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作者:唐浩明  页数:全3册  字数:129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这个曾文正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有哪些特别过人之处,值得这二位如此重视?
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判定的铁案。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道推开锈迹斑斑的历史铁门,走进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时空隧道吧!

作者简介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46年出生,长期从事湖南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出版,业余撰写历史小说。编有《曾国藩全集》等,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及随笔集“评点曾国藩”系列。所创作的历史小说多次获国家级文学大奖,《曾国藩》被香港《亚洲周刊》列为20世纪

书籍目录

《血祭》
 第一章 奔丧遇险
  一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二 波涛汹涌的洞庭湖中,杨载福只身救排
  三 摆棋摊子的康福
  四 康家围棋子的不凡来历
  五 喜得一人才
  六 把这个清妖头押到长沙去砍了
  七 哭倒在母亲的灵柩旁
  八 蟒蛇精投胎的传说
  九 刺客原来是康福的胞弟
 第二章 长沙激战
  一 城隍菩萨守南门
  二 康禄最先登上城墙
  三 今日周亚夫
  四 欧阳兆熊东山评左诗
  五 计赚左宗棠
  六 巡抚衙门里的鸿门宴
  七 药王庙里出了前明的传国玉玺
  八 左宗棠荐贤
 第三章 墨绖出山
  一 谢绝了张亮基的邀请
  二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三 接到严惩岳州失守的圣旨,张亮基晕死在签押房里
  四 陈敷游说荷叶塘,给大丧中的曾府带来融融喜气
  五 郭嵩焘剖析利害,密谋对策,促使曾国藩墨绖出山
 第四章 初办团练
  一 乱世须用重典
  二 曾剃头
  三 宁愿错杀一百个秀才,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
  四 鲍超卖妻
  五 拿长沙协副将清德开刀
  六 大闹火宫殿
  七 停尸审案局
  八 逼走衡州城
 第五章 衡州练勇
  一 王錱挂出“湘军总营务局”招牌,遭到曾国藩的指责
  二 忍痛杀了金松龄
  三 从钓钩子主想到办水师
  四 接受船山后裔赠送的宝剑
  五 一个钟情的奇男子
  六 把筹建水师的重任交给彭玉麟
  七 湘江水盗申名标
 第六章 靖港惨败
  一 为筹军饷,不得不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二 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
  三 青年学子王闿运的一番轻言细语,使曾国藩心跳血涌
  四 曾国藩踌躇满志,血祭出师;一道上谕,使他从头寒到脚
  五 定下引蛇出洞之计
  六 利生绸缎铺来了位阔主顾
  七 曾国藩紧闭双眼,跳进湘江漩涡中
  八 左宗棠痛斥曾国藩
  九 白云苍狗
  十 兄才胜我十倍
 第七章 攻取武昌
  一 青麟哭诉武昌失守
  二 湖北巡抚做了彭玉麟的俘虏
  三 薛涛巷的妓女蚕儿真心爱上造反的长毛头领
  四 康福挥刀砍杀之际,一眼看见弟弟康禄
  五 一律剜目凌迟
  六 来了个满人兵部郎中
  七 明知青麟将要走向刑场,曾国藩却满面笑容地说:我将为兄台置酒饯行
  八 康福的绝密任务
  九 一颗奇异的玛瑙
  十 一箭双雕
  十一 曾国藩身着朝服,隆重地向湘勇军官授腰刀
  十二 曾国华率勇来武昌,王璞山请调回湖南
 第八章 田镇大捷
  一 周国虞横架六根铁锁,将田家镇江面牢牢锁住
  二 三国周郎赤壁畔,美人名士结良缘
  三 从蕲州到富池镇,太平军和湘勇在激战着
  四 彭玉麟洪炉板斧断铁锁
  五 委托东征局办厘局
  六 康福带来朝廷绝密
 第九章 江西受困
  一 浔阳楼上,翼王挥毫题诗
  二 水陆受挫,石达开一败曾国藩
  三 水师被肢解,石达开二败曾国藩
  四 湘勇厘卡抓了一个鸦片走私犯,他是万载县令的小舅子
  五 参掉了同乡同年陈启迈的乌纱帽
  六 塔死罗走,曾国藩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
  七 樟树镇受辱,石达开三败曾国藩
  八 在最困难的时候,曾氏三兄弟密谋筹建曾家军
  九 邹半孔出卖奇计
  十 大冶最憎金踊跃,哪容世界有奇材
  十一 重踏奔丧之路
《野焚》
 第一章 进军皖中
  一 丑道人给曾国藩谈医道: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
  二 曾国藩细细地品味《道德经》《南华经》,终于大彻大悟
  三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四 巴河舟中,曾国藩向湘军将领密授进军皖中之计
  五 东王显灵
  六 七千湘勇葬身三河镇
  七 曾国华死而复生,不得已投奔大哥给他指引的归宿
  八 李鸿章给恩师献上皖省八府五州详图
 第二章 总督两江
  一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二 江南大营溃败后,左宗棠乘时而起
  三 想起历史上的权臣手腕,曾国藩不给肃顺写信感恩
  四 定下西面进攻的制胜之策
  五 纹枰对弈,康福赢了韦俊
  六 施七爹坏了总督大人的兴头
  七 李元度丢失徽州府
  八 曾国藩卜卦问吉凶
  九 李鸿章一个小点子,把恩师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第三章 强围安庆
  一 围魏救赵
  二 调和多鲍
  三 夜袭黄州府
  四 上了洋人的大当
  五 左宗棠宴客退敌
  六 荒郊古寺遇逸才
  七 血浸集贤关
 第四章 大变之中
  一 曾老九要把英王府的财宝运回荷叶塘
  二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三 东南半壁无主,涤丈岂有意乎
  四 王闿运纵谈谋国大计,曾国藩以茶代墨,连书“狂妄,狂妄,狂妄”
  五 离国制期满还差两天,彭玉麟领来一个年轻女子
 第五章 幕府才盛
  一 《挺经》。“如夫人”与“同进士”。五百两银子洗冤案
  二 今日欲为中国谋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当从何下手
  三 你还记得初次见我的情景吗
  四 安庆操兵场的开花炮弹
  五 含雄奇于淡远之中
 第六章 天京大火
  一 庄严的忠王府礼堂,集体婚礼在隆重举行
  二 孤军独进,瘟疫大作,曾国荃陷入困境
  三 彭玉麟私访水下道,杨岳斌强攻九洑洲
  四 一别竟伤春去了
  五 献出苏州城后,纳王郜云官也献出了自己的脑袋
  六 我们还是各走各的路吧
  七 半路上杀出个沈葆桢
  八 洪秀全托孤
  九 康禄和五千太平军将士在天王宫从容就义、慷慨自焚
 第七章 审讯忠王
  一 威震天下的忠王被一个猎户出卖了
  二 洪仁达供出御林苑的秘密
  三 攻下金陵的捷报,给曾国藩带来两三分喜悦、七八分伤感
  四 陈德风在李秀成面前长跪请安,使曾国藩打消了招降的念头
  五 洪秀全尸首被挖出时,金陵城突起狂风暴雨
  六 宁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决不能授人以口实
  七 争夺幼天王
 第八章 殊荣奇忧
  一 李臣典不光彩地死去
  二 皇恩浩荡,天威凛冽
  三 荣封伯爵的次日,曾国荃病了
  四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五 匕首和珊瑚树打发了富明阿
  六 御史参劾,霆军哗变,曾国藩的忧郁又加深了一层
  七 恭王被罢,曾国藩跌入恐惧的深渊
  八 秦淮月夜,曾国藩强作欢颜,为开缺回籍的弟弟饯行
《黑雨》
 第一章 裁撤湘军
  一 养心殿后阁里的叔嫂密谋
  二 官文亲到江宁追查哥老会
  三 男爵的座船在九江被查封
  四 江湖窃贼泄露了僧格林沁的军事部署
  五 借韦俊之头强行撤军
  六 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七 恭亲王东山再起
 第二章 整饬两江
  一 甲子科江南乡试终于正常举行
  二 落选士子薛福成上了一道治理两江万言书
  三 上治理两江条陈的美少年原来是故人之子
  四 践诺开办金陵书局
  五 两张告示,三四万两银子就进了海州运判的腰包
  六 侯门娇姑爷被裕家派人绑了票
  七 看到另一本帐簿,曾国藩不得不让步了
  八 彭玉麟焦山还愿
  九 慧明法师的启示
  十 联合七省总督支持长江水师改制
 第三章 三辞江督
  一 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订下功课表
  二 炮声为北征大壮行色,却惊死了统帅唯一的小外孙
  三 国宝被陈国瑞抢去
  四 软硬兼施制服了骄兵悍将
  五 把捻战胜负押在河防之策上
  六 叩谒嘉祥宗圣祖庙
  七 武昌城里,巡抚和总督大开内战
  八 若许当初亲骑射,河淮处处是高楼
 第四章 名毁津门
  一 灵谷寺内,曾国藩传授古文秘诀
  二 堂堂大清王朝,竟好比一座百年贾府
  三 初次陛见太后皇上,曾国藩大失所望
  四 终生荣耀到达极点的一天
  五 火烧望海楼教堂
  六 给儿子留下了遗嘱
  七 轿队被拦在天津城外
  八 老朽眩晕病发作了,恕不能奉陪
  九 关帝庙忽然闹起鬼来
  十 委曲求全
  十一 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十二 萃六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
 第五章 马案疑云
  一 慈禧太后对马案的态度微妙
  二 张文祥校场刺马
  三 江宁市民嘴里的马案离奇古怪
  四 曾国藩审张文祥,用的是另一种方法
  五 张文祥招供
  六 马案又起迷雾
 第六章 东下巡视
  一 水师守备栽在扬州媒婆的手里
  二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送了一件时髦礼物
  三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四 一个划时代的建议
 第七章 黑雨滂沱
  一 欧阳夫人择婿的标准与丈夫不同
  二 一个苦甜参半的怪梦
  三 看看我们湖南的湘妃竹吧
  四 艺篁馆里,曾国藩纵论天下人物
  五 曾国荃他乡遇旧部
  六 前湘军哨长与前太平军师帅成了异姓兄弟
  七 康福隐居东梁山
  八 左季高是真君子
  九 最后一局围棋
  十 不信书,信运气
  十一 陈广敷三见曾国藩
  十二 遗嘱念完后,黑雨倾盆而下

