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大江健三郎  页数:191  译者:陈保朱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是一部自传性散文集。  这16篇散文中包括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如“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人为什么活着”“想要变成怎样的人”等。除此之外,作者还谈到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些学习方法和生活趣事,比如“抄写”“我的读书方法”“树上的读书之家”“小孩子的战斗方式”“新加坡的橡皮球”等。  作者凭借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将自己从日本战败后的生活与成长,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  大江夫人也应丈夫之邀,亲手为《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绘制插图,使我们在阅读文字、欣赏图画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脉脉温情。

作者简介

  大江健三郎,生于日本四国爱媛县喜多郡大_赫村。1994年,他以小说《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多以意象取胜,为最具国际声誉的日本文学家之一。
  作者其他作品有《死者的奢华》《冲绳札记》《同时代的游戏》《燃烧的绿树》《被偷换的孩子》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历史、生命以及青少年成长的深刻思考。

书籍目录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人为什么要活着?在森林里和海豹一起生活的孩子想要变成怎样的人?抄写小孩子的战斗方式西新加坡的橡皮球某问中学的课我的读书方法人流之日Tankuro头的爆炸树上的读书之家对谣言的抵抗力百年的孩子没有无法挽回的事情请再等上一段时间

章节摘录

  我已经不打算再去学校上课了。我认为独自在森林中,从植物图鉴里学好树木的名称和性质,就算是长大了,将来的生活也一定不成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学校里并没有可以互相讨论的老师或同学,聊聊我打心底觉得有趣的树木。我为什么要去这样的学校学些和长大之后的生活似乎完全无关的东西呢?  这时,已经是大人的我,又再次问了自己和孩童时代同样的问题。光为什么非去学校不可呢?他清楚野鸟的歌声,喜欢父母教他认识小鸟的名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回到村子里,住在森林高地草原上的家中,三个人一起生活呢?  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当中,我曾经两度思考过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痛苦,但是,除了沉思之外别无他法。不过,就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拥有过沉淀思考的时间,日后回想起来,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一掌像是要确认我似的,那人以一种享受着新奇事物的表情这么说着:“哎呀,果然是你啊!那个住在河岸旁的家伙!你曾经说过要在深山里养海豹……我听说从那村里出来的小说家要来这里,就想着会不会是那个家伙。可是,我不太记得你的名字了。小时候你没戴眼镜吧?”  在我长时间的小说家生涯中,这是我第一次针对孩子写出分量可以出成一本书的文章。一想到要写这样的书,许多想要写的东西就纷至沓来,从适合小学高年级阅读,到高中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的学子们的内容都有。  我重新想,现在已经到了老人年纪的我,再回到故乡的森林里,如果遇到还是小孩子的我,该说些什么话才好呢?  “你长大之后,也要继续保持现在心中的想法唷!只要用功念书、累积经验,把它伸展下去。现在的你,便会在你长大之后的身体里活下去。而你背后的过去的人们,和在你前方的未来人们,也都会紧密连接着。你就是爱尔兰诗人叶慈所说的‘自立的人’。就算长大了,也会像这棵树一样,或者说,就像现在的你一样,顶天立地活下去!祝你幸运。再见,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在某处相遇”!

