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珍藏系列

出版时间:2000-8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沈廷昊 编  页数:220  字数:15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旆要信仰教。佛话是以佛为轴心的故事民间叙事作品,是民众口头流传达室的有关佛祖、菩萨、僧徒及寺庙、佛教哭物、风俗等民间故事或传视。在这此佛话故事里,人类创造孽一个超自然的幻相世界,人们在这个神奇虚幻的世界城寄托自己的理相和希望。    佛话不是佛经,它是民间故事和传说:佛话不离不开佛,它充满佛气。佛话与佛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本佛话故事集,精选包括佛及与之有关的人或物的传说故事六十二篇,内容通俗,情节生动,有较强的文学感染力。愿她能受到更多的读者的欢迎。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乾坤袋弥勒伏龙千手观音卖油老婆婆对面夫妻观音渡强盗撒沙填海涂摘白云造桥漏沙锅歇龙石伏虎收徒化缘建寺济公出世飞来峰斗蟋蟀十八罗汉十七金降龙罗汉龙女蛇神金刚金刚搬铁塔四大金刚进山小方丈半胆戏太后竹禅和尚怀素和尚三个老和尚弘教禅林刻石杀牛化斋晓安法师蟹和尚尼姑修天桥无名老尼瓦官寺的如来像还俗僧人贾岛疯僧慈林晚照朱元璋封赠华蓥康熙匠普贤康熙题匾康熙御书少林寺乾隆出家大觉寺……

章节摘录

  国清寺寺院右侧香积厨下的一间小屋子里,有口有名的漏沙锅。这口锅可大呢,要四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为啥叫它“漏沙锅”,这里有个故事。  也不知有多少年了,有一次,西天如来佛化作一位高僧,来倒国清寺讲经说法,听众成千上万。这么多僧徒的吃饭可是个大问题,于是寺院定制了这只大铁锅。如来佛特意聘请文殊、普  贤两位菩萨行堂,观音菩萨执炊,并吩咐他们说:“今朝说法只一个时辰,说法完毕,就要开斋,不得有误。”  观音是个能干的女菩萨,她挑来泉水,“刷刷刷”把铁锅洗得干干净净,倒下水,落了米,就坐在灶下烧起火来。不一会,锅盖上“嗤嗤”地直往外冒热气。观音看看灶下的干柴快烧光了,就起身到柴间去搬柴。  国清寺的左侧有个罗汉堂,罗汉堂里住着五百尊罗汉。他们听说西方高僧到国清寺讲经说法,请了一个外来的女人烧饭,就纷纷议论开了。这个说:“我们几百个男子还不如她一个女人吗?”那个说:“本寺有的是人手,为啥要到外面请?”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不服气,越说心里越嫉妒,嘁嘁喳喳了一阵,决意要捉弄捉弄观音,叫她做不成饭,开不了斋,当众给她个难堪。  观音大士把柴搬回来,一看,咦,怎么锅上不冒热气啦?揭开锅盖一看,锅里的水冰冷冰冷;再一看,米饭上铺着一层土焦黄色的清水沙。原来,五百罗汉趁观音不在的时候,从国清寺前的溪涧中搬来沙土,撒在锅中,又撤了灶火,换上冷水,想叫观音……      书摘1  斗 蟋 蟀  杭州灵隐寺疯僧济公,这天在钱塘门一家小酒店里,狗肉过烧酒,喝得醉醺醺以后,一路从外西湖边回寺。走着走着,忽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手艺人站在湖边,两眼哭得红红的,直望着湖水发呆,看样子是要投水自尽。济公看在眼里,也不去问个究竟,便走到他身旁,用破袈裟袖子蒙住脸,呜呜咽咽地边哭边咕噜:“哎呀,死了算啦,死了比活着强。”边说边要向西湖里跳。  旁边的手艺人吓了一跳,心想:自己正要跳湖,你也来凑热闹,连忙伸手将济公拉住:“你有什么难处,要在这里寻短见?”济公反问他道:“那你有什么难处,要在此地投湖?”手艺人听济公一问,禁不住长叹一声:“大师父,我跟你不同,我今天只有投水一条路了!”济公说:“我看你是个手艺人,如果银钱往来有什么困难,我穷和尚或许可以替你想想办法!”  手艺人望望济公,心想:我的困难,你穷和尚是帮不了忙的,难得你一片好心,我就讲给你听听,我死了以后,也好传出去,让 世人评评理。于是,他原原本本将事情告诉了济公。原来他姓张,做得一手雕镶细活,人称“张木匠”,在当朝秦相府干活。三天前,因观看秦二公子“花花太岁”斗蟋蟀,看得出神,喊了一声“好”,将花花太岁心爱的“金头大王”吓逃了,被当场打了四十马棒,还限他三天内赔出一千两银子,否则要他的性命。今天,二天期限已到,哪有银钱赔他,只好瞒了老母和妻儿,到西湖来自尽。  济公一听,哈哈大笑:“我以为什么大事,只不过为了一千两银子,走,你跟我去取!”张木匠开始不信,经不起济公再三劝说,才半信半疑地跟济公走。  他们一前一后,离开了外西湖,往杭州城而来。刚走到城门口,只见一个卖蟋蟀的乡里人,正要把一只死蟋蟀向湖里丢。