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批评学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作者:孙津  页数:2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美术批评学的小册子是值得尝试的工作,它不旨在制定“原理”和“规则”,而企望能从中见出有关美术批评的知识之间的某些比较稳定的联系。所以写这个“导言”,在于我以为它对于阅读和理解这本小册子所要讨论的诸问题,包括讨论方式来讲,是一个简短而必要的美学导引。

作者简介

博士,曾任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4年7月以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早年研究哲学和美学,近15年来主要从政治社会学角度研究比较现代化和农民问题,已出版的订专著大致也可分为这两种学科类别。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术批评的前提
 一、美术的含义
 二、批评意识
 三、美术史观
第二章 批评的自为
 一、关系中的区别
 二、终极品格
第三章 标准的生成
 一、四种批评类型
 二、经典
 三、历史认可
 四、否定
第四章 批评的实现
 一、权威价值
 二、观念文化
 三、自我开发
附:西方美术史批判
 导言
 第一章 解放的得失
 第二章 长长的山脊
 第三章 西班牙斗牛士
 第四章 骚动与不安
 第五章 神游群峰
 第六章 美术不美
译名对照

章节摘录

  这种说法,当然又为艺术家(画家)所激烈反对,因为他们大多把他们的创作看成是艺术活动全过程的基础和出发点,尤其是艺术批评,更不可能在没有艺术作品的时候产生。如果说艺术创作以批评意识为前提,艺术家就会抗议说这是在用某种规则去牢笼他们的艺术创作。  然而,画家们在这里显示出了他们对于批评的更为严重的误解;画家这时不仅把批评意识等同于具体的批评活动,而且从根本上放弃了他自己所进行的美术活动的艺术性质。画家没有自觉认识到,他有关艺术行为的任何一种考虑,都是以他的批评意识为前提的,甚至就是他的某种批评意识。“意识”在一般心理学意义上讲,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批评意识中的“意识”,当然也有这种心理学含义,但就像“美术批评”一样,“批评意识”,也不是~个复合词,批评意识作为一个艺术范畴,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的含义。严格说来,批评意识所表示的,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的某种态度,这种态度的内容虽然不一定都能在知性的水平上加以表述,但却是人构造他的行为对象的出发点,并且决定着这种行为的性质。在此意义上讲,批评意识就是把某种活动“当成”艺术(美术)活动的直接动因。  在艺术活动中,人总是以批评的态度看待事物,并且在批评中建构出他的对象和行为内容。因此,不光艺术创作是一种虚构,特定的批评本身也都是~种虚构,即以批评者的态度来给出被批评对象以及某个特定批评活动本身的艺术特性。艺术作为人的一种本性,使人不断追求自由实现的最完满形态,因此,艺术的性质意味着人总是以批评的目光审视每一种局限,以图找到打破这种局限的最佳和最特征化的方式。这是人的自由意志最典型的活动形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术批评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讲了批评的自为,批评的生成和批评的实现,里面全是一些随感性的东西,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这也算中国人写这类书的通病。
  •     这本2011年出版的新著作提出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主要从本体论的角度来探讨美术批评,逻辑严谨,语言较为晦涩。最后附录的西方美术批评体现了作者个人独到的见解。
      
      作者在书中做出的探讨很深刻,对传统的批评类型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因此阅读本书前最好对传统批评有一定了解。
      
      同时建议阅读者具备美学基础和较好的逻辑。此书不适合作为入门书。入门可以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美艳主编的《艺术批评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