章节摘录

当晚,去石门的侦探回报,驻守在石门的不是楚军,而是巡抚兼提督管辖的绿营,为首的是参将全克刚,手下有二千兵,城内粮草丰富,知大兵压境,正在全力防守。第二天,去景德镇的五个侦探,回来二人报告:左宗棠的楚军五千人,目前全部在景德镇城内,没有出城的动向。李秀成得知后,定下攻城的决心,并要求速战速决。’次日,雨雪停止了,太平军饱餐一顿后,由李秀成亲自率领,向石门发动猛攻。李秀成采用的是太平军的惯常战术,数千面战旗遍地挥舞,几百面锣鼓同时敲响,伴随着枪炮声、呐喊声,气势十分雄伟,场面甚为壮观。全克刚登上城头,眼见太平军如此浩大凌厉的攻势,吓得心惊肉跳,一面布置死守,一面飞马向景德镇告急,请左宗棠派兵救援。左宗棠正要寻找机会与李秀成决战,一展楚军威风,得知这一危急情况后,立即派王开琳、王开化率领驻在景德镇的全部五千楚军,兼程向石门奔去。幕僚杨昌浚提醒道:“季帅,楚军倾城而出,倘若李逆乘虚转攻景德镇,将如何是好?”“不要紧。”左宗棠胸有成竹地说,“李秀成目前正全力攻打石门,不可能分兵;再说,他如何知道景德镇的兵力全部出动了!”“尽管如此,还是要作些布置,迷惑长毛为好。”杨昌浚对守空城总有点不放心。“好吧,你就去传达我的命令:城墙上遍插旌旗刀矛,留城的三百老弱病残,只要能走得动的,都上城头,披挂整齐,日夜巡逻。”王开琳兄弟率领五千楚军出城的第二天,留在景德镇城内的三个太平军侦探,便把城里的一切都探听得清楚了。他们暗自高兴,立即派出一个人,将这一重要军情告诉李秀成,并建议分兵攻打景德镇。李秀成接到谍报后喜出望外,命李容发带三千人间道奔赴景德镇。江西的景德镇与河南的朱仙镇、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并称为全国四大镇,乃有名的繁华富庶之城,这里所烧制的各种精美瓷器,从明代起便享誉海内外。李容发受命后欢喜雀跃,当即点起本部三千人马,就要开拔。看着养子稚嫩的面孔,李秀成忽然有点不放心。他郑重叮嘱道:“左宗棠老奸巨猾,诡计多端,你到景德镇城下后,要实地仔细观察,千万不可莽撞行事。”李容发点头记住了。当李容发率部来到离景德镇五十里外的两路口时,城内已得知这一意外的军情,杨昌浚急得团团转,口里不停地念道:“这如何是好!调兵都来不及了。”左宗棠心里也很着急,表面上却仍镇定如常。他端坐在椅子上,一边摸着胖胖的下巴,一边紧张地思考对策:敌军距城只有五十里了,一个半时辰就可以来到城下,城内的三百病残绝对不能守卫,调兵来救已不可能,弃城逃跑则更是不可为的事。怎么办呢?一旁的杨昌浚又开腔了:“看来城里一定藏有李逆的细作,不然,何以王开琳他们一走,李逆便派人来打景德镇呢?何况派的是他年纪轻轻的养子,带的只有三千人,这不明明欺负我们是一座空城吗?”空城!今亮立刻想起古亮唱的那一曲千古传颂的空城计。不过,人们都说,空城计是绝唱,只能唱一次,不能唱第二次。左宗棠想到这里,不免沮丧起来。但是,难道就这样束手待擒吗?再是绝唱,事到这等地步,也只得重唱一次了。只要不照搬古人的故事,出点新意,眼前这个二十岁的娃娃将领是有可能被蒙骗过去的。既然他的细作可以传出城内的军事力量,那么也一定会将我的戏文传出去。左宗棠打定了主意。他一面火速派人传令王开琳,立即带领三千人星夜回景德镇救援,一面在城内唱起他的空城计来。一时间,景德镇城内沸沸扬扬,都说王开琳率部在石门城外马到成功,大败长毛,活捉了李秀成。楚军总部衙门张灯结彩,放起鞭炮,厨房里传出阵阵浓烈的酒肉香味。一会儿,城内文武官员、各大商号老板以及社会名流,纷纷骑马坐轿,穿戴一新,来到总部衙门。左宗棠穿起四品朝服,在大门外笑容满面地迎接各方宾客。客人们热情地祝贺楚军在石门城外的大捷,有的阔老板还赶制了题着颂辞的横匾。左宗棠喜气洋洋地接受大家的颂扬。衙门花厅里,二十桌酒席同时摆开。主人向来宾报告了战况,再次证实已将长毛忠王李秀成活捉,现正由楚军分统王开琳押送,行走在返回景德镇的大道上。一到城里,便将在十字街口示众三日,然后押到京师,向皇上献俘。住在景德镇里的浮梁县丞虎中良代表地方各界向左宗棠致谢致敬,并当场将一柄特大黄绫万民伞,由一个大汉举着,送给楚军统帅。左宗棠毫不谦让地接过。与衙门酒席相照应的是全城四门洞开,守门的兵勇也杯盘相碰,开怀畅饮,全然不知道李容发的三千大军正在向这里压过来。这些情况,都被留在城里的两个太平军侦探一一看在眼里。他们先是惊讶,继而略表怀疑,最后,当亲眼看到左宗棠和各方来宾酣然醉倒在花厅时,他们不得不完全相信了。城内不可久待,估计攻打景德镇的人马正在半路中,两个侦探遂急忙溜出城门,向西北方向奔去。刚出城外二十里,就碰到了李容发。侦探把在景德镇城内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他。“真有这事?”李容发听后大吃一惊。他瞪起虎眼望着两个侦探,不能相信这是真的。“少将军,一点不假。左宗棠摆了二十桌酒席庆贺,我们混进了宴会厅,亲耳听到左妖头对着客人宣布,说忠王已被他们捉住了,正在向景德镇押来。”两个侦探毫不含糊地肯定。摆酒庆贺?看来父王真的被清妖捉了。年轻的先锋不觉怒火冲天。李容发本是一个广西永安城外道旁行乞的孤儿。那年他才十岁,父母双双病饿死去。小容发无兄无弟。一天,偶尔见从永安城里冲出的太平军中,有许多和他年龄相差不多的小孩,便恳求投靠太平军。他恰好找到了李秀成。李秀成见他生得端正伶俐,便收留他在童子军里。容发聪明勇敢,三年后就成为童子军的头领。李秀成在太平军中的地位也逐渐升高。他生有三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一次,李秀成来到童子军视察,见小容发英姿挺拔,在众多的童子军中出类拔萃,心里高兴,摸着他的头,感慨地说:“我能有一个你这样的儿子就好了。”机灵的容发一听,马上双膝跪在李秀成的面前,恳切地说:“若将军不嫌,我愿做将军的儿子。”李秀成大喜,况且容发也姓李,姓都不要改,于是笑着对他说:“你真是天父赐给我的好儿子。”从此,李容发便来到李秀成的身边。在李秀成的亲自指点下,他进步更快,不久便成为太平军中一名出色的年轻将领。去年又升为总制,已能独当一面,与清军打仗了。李容发与养父感情深厚,对养父极为敬重爱戴。他毕竟年轻,阅历不多,当时一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义愤填膺,也没来得及多想,立即下令,全军掉头往回走。他心急火燎,拍马奔跑在最前头,恨不得立即碰上王开琳,杀他个片甲不留,从清妖手中救出父王。当李容发率部折回石门的消息传到楚军总部时,左宗棠立即下令关闭城门。他心中毕竟不踏实,再次派出快骑通知王开琳,不管战事进展如何,都要尽快赶回。又下令城内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都拿起棍棒上城楼。到了傍晚,城外的斥候慌慌张张地进城禀报:长毛李容发又杀回来了!左宗棠一听不觉跌足叫苦:“看来这空城计的确只能唱一次!”原来,李容发走到半路,突然记起父王的教导:“左宗棠老奸巨猾,诡计多端。”他虽然没有读过书,也听人说起过诸葛亮用空城计退兵的故事。心里想:莫非上了这个老妖头的当!李容发叫过身边的一个两司马,悄悄地吩咐他几句。那个两司马立即拨转马头,向景德镇飞奔。将近一个时辰后,两司马追上了队伍,向李容发报告:“景德镇四门紧闭,城头走动着手拿棍棒、面色恐慌的百姓。”李容发咬牙切齿地骂道:“这个千刀万剐的老妖头,果然中了他的奸计。弟兄们,再杀回去!”