编辑推荐

  在我长时间的小说家生涯中,这是我第次针对孩子写出分量可以出成《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的文章。想到要写这样的书,许多想要写的东西就纷至沓来从适合小学高年级阅读,到高中准备大学八学考试的学子们的内容都有。  这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对日本中小学的孩子们所做的演讲,以及为他们而写的文章。大江健三郎回顾自己成长的路途,回忆起童年中许多当时不懂的事,以一个年近六十岁老人的角度,重新解答自己当时的疑惑。当中有许多从小的习惯,思考方式,或是父母亲的教诲,影响了他的一生。  大江健三郎出生在日本四国地方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周遭环绕着森林的偏僻地方。大江健三郎小时候曾经自怨自艾地向父母亲说,“在这森林中长大,将无法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名人”。山村在物质上与精神上都是贫瘠的,大江穿的是缝缝补补旧制服,书籍更是很难找得到。大江目睹了学校的老师们在战时宣传日本军国主义的理念,战败后却立即改变了立场、面不改色地教导和先前完全相反的主张,因而感到无法信任老师。他在有限的资源中为自己寻找其它学习的方式:背书的方法,阅读的习惯,儿时的幻想,大江都平易诚实地向他的小听众、小读者说明。  虽说全书写的是他成长与自学的过程,但大江没有一般“成功人士回忆童年,勉励后进”的高姿态。他提出的问题很多是幼年时的他无法解释,留到今天才以一六十岁老人累积的体会和想法来尝试回答,例如“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大江写道这个问题曾困扰了他多年,一直到大江自己也有了孩子--脑部与智能发展异常,但对音乐却惊人地敏锐的大江光,他看着光在一教室吵杂的小朋友当中痛苦地掩着耳朵,仍然无法回答为什么必须如此。直到他看到光在学校交到了朋友,并更进一步发展他在音乐上的才能,他才回答自己,上学是为了“充分理解自己,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这是大江健三郎从个人经验出发,试图为当前日本教育制度无法回答小孩子们的问题,提出他的答案。那浅白简易的文体,确实就是为小孩子而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非常喜欢这本书!大江用浅显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道理,发人深醒!
    我不仅自己收藏了一本,还送给了两位朋友。
    和好朋友分享好书,阅读智者用生命书写的文字,都是人生最美好的经历!
  •   作者文风很细腻,文章很平实
    我觉得值得推荐
    大江健三郎真的是很好的作家
  •   寄来的书不是很新,像是被蹂躏过。。。但是换书又比较麻烦,所以作罢。书还有全部读完,但是多少有点感触。毕竟为什么要上学也不是二十万字就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啊。
  •   不上学,混社会啊
  •   对于日本的某些作家,我是很钦佩的,这次我就要看看诺奖作者的作品了。
  •   书的质量很好,每隔几页就有个插图,感觉很童真,我要好好看看,将来讲给孩子听
  •   文笔很诙谐幽默,插图也很好玩
    难怪这本书在日本这么畅销
    当然是十分推荐啦~!
  •   当当送书很讲信用,说周末送就周末送了.书很好,在书店一看见书皮就想买了
  •   很适合现在忙于学习没有时间的中小学生理解人生学习的意义。
  •   图文并茂,能够吸引读者的视觉
  •   这本书绝对值得家长们一看。
  •   夫妻合著
  •   虽然是代买的,但是翻了一下,不错,绘本也很好看,很小清新。
  •   送给儿子看的,还没有细看正文
  •   这种随意的学习随着时光也一并进入梦想,在现在依然是一个无法模仿的对象。
  •   内容大致上是以回忆为主,挺散文。读起来挺轻松的。
  •   看不太明白,有点不太切入现代,回忆以前的似的,没办法完全看完看明!
  •   书中内容让人看清现实,催人奋进
  •   自己也不明白这个问题,所以买来读一读。
  •   喜欢他的教育理念
  •   看了,不太喜欢这本书,适合小孩看
  •   名家名作,应该能不错,买给女儿。
  •   《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作者,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刚毕业的时候喜欢读小说,当时就读过大江健三郎的书,也是冲着他的名气读的,一本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结果是没读完,还有《性的人》这本好算读完了,但是也没感觉好在哪里。可能是文化差异和翻译的原因吧。像这样的经历在那个读经典的时代遇到的多去了。多数经典都感觉不好读,读不下去,读下去了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那时候没有人指导所以走了很多弯路,不过那些弯路也都变成了有价值的财富。

    不过一直知道大江健三郎有一个智障的孩子,名字叫做光。这次看到这本书,我还以为是写他的孩子的呢。书的介绍里说这是大江写的唯一一本给孩子看的书。于是就下了订单。书里有很多空页和插图,插图是他太太画的,虽然不是很专业,不过在业余水平中,也已经很了不得了。字数不多,今天用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感觉一般,也许是不太符合我现在的阅读兴趣了吧。我现在更喜欢真实的故事,更喜欢有逻辑的分析,更喜欢写实的照片,更喜欢精心设计的结构,可惜都没看到。
  •   可能翻译比较仓促,语言有些蹩脚
  •   有点后悔买这本书!
  •   看介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写的书,猜想应该是很不错的,可惜大失所望。1、内容与书名完全不符合,感觉是为了让大家买书吸引眼球的一中促销方法2、时代背景不一样,所以根本不适合现在这种年代和时局来看
  •   也许是我真的没有细细的读,抽离~~ 参不透作者到底在写些什么,以及用意是什么。有点小失望。
  •   看了一半 云里雾里的
  •   看介绍不错,但实际上不好。
  •   太破
  •   淡淡的文字,讲述了童年的故事。
  •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   自传性散文集
  •   书不错,发货快,包装精美
  •   温馨的童年故事
  •   很好的一本书,大师告诉你孩子为什么要读书
  •   longying
  •   还不错的书,值得收藏
  •   速度非常快,很喜欢的书
  •     P82
      新加坡的橡皮球
      
