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录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杜东霞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杜东霞 编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的天空星光闪烁,浩如繁星的历史人物也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演绎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或是拥有非凡的智慧与才能,或是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或是忠义隐忍、胸怀宽广、或是为人通达、处世圆融,或是刚愎自用、孤傲不群,或是纵奸有术、左右逢源,等等等等,总之生旦净丑,各显其色。历史的结局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但又和每个人的努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人人追求成功的今天,只有奋发图强、苦心磨练,才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从而获得理想中的成功。“性格决定命运”,不同的品性、不同的为人处事方式以及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不同人的表达方式和各自不同的命运。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那么,品读历史中的人物,我们则可以历史人物为镜,明自身性格得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形形色色的面孔充溢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了解不同品性的人,认识不同人的为人处事方法,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共事相处,可以让我们在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到更加轻松、和谐,并在当今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采取正确的决断,选择巧妙的谋略,避免愚蠢和短视,顺利、快捷地建功立业,拥有自己成功的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先人身上得到启示,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关注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聪颖灵慧的文人志士,而善使权谋、奸佞邪恶之徒甚至默默无闻的无名之辈的一生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更加全面地了解人与人性。本书就是节取了历史上各个时期有关各类人物的品评及相关故事,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人”这一复杂的社会因素,于趣味与哲理中得到启示。它的重点不在于深刻、细致地品评、剖析某一历史人物,而是节取其中一部分人物在为人处事当中的表现,以及当时人或后人对该人物的品评,来展示人物的某些品性、特质,可以是全面性、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某一个侧面,能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受到启示。在品味人、事的过程当中感受人生,并从中省察自身,了解世人,从而更好地感知人与社会,创造更加和谐、轻松的生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内在的生命是相同的,所以前人误入失败的陷阱,可作为我们今天行事的前车之鉴;而前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可作为我们今天继续遵循的路标。从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里,从众多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身上,发现一种特定的、典型的成功者的规律;从每一段历史故事中,从每一位前人的处世过程中找寻蕴涵其中的生命智慧,帮助我们强健内在意志、省思自我人格的发展,从而避免造成危机和缺憾。

内容概要

  晋文公被孔子称作“谲而不正”,是曹操一类的人物。他有心机,有手段,而且还善于把握时机,也善于驾驭人才,但是他的道德不够崇高。汉武帝永不满足,时刻去面对与追求挑战,他用事实告诉了所有人这样一个道理:“不打江山,同样可以成为一代雄主。”  作为杰出的民族首领,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他目光远大、具有宏韬伟略,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帝国可以跟他建立的帝国相比。  梁启超曾说曾国藩“一生受益在于立志超凡脱俗,遭受困难不断求知进取,环境恶劣勉强行进,历经千难万险不屈服。不急功近利、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虚心接受意见、辛勤劳作、持之以恒、刚直不阿、诚心待人、艰苦卓绝,就是这些罢了。”

书籍目录

周公齐威王晋文公介子推秦穆公楚庄王赵武灵王子驷平原君毛遂春申君孟尝君冯谖目夷兹父孙武伍子胥勾践夫差范蠡孔子孟子庄子管仲晏子孙膑庞涓蔺相如廉颇赵括 淳于髡燕昭王陈轸张仪苏泰魏冉田穰苴吴起豫让优孟陈胜秦始皇吕不韦王翦李斯茅焦赵高荆轲屈原项羽刘邦萧何韩信张良曹参陈平吕雉樊哙龙且田横审食其田叔李广汉文希袁盎张释之汉景帝晁错周亚夫汉武帝东方朔公孙弘汲黯郑当时卫青霍去病灌夫任安司马迁魏相萧望之于定国汉成帝赵飞燕辛庆忌班婕妤陈元达夏侯胜张让汉桓帝杨秉郭泰王莽龚胜匡衡刘歆光武帝邳彤郦商宋弘董宣张步汉昭帝汉和帝汉顺帝马融皇甫规苏章王嘉班超孙坚苏武袁术华歆王朗董卓吕布袁绍曹操司马懿孙权周瑜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魏延姜维张昭顾雍孔融祢衡孙坚刘晔刘禅苻坚王羲之王献之谢安王徽之谢道韫嵇康阮籍石勒贾南风司马衷范缜元英隋文帝文献皇后隋炀帝贺若弼李渊李世民魏征郭子仪尉迟敬德房玄龄李白白居易萧颖士张旭武则天狄仁杰姚崇李林甫来俊臣相里造唐玄宗刘晏权皋甄济杜悰唐肃宗张九龄牛增孺仇士良安禄山颜真卿柳公权李泌李璀李煜韩愈杖若讷和士开周武帝唐庄宗敬新磨述律太后帝耶律乙辛张全义朱温陆慧晓谢志节欧阳修冯道赵匡胤赵普吕蒙正宋真宗寇准王旦苏轼包拯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毕仲游李复古弼温仲舒王元之文天祥岳飞秦桧宋徽宗完颜亮成吉思汗耶律楚材朱元璋……

