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作者:禾三千  页数:272  

内容概要

  刘墉是乾隆、嘉庆年间权重如山、炙手可热的大臣,也是民间及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老百姓称他为“刘罗锅”、“刘青天”,将他比作包拯似的大清官。  刘墉除了具有正直的品行之外,还充满睿智,在诗和书法上的造诣也很深。在红遍大江南北和海内外的戏说中,一个至高无上的乾隆皇帝、一个其貌不扬的罗锅宰相、一个奸诈贪婪的弄臣和砷,演出了一幕幕好戏。在历朝历代,肯为百姓做事的清官大多结局凄惨。刘墉为官五十多年却一直挺立不倒,甚至被作为一个正直清廉的标本保存下来,他既能济世又能自保的秘诀是什么?刘墉形象丑陋,身有残疾,在老辣弄权和任美为贤的乾隆皇帝面前,如何能伸展自如,并得到乾嘉父子两代皇帝的慧眼独钟?  伴君如伴虎。在封建官场侍君为官,犹如达摩过江,时时徘徊在生死之间、沉浮之间、祸福之间,天堂和地狱往往就在那接踵而来的一瞬间。因此,每走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刘墉如何做到既“含而不露”又“该出手时就出手”?  世道人情变化多端,瞬息万变。人生的道路更是崎岖不平。每个人都必须有不同的应身之功,才能在生存的丛林中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刘墉是人,不是神。《宰相刘罗锅》将揭开蒙在刘墉身上的神秘面纱,逐一分析他出奇制胜的成功谜底。

书籍目录

名门一相才,巧善非罗锅将门出虎子!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朝的一品重臣。刘墉出身名门,一生以足智多谋、忠直清廉而闻名。提起刘墉,人们马上就会想起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那个前鸡胸后驼背的罗锅儿,其实真正的刘墉虽然谈不上美男子,可绝对不是一个罗锅儿。那么,人们又为什么叫他“罗锅儿”呢?天下第一家,治国平天下刘墉的家庭身世如何?“天下第一家”的称呼从何而来?拥有这个称呼对刘墉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能安身立命,还如何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刘墉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如何要求自己?难道他就不喜欢享受生活吗?“正人必先正己”,这是中国的老话!中国古人有“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的说法,刘墉把这些作为自己的戒条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巧善假糊涂,游刃于高处刘墉在庙堂之上游刃有余,凭借的不是所谓的聪明,相反,却是“糊涂”。刘罗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从大处着眼,从长处着眼,笑到最后。刘墉最欣赏郑板桥“难得糊涂”这句话,这是郑板桥从几十年风吹雨打的个人阅历和无数个荣辱成败的他山之石中总结出来的,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大学问。人的生命有限,而尘世无比复杂纷纭,不可能也没必要事事都去一丝不苟,斤斤计较。事事较真,患得患失,结果肯定是越想越气,伤害身体,激化矛盾。相反,如果能够做到遇事“糊涂一点”,自然麻烦、恼火、损失就少得多。擅不拘一格,绝处乃逢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尤其是人在仕途,要比人在旅途艰难得多。如何在“弱肉强食,奸者生存”的封建官场自保,是每一个身处官场的人想好好混下去的必修课。毕竟“存在”才是硬道理,那些善于自我保护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刘墉善于打破常规,他常常能够从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入手,从反向思维,这使他又一次获得了胜利,获得了在乾隆皇帝面前展示的机会,而且他也凭借自己超乎寻常的智慧,在有利与不利的环境中,一方面保全自己,实现抱负;另一方面为百姓办事,伸张正义。忍藏锋芒,适时而出凡是不能容忍的人,必定是个不愿吃亏的人。这些人不知,如果能忍一忍退一步,当时会省下多少烦恼,事后回头一看又是多么明智。只有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在最需要忍的时候做到“能忍”。形势比人强时,也要学会忍!古有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忍的人虽可以暂时解除心理的压力,但终究自毁前程,会失去长远利益。韩信也好,孙膑也好,都是“忍一时之气,争千秋之利”。刘墉亦谙此道。糊涂大师,以柔克刚顺其自然,装一分糊涂,既不丧失原则,又不带来麻烦,反而能把事情办好。不懂得装糊涂,很容易惹祸上身,因为锋芒毕露给自己带来灾祸的人比比皆是。刘墉深深懂得,不仅要学会装糊涂,而且装糊涂一定要装得自然恰当,切忌弄巧成拙。刘墉怎样把糊涂装得自然而恰到好处?刘墉极会“守愚”,就是凡事都让人看着自己不懂,其实什么都“门儿清”,而且关键时候能拿出“真招儿”。那么,刘墉如何在乾隆面前“守愚”?……智者远略,不争一时谋千秋拥宰相之躯,抒百姓情怀狐猫精灵偶落尘世,才子书家平静归去

章节摘录

  几位知府大惑不解地问:“不做寿了!不会吧!抚台大人年年都要做寿,下官年年都来拜寿,今年正是他的六十大寿,怎么会不做寿了?”  刘墉笑道:“真的不做寿了。刘某还会骗你们不成。不信你们问问两位书办,陈书办,你说刚才巡抚大人是不是这样传出话来的?”  陈书办被逼无奈,只得说:“是的,刚才巡抚大人是这样传出话来,不过……”  “不过什么?”刘墉抢着说道,“不用你解释,诸位大人自会明白。一定是抚台大人想为下属做个清廉的表率。我说诸位大人,咱们作为下属,可千万不能污了大人的清廉之名啊!”  四位知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镇江知府说:“刘大人言之有理。咱们可不能好心办坏事,我看还是回去算了。”其余两位连称有理。淮安知府则叹气说:“也只好如此了!可惜我是几百里地,连夜赶来的呀!”  四位知府垂头丧气而归,路上逢人便说,抚台大人不做寿、不收寿礼了。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江宁城。那些赶来送礼和准备前来的官员闻听,全都把礼品抬了回去。  而那位从一大早就穿着寿服,端坐在客厅里等人前来拜寿的巡抚大人,等到天将近午,一个人也没来,这才觉得不大对劲儿,忙派人去门口打听。陈书办慌忙进去禀道:“启禀大人,今天本来有不少官员前来为大人贺寿,可是刘墉阻在门口,逢人便说大人今年不做寿、不收寿礼了,诸位大人信以为真,全都把礼物抬回去了。”  巡抚大人尽管心里气得牙根痒痒,可眼下朝廷正大力整饬吏治、提倡清廉的关口,再说又是自己亲口所说不做寿、不收礼的,也只好就坡下驴,让人把门口的寿幅和寿山统统撤去,并贴出公告,说自己为革除本省官场积习,甘做表率,取消六十寿诞,谢绝任何贺礼。就这样,本来准备乘六十大寿之机猛捞一把的巡抚大人,被刘墉糊里糊涂地给搅黄了。  刘墉在突变来临时保持镇定自若的心态是因为他有备而来。多年的官场生涯使刘墉随时保持着机警的头脑,他的大脑已经习惯于应付在别人看来难以应付的局面。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心态与头脑的灵活之中。  ……

编辑推荐

  刘墉的一生充满了谜。在其八十五年的旅程中,作为站在历史前台的重要人物,他见证了清朝盛极而衰的全部过程,他的性格、为官之道、处世风格都经历了太多太大的变化。当我们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循着他的心路历程,触摸他的百变人生,去看看他生命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便可逐一揭开刘墉一生的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宰相刘罗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