媒体关注与评论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梁启超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泽东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蒋介石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唐浩明为著名的曾国藩研究者,占有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曾国藩(全3册)》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使曾国藩这个长期被当代历史忽略的人物,重现在读者面前。《曾国藩(全3册)》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曾国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9条)

 
 

  •   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这个曾文正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有哪些特别过人之处,值得这二位如此重视?
    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判定的铁案。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道推开锈迹斑斑的历史铁门,走进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时空隧道吧!
  •   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这个曾文正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有哪些特别过人之处,值得这二位如此重视?

    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判定的铁案。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
  •   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开篇即云:“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曰: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此论非独李鸿章,加之以其师曾国藩也极为合适。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曾国藩生前毁之誉之者都大有人在,其盖棺后的一百多年间,民间和历史界对其评价也多有起伏反复。现在所用的历史教材大概沿用的是范文澜先生给曾国藩下的“汉奸刽子手”定语吧,用语虽未这样直白,但他的反动形象是给确立了。唐浩明先生1000多页的皇皇巨著《曾国藩》虽属小说,但他研究曾国藩多年,即便是有所渲染,也该大体符合史实,从而让人可以让人带着趣味,比较全面地了解和审视这个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人物。
      
       该小说分为三部:第一部《血祭》以1852年43岁的曾国藩在赴任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得母讣闻,回籍奔丧始;至1857年,因为多方掣肘,其所创立的湘勇在江西陷入困局之际,其父去世,再次回籍奔丧终。这段时期的曾国藩由书生而至统帅,因为性格的刚强,与腐败横行的地方官场冲突严重,从而节节受阻,处处碰壁,又加上被人弹劾而心生倦意,在江西战局陷入困局之时,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于是撒手军务,回家奔丧。第二部《野焚》以1858年再次出山始,至1864年攻克天京,平定太平天国终。在家守制的一年中,经过读书、沉淀和思考后,曾国藩意识到了自己性格的缺陷,于是改变行事方式,从而使得境况大为好转,终于攻克天京,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第三部《黑雨》以1864年开始裁撤湘军开始,至1872年曾国藩去世全书结尾。因为湘军的裁撤而使得朝廷得以安心,被加以无上的荣誉,但因天津教案的处理不当而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从而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
      
       读罢《曾国藩》,感慨良多。又想到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虽然性格有所不同,但他的命运轨迹简直就是曾国藩的重演:由团练起家,位极人臣,富有实干精神,推进洋务,最后因为甲午海战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斥为“卖国贼”。被同称为“刽子手”的师生二人前后都为朝廷所倚重的栋梁和支柱,但前后也都成了“卖国贼”。李鸿章自称为“破屋裱糊匠”,其实,曾国藩又何尝不是。在列强兵临城下的威胁中,所谓“谈判”,能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更何况有“圣裁独断”在上,说到底,便回到了我们久已熟悉的那句老话:弱国无外交!
      
       杨国强教授在其著作《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曾国藩、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说:“在晚清中国的最后五十多年里,曾国藩和李鸿章曾前后相连地直面内忧外患的交迫而来,成为士大夫中自觉地身当其冲者。与曾国藩之能够以人格超越事功比,李鸿章则是因事功淹没了人格而见弱……曾国藩和李鸿章出自中国人的三千年历史过程,又在时势的逼迫之下成了回应世界历史过程的人。他们徊徨于两个历史过程之间,这是一种深深的历史困境和个人困境……他们在数十年强毅力行之后都是带着一腔不甘心的悲哀离开这个世界的。这种悲哀越出了一己之私,因此这种悲哀便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一部分。”
      
       我认为这段议论是比较公允的,在晚清,凡是有见识者莫不痛心疾首,从魏源、林则徐到胡林翼、曾国藩、彭玉麟、李鸿章、张之洞等等,他们的呼喊和实践,都带有某种无可奈何的悲哀。这部小说中,对当时贪腐横行的官场百态作了一个还原,也对曾国藩及其幕僚等人对历史大势的认识作了细致的描写,正是这种对比,才显示出胡林翼、曾国藩、彭玉麟等人的悲哀的深刻。
      
       曾国藩是矛盾的。儒生半世,但带兵伊始,便大开杀戒,以至于被说成“杀人如剃头”,从此,“曾剃头”的名号伴随了他的后半生。作为理学大师,他对太平天国的檄文里也打出维护传统的旗帜但他又不一味沉湎于义理考据之中,而注重经世之学,也成为实践“革新自强”的第一人。正如杨国强教授所说:“他维护传统又越出了传统;他保守旧物同时却抉破了旧物。作为‘中兴名臣’之首,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代表;作为‘自强新政’的始作俑者,他又不自愿地为西方以技术为先导的文化开了引接的门洞。”“曾国藩是一个识时务者,但又背负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在今日统称‘洋务派’的人中,他是第一个师法西洋新文化的人,心中又眷恋着旧文化。他第一次看到西洋千里镜,惊羡之余,联想到的是如何‘超凡入圣’的进德之功。一面开风气之先,一面又恪守着士大夫的传统情感,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
      
       从传统方面来看,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天下,曾国藩都堪称楷模,另外,他的文学成就也颇高,以至于梁启超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曾国藩成为中国历史上能同时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的儒家“三不朽”事业的少数人之一。毛泽东就认为曾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不仅成就事功,其思想也影响社会。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另外,再来看看曾国藩其他的业绩:开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后又任命规划成立江南制造总局,使其迅速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近代化工业基地;另外他还重视翻译西方书籍,以开民智;后来又推动清廷的首批幼童赴美留学等等。成为“师夷智”从议论转化为实践最早的领袖和开创者。
      
       能做到这些,所在者何?梁启超作了回答:他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对待历史,比较客观理智的方式是:不能超越历史去臧否人物,要把人物放在他那个时代的历史环境下来衡量。在我看来,曾国藩在他那个时代,他做到了最好。当然,不是说曾国藩没有缺点,比如说他有些优柔寡断,比如说他过于守旧,从而导致女儿纪静的早死等等。我们不能苛求他所具有的缺点,责备求全地要求他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身上深深地打着时代的烙印!关于此,借小说中曾国藩评价王夫之的话:“船山之学确实宏深精至,但有时则嫌偏刻。比如对人的评价,求全责备的多,宽容体谅的少。若让船山处置国事,天下则无可用之人了。”
      
       一
  •   唐浩明为著名的曾国藩研究者,占有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使曾国藩这个长期被当代历史忽略的人物,重现在读者面前。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   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使曾国藩这个长期被当代历史忽略的人物,重现在读者面前。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   读《曾国藩》

    在《江传》之前读完的是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该书分为《血祭》、《野焚》、《黑雨》三部曲。记得九几年就在一个叫张煜的同学家见过这套书,时至十大几年后才正式拥有并读完,落后啊!汗颜啊!汗!这使我再一次痛感父辈对下一代的作用和影响。
    《曾国藩》据说有上百万字。得益于整个春节七天放假,外加挤出零碎的数日空闲间隙,读完了,有种成就感。
    总体老唐写得还是不错的,故有心将此书献给一位爱书的领导。
    此传记比那美国鬼子写的《江传》水平就高多了。一高高在详略得当。不是事无巨细散胡椒面,而是选材精准,选的都是曾国藩一生中重要的经历、事件,能彰显其性格特征的事件。二高高在叙述灵活。插叙、倒叙随处可见,不像《江传》干巴巴地直叙到头,毫无技法。三高高在规模宏大,读《曾国藩》牵出的是整个晚清历史,以及洪杨、左宗棠、李鸿章等等一大帮人物,各自形象都跃然纸上。而《江传》记录好江一个人都很有困难。四高高在功底深厚。可以看出唐为写《曾》做了极大量的研究和积累,他常在书中常敢于写曾国藩的心理活动,似乎他是一个棋手,对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如他的棋子一样了如指掌,不管唐对主人公的心理猜度得当与否,但他的这种架势就可见他的底气之足。至于古文功底以及对中国人文历史的掌握,更是洋鬼子难望其项背的(不过似也不必太苛求那美国人)。
    相信曾国藩痛这本书会在今后的人生中对我的为人处事有或多或少或不经意的影响,确实这将是难以预料的。但一个已经显现的影响就是我明显对地理感兴趣了。因为,曾国藩征讨太平天国的进军路线,我是对照地图走了一遍的,使我大致了解了一些南方的地点。受此鼓舞,我在电脑里又装上了gooleearth软件,经常从太快巡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来,还在网上邮购了《中国国家地理地图》一书,嘿嘿!
  •   这是一套好书,大气磅礴,荡气回肠。每每读完此种好书,掩卷时总有很多思量和不舍。

    这是我在读完该书每一册时在微博上写的概括感想(****://t.sina*******/kikirony欢迎爱书人一起学习交流分享):

    读完唐浩明著《曾国藩》第一册<血祭>,感叹创不世之功如曾国藩,亦曾失败连连,两度自杀,在生与死的险境中狼狈逃生,在危机四伏的官场中心灰意冷。如果他就此放弃,故事亦就此结束,怎有后来的老道强大、建功立业?怎有让后世敬仰与学习的曾文正?没有一个伟大的成就是不用历经艰难险阻的!继续学习中。。

    读完唐浩明著<曾国藩>第二册「野焚」。曾国藩从屡战屡败至回家闲赋,在家悟道<道德经>从容出山,以黄老之术立于官场,以率湘军数年苦战终得扫平长毛。。曾已从"愤青"修炼至权谋老道,从翰林侍郎升至总督侯爵!---谁都不是天生英雄,需自我的勤奋自律,坚毅强大,用一生的时间去攀登辉煌!


