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丹青交谈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陈丹青  页数:1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与陈丹青交谈》是2001年一年陈丹青在《艺术世界》杂志上的专栏文章结集,这是陈丹青迄今唯一开办的专栏,普通读者提出各样问题,由陈丹青作答,互相交谈,作者和读者这样近距离的互动,这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事,因为生活快节奏的急功近利,使众多读者的“提问相当浅杂,思路却皆尽相似”,对陈丹青是很大的考验,他必须从浅处看出深意,从众多似真似假的疑问中指出症结所在。《与陈丹青交谈》十二篇文章基本不设主题,只回答一个个提问,以十二个月为区分标志。

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身份定居纽约至2000。同年春,为2000年清华大学百名特聘教授之一,现任绘画系第四研究室责任教授。

书籍目录

自序元月版二月版三月版四月版五月版六月版七月版八月版九月版十月版十一月版十二月版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2001年陈丹青在上海《艺术世界》杂志开办的专栏,眼界宽、富主见、文章好看。他采取双向的“交谈”方式,由杂志广泛征集读者来信.形成十二篇见识新颖,谐趣横生的交谈文章。在大量对话中,陈丹青既能持续发掘人文艺术和教育领域的深层问题,又提供了独特的思路,《与陈丹青交谈》至今仍然值得阅读。陈丹青近年的读者们可能并不了解六年前的这一专栏,本社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与陈丹青交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1条)

 
 

  •   自然 伦理 常识的 回归
  •   一口气读完这本小书,其率性坦诚令我几度人仰马翻.这本书看上去比较浅白,但其中有深刻的思想闪光和作者留下的可供反省与思索的话头或暗示.爽朗的文风使人愉快,其胸中沟壑令人钦佩!
  •   丹青是我最崇敬和尊敬的当代仅存的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真正学者、教育家和画家,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我几乎已经拥有了丹青发表和出版的所有的文字书籍,每天与丹青在他的文字里与丹青做倾心交谈,是这辈子人生最快慰之事,一辈子最大的受益。我因丹青而离真善美更近,原与丹青同行。谢谢丹青。
  •   书还不错,只是运输过程中由于没包装,导致边角有损坏,遗憾
  •   好书一本,十分喜欢陈丹青。鲜明的个性和原则,中国人中少见的勇敢的人。
  •   看书里面人的不同观点。
  •   总体还不错,第一个月的回答稍显简单和随意,到后来越来越精彩
  •   丹青身上有难得一见的诚恳
  •   很精致,纸张好,我很满意
  •   看了看印刷信息,是08年印刷的了,书籍边楞什么的均有磨损。估计是展示用书就发过来了= =鄙视。书是好书,刚收到还没看,喜欢陈丹青老师。
  •   一直在看陈丹青先生的文字 敬佩他的为人 喜欢他的直率 话不多说 诚意力荐!!!!
  •   谈话性质的,这个选的有点失误了
  •   陈丹青令我由衷佩服,对于艺术、生活的对话,真诚,与读者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虽是10年前的,但依然读起来很有分量。细细的品读,获益匪浅。
  •   睡前无事翻一翻很有益处
  •   唯一不满的是书皮有些破损 比较郁闷
  •   已经不会评论了,对待真正喜欢又难以言语表述的人和事,只想最拙地说一句,好书
  •   阅读中,感觉不错,好评啊
  •   性情中人的交谈透出智慧和才气。
  •   欣赏的 艺术家
  •   书不错,慢慢看,
  •   与陈丹青交谈
  •   说真话的人
  •   好书啊 啊
  •   从不了解陈丹青到了解,认识,及崇拜
  •      坦言我没有读得彻底,非常好的一本书,我是跳着读的,看看、放下来、再看看、再放下。一直到某天图书馆催还,恋恋不舍归还了书籍。
       读高人的书籍,就像再和高人在交谈,这本书是答读者问的集合,虽满篇白话,偶有对目前的时代和艺术的微岔。但陈丹青的老师的想法意思都清楚表述。中间偶尔有一些一代而过的名词和论点,去专著考据后,真正的又一片天,颇有收获。
  •      我相信直觉。但并非“一切”都凭直觉,否则知识、经验、阅历有什么用?直觉是有品质的。我相信一个儿童的直觉和一个成熟老到的艺术家的直觉,是不同的。毕加索说他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可是再有天分的孩子也不可能画得像毕加索。
      