       遵循现在在国家、社会上有势者所思考的方向,来决定自己的态度。看重上层所教导的事情,不假思索的去执行,也希望可以依样画葫芦继续传承下去。
       以这样方式生存的人们,我想可以称之为“保守”。。在被认为是保守的人们当中,有我非常喜欢的人,也有许多让我认为伤脑筋的家伙。
      
       而我特别想说的是:小孩子一开始就是“保守”的。。
       所以,要等到他们想重新检视自己所处的状态,从大人的保护中一点一滴的脱离,开始自立的时候,小孩子才不再像婴儿,而渐渐“进步”了。
       先将自己原先对于生长的国家或社会的想法搁在一旁,接受另一种——或者自己再创造的——想法,从自己身边开始,一点一滴的改变。小孩子也就这样逐渐长大成人。
      
      
      P93
      某间中学的课
      
       这是一位叫Northrop Frye的加拿大学者所写的,书名...
       书中有这么一段:所谓的老师,本来,至少如同柏拉图《米诺》(The Meno)以来所认定,并不是一个知道怎么去教未知者的人,而是可以把学生心中的某种问题,重新在创造出来弄清楚,以此为工作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的策略是把学生无法用语言说清楚但是知道的事情,有他来做确认。他们所专擅的事情是把人们心中压抑着,阻碍对真知更了解的各种力量,将之破坏。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要比学生问更多问题的理由。
      
      P101
      
      我的读书方法
      
       就像是柏拉图在刚刚所说的对话录中,记录了老师苏格拉底同其他人的谈话。他们的对话就如同傅莱所说,是老师比学生提更多问题的方式。这是把学生无法用语言说出但心中知道的事情揪出表面的方法。
      
  •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好几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总是回答说,上学就可以有小伙伴,有好朋友了。我至今记得上学第一天的情景。为了一下子就能找到同一个班的同学,我们每人都按照入学通知书上的要求,在胸前佩戴了一块有颜色的小布片,于是,在操场上,红的找红的,蓝的找蓝的,绿的找绿的。就在找同班同学的这一刻,我立马知道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了,因为我欣喜地发现,我一下子就多了一大群的小伙伴。所以,我上学特别积极,每天很早去学校,很晚才离开,天天和同学们泡在一块,也很快有了三四个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扎堆的,一起跑步、跳绳、打乒乓球,一起出黑板报、拔草、排练文艺节目。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哭着说被父亲打了,大家听着听着,先是女同学,后是男同学,跟着一起哭了起来,那同学一会儿破涕为笑了。也不是没有闹矛盾的时候,但最终总会化解,哪怕打一架,到后来也会友好地握手。说来,我也逃过学,那是因为被同学被好友误解,有了委屈,不过,只消他们在我家窗下大声地叫我一起去上学,一切就都烟消云散。“大家在一起开心啊!”许多年以后,小学同学搞了个聚会,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是啊,回想起来,留在记忆中的不就是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那些温暖时光吗?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听到我对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的回答,人家会像看外星球人一样惊诧地看着我。到了后来,我自己也渐渐迷茫起来。如今的孩子被没完没了的测验、考试弄得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地去上学,然后无精打采地回家来,一天到晚捧着教科书,眼皮耷拉地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功课。几乎所有的人都正儿八经地对我说,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文凭,以后找个好工作。我很迷茫,难道这真是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的根本要义?我问过不少孩子,相当多的人告诉我,他们不觉得上学是件快乐的事,当一切都围绕升学这个唯一目标转的时候,学习本身也变得刻板、乏味,令人厌倦,而孩子成长中的别的主题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有的孩子还告诉我说,没有时间去交朋友,也不愿跟成绩差的做同桌,更不会和同学说心里话,甚至几年下来还没认全班里的同学。
      前些天,我在去北京出差的来回飞机上读完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的大江健三郎写的。在这本书里,大江这样写道:他的大儿子光是个智障孩子,当时,他们都不愿让光去学校,生怕他会受到伤害。“光为什么非去学校不可呢?……但是,这个连身为大人的我都难以回答的问题,光却自己找到了答案。”光去学校不久,就与一位同样有残疾的同班同学成了好朋友,他还帮助这位比自己还弱的小伙伴去上厕所。能对朋友有所帮助,这件事情对于在家中完全依靠母亲的光而言,是非常新鲜、喜悦的。后来,光在与小伙伴的相处中,喜欢上了音乐,而对他来说,这是开启内心,并且传递给他人让自己和社会有所关联的最有效语言。光与小伙伴、好朋友的相处,让大江也悟到了答案:“为了学习这些东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时代,这世界上的孩子们都应该要去上学。”我想,这就是孩子为什么要上学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了――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让自己与社会有所关联,而其他的东西都在其次。“我认为这是自己人生里所得到的不计其数、各式问题的答案中最好的一个。”阖上书,望着舷窗外眼底的云海,我听见了自己与大江健三郎共鸣的心音。
      