    读完<曾国藩>最后一册「黑雨」,内心沉重而感慨。曾国藩的一生,璀璨耀眼,报国立业修身传道;涤翁之才智,思远虑深老到深厚。学习敬仰之人世世经久不息。他也有他的遗憾,他也备受非议。。然,他是众多伟人心中的偶像!世无完人,立生传颂如曾翁,旷世之大人,大气智慧的一生,后人之财富!
  •   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   看到了曾国藩三部曲,记忆一下子被拉回了2003年的湖南。师院后门路上半条街的书店和书摊,每天学校的学生出入其间。仍然记得第一次痛下决心花半月生活费买下这套书的犹豫,连续几天,夜卧床头手不释卷,一直看到了故事终结时“黑雨”的降临。其间故事的曲折与大气让一个大二学生荡气回肠的感悟至今无法释怀。唐浩明先生是湖南衡阳人,老家人啦。
    单独评价《曾国藩》是不能展示出唐先生作品的历史器局以及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士林阶层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及作用。三大作品从清王朝晚期开始一直到近代中国寻求强国路为背景。各自选择了一个士林精英作为主线,融合以社会剧变的大时代。将传统知识分子对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太下的终极愿景做了深入描述。大量的史实、引文,严谨的表述,文字作品所渗透出唐选的古文修养与造诣让人折服。
    个人感触有三:1、传统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一以惯之穿于作品始终。 2、纷繁复杂的时间背景、矛盾斗争、人际关系都体现在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和境遇之中。让现代人仿佛也置身事中,感同身受。3、作者将一些以往我不曾了解的史实和现象剖解开来,让读者对历史的全貌有了一次难得的角度来解读。4、与其说是小说人物感染了我们,不如说是唐先生的文笔让我们有了一次人身的历练。5、唐先生的作品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一下到了近代国共意识形态产生初期。 王树增先生则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对经历了长征、国共内战的全貌。希望在两者之间再有一同样有文采的作家帮助我们进行过渡。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也许我们不该对唐先生或王先生有更多的要求。毕竟他们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愿爱书人都有钟爱的作品和快乐!
  •   以小说的形式来叙述历史,唐浩民应该不是第一个,但曾国藩三部曲,写的荡气回肠,耐人寻味。血祭看的比较快,野焚由于涉及到太平天国的灭国,有点心酸,看的慢,黑雨倒是很快看完。这里还有个玩笑,一开始,我不是三本的关系,还特地写了1,2,3.现在想想,其实很容易理解。但这本书,对曾国藩刻画的比较正面,反面也有,但我总觉得唐浩明对曾有感情,其实我也是。所以,最好再参与其他书籍一起看,会理解的更为深刻。
  •   思考良久,觉得以“盖棺定论”这四个字作为心得的开首语,特为百度百科查询“盖棺定论”之详情。盖棺定论的,也未免全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毁誉参半是绝大多数名人身后的常事,更何况是身处风雨飘摇的年代里饱读诗书又心系天下的士子。合上书的那一刻,内心的感慨久久不能平息,对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评价不是我所能驾驭的,只能谈点感想而已。作为士子,拥有所有士子共有的匡时救世的雄心与勃勃大志,所以他寒窗苦读,饱读诗书,应试科举,入仕为官。他文效桐城,笔仿船山,本以为能以一代大宗为楷模致力于诗书文笔,教子训弟,清闲而充实的度过文人该有的一生,并享誉后世。可是,他生不逢时,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王朝末路的各种衰败迹象已昭然若揭,深受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影响的一介书生,竟然起了匡时救世的宏图大志,想力挽狂澜于即倒之时,于是久经思考之后他还毅然决定了弃笔从戎的文官生涯,虽然这个决定也多少带着光耀门户的个人私念,但终究是为了王朝的成分多。惊涛骇浪的戎马生涯硬生生把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湘军统帅,宦海沉浮官场险恶又将他从快意恩仇耿直不阿转向了黄老思想,再也不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转而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他也慢慢学会了两面三刀,学会了口蜜腹剑。也正是如此转折才使得湘军起死回生,也才成就了一代将才。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无奈与抉择的痛苦,这个为了顾全大局(这个大局包括国家大局与家族小局),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他省吃俭用并以此教育子女,以至于两江总督的女儿出嫁竟然不如知县嫁女来的豪华阔气,区区200两银子作为嫁女的全部嫁妆。经手白银无数,他却从不抽拿一分一厘;权倾朝野却依然礼贤下士,投奔谋生的至亲好友被一一拒绝,对前来投奔的文人雅士却礼让有加,求贤若渴。曾国藩被众多现当代政治家奉为完人,我个人对此完全苟同。因为一个“完人”并非是指这个人就是块温润光洁白璧无瑕的人,之所以完整、完全是因为他具备一个活生生的人所应该具有的种种,他成就非凡,战功**,权倾朝野,幕僚谋士中贤人众多,几次被劝说黄袍加身另立门户,但是他不为所动,说他愚忠也好,胆小也罢,但为了百姓不再受战事骚扰天下可以重现康乾盛世才是他不为所动的根本原因。但是,他也有过严重的失误,甚至是致命的,这些失误在他的执帅生涯中不止一次出现,这就更使得这个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完人具体起来,有血有肉,有情有欲,与普通人的距离不再那么遥远。书的后半部分,洋人开始出现,我的心也跟着开始寒冷起来。我们都知道他们的出现意味着什么,综合历史、小说、电视剧,我们不难想象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可是,这一切不怪任何一个个人,命数使然。曾国藩面对洋人的委曲求全并未得到当时世人的理解,甚至后人也谩骂不断,但他徐图自强的良苦用心绝不应该被忽略,因为他的努力才使得那个将倾的王朝的得以苟延残宽几日,也使得以后的洋务运动有了可能。书里太多的名言警句,值得一一摘抄下来并铭记心间。对于生活在现时的国人来说, 心怀兼济天下之志的人不多了,那就独善其身吧。如果人人独善其身,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   在看这本书之前,对曾国藩基本没什么印象。只记得初中时代历史书上的一幅画:曾国藩在一艘船上准备跳船的狼狈相,旁边一艘船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翼王石达开”。剩余的就是听大家说他的家书写得很好,他是晚清第一名臣。至于其他,一无所知。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当当上看到这本书,看了大家的评论,对他评价甚高,于是决定买来看看,之前也怀疑当当上的对于这本书如此好的评论是当当的托,但看完后才知道,这本书确实很好,确实很值得一读!他不愧是晚清第一名臣,不愧是近代中国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一生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许看到人们对他的崇高评价,有人会认为他的一生过得一定相当的不错。但实际上,从他在家守丧时决定出山办团练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坎坷与不易!在当时由满人统治的晚清,作为一个带兵打仗的汉人,打输了,他必须忍受地方当权者的嘲笑、奚落,以及大清朝最高层的责备;打赢了,他又必修忍受统治者的猜忌。我不是很清楚具体的历史事实是怎样的,但从这本书的内容来看,我想他的最大特点在于谨慎,这里我没有说是优点,因为有时候过于谨慎就是保守、懦弱,比如在后期,办理天津教案时,由于他的过于谨慎以及当时大清朝的落后,使得他一时被人称为卖国贼,而他自己一生良好的名声也毁于一旦。但大多数时候,他的谨慎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比如初办团练时对湖南官场的忍让,就任两江总督时不给权臣肃顺回信等等。除此之外,在成功时的冷静,在大是大非前的大局观,善于分析大形势的发展,在失败面前的淡然,善于识人用人等等,都为他最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   清明假期,未曾出游也因时间仓促不曾返乡,只是每日翻着床头书到睡着再重复着自然醒罢了,唯一意外的是,这三天,几乎颠覆了我的历史观。
      
       说实话,一直对官场小说兴趣寥寥,尤其是这类位极人臣的大吏更甚。更何况还是头顶杀人如草芥、动辄灭人全族的曾剃头恶名的曾公。真正让我有动力下决心看完此书的原因竟是源于《南方人物周刊》的百年家族系列的曾国藩家族。
      
       让我好奇的是,这个背负着无数骂名的屠夫、汉奸、卖国贼又是如何博得公认的最接近圣人的大儒美誉;这个守旧的清廷奴才又是如何有魄力开拓自强发展洋务;这个传统的乡绅家长又是如何延承君子之泽,五世未斩。
      