      我们总是过于敏感他人的意态,先以为被人瞧不起,又明里暗里喜欢同人比高低,这样的比法,正是我们人格的大缺陷。
      
      不过别等,别瞧着人家,您自己就该抡圆了狠狠画些好东西。
      
      满目所见,是不知所从而不得不从的集体表情,那是被考试怪兽过度强奸后的“无表情”。
      
      贡布里希答:····我主张,对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接受委托的任务,以便他们得以真正去证实他们的气概,而不是成天对着丹田沉思·······你先去做,我们才知道你能做什么。
  •      知道陈丹青是在央视的访谈节目里,光头、黑边眼镜、目光敏锐,有一副很知识分子的模样。陈先生的第一公众身份应该是画家,我对美术一窍不通,可以说毫无欣赏能力,惟吸引我的是他关于艺术的玄谈。
       《与陈丹青对话》集结陈先生2001年在上海《艺术世界》杂志上所开专栏文章,以笔答的形式支离地阐述了他对艺术的观点。
       刚开始读的时候,是有种失望的。陈先生反复地偷换概念、回避问题、强势反诘,狡猾地化解读者带着诚意提问。多次出现类似于“请问你指的大部分是多少”“那么,你又来说说看”这样的语势,感觉是个被江湖造就的所谓大师、用一种轻蔑甚至是玩弄的姿态回应晚辈的虚心和虔诚。所谓的对话,不过是他辩论技巧和语言天赋的卖弄。
       《对话》以月为顺序,还好,在我没把它放到一边时,渐渐读出点味道。在纷繁的观点里,作者对于艺术本质(陈先生好像很回避类似问题)可以清晰理出一以贯之精神。于是陈在元月开篇所说的“希望能渐入佳境”的状态始为显现。
       “艺术带给人什么?”“艺术!”
       “艺术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艺术!”
       “贫穷也好,富贵也好,对艺术家都没有意义。”
       ……
       当这些表述在不同的场合里出现,我看的作者不再是一个有意回避锋芒的狡猾的应景者,而是一位有独立和完整思想体系的师辈。结合作者的其他观点,他对于艺术的这种感性解读,可以认为是一种 “无是而是”的自说自话,天知道是不是更接近艺术本质。反正读的闲书多了、看的电影多了,觉得所谓的艺术真就是那么回事。
       但是,陈也提到艺术的接受或者评判显然受阅历、积累的影响,并非天然得纯净如水。
       最后两个月里,陈先生一改“闲谈”风格,集中论述了专业对于艺术之关系和国内艺术教育弊端的问题,无一处生僻的理论和冗长的推导,却又鞭辟入里,耐人寻味。
       陈先生的文字,干净自然流畅,留有一些文言的痕迹,有点像他经常示人的中式装扮,透着一股子“士”的气息。
      
  •      我对美术知之甚少,看完陈丹青的这本书,基本还是知之甚少,不过,老陈对文字的感觉却大大出乎我的预料,而且在篇末毕恭毕敬地写着:我得歇歇,多画画,多看书,好好学习中文。
       老陈对修辞学多有推崇,试举一例。
       有读者问:“艺术有没有好坏?假如好坏都算艺术的话,有没有必要有一个好的导向,大家都搞一些好的艺术呢?……”
       老陈这样来说:“……‘好坏’是道德判断,‘导向’是意识形态或市场经济用词,‘大家搞一些好的艺术’是行政思路,‘人民的需要’,则是社论语言,照从前的说法,就是‘官话’与‘官腔’——我总在想,中文有许许多多别的词汇可以谈论事物,我们还记得,还会用么?”
       这里老陈在说的不是修辞学是会用语言的基础,或者说修辞学是语言的基础理论储备,而是在说,这些带价值判断的辞令是“旧字典”,评说新事物勉为其难。
       而这个,是常识问题,大家都忘得差不多了,推开来说,老本的这书其实都是在讲常识问题。我们都被既成价值观簇拥着,这无可厚非,但是,字典都会更新,价值观是可以被反思的,何况是在不够恬静的社会氛围里。
       这也是老陈的文字读来诚意有加的原因。
       比如有读者在提问后说:我觉得在本土我们也需要打动我们的作品!老陈回应:“我读到这话,无端有中感动……”在恳谈一番世界与本土、艺术家的时间空间命运之后,倒是对这位读者建言:“你也是画画的,你应该画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别去管什么‘我们’、‘他们’、‘本土’、‘世界’——你先得打动你自己!”
  •     淡青色封面,正中偏上方一行小字“与陈丹青交谈”,内敛、简洁、雅致,拿在手里很轻,薄薄一本,是我喜欢的一种设计。
      