济公急忙上前喊道:“别丢,别丢!送给我和尚吧!”说着,脱下破僧帽,将死蟋蟀放在里面,捧着破僧帽来到涌金门三雅园茶楼。原来这里是专门斗鸡、斗鸟、斗蟋蟀的地方。时值金秋,蟋蟀上市,杭城的王孙公子、豪商巨贾都集中到这里来斗蟋蟀。  济公带着张木匠挤进三雅园。这天重阳佳节,花花太岁的“银头大王”与别人的蟋蟀正在相斗争夺状元。谁知“银头大王”不中用,被对方的蟋蟀一口咬断了一条腿。花花太岁气得  脸红脖子粗,不禁想起逃掉的“金头大王”来,要是它还在的话,今天一定能夺状元。想到这里,把满腔怒火全发泄在家人身上,虎着脸说:“那个张木匠,一千两银子赔来没有?今朝三天期限已到,快给我抓到府中活活打死!”  张木匠听到花花太岁的话,急忙躲到济公身后。谁知济公却捧着破僧帽,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说道:“你们不要去抓了,我们不是来了吗?”花花太岁一看,来了个穷和尚,后面正跟着张木匠,便问:“我要抓的是这个木匠,你个穷和尚来干什么?”济公笑眯眯地说:“我这里有只极品蟋蟀,叫‘独角龙’,是从雷峰塔底下白蛇娘娘那里捉来的,愿意卖给你,代张木匠赔你一千两银子。”  花花太岁望望济公,冷笑一声:“好个穷和尚,想来讹骗我秦二爷,什么蟋蟀值一千两银子?”济公说:“好,你出口伤人,我不卖了。”左手举起破僧帽,右手一指,只听得破僧帽里,传出“曜曜曜”三声鸣叫,宏亮清脆,吓得四周盆中的蟋蟀乱蹦乱跳,惶惶不安。花花太岁那只斗败了的断腿“银头大王”,也被吓得伸直单腿死啦。花花太岁一听叫声,就知道破僧帽里的蟋蟀是个异品,忙堆起笑脸,说:“大师父,先让我开开眼界,怎么样?”  济公说:“我这‘独角龙’不中看,但打斗倒还可以!”  花花太岁说:“好啊!如果斗得过今天的蟋蟀状元,我就不要张木匠赔一千两银子!要是斗不过呢?”  “我和尚代张木匠让你抓去,乱棒打死,决无怨言。”  “一言为定,我们立下字据!”花花太岁和济公立下字据后,便叫刚才夺得头名状元的蟋蟀来斗。济公从破僧帽中倒出“独角龙”,大家一看,哈哈大笑。因为那只夺得状元的蟋蟀,又大又壮,威风凛凛。济公那只“独角龙”呢,只是一只又瘦又小的“棺材头”,头上两根触须已经断了一根。一倒进斗盆,木头似地蹲着,一动也不动。  那只状元蟋蟀一见“独角龙”,以为弱小可欺,张牙舞爪一个猛扑,“独角龙”顺势一跳,避到一旁。状元蟋蟀以为它害怕,更加得意,调过头来,再次扑去。“独角龙”又顺势一避。当状元蟋蟀第三次猛扑过来时,“独角龙”突然向下一钻,张开双钳,直向对方肚皮咬去。等咬住肚皮,一个翻身,状元蟋蟀两腿一伸,便动弹不得了。斗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济公将字据交给张木匠,对花花太岁说:“秦二公子,字据为凭,那张木匠的一千两银子就两讫啦!”  可是那花花太岁还瞪着一双大眼,盯住了“独角龙”。济公微一笑,说:“秦二公子,我的‘独角龙’不但能斗蟋蟀,而且还能斗大公鸡呢!”花花太岁听了,“扑哧”一笑,心想:鸡是秋虫的克星,再狠的蟋蟀也总是难逃出鸡口的。便说:“如果斗赢了大公鸡,我愿出一千两银子买你的‘独角龙’。”济公说:“好,那再立字据为凭。”  花花太岁又当场立下字据。吩咐家人到楼下斗鸡场去挑一只大红公鸡来。这只大公鸡是只有名的性格凶猛、善于格斗的“越鸡”。这时满楼的人都轰动起来,都以为穷和尚发了疯,活  得不耐烦了。  花花太岁的家人双手一松,那只五彩斑斓、雄赳赳的大公鸡倏地蹿下地来,拍拍双翅,羽下生风,伸着长头颈“咯咯”直叫,来寻猎物。济公也将“独角龙”放在地上,让它半死不活地蹲在那里,一动不动。大公鸡瞥见蟋蟀,身子一倾,头颈一伸,张口就啄。谁知“独角龙”后腿一蹬,霍地跳到旁边,等大公鸡调转长头颈,“独角龙”又跳到另一边,这样上下左右,引得公鸡团团直转。大公鸡再转过身来,“独角龙”身子一纵,跳到了大公鸡头上,一口咬住了大公鸡火红的鸡冠。大公鸡痛得把头左一甩,右一摇。“独角龙”却越钳越紧,鸡冠上也渗出了滴滴鲜血。过了一会,大公鸡筋疲力尽,“扑”地倒在地上。“独角龙”蹲在鸡冠上,振着双翅,“曜曜曜”奏起了响亮的凯歌。一时满场沸腾起来:“‘独角龙’赢了,大公鸡输了!”“大公鸡斗不过小蟋蟀!”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编者的话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我国人民主要信仰的宗教。佛话是以佛为轴心的故事性民间叙事作品,是民众口头流传的有关佛祖、菩萨、僧徒及寺庙、佛教器物、风俗等民间故事或传说。在这些佛话故事里,人类创造了一个超自然的幻想世界,人们在这个神奇虚幻的世界里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希望。  佛话不是佛经,它是民间故事和传说;佛话又离不开佛,它充满佛气。