       首先,太平天国本质是邪教组织,教主与百年后的法x功李红志无甚区别,满腹恶欲无能革新却剥夺信徒幸福权利的伪君子罢了。如此祸国殃民的太平天国即使没有这个曾国藩也还是会有下一个曾国藩剿灭,这点倒是并不意外,倘若缺乏高压政策,的确难以力挽狂澜。而曾公为剿灭太平军而对军制的改革倒是让我眼前一亮,首先是变世兵制为募兵制,再者增加兵饷诱之以利,再次严整军纪,严明程度丝毫不让解放军,最最厉害的莫过于政治教育,以“礼、诚”为本;“勤、恕、廉、明”为要义,不客气地说,曾国藩的湘军就是中国近代史最早成气候的军阀势力,但也不得不承认,有思想的杀人机器的确值得敬畏,曾国藩的悲剧在于,他能改变很多,却改变不了汉人的血统,仅此而已罢。
      
       曾公一生视名声比性命更重,但却晚节不保留下卖国贼骂名,我们其实也不难理解,明知不可为的肆意开战结局只会是自取其辱,只有自强才是改变局面的根本出路。可叹的是这位殚精竭力谋求民族振兴的洋务运动开创者始终是在落后的政治体制下不得翻身。狡兔死,走狗烹,做人奴才的结局总是不可避免如斯。这是时代的悲剧,岂止是曾,林则徐、李鸿章、左宗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再后,不免想起有副对联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仔细考量近代史也的确只有他足够配上如此评语,时至今日,曾国藩家训依然流传甚广便是明证。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最经常告诫我:“立身之本,在于不偏不倚,堂堂正正。可以没钱,但绝不能没有骨气和知识”“兴不兴,看后丁”原来正是出自他的原话,“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无论如何,尽管不会崇拜曾公,但对其亦是满怀敬意。
      
      
       清明时节,心中不胜诚恳缅怀先祖亦对曾公留有一席。
      
       谨表。
  •   一直以来我做事不太顺心,跟年龄小有很大关系。看完《曾国藩(血祭、野焚、黑雨)》全集后我又买了一套《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看书过程中经常有开窍的感觉,曾国藩读书的技巧、写奏折的技巧、识人用人的技巧......有和我一样想提高自身素质的一定要研究曾国藩,强烈建议购买此套书!
  •   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使曾国藩这个长期被当代历史忽略的人物,重现在读者面前
  •   要读懂曾国藩的思想关键在于《曾国藩家书》。
    本书虽是一本历史小说,但不知作者在其真实家书上花了多少时间,以构建一个心中真实的曾国藩呈献给大众。
    曾国藩动荡无畏的一生。从仁弱的知识分子到血腥无情的屠夫,再从冷血的鹰爪到热血的改革先锋,再由民族英雄到汉奸走狗(天津教案)其反差如此之巨的人物,在真实的上下五千年留下的历史中,恐怕空前绝后。
    曾国藩留给我们什么呢?内圣外王的人格,雄才大略的才干,气吞山河的胆识,’挺’贯终身的恒心,振兴中华(大清)的志向,深谋远虑的智慧,刚柔并济的手腕,做事刚八分做人柔八方的原则,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形态,不动如山的心境,稳中求变的定力,勤俭朴实的生活,诚心诚意的待人,励求和谐兴盛的家风,心存万民的气度……。
    曾国藩思想的金矿需要有心人来挖,挖到多少都是你的。现代人一辈子会读很多书,但98%都是教你做事,只有2%是教你做人。而这2%将创造一生财富的98%!挖不挖在于人的选择,挖到多少在于人的努力。
  •   拜读了唐浩明先生的大作,果然名不虚传。唐先生以其深厚渊博的史学和文学功底,向我们讲述了一代名吏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抛开历史的局限和封建忠君等思想的影响不谈,曾国藩的处世哲学、文化素养、人格品位和坚忍精神,都值得我们今人深入地思考、探究、学习、借鉴。
  •   小时候读历史的时候,书上对于曾国藩的评价都偏向于负面。后来慢慢知道其实许多名人志士也曾师从于曾文正公门下,才开始对他的生平和学识发生了兴趣。以前朋友推荐看曾国藩家书。到书店翻了翻之后,我认定自己的肤浅,实在难以入胜。这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唐老师用最生动的文字、最雄浑的手笔描绘了曾国藩半生的起起落落,无论对事业还是家庭,可借鉴之处颇多。读罢,对过去自己为人处世闹过的笑话感慨不已,要是早读曾国藩的故事,今日或者是另一番境界了。朋友们来读这部书,给自己上一堂人生的课吧。
  •   白岩松在他的书里推荐了唐浩明写的《曾国藩》,我一直很有兴趣。拿到书后,每天都在认真的看。我还在看第一册,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写得栩栩如生,人物刻画饱满,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很吸引人。唐先生的文笔也非常好。这套书,值得收藏。
  •   三本书已经读完,现在读第二遍。
    作者是高手,对曾国藩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文笔也不错,引人入胜。
    不足一:本来是传记性小说,但书中的虚构成分太多,而且太明显。比如康福兄弟的故事,显然受到八十年代武侠小说的影响,对武功的神话不利于真实性在线历史事实。还有很多景色描写过于突兀,可能作者想体现曾国藩当时的心情,许多地方但让人觉得很突然。
    不足二,作者对清代官场研究细致,但对于读者来说有些言语过于难解。比如官场的许多专用词得专门查证后才明白。我认为应当多做类似的注释。
    不足三,文中人物众多,但古人虽有名和但别人都称他字,现代人很不适应,因此很容易造成混乱,比如突然出现某人说另一人的字时,不知是在说谁,从而影响阅读,这个也最好能处理一下。
    另外,鉴于作者写作的年代(80年代)和立意的高度,应当说唐先生的眼界是宽阔的。
    总之,这套书很棒。
  •   看的特别过瘾,用了六天,将三本看完。虽是小说,但书中好多句子,尤其是曾国藩说的话,还是有根有据的,从《曾文正公全集》里来的。一个人有很多面,找到一些值得学习的面就可,收获颇丰。但终究是小说,要更全面了解曾国藩,还是读全集的好。
  •   对于这本书、曾文正公、唐公,我只有一句感言,那就是:相见恨晚!
    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电脑、网络、电子化视听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线阅读、电子书、MP4看书、手机看书仿佛已替代了原始的看书方式。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一方面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也刺伤了我们的眼睛和大脑,甚至改变了我们边看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而这本92年即完稿的长篇历史巨作,宛若一汪秋水,静静地在那里,十年如一日,浸濯着一个又一个阅读者的心灵。
    捧起这本书,难以放下。一种感情夹杂其中。这种感情是电子阅读所没有的。