      翻开来,前言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行文有条理,文字节制、不浮夸,于是,这本书从图书馆跟我回了家。
      
      这么一本小书讲的是和艺术搭边的话题,基本上一个主题一章,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空的时候可以看一两个问题,很方便,正是解闷的好伴侣,没两天就看完了。
      
      陈丹青有时候直接,有时候婉转,有时候还带点幽默,距今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那些回答我都忘记了。
      
      记住的是坦率和开放的态度,愿意去了解、去接受,他不一定单纯,但是他很可爱。
      
      以后遇见他别的书,也会想看。就像旅途中遇见一个有趣的老头,你想着下回还能见到,你们不一定谈了什么,这一段时间有他相伴还真是不错。
  •      先要声明一下,“傻逼”的帽子不是我给的,而是陈丹青自己封的。前些时他接受某记者采访,说自己从清华离开时,“同事们当然不愿我走,少了个心直口快的傻逼”。我一贯不大会骂人,但仔细想想,陈丹青对自己的称呼确实不错:他就是一傻逼,大傻逼!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这两天又看到了他出了一本新书——《与陈丹青交谈》,内容介绍说,这本书是他近几年发表在《艺术世界》杂志上的专栏文章集结而成的。既然是在《艺术世界》上写的文章,总该正儿八经谈点艺术、谈点专业问题吧,但翻开一看,不是——虽然很多也与美术、艺术有点关,但绕一个弯,发现他拐弯抹脚谈的仍是体制问题、社会问题、精神问题、文化问题。唉!陈丹青咋就放着“美”的东西不谈,非要跟这些不“美”的东西较劲呢?
      
       其实,老早就有学画画的后生提醒过他:“ 陈老师,你这样说来说去有什么意思呢?你会退步的!”但陈丹青显然把人家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不以为戒,不思进取,反而一意孤行,随后他出了本书,书名就叫“退步集”。估计那好心的学生看到了,非要气炸不可。
       退一次步就算了,陈丹青却不。隔不了两年,他又出了本书,叫做《退步集续编》,谈的主题仍是那些劳什子大学体制、教育的异化、文化呀精神呀之类,摆明了是要将“退步”进行到底。也就是说,要将“傻逼”进行到底!
       谈这些问题有什么坏处,不知陈丹青认真地想过没有?当然,既然是傻逼,八成是想不清楚的。念在九十年代初曾经看过他的不少文章的份上,我帮他想了想:
      
       1.荒芜了正业,搁误了挣钱。陈丹青回国的这几年,中国画家的价格轮番上涨,几十万、几百万一幅的不在少数,上千万、几千万的也不鲜见。凭着陈丹青的资历与名气,价码不会在同行之下。陈丹青是不是忘了,二十年前,自己就是美术界的“名人”了,中国的美术品市场,历年是只认名的,何不趋这市道、这行情,多画点,多挣点?
      
       你说你净跟那些报纸、杂志渗合个啥?一篇文章几百元、上千元,已经是编辑看了你的面子了。你的书卖得不错,但我算了算,辛苦几个月,一本书也就三四十万,够多了,但与卖一幅画的钱相比,差大了!
      
       2.得罪了人,搞坏了关系。愤而出清华,已经把清华的领导得罪光了,然后又口无遮挡、信口雌黄,又把教育界的领导、更上头的领导得罪光了。人家虽然口头没多说(或许没传到你耳朵里),是看在你是“海归”的面子,又是“知名人士”,但你要是再这么信马由缰地胡闹两年,即使不是声败名裂、众叛亲离,保谁让你混不下去。别看有那么两份媒体宠着你,那主要是凑热闹,你应该知道,在这个地盘上到底是谁说了算。惹烦了,把你冻了、封了、办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你不给人家面子,人家凭什么要给你面子?
      
