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写字帖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周波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周波  页数:14  

内容概要

  《米芾《蜀素帖字精选》:水写字帖》用笔多变化,点画结体间有的铺毫迟行,浑厚敦实;有的尖锋轻绕,游丝牵连;或重按轻提,轻提轻按,或迟或速,有时瞬间过度,跌宕奇险。中锋使线条浑厚而敦实,侧锋增强线条的质感和遒劲。两者并用能使线条变化更加丰富,结体抑扬顿挫,姿态尽现。以附钩映带左右,牵丝衔接上下,还可笔断意连,使得行书书写速度加快,起伏多变,节奏感强烈,能使字的结构紧密融洽,章法协调有序,达到整体的统一。《米芾《蜀素帖字精选》:水写字帖》中单字部件大小悬殊,主次对比强烈,点画疏密明显,结体俊俏欹侧,险中求稳,神采超逸。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米芾与《蜀素帖》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山人,祖籍太原,后迁襄阳,中年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他幼年聪慧,6岁背诗百首,7岁开始学书,能悬臂写大字。米芾是极有个性之人,他每日沉醉于书画,嗜石成癖,时作癫狂之态,故世人称之“米颠”之号。他对书法用功极深,成就最大。其行书取前人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蜀素帖》《苕溪诗》《紫金帖》《多景楼诗帖》等。 米芾行书代表作《蜀素帖》,墨迹绢本,纵29.6厘米,横284.2厘米,共71行,556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在传世米帖中, 《蜀素帖》是唯一的丝绢本作品,为米芾38岁所作。此帖的精妙之处在于结字,匠心独运而不露痕迹,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神采超逸,率意放纵的笔法跌宕多变,八面生风,变化莫测,结字奇险,几乎无一字平稳安详,但欹正相生,通篇和谐,笔势翻飞而且不离法度,此帖有“二王”书法的神韵而更清健潇洒,劲健的笔法中奔涌出情感的节奏,显露出书家高超的才华和清醒的理智,一洗晋唐以来平和简远的书风,创造了一种天真活泼、激越昂扬的意境,可以说是宋代书法尚意的杰出代表。 《蜀素帖》的技法特点: 《蜀素帖》用笔多变化,点画结体间有的铺毫迟行,浑厚敦实;有的尖锋轻绕,游丝牵连;或重按轻提,轻提轻按,或迟或速,有时瞬间过度,跌宕奇险。中锋使线条浑厚而敦实,侧锋增强线条的质感和道劲。两者并用能使线条变化更加丰富,结体抑扬顿挫,姿态尽现。以附钩映带左右,牵丝衔接上下,还可笔断意连,使得行书书写速度加快,起伏多变,节奏感强烈,能使字的结构紧密融洽,章法协调有序,达到整体的统一。《蜀素帖》中单字部件大小悬殊,主次对比强烈,点画疏密明显,结体俊俏欹侧,险中求稳,神采超逸。 二、如何学习《蜀素帖》 (一)读帖 初学者道先要分析《蜀素帖》点画形态特点,如何使用笔法表达了你对笔画形质的理解程度。 《蜀素帖》笔法变化丰富,每一笔都有起、行、收三个步骤,我们在读帖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和体会其中的微妙变化,像起笔是藏锋还是露锋,收笔回锋还是出锋或驻笔。运笔的中锋与侧锋、转锋与折锋是如何转换使用的。为了增加字画的力度之美,如何提笔与按笔,以期产生精细及节奏上的变化等。

编辑推荐

《水写字帖:米芾字精选》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水写字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不错吧,如果再大一点就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