    经典影视大片要看高清画质,要听震撼音效!
    文学经典巨作,定要在纸质书上感受!并传于后代!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本引领纸质书反戈的巨作!
  •   很久以前买的唐浩明写的张之洞,觉得不错,对历史人物的拿捏很准确,从小说的角度让读者更加深了对历史的印象,门槛较低,适合我这种对枯燥的历史不耐烦的读者品读,这次又买了曾国藩系列,期待能有不一样的精彩!
  •   《曾国藩》一书三册,岂唯独休闲放松之时阅读?窃以为一天当取2个小时仔细品读,方可领略其中的微言大义。况且书中多含曾文正公为人处世之道,修身齐家之术,劝解亲友之言,断不可以小说之名而等闲视之!望读者能够细品书中百味!
  •   这套书是我买来送人的,送给一个小手下,因为这套书我读了至少5编,每一遍都有新的体会,曾国藩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尊道德偶像,其为人固然是没的说,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俊杰聚集在他的周围,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他的种种作为也十分的令人钦佩,值得学习,有人被这概括成一个“挺”字,虽不十分贴切,但也比较有道理吧,我想就是坚韧不拔之意。
    十分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这套书的印刷、装帧好不好我不清楚,但是唐浩明先生的书确实写得号,引人入胜,要不单田芳先生也不会把它改变成评书~~
  •   唐浩明以一种敬重历史的态度,和曾国藩神交了二十余年,厚积薄发写下历史小说《曾国藩》,经朋友的推荐,我有机会每日夜读。唐浩明写的《曾国藩》是当今官场上的必读书籍,许多公务员拿它作为官场立命的参考,晚清官场上的陋习,腐败之风在今日官场中屡见不鲜,愈演愈烈,人治和官场政治还是立足之本。这正是:有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花,有什么样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   唐浩明先生是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又是湖南人,对本省清朝中兴第一人曾国藩的传记性小说写得很有趣,读了很受益!特别是进入仕途的朋友们好好读一读。大概在十年前借了一本盗版书读,因为湖南文艺出版社当时是34元,很贵,买不起。那本盗版书不止10人阅读,现在买的是69折,69元,很好!一个人一生能有一部这样的著作了不起!
  •   这是看过的最好一部历史小说,应当收之书柜,传之后辈。唐浩明先生研究曾国藩十余年,然后成书。文笔老道,大事不谬,小事不拘,纵横捭阖,酣畅淋漓。读完此书,晚清风云人物一一立体,立身立事受益匪浅。
  •   历史给了曾国藩很高的评价,不管是领袖还是平民。曾文正公留给后代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些可以从跟他有关的文学作品或是他的家书中看到。初读此书是在大学,也是让我爱不释手,对我们了解清朝的那段历史还有曾国藩的人格魅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   终于在白虎年将尽,兔年将至的时候读完了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也算是了了一桩旧事,高阳的《胡雪岩》也是一批买的,相继读完两位清朝末期名臣巨贾的传记小说,收获颇多,自以为唐先生的《曾》写得比较好,在此推荐。读书这事儿,见仁见智,古人说开卷有益,我深以为然。
  •   一直听说《曾国藩》这本书很好,且不断有朋友推荐一读,毛主席都说“数近代人物,吾只服曾文正公”。
  •   自己先买了一套,看的汹涌澎湃,心情激荡,于是收藏了。
    作者文笔非常流畅,我认为高中老师应该推荐学生来读,这样一方面可以增长知识,学习做人处事,一方面可以提升协作能力。
    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在书中得到长足扩展,让读者忍不住恨未曾生在那个年代,跟随曾做一番大事,同时,也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局限性,作者尽量客观的态度让人很是佩服,匆匆几语,不足以抒发看此书的感慨,强烈推荐能静下心来看书的,带这本书看看,是一套值得看一遍两遍三遍几遍的书。
    随后我买了张之洞,杨度,对作者的无条件信任让我不去看评价就下手了。
  •   刚开始看不是很吸引人,看到第二本渐入佳境。了解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曾国藩功过后人评说不一,但其为人处世确有很多过人之处,看后让人回味无穷。今人若处当时之景,谁还能比他做的更好?美中不足是纸张略薄,有一本装订稍有开胶,问题不大,总体品相不错。好书。
  •   本书对于曾国藩的描写是十分的详细的,对于当时的环境的对比,人物之间的关系描述是十分的有想法,对于了解这段历史还是很有价值的,在我觉得!对于曾文正公十分的敬仰,促使了湘人的发展,也开辟了现代的历史新的篇章!
  •   读过唐浩明的曾国藩,书中人物均是历史上出现过的真人,背景也很宏大,虽是历史小说但读来却很真实。这与作者细致的研究和高超的写作是分不开的,读过曾国藩,对那段清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曾国藩及一批历史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确是不虚此读!
  •   从封皮到印刷质量,从纸质到文字正确率,正版!
    个人认为唐浩明写的《曾国藩》是几个版本中最好的,近代和现代在中国政坛上游走的人,都无不佩服曾国藩相人的本领。“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这是左宗棠和他交往数十年后,对曾国藩最高的评价。曾国藩在晚年对自己一生做了反省,在其中他意识到自己长处在于相人,他把识人用人做为人生中最大的本领。能做到相人,就要先知己,曾国藩经历几十年的熔炼,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他知道自己在学识、诗文、官场的本领都逊色于人,对于打仗、洋务更是一窍不通,他后来每次打仗都远离战场,让他手下的将领充分发挥,他知道自己成功一靠自己对皇帝忠诚、二靠别人鼎立的辅助。他自知之明成就了他。
    一套好书,很值得一读。
  •   第一次读《曾国藩》时,24岁。当时的人生还处于迷茫时候。后续有看了《挺经》,《冰鉴》(没看完)。第一遍读后,就觉得书中说的“不为圣贤,就做禽兽”很有认同感,就觉得人生的活出个姿态来,并且是要跟自己较劲儿,要活的更有面貌,更有朝气!第二次读的时候自己已30而励了,这个时候人生正处在上坡期,稍不留神就会进入慢车道,从而靠边。这个时候读这本书给了自己更进一步的人生体会:A.《野焚》开篇中,低谷时期的曾国藩对黄老哲学的领悟对我的启发很大。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碰到事情也经常刚性的对待。后来,在做事的时候也借助了黄老之学,效果真的很好!B.曾国藩面见左宗棠的那章,写的也是很到位。从中感到:说话办事之际,需要有活络之处。C.在攻下太平天国的那几章,从安庆到苏州,到南京的地堡城的,到南京市内的恶战。写的惟妙惟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对人的心理描写的很到位。那个眼神,那个想法,那些个历史上发生的下作的做法。。。D。曾国藩的相人之术,我觉得需要在实践中验证。E.那个对腰刀的环节的处理,看后感触很深刻,在日后的管理上可以用下。这套书适合常读,每年都需要读一遍。
  •   这书看过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心得。不愧为唐浩明的呕心沥血之作,倾注了唐本人多年的思想和人生体验。

    第一大关注点是曾国藩的为官、为人之道;另外,经过湘军的建立和崛起,是否揭示了为什么近代以来湖南湖北人才辈出的渊源?

    很早就想购买此书,但很长时间都缺货。春风版更好,开本大气,纸张印刷排版都很高档,适合收藏。唯一的遗憾是三本书没有标顺序,新读者不容易看出应该从哪里开始。

    强烈推荐。
  •   看完以后对曾国藩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原来他并不是平常了解的一副儒家子的样子,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唐浩明真的把他写活了,这部小说有气势磅礴的地方,也有催人泪下的地方,有还原历史真相的地方,也有发人深思的地方。是部不错的小说。
  •   曾国藩一书很多人都推荐,有人说他适合官场的人看,有人说他的家书适合育人。我很久就想读此书了,我每次到书店都觉得唐浩明的书很贵,所以一直没有买。终于在当当购买之后,仔细阅读了一下。我觉得此书确实物有所值!曾国藩出身贫寒,一生戎马生涯。我最欣赏的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建立团练的初期,曾国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定信念。我很欣赏!我准备送给我的家人再购买这套书。我的赠言都写好了: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失败与极少数的成功组成。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逆境中,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树立信念,坚强的面对,顺境马上就可以到来。曾国藩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与古人、与名人无法媲美!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他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    一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湘乡县第一号乡绅家,正在大办丧事。
    这人家姓曾,住在县城以南一百三十里外的荷叶塘都。荷叶塘位于湘乡、衡阳、衡山三县交界之地,崇山环抱,交通闭塞,是个偏僻冷落、荒凉贫穷的地方,但矗立在白杨坪的曾氏府第,却异常宏伟壮观:一道两人高的白色粉墙,严严实实地围住了府内百十问楼房;大门口悬挂的金边蓝底“翰林第”竖匾,门旁两个高大威武的石狮,都显示着主人的特殊地位。往日里,曾府进进出出的人总是昂首挺胸,白色粉墙里是一片欢乐的世界,仿佛整个湘乡县的幸福和机运都钟萃于这里。现在,它却被一片浓重的悲哀笼罩着,到处是一片素白,似乎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过早地降临。
    大门口用松枝白花扎起了一座牌楼,以往那四个写着扁宋体黑字——“曾府”的大红灯笼,一律换成白绢制的素灯,连那两只石狮颈脖上也套了白布条。门前大禾坪的旗杆上,挂着长长的招魂幡,被晚风吹着,一会儿慢慢飘起,一会儿轻轻落下。禾坪正中搭起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里供奉着一块朱红销金大字牌,上书“戊戌科进士前礼部右堂曾”。碑亭四周,燃起四座金银山,一团团浓烟夹着火光,将黄白锡纸的灰烬送到空中,然后再飘落在禾坪各处。
    天色慢慢黑下来,大门口素灯里的蜡烛点燃了,院子里各处也次第亮起灯光。曾府的中心建筑黄金堂灯火通明。黄金堂正中是一间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厢房。此时,这间大厅正是一个肃穆的灵堂。正面是一块连天接地的白色幔帐,黑漆棺材摆在幔帐的后边,只露出一个头面。幔帐上部一行正楷:“诰封一品曾母江太夫人千古”。中间一个巨大的“奠”字,“奠”字下是身穿一品命服的老太太遗像。只见她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幔帐两边悬挂着儿女们的挽联。上首是:“断杼教儿四十年,是乡邦秀才,金殿卿贰。”下首是:“扁舟哭母二千里,正鄱阳浪恶,衡岳云愁。”左右墙壁上挂满了祭幛。领头的是一幅加厚黑色哈拉呢,上面贴着四个大字:“懿德永在”。落款:正四品衔长沙知府梅不疑。接下来是长沙府学教授王静斋送的奶白色杭纺,上面也有四个大字:“风范长存”。再下面是一长条白色贡缎,也用针别着四个大字:“千古母仪”,左下方书写一行小字:“世侄湘乡县正堂朱孙贻跪挽。”紧接县令挽幛后面,挂的是湘乡县四十三个都的团练总领所送的各色绸缎绒呢。遗像正下方是一张条形黑漆木桌,上面摆着香炉、供果。灵堂里,只见香烟袅袅,不闻一丝声响。