  •     看这本书,回到了简单的美好。像是在听一个长者在给我们温柔地讲他过去的故事,让我们去追求相信美好,那些有道理的话和谆谆教育我们像在延续他自己那样,看了心暖。
      
      1994年大江健三郎成为了日本第二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对智障儿子light光的教育,就知道他是个多有爱的人。光成为了作曲家,在这之前,父亲留意到了他对鸟叫的敏感,这就是教育,不放弃懂挖掘未被开发的才能和赞扬。
      
      丈夫写故事,妻子配图,多和谐幸福有爱的作品。森林里的故事,大江健三郎的母亲的爱护,父亲的严厉批评但又喜爱儿子的新奇古怪。他们对他说森林里也可以出学者,“就是这一片荒芜之地,孕育出了藤树的学问”
      
      将抄在本子上的话敲到这里:)
      
      1就是这一片荒芜之地,孕育出了藤树的学问。(大江健三郎爱思考,爱读书,也爱抄录,荒芜之地,没有他满意的资源、教育和老师,只能靠自己,也是可以靠自己成为学者的)
      
      2好好选修一门外国语,并学到运用自如的程度(羡慕他到德国讲学,他就是遗憾自己不懂德语)
      
      3运动可以锻炼肉体,而修改文章的练习则可以锻炼精神。(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不厌其烦,是个负责任的好习惯)
      
      4从已知的书到下一本书,寻扎这自己可以阅读的书籍,将之串联起来。(他都是尽量地读好书,即便当时看不太懂,但以后的某一天会看懂的,记下来觉得自己大概什么时候应该回看,为just meeting不断让自己更有底有能力去读好书)。
      
      5对”学“、”觉”、“悟”的理解和解释
      
      6对话是研究哲学的一种方法。(找时间看柏拉图的《米诺》)
      
      ?在不知道实体时,人类就很容易流于制造冷漠的幻想。然后,在自己的幻想中,把邪恶的动静当成假的实体。
      
      8把自己和那个“原己”(无法长大而夭折的孩子)串联起来
      
      9(森林里在属于自己灵魂的那棵树下,老人遇到了小时候的自己,说):“”你长大之后,也要继续保持现在心中的想法唷!只要用功念书,积累经验,把它伸展下去,现在的你,便会在你长大之后的的身体里活下去。而你背后的过去的人们,和在你前方的未来的人们,也都会紧密连接着。你就是爱尔兰诗人叶慈所说的”自立的人“。就算长大了,也会像这棵树一样,或者说,就像现在的你一样,顶天立地活下去!祝你幸运。再见,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在某处相遇!“
  •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作者,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刚毕业的时候喜欢读小说,当时就读过大江健三郎的书,也是冲着他的名气读的,一本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结果是没读完,还有《性的人》这本好算读完了,但是也没感觉好在哪里。可能是文化差异和翻译的原因吧。像这样的经历在那个读经典的时代遇到的多去了。多数经典都感觉不好读,读不下去,读下去了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那时候没有人指导所以走了很多弯路,不过那些弯路也都变成了有价值的财富。
      