章节摘录

周公周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品德高尚,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将士忠厚仁爱,在这方面,他的兄弟和他是无法比的。武王即位后,周公经常辅助武王,处理政务。武王打败殷纣后,论功行赏,封周公为鲁公,并把少吴故墟曲阜的地封给他。但周公没有去自己的封地,而是留在朝廷辅佐武王。武王灭纣的第二年,天下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武王病危,身体不支,群臣害怕周公,于是,自发地组织起来,设下三个祭坛,为武王祈祷。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得知武王去世的消息而反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理政,掌握大权。管叔与其他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对成王不利。”周公急告太公望、召公夷说:“我之所以不避忌讳地代理国政,怕的是有人反叛周室,到时就无法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了。他们为天下大业忧劳甚久,如今刚刚有所成就。且武王去世,成王幼小,为了巩固周朝基业,我也只能这样做了。”于是,周公仍然留在朝廷,辅佐成王,并让他的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的叔父,我的地位已经够高贵了。但我每次洗头时都要三次握起头发,每顿饭都要三次吐出食物,接待贤士立身而起,怕的就是失去民心和贤人。你到鲁国后,切不可因有封地便对人骄横无礼。”后来,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真率兵反叛。周公便奉成王之命举兵剿灭,并写了《大诰》。后来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收服了殷商遗民,把康叔封到卫地,把微子封到宋地,并准许其行殷商祭祀。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花了二年时间。至此,天下诸侯都归顺了周室。 成王长大成人,可处理国事了。周公便把政权交给了成王,成王临朝听政。以前周公替成王治理天下,面向南方,背对扆壁,接受朝拜。七年后,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面北立于臣子之位,仍然行事谨慎小心。当初,成王幼小,身患疾病,周公便剪下指甲沉入河中,向神求告:“成王年幼无知,冒犯神灵的是我。”并把那些祷告册文暗藏起来,后来成王果然痊愈。成王临朝后,有人背后诬陷周公,周公逃到楚国。成王打开周公的秘府,发现当年的祈祷册文,不禁泪流满面,便把周公迎回。周公回来后,怕成王年轻,在政事上有荒淫放荡之举,就写了《多士》、《毋逸》,以此来告诫成王。成王在丰京居住,当时天下刚刚平定,周朝官职制度还没有秩序,于是周公作了《周官》,以确定百官职责。后又作《立政》,以方便百姓,百姓欢欣鼓舞。 司马迁便对这位先贤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为一个权臣,他有威望,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是面对唾手可得的王位,他却不觊觎,仍一如既往地、忠诚地辅佐下一代君王,这与那些争权夺势的乱臣贼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公的淡泊名利,令人感慨万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颜之推在其著作《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要知止知足,官居中品即可,这样既可以使先人避免屈辱,又不会给自己招致祸端。这也许跟周公的思想不同,但是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到,人要知足,不要放纵欲望。自古至今,一味追名逐利的下场是有目共睹的。齐威王周安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齐威王朝拜周烈王。当时周王室已十分衰微,各诸侯国都不来朝拜,唯独齐王仍来朝拜,因此天下人愈加称赞齐威王贤德。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上任后,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野开辟整齐,百姓生活富足,官府相安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他们在载面前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务实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晋文公晋文公被孔子称作“谲而不正”,是曹操一类的人物。