    场景描绘的很到位,这三本书读后觉得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曾国藩的人生真的不平凡。
  •   迄今读过最好的人物传记。读完这部再去看家书,奏章更容易一些!除《曾国藩》外还读过唐浩明的《杨度》,也非常不错~绝对值得一看!其中还可以了解很多历史文化知识~
  •   昨天已经开始阅读第二本了,唐浩明写的非常好,阅读的过程会不知不觉把自己带入书中,仿佛自己就是书中人物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思想活动。最近连做梦都总是梦见湘勇。其实大学期间已经把前两本走马观花了一遍,那是在一个寒假放假前,无意间在图书馆发现的,刚开始读没有那么大吸引力,后来越读越起劲,赶在放假闭关前读完了两本,假期回来第三本已找不到了。后来在图书馆找其他人写的关于曾国藩的书,竟没有那么好看。现在买了三本,好好咀嚼品味。
  •   小说将曾国藩置于晚清政权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晚清政治社会的剧变,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等历史漩涡中,通过曾国藩在时代激流中的起伏浮沉,忧乐荣枯,展示了这一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同时还塑造了左宗棠、李鸿章、李秀成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小说气魄雄伟,典雅宏阔,融历史风情、典章文物与诗情史实于一体,堪称当代文学一部重要的史诗性作品。本书版本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   唐浩明的曾国藩一书,让我对湘军与太平天国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由于是小说载体,唐浩明对几个湘军的领军人物,跟太平天国的几个领袖都做了不少描述,其中有几个人物是虚构的,如康氏兄弟,分别身处2个阵营,但描写的很成功,包括两个阵营原先的理念有什么不同,然后在湘军灭了天国以后,为什么清朝的改革没有成功,甚至也不会成功,在小说最后一集,唐浩明其实已经给出答案了,“一部成功的写实历史小说”,这是我给这部书的总结,
  •   曾国藩,被人称为三藩之乱后第一汉人,以一人之力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没有他,或许太平天国成为新王朝。

    没有他,或许长毛乱平后平乱将领会黄袍加身,北向灭清。

    没有他,或许湖南不会有那么多的财富去培育人才,也就不会有太祖这样千古一帝出现。

    没有他,或许不会有留美的四十学童,没有清末民初如繁星般闪耀的人才。

    没有他,洋务运动不会那么快的发展。

    没有他,不会有私人军队的出现,也不会出现清末督抚自立、民初军阀割据的局面。

    大清因他而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却权威扫地。

    鸦片战争由于只是沿海的冲能动突,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带给中国的冲击大。而有了太平天国运动,才有了曾国藩的出场。

    曾、胡、左、李、彭,五大中兴名臣,其他四位却都受过曾国藩识人、用人的恩泽。

    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此六人薪火相传,完成了一部中国近代史。

    自古成事半由人力,半由天命。
  •   曾国藩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湘军的创始人,他平定了太平天国。作为清廷的臣子,他精忠报国;但作为一个汉人,有人称之为汉奸,因为是他帮着鞑子打压了汉人。然则文正的慧眼识人,耿直正义以及大局观实在让人动容。正因为这些争议,他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才是让人尊敬的潘文正!
  •   对于曾国藩,还是中学时历史中接触的,大学时看过曾国藩家书 很受启发,遂又接着粗读过关于曾氏的东西,不过瘾 又想再拜读下 最后仔细对比了下 买了唐浩明版本的曾国藩,读了整整半年 非常受益,尤其对曾氏 对兄弟对子辈的教导教育上很赞成,曾氏的从政 处理事情的气魄谋略都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唐浩明版的曾国藩很值得推荐拜读。
  •   很久以前就想买一套曾国藩的书了,几经选择,还是相信唐浩明,曾国藩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及素养确实值得细细品味。我也推荐给家人细看。
  •   大体看了看目录,从血祭开始读起,依次野焚、黑雨,读完血祭,野焚读了前几篇才来写的评论,让我受益匪浅,好一个以怀柔处世,顺道又买了《道德经》《曾国藩家书》《菜根谭》,我个人觉得《道德经》《菜根谭》没读过一次,没经历过一段波折,就会有不同的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   刚刚读完读一本《血祭》,甚受文正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振奋。而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值得思考与揣摩。作者以一种很客观的态度来描写曾国藩,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自己的体会,甚是有益。
    中华几千年,得溢号文正者仅寥寥数人。可见文正之评价极高。阅曾国藩之生平,习其做人,做事,修身等,大善。
  •   唐浩明的这本书非常好,既尊重史实,有具有可读性,读后让人受益匪浅。不仅对曾国藩有了全面客观的认识,而且对他的谋略、治军、治国、用人的才华特别是在官场上的生存法则,可以说非常崇拜,曾国藩的经历和成功对我们后人具有非常大的启示。非常值得一读。
  •   这套《曾国藩》是唐浩明先生的大作,我想也是唐先生的奠定大名的作品。近代无论是毛泽东伟人和我们的国民党领袖蒋介厂先生都推崇备致,曾国藩的做人思想、为官安于清贫、挺身去做事等等,都是我们时下无论是做官的还是经商的,还是普通人,都应好好研读。书中通过故事为我们展开的主人公的外表和内心,还有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曾国藩第二次丁忧之后在家苦闷。。。遇到所谓的高人指点,是茅塞顿开等......书写的很好,包装也好,很值得一读和收藏。
  •   唐浩明老师是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写曾国藩传记唐老师写的是最好的。语言流畅、情节生动,可读性非常好。从中你可以了解更深的曾国藩。唐老师把曾国藩写得鲜活,仿佛曾氏就在你的眼前,有时你会感到自己好像就是曾国藩,真有种同古人融为一体的感觉。出版唐老师写曾国藩的书籍很多,我觉得这个版本是最好的,开本很大,印刷、用纸都很好,字也很大,装裱、封面设计都非常好,读起来很舒服。建议喜欢曾国藩和唐浩明老师的读者首选购买该书。
  •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毛泽东。
    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祥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蒋介石。
  •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   首先,书以小说形式来写,很有趣,不枯燥,几乎可以一口气看完(就是有点长)。
    其次,作者对曾国藩研究得很深,评价基本上市客观的,不褒不贬(当然作者实际上对曾还是比较赞赏的相对其他人而言),至于对曾国藩的评价咱就不多说了,历史上那么多人都没有定论,何况你我俗人。只说一句,个人再怎么强,最终挡不住历史发展的洪流,曾成也在次,败也在此。
    最后,作者的古文功力也很深。文章以古为最好,览现代文中很少能发现古代那种“落鹄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好文采、好气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恶果。白话文好懂,却没有文采和气势可言。这些都是必须承认的。
    缺点嘛,就是太贵了点,唐先生的书都挺贵的。不过相比内荣也就没什么说了,值了。
  •   这套曾国藩全集写的非常精彩,作者唐浩明是研究曾国藩的学者。从本书中不仅可以了解到他一生波澜壮阔的经历,更可以学习他处世为人的哲学思想。认真学习,认真实践,决对会使人受益匪浅。
    唐先生这本书很精彩,买来珍藏,孩子长大以后给他们看。
  •   就是冲着曾国藩买的,曾国藩(血祭 野焚 黑雨)全三册,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书还没有来得及看,但是书的质量不错,值!
  •   收到书就开始看,白天要上班,都是晚上睡前看。说真心里话,书写得不错,值得一读,缺点也如其他读者所讲,没有序言和历史背景介绍,不知道先看哪本。因本人十年前有看过,对曾国藩略有了解,故先给三本书排序后才慢慢看。看过前后两个版本,总结以下两点不同之处,不知哪种更真实。
    1、水师统帅彭雪琴之梅小姑,以前的书描述成为彭雪琴的妾后,因其妻百般刁难,早逝,故十分怀念,常画梅;
    2、曾国藩之死,以前的书描述曾国藩生病在老家荷叶塘,皇上派人送药给他(赐死),他写好遗书后服药而死,大雨倾盆而下,本书描述为自然病死。
  •   作者唐浩明对曾国藩的了解,让人佩服,能把一个在正式教材中很少论及的人物,刻画的非常丰满,基本符合历史的描写,受益匪浅!强烈推荐!
  •   我觉得这本书值得阅读,值得收藏。历史小说不同于一般小说,基于历史史实还要具备小说的艺术性才能吸引读者。从这套书里,我体会到作者对这段历史所做的深入研究,作者将人物所在的这段历史刻画得栩栩如生,很好地彰显出曾国藩这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   记忆中非常急切的想读完一套小说应该是在学生时代,那时候看的是武侠小说,金庸的,古龙的,梁羽生的,温瑞安的......而后的许多年就再不曾有过那种感觉了,但最近读了唐浩明的《曾国藩》却使自己再次找到了那种迫切的想马上读完整套小说的冲动,我知道,我是被这套文笔一流,情节曲折,内涵丰富的小说吸引。
  •   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多如牛毛,我个人觉得唯有此小说及《曾文正公文集》最为可读,耐读。
  •   曾国藩 (血祭 野焚 黑雨)全三册书很好。书很好。书很好。书很好。
  •   唐浩明大师写历史大名人曾国藩的书,值得拜读。当当发货快,服务很好!
  •   花了一天的时间,虽只读了《血祭》。但已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众多历史人物闪亮登场,各怀目的。展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更让我们认识了历史上的曾国藩。好书,值得一读,更值得收藏。
  •   对于曾国藩早期的内容只是间接带过,但后期尤其是包括湘军和太平军部分的描写确实精彩。书中引用很多当时的文章,至今看起来仍可以借鉴到公文当中。整部书展示了大历史背景下的皇族、官僚、军事集团、百姓等多阶层的生活现实,不管是小说的文学手法,还是读史的评析手法,均可谓曾国藩传记类的集大成者,值得收藏。
  •   昔日一哲人说:读史使人明智。看看“曾国藩 (血祭 野焚 黑雨)”,我想会有收获的。
  •   曾国藩 (血祭 野焚 黑雨)三本书值得一看,内容写地比较全面,生动。
  •   曾国藩,以前仅仅在历史课本中有他的简单介绍,当时看他打压太平军,心里觉得很不爽,搞不清楚为什么他要为那么腐败的晚清卖命。
    当我读完了这三本书后,我对曾国藩大有改观。在那样的背景下,他能做到那样的位置真是不容易。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修心、修身、交朋友、教子的方法,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他那么大年纪了还每天练字,把读、说、写、看作为乐事,把我们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学透,还任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
  •   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写得曾国藩的长篇小说。
  •   这本书是老板推荐的,要求中高层管理者必读的一书。老板对曾国藩、乔致庸、康熙、余则成这类人物的分析较为透彻,同时,也要求公司的环节干部必须了解这几个人物。虽然是一本历史小说,但却将曾国藩这一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曾国藩是清代末年较有争议的人物,通过小说读历史,别有一番滋味。虽然读了一遍,感觉还意犹未尽,强烈推荐此书!
  •   了解一代枭雄曾国藩的一生,唐浩明最著名的小说,值得一读
  •   看过的历史小说也有一些了,《曾国藩》名声在外,久已耳闻,读过之后,感觉远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没有凌力小说中的幽默诙谐,也没有二月河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堆砌历史事实之嫌。就像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2》远没有第一本震撼,作者自己说,里面信息是第一部的很多倍,但是不好看的书,对读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谁都知道。
    仅供参考。
  •   曾国藩 (血祭 野焚 黑雨)全集,是本好书!非常值得一读!希望人家空都看一下!
  •   强烈建议给位去读一读。对于曾国藩生平介绍的非常详尽、历史,同时也不缺乏故事性和可读性。想了解曾的读者,最好不要先看家书或者冰鉴,先从了解角度去切入。另外,买书一定还要买大出版社的,春风文艺的出版物,无论印刷、装帧都很出色,也是收藏的上品。
  •   刚看完血祭半册,是曾国藩从回乡祭母到衡州练兵这部分,对曾国藩练团勇的严格印象很深,不讲官场的事故,还有对违军规者的严惩不贷.
    现在对他印象还是"曾剃头",希望再后续的阅读中,发现其他方面他.
    这是一本好书,从中看到了曾国藩强大的个人魅力,也对太平军起义这段历史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解读.
  •   市面上写曾国藩的书很多,我觉得唐浩明写的不错,尤其是这一套,写的全面,值得一读。
  •   唐浩明晚清三部曲,曾国藩是写的最棒的,既增长知识,又教育深刻。
  •   元旦之后买的,现在已开了两本,感觉不错。写曾国藩从文专武的过程,算是个人传记,但是当做小说来看更合适一些。对文中的诗词,名人印象挺深的。也算是对晚清历史的回顾。整体看来还不错。
  •   在头几章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本杜撰的小说,看着有些无聊,但越往后看越觉得本书的精彩。