       不过一直知道大江健三郎有一个智障的孩子,名字叫做光。这次看到这本书,我还以为是写他的孩子的呢。书的介绍里说这是大江写的唯一一本给孩子看的书。于是就下了订单。书里有很多空页和插图,插图是他太太画的,虽然不是很专业,不过在业余水平中,也已经很了不得了。字数不多,今天用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感觉一般,也许是不太符合我现在的阅读兴趣了吧。我现在更喜欢真实的故事,更喜欢有逻辑的分析,更喜欢写实的照片,更喜欢精心设计的结构,可惜都没看到。
      
      
  •     日本军队占领新加坡。与此同时的,运回国内不少食物酒类,生活物质,包括橡胶制品。
      其中包括好多橡皮球。
      当然,并没有多到每个日本孩子一个的地步。
      如何分配?学校里的孩子抽签购买。
      大江健三郎没有抽到这个签。但随即他和同学打赌,让他赢得了这张购买券。
      他很高兴,回到家里问爸爸要钱买球,爸爸边工作边冷淡地建议他,还是把这张券还给学校为好。
      他闷头就出来了,遇到门口高兴等着的母亲,母亲让他返回问问父亲为何不让买。
      他回去了问了,“父亲放下手边的工作,盯着我瞧,然后说了下面这段话:
      如果有某个国家拥有勇敢又强大的军队,攻入这这座森林(此时,父亲望着屋外面对河川的屋檐下,母亲所垂挂的一排干柿子),这某国的军队也把我们的干柿子收集起来,运回去给他们国内的小孩吃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作者日后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与他有一个在其时,在举国狂热的军国扩张主义的氛围下,仍能坚守人类最朴素与基本的同情与公平情感的父亲有关。
      这样一个父亲,能够在孩子最幼年的时候,给予他人类正常情感的启蒙。在一个不正常的时代里,这个尤为关键。
  •     难读的书放在难捱的时间读
      残障的孩子也是生活的另一扇窗户
      阅读柏拉图的对话
      做自己的阅读卡片
      和对的书有right meeting
      
      有些感动的地方,不忍细读,有些启发,未及深思,这本书值得重读一遍
  •     讀這本書,每每被作者的描述
      將自己孩童時的記憶給喚起。
      人生很多的初衷都是由那時所觸發的,
      長大想當/什麼樣的人
      也許幼小的心靈
      早有定見。
      在"想要變成怎樣的人?" 一篇中
      
      "小孩子會以小孩子的方式,找出那種運藏在人內部的東西"
      
  •     09.01.24 德阳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大江健三郎
      题记:
      大江是一个有着政治思想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
      本书从人文教育上来说是一本让人沉思的经典之作;但翻译质量与言语生涩处无法释放的巨大能量形成强烈压迫对比,颇多遗憾之处。
      
      摘记:
      ·直到盛夏之前,老师们原来说天皇是“神”,要我们朝着相片膜拜,还说美国人不是人,是鬼,是野兽。突然,他们毫不在意地开始说着相反的话,完全不提之前的想法,教法了。现在需要反省,只是非常自然地改口说,我们天皇也是人,而美国人则是朋友。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就算你真的死了,我还是会再把你生下来,别担心。”
      “但是,那个小孩子和现在就要死掉的我,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不,是一样的!我生下你之后,就会把你过去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做过的事全部都讲给新的你听,也会教新的你说现在会讲的话,所以,你们两个就会一模一样了哦!”母亲这么回答我。
      
      ·光和他的小朋友常一起窝在教堂角落,手牵手忍耐着。现在,对光而言,音乐是为了开启自己内心深处的丰富宝藏。
      
      ·祖母曾用透露秘密的口吻对我说,自己是为了记录这森林里所发生的事情才出生的。
      
      ·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当有一天中国人说出“不需要日本人道歉”这句话,当然,如果这是发生在日本政府堂堂正正以公文谢罪之后,那就是件可喜的事。可是,如果不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要是开始这么说话,那么将来他们怎么可能会跟你们真正缔结良好的关系呢?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必须和社会上那些小时候读了书大了就忘的大人们战斗,不要盲目跟随自己没有好好确认过的“谣言”,这也是一种小孩子战斗的方式。
      
      ·她曾经说过,在山谷间的每个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树”,生长在森林的高处,如果走进森林里,站在“自己的树”下时,有时会遇见老了之后的自己呢!
      而我想过,如果可以顺利遇见那个人的话,我有个问题想要问他,“人为什么要活着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