佛话与佛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是佛话故事对佛教文化的创造,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费尔巴哈曾经将《圣经》中“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的说法反过来,指出是“人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宗教是千百年来人类关于神圣世界的观念、思想、形象、意境等的思考与实践的结晶。它把哲学、文学、艺术等世俗文化,按自己的标准加以改造熔铸,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凌驾于人间世俗生活之上的天国。表现在佛话中则是:一、佛本生故事中,有许多古代劳动人民创作的佛话。季羡林先生在《佛本生故事选》序言中指出:“绝大部分的故事都与佛教毫无相干,有的甚至尘俗十足。”可见其中留有很多民间创作的痕迹。二、佛话继承和改造了佛教中原有的神灵。如《乾坤袋》中,春节初一至十五闹新春的习俗居然是如来、弥勒二佛管天下的不同方式导致,整个描写诙谐幽默。民间故事将这些佛“人化”,使佛变成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凡人形象,只不过赋予他们以凡人所没有的神奇本领而已。这些佛生活于尘俗世界之外,却经常出现在人间,干预人间的生活;能了解过去,预知未来,变化形体,驱使自然力,有种种神通广大的宝物等等,并常用超自然的力量化解人类世俗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如《撒沙填海涂》、《摘白云造桥》、《歇龙石》、《对面夫妻》等。三、凡与“佛”有关的僧侣、名人、寺院、佛  像、佛物、佛塔、佛钟,直至洞亭桥、茶树花,都附有美丽的佛话故事。代表性的有《竹禅和尚》(僧侣)、《康熙御书少林寺》(名人)、《歪脖老母》(佛像)、《管饭寺)(佛寺)、《寒山寺的钟声》(佛钟)、《天都峰奇石》(佛石)、《经签和木鱼的来历》(佛物)、《莲花女》(佛洞)等,这类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文风隽永清丽,人民群众的创作天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是大众借“佛”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体现了人民大众朴素善良、正直通达的世界观。一座山、一块石、一棵树,编个充满佛气的传说,就使它们有了灵气,给宗教信仰增添了许多情趣,使它更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  其次是佛教文化对佛话的影响。一、民间故事都有极为古老的渊源,它在大众中口耳相传,极易湮灭散佚。最早将民间故事记在书面上并加以保存、传承的,一是佛教文献,二是佛教僧侣。二、佛教为佛话的再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一个著名的佛教人物常变为一个新的传说核,从而形成一个个佛教人物传说圈,如释迦牟尼、观世音,都有大量的佛话故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对面夫妻》)、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伏虎收徒》、《化缘建寺》)的传说故事。如果没有佛教等宗教文化,及与之相关的风物传说,我国的许多旅游胜地就会失去其神奇的魅力。三、佛教观念充分渗透了佛话。虽然佛话中的观世音与佛教中的并不完全一样,但她那“救苦救难”的根本性格内涵,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大多有关观音的佛话故事中。其次是“善恶报应”的观念。把“善恶”与“报应”结合在一起,就是受了宗教观念的影响。  佛话与佛教文化虽相互影响、渗透,但这毕竟属于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丰富多姿的佛话是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这本佛话故事集,精选包括佛及与  之有关的人或物的传说故事六十二篇,内容通俗,情节生动,有较强的文学感染力。愿她能受到更多的读者的欢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间故事珍藏系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