       你说你一个“成功人士”,“成功”都这么多年了,咋就没一点成功人士的样子呢?咋还有这么多不满,像个不成功的草民呢?你说的那些道理,难道别的成功人士都是傻逼、一点也不明白?人家也有很多见过世面的,读的书也不比你少,但人家不说,彼此客客气气,一团和气,多好!只有你这傻逼,愣是憋不住,搞得人家好像都没你正气似的。难怪这么多人说你“出风头”、“爱炒作”!
      
       跟你说吧,不只是上面说的领导、“成功人士”,对你不满的人多了!美术界的人说你“江郎才尽”,有的干脆把你划到了“写字”的行列;写字界的人也不认你,说你抢了大家的饭碗——你不知道,写字这行当与画画相比,是个清水衙门,一年也出不了几本畅销书,其中就有一两本被你这个外来户占了(媒体的版面也被你占了不少),你说大家心里烦不烦?
      
       3.损了自己的风雅,少了艺术的仙气。刚回国那两年,很多时尚派对、奢侈品发布会,都爱请你作为嘉宾出场,给的银子肯定也不少。但这两年,请你的人明显少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气质、气氛、气场不对了!你说你,时不时搞点叛逆新闻,发些批评文章,谈的都是些严肃的、沉重的话题,搞得跟鲁迅似的,身上还哪里有灵气、仙气、贵气、优雅之气?把你搁在时尚与奢侈的场所,大家就会想到这些严肃话题,怎么轻松愉快得起来?
      
       再说对你的艺术创作的影响吧。按照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搞艺术的,就得与现实拉开点距离,离得越远越好,要“超越”、要“升化”、要“抽象”。你现在想的、写的,净是一些理性化的、现实性的东西,这些玩艺,搞不好,会毁了你的灵感与灵气。这两年,你有没有发觉,艺术的感觉迟钝了、思维凝滞了?我只是瞎猜,如果没有就好,要是有,你就亏大了,亏得悔不转来了!
      
       不多说了。就凭上面三点,把帐算一算,就可以说明你陈丹青是一个傻逼,十足的傻逼!
      
       好在你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什么玩艺。知道了就好,但是要改。毛主席说过,“改了就是好同志”,只要你肯改,就可以立即钵满盆满,高朋满座;只要你肯改,就可以稳座评委席,出入中南海;只要你肯改,就可以像庙里的菩萨一样,享受画画的后生们的顶礼膜拜,一不留情,就成了一代大师、画坛泰斗!
      
  •     文/Lee
      关于艺术,我所知不多,但并不妨碍我对《与陈丹青交谈》一书产生兴趣,因为作者是陈丹青——那个《退步集》的作者,那个昂然辞去清华大学教授的画家,那个隐然有着鲁迅遗风的知识分子。
      
      该书文体看似散乱而又独特——多方对话,这源于《艺术世界》杂志邀请陈丹青开辟《与陈丹青交谈》专栏。读者写信给他,提出问题,陈丹青挑选作答,坦诚相见,间或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目标只有一个:讨论艺术及其背后的社会。书中也谈论了许多非艺术的话题。这实在了解陈丹青其人、其艺术观点和社会文化见解一个极好的渠道。
      
      这种形式的有趣首先在于读者所提问题的繁多花样,有深刻直击当今艺术弊病的,也有貌似深刻实则乏味可陈的;有追问关于艺术未来走向的,也有问陈丹青为何剃光头、穿中式服装的;有对现行艺术教育体制表示不满的,也有问他为何几次在文章中用“牛逼”和“傻逼”两个词语的,甚至也不乏人问他,对李安和王家卫二人的电影有何看法……不一而足。
      
      其次在于在陈丹青的有趣回答。虽然谈到艺术品格、艺术良知时,陈丹青的话语热情而严肃。但在一些看似边角的问题上,却不忘幽默一把,读来令人会心一笑。如解释“牛逼”和“傻逼”二词时,他巧妙答道:“三十年前,‘红旗插遍全世界’,最‘牛逼’;今天读来,真‘傻逼’。三十年前,谁在苦攻英语,‘傻逼’;今天,谁考过托福,拿到签证,‘牛逼’。”如此回答,令人发笑之余,不乏警醒。再举一例,一读者问道:“对艺术家来说智力与激情哪个重要?”陈丹青倒是老实,郑重地说:“都重要。论智力,棋手厉害。论激情,大街上吵闹打架的泼妇悍夫最有激情,就我的经验,太聪明的艺术家,太冲动的艺术家,我以为都不佳。”称得上是伶牙俐齿,道理深藏。如此言论,书中俯拾即是,谈笑中微言大义,举重若轻,煞是过瘾。
      