他有心机,有手段,而且还善于把握时机,也善于驾驭人才,但是他的道德不够崇高。现在看来,古往今来,任何领域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晋文公能做到很好地驾驭人才,就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就是他这样被认为是个道德不高尚的人,在其不算长的掌权时期里,使晋国迅速从诸侯国中脱颖而出,其地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且还给晋国留下了日后八十年的霸主后劲。对此,司马迁是赞扬的,他虽然也对先贤孔子敬仰,但是并没有因此而继续守着先贤的旧教条,他勇敢地冲破了儒家的牢笼,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晋文公。也许晋文公道德真的不高尚,但是他好像并没有成为“寡助”之人,相反还网罗了一大批人才为自己办事,他适时地抓住时机成就了霸业。晋文公的成功同宋襄公不自量力,只想靠仁义手段来博取霸主的迂腐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考。崛起于忧患之中的晋文公称得上大器晚成,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从四十三岁开始的。他从一个饱食无忧的贵公子逐渐成为一代君主,并且由于历经忧患,深详民情,即位后始终能保持清醒和理性的头脑,从谏如流,使之成为继齐桓公之后建立真正霸业的第二人。他虽然也打着尊王的旗号,可却是让周王应召参与他的会盟,标志周王权的进一步衰落。晋文公能够在没落的时代,一举称雄,那是因为他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所以连孔子都夸赞说:文公成为霸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他不但知道一时的权谋,而且还深深地看到长久利益之所在。介子推晋文公平息吕、隙叛乱后,举行了复国封赏大典,原来跟随他逃难的人,一下子都加官晋爵,成了晋国显赫一时的人物。那些同情过、接济过他的人,也都做了官,此外,对投降归附的旧臣,也做了适当安排。他还下令,特赦了吕、隙两族的家眷和随从。至此,晋国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局面。在封赏中,唯独不见跟文公一齐出逃的介子推,介子推有个邻居名叫张解,听到此事,更是愤愤不平。一天他听说文公下令寻找那些该封赏而没有受到封赏的人,就连夜写下一篇寓意深长的诗文,挂到了朝门上。文公看后,想起了逃亡路上割股啖君的介子推,于是派人去寻找介子推,却没有找到。介子推是个性格耿直的人,回到绛都后,只朝见过一次文公,以后便托病在家,编织草鞋,伺候老母。晋文公论功行赏时,倒把他给忘记了,邻居张解听到这个消息,就劝他赶快去找晋文公请赏,介子推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作声。他的老母亲听到这个消息也劝他去找晋文公。介子推说:“我既不想官,又不想利,见他做什么呢!”母子二人后来到了绵山隐居。这些情况,晋文公一概不知。他找不到介子推,就派人把邻居张解召到宫中,询问介子推的下落,并且说,谁能找到介子推,必有重赏。张解就把介子推逃封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并答应领路到绵山,晋文公封张解为下大夫,以张解为向导,亲自带领一班文臣武将,到绵山寻找介子推。晋文公派人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这时,有人建议说:“介子推最孝顺。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老母亲跑出来。”文公便下令烧山,一连几天,大火才灭,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晋文公派军士搜山,只见他们母子二人相抱在一起,死于大树底下。文公后悔万分,就把介子推安葬在绵山之下,并为他建立祠庙一座,为了世世代代纪念介子推的功劳,晋文公还下令,把绵山改为“介休”,意思是介子推休息的地方,并把树根刨了起来,命匠人做成一双木鞋,不时穿在脚上,呼为“足下”,以表示对介子推的思念。烧山那天,正是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清明前一天禁烟止火,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由。从此以后,我国北方各省,相沿成俗,年年都过寒食节,一直流传至今。

编辑推荐

《品人录》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品人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有很多小故事 容易看懂
  •   感叹作者知道的人名真是不少
  •   质量一般,书页有些微破烂。本欲买易中天的,搜索出来是这个,没看清楚便买了。各位买的时候要看清楚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