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

出版时间:2003年9月  出版社:上海教育  作者:倪伟  页数:31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初选择这个课题,多少是有点自我惩罚的意思,因为这样一个课题肯定不容许我再徘徊在个体的心灵世界,咀嚼那些沉重却又轻飘的生存悲欢。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自己能拨开那些永远猜不透的迷雾,变得像石头一般冷静、坚强、沉稳。

作者简介

倪伟,1968年出生,江苏江阴人。1998年毕业于华东甄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及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引言第1章 三民主义文学第一节 “三民主义文学”口号的提出第二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三民主义第三节 文艺宣传论:意识形态的泛化第2章 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第一节 上海:“前锋社”第二节 南京:“中国文艺社”·《开展》·《流露》第三节 杭州:从“初阳”到《黄钟》第3章 民族主义文艺的理论与创作第一节 民族主义:理论与问题第二节 李赞华:《变动》与《矛盾》第三节 黄震遐:《陇海线上》和《黄人之血》第4章 文化统制与民族文艺第一节 统制与独裁第二节 通俗文艺运动第三节 民族文艺第5章 抗战建国与文艺政策第一节 文艺:入伍与下乡第二节 “战国派”第三节 文艺政策论争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出版部的主要工作是编辑出版报纸、杂志和书籍,以供应战地文化食粮。军民文化部的主要工作则是以战地军民为对象开展文化工作,在各地设立文化站、军民俱乐部、识字班、补习学校、文化工作干部训练班、文化队等,是委员会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虽然是由文化人自发组建而成,但它隶属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每月领取五千元经费,而且其组织形式也采用了机关的形式,可以说是一个半官方的文化机构。由于委员会成立未久武汉即告失守,所以文工会真正开展工作是在第五战区移驻襄樊以后。为满足战地文化工作的需要,他们选拔部分当地的知识青年,举办了战地文化干部训练班,由文工会的工作人员讲授三民主义、抗战建国纲领、抗战形式、国际问题、战地文化教育工作、民众运动等科目。在训练期满后,即把学员编为文化队,或是分派各地组建文化站和军民俱乐部。通过这种方式,文工会在短期内培训了不少战地文化工作干部,为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文化站、文化队和军民俱乐部是最重要的战地文化机构。作为“固定于交通要镇军事重心的文化工作细胞组织”,文化站的工作内容相当多样,如出版壁报和油印小报,设置书报阅览室,举办儿童、农工、店员的识字班,举行军民联欢大会,对民众作时事报告等。有些地方还“随时举办各种事业”,如谷城的军民茶园(内设抗敌讲座),石花街的保甲长讲习会,草店的乡绅座谈会,均县的青年补习班,青山港的码头工人休息室,樊城的码头工人识字班,张家湾、双沟的伤兵招待所,双沟的运输队担架队,石花街、双沟的军民问事处等等。由于文化站工作人员基本上是经过培训的当地知识青年,所以文化站和当地政府以及乡绅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使得文化站不仅是地方的文化娱乐中心,而且也是当地民众运动的中心,“每一个纪念会和每一次征募慰劳运动,大多都在文化站的主持与推动之下去进行的。”这样的文化站在当时的鄂北共有24个。文化队是流动的战地文化工作团体,它用来补充文化站工作的不足。

后记

当我在键盘上敲人最后一个句子时,竟丝毫没有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是平静得近乎麻木,似乎是几年来的辛劳已让我变得异常迟钝,再也感受不到成就的喜悦。当初选择这个课题,多少是有点自我惩罚的意思,因为这样一个课题肯定不容许我再徘徊在个体的心灵世界,咀嚼那些沉重却又轻飘的生存悲欢。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自己能拨开那些永远猜不透的迷雾,变得像石头一般冷静、坚强、沉稳。这个课题对于我,不仅是智力和学识上的一次挑战,更是一场精神的磨练。当我日复一日地面对那些枯燥乏味的作品,重温前人光华黯淡的思想言论时,我常常绝望地想:这一切是否值得?毕竟任你有鬼斧神工之力,也绝无可能把朽木雕成不朽之作。思想的升华毕竟也离不开研究对象的激发。然而,除了郁闷,也有一些琐碎却难以磨灭的记忆。记得在南京图书馆查阅旧报刊的那些寒冷而漫长的日子里,每天面对那些半个多世纪没人翻过的发黄变脆的纸页,常常会感到一丝伤感。那些凝结着作者心血的文字,倘若不是遇见我,也许还会在图书馆的某个阴暗角落里继续沉睡下去。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它们是沉积在时光中的灰尘,有谁会需要它们再度飞舞呢?也许这正是人类绝大多数文字的命运。

编辑推荐

《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壹页文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