  •   不错,老师推荐的书
  •   不错,很不错。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美中不足就是字体有一点小,希望下次印刷能改进。
  •   因为老师推荐所以买来看看。
  •   还没读 弟弟读了 很喜欢
  •   太好看了,儿子非常喜欢,值得一读
  •   很朴实的话语,但是却深入人心。我们无法想象她的世界 。。。。贫富差距实在是令人痛心
  •   这一次的到货速度很快,包装好,投递人员态度好,今后继续从当当网上购书。
  •   快递很快啊啊啊,服务也很好
  •   城里的小孩子条件太好了,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   很好的一本书,女儿很喜欢!
  •   很值,但是要是有旧版的就好了
  •   帮朋友买的,打开包装后,发觉真的是不错,印刷质量很好,经常光顾的
  •   这是第一次,质量可以。下次再来。
  •   小孩很喜欢看。很好。
  •   印刷不错,儿子喜欢,不错!
  •   买给儿子的,挺喜欢的
  •   没想到女儿还是很喜欢的,看了好几遍.
  •   看着心痛,自己的童年还在某些地方一代一代地重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   女儿选的,11岁。
  •   望他能虚心学习
  •   没有细看,大致翻下,适合四年级以上读
  •   很感人。值得一读!
  •   都挺好的 可能是没货吧 到我手里的书没有包装而且上面还贴了标签 估计是从书店里拿的
  •   被学生翻得最脏的书,选购此书不后悔
  •   送给儿子看的,我先睹为快了。感人,奋发,催人上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