    现在刚看完第一部“血祭”,有不少感悟,比如曾国藩和镜海先生的对话,以及组建与管理团勇的方式方法,都有了新的认识

    记得周星池的《九品芝麻馆》中有句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这点在曾国藩的处理事情上也体现不少,不管方式 方法 目的 结果,是否理想,我们也权且先记在心中……

    本书中的书信 奏折 诗言频繁出现,缺少注释读起来有点累,这是我觉得美中不足的地方。

    总的说 这本书是很值得去读的!
  •   由于时间关系,三本书没有能一口气读完。可每拿起来,都难以释卷,引人入胜,不胜感慨。
    我之前看评论说,该书因为是小说,只是讲述了曾国藩的“立功”,立德与立言未能体现,读完后,还是很有感受,“立言”也多有提及,穿插在文中,受益非浅。只有“立德”,作者不仅没有提,还在暗讽,毕竟曾国藩是一个政客,政治家总是肮脏的。
    就本书而言,非常不错,推荐阅读,并收藏。
  •   唐浩明写的这边曾国藩真的很不错,强力向各位推荐,唐跟好多家出版社有合作,书的版本有很多种,当当卖的是大开的,携带上不是很方便。
  •   以前一直想看曾国藩的三部曲,本来想下载电子书的,但是始终感觉没有纸质版来的清新淡雅,书当天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开始阅读.好多人都都以公务员必读为推销,我觉得大可不必,无论做哪一行,好的好多道理都是相同的。即是做人做事的哲学,这本书不同于其他功利心、厚黑学的区别就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样成功,而是也告诉你怎样有原则、有担当、有责任、有抱负的阳策,不是一味趋炎附势,哗众取宠,左右逢源。从曾的一生可以看出,修身、齐国、治天下,是一层递进关系,可悲的是当下国人的修身就不能很好的做到。普通人不敢奢望齐国治理天下,但就是从书中感受到那种律己宽人,心怀大志的远大理想,想必每个人还是要有点启发的。在这喧嚣,功利,浮躁的社会中,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阅读,也是一种修行,慢一点、听一下,听一听,想一想,人生路,莫慌张。
  •   唐浩明写的这部曾国藩太好了。书质量也不错,很典雅。看了两遍了
  •   曾国藩一书,唐浩明落墨恰当好处,客观的描述了曾国藩的一生。也启发后人对人对事对物新的看法。总之是好书。
  •   这是唐浩明经典的著作,是研究曾国藩的一本好书,虽然里面的故事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是基本是忠于历史的。唐浩明老师关于曾国藩还有很多好书,具有给人安身立命予以实际的指导意义。
  •   曾国藩 (血祭 野焚 黑雨)全不错
  •   这套书是老师推荐的,目前看了两本,收获很大,很值得好好品读,曾国藩确实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这本书也让我了解到太平天国这个神奇的农民起义阵营,太平军失败了,但真正的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太平军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看羸弱书生指点江山,这份激扬很不错,强烈建议看看,里面不仅有曾国藩建湘军的血泪史,还有为人处世,读书,修身养性的箴言,真的收获很多,值得反复看。
  •   唐浩明被誉为当今海内外研究曾国藩的第一人,写的不错,虽然不如高阳,但曾国藩也就只有他的不错,二月河的还是不如他的
    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和覆灭
  •   高中时候看别人看过,那时候不是读这么厚一本书的心境。历史演义小说的写法,中间很多古文诗词的引用,有可以陶冶文学修养的感觉。比较贴近历史现实,或多或少有些作者自己的偏颇。曾国藩在个人成就上无疑是有亮光点的,但是放在长跨度的历史中,却是维持封建社会最后一些气数的,企图通过为官护主来光宗耀祖的一员大官。。未完待续
  •   非常好看的一套书,以前人家老说要学习为人处事要读曾国藩的家属系列,一翻看发现看不进去。这套书是历史小说,将曾国藩的智慧在故事中娓娓道来,既学习到了知识要了解了历史。很喜欢。
  •   本人起初一直对晚晴历史比较抵触,毕竟是中国历史中的黑暗时期。了解这个作品,是看白岩松的书才了解到的,同时也从侧面了解到左宗棠和李鸿章等历史著名人物。让我真正知道,即使在黑暗时期,也有光亮的人物,犹如黑暗中的蜡烛,引领我们前进。 国人的大部分历史知识更多的停留在初高中阶段,想更深入的了解历史,需要从侧面了解更多的历史观点。贯穿曾国藩的一生,有高潮有低估,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鲜的一面,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晚晴的贡献。谈到曾国藩不得不提他的“宿敌”左宗棠,不可否认他俩确实互有帮助,却又互相抵触,但是没有左宗棠就不会有后来的曾国藩,没有曾国藩同时也不会有丰功伟业的左宗棠。
  •   偶然间看到唐浩明的这套曾国藩,随便翻了看看,没想到一看便爱不释手了。不过当时只有第一部血祭,到当当上搜了一下果然有这套图书,价钱还公道,立刻买了一套。现在我已经开始看第二遍了,收获很大。
  •   书买到手,让我媳妇先抢走了,她对此书爱不释手,每晚必读,连看三遍,大呼过瘾,声称此书是家中所有藏书中最好的,由此她开始喜欢读曾国藩之类的书,对唐浩明所著更是倍加推崇。
  •   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这套书,以前很少看历史小说,不看则已,一看不可收拾,被曾国藩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胸怀敬佩不已。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因曾国藩,现又能购买了胡雪岩的丛书,期盼胡雪岩能给我另外一个不同的视角。
  •   从别的书中得到推荐,随即订阅,是本好书, 但是曾国藩的书太多了,这是第一本我所看的,虽然是本小说,但还是很生动的,狠不得一口气读完,目前结束第一本血祭了,期待后两本。
  •   好书,值得一读!唐浩明评点的曾国藩家书更值一读!
  •   作者文笔真是没的说,不光回顾历史,还可以学到很多写作技巧。曾国藩真乃乱世英才,进退有度,不是法度,尤其是自省的态度值得推崇,看到最后实在不忍心看到曾离世,后三个月才怀着复杂的心情收尾,沉重、痛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