      从陈丹青的连珠妙语中,不但可觉察出他语言的妙趣横生,更在于他不一般的思维角度,不僵化,不庸俗,也不假装一本正经谈大道理,他对很多看似约定俗成的事情有着他自己的理解,或许并不高明,但新鲜、独特,可激发我们思考问题的其他维度。我注意到,陈丹青在回答一些读者的问题,有时采取反问、追问,不直接回答。不明就里的人说他绕着回避,或曰词穷语短,回答不了。这显然冤枉了陈丹青,其反问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提出、思考、回答问题,都得有逻辑前提,没有逻辑的讨论只会滑入虚无。
      
      陈丹青在专业领域的建树,在社会公共领域的身体力行,值得我们对这个看上去略显文弱的中年人心怀敬意。
      
  •      丹青是一个很传奇的画家,虽然这样说,但是他的画我看的很少,但文字看的却很多。在《南方人物周刊》上,丹青曾经犀利地批评当今大学制度,还曾经大砍特砍自己玩笔记本电脑的经历。从他的《退步集》看到他的《纽约琐记》,对这位“很有意思”的“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偶然,在书架的角落看到了《与陈丹青交谈》这本书,名字起的很有吸引力,内容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方式——一问一答,问者是有兴趣的读者,他们不专业,问题提的大众化,比较适合我。若是大段大段的论文反而没有吸引力。
       书中谈到了许多当前比较有争议的艺术话题——艺术家的生存;艺术家的追求;行为艺术的意义;人体艺术引发的争议;以及丹青本人的艺术理念。重要之处,丹青一一阐释,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淋漓尽致,某些读者比较低级、胡搅蛮缠的问题,用一个个反问句驳回,显得生动、有趣味。
       从本书,大致看出了陈丹青的性格——直率、单纯、严谨。从他的文字、从他的画、从他的为人处事或许能看出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影子,踏实、稳健,而不是整日暴露在媒体下,浮夸、轻率。
       本书中丹青还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书,版本、年份都很详细,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可以看一看。
      
  •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一度追问人生的意义,后来首先看到陈丹青先生讲人生没有意义,我恍然.后来又看到季羡林先生说人生没有意义.我大悟.
      既然人生没有意义,那就好办了.我可以过很坠落的人生了.不是越坠落越快乐吗.或者我也可以让自己很忙碌.无论如何都好.反正人生没有意义.
      知道这点很重要.
  •   “离开”艺术界,走进读者群
  •   唉!陈丹青咋就放着“美”的东西不谈,非要跟这些不“美”的东西较劲呢?
    -------因为他发现在中国,人们习惯了不美,甚至习惯了畸形的社会!
  •   挺逗的,有碍于我宝宝的生长, 我一直习惯他的对美的不妥协,可是宝宝的爸爸就同意楼主的....
  •   呵呵 楼主也算有才了 让我想起来王朔那篇批自己的文章,发在书里还有很多不知情者认为是别人骂王朔直叫骂的好。
  •   想起写宝玉的西江月那首词
  •   楼主和陈丹青都有点愤青了,但这证明了你们不麻木;陈丹青放下艺术狠批体制,狠谈精神也同样做出了物质上的牺牲不是吗;出过国的人总是看不惯国内的一些现象,国内的人也看不惯海龟的洋德性,那就不解释了
  •   楼主还真是瞎操心啊 ,我看先生没你这么势利的。
  •   这世俗的家伙说的。。。 想不明白的去问先生好了
  •   写的好,现在人在天朝长期接受简单思维教育,如果连这点弯都转不过来,看不懂楼主的文字,那就真的傻逼了
  •   人生没有意义的真正意义在于人生因此能容得进其它意义。
  •   意义本是没有。
    如果我们给自己一些意义一些目的一些想法。
    人生不就开始完整了么。
  •   嗨 想那么深干嘛?
    吃饱喝足有钱花得了呗
  •   知道了这个就很有意义了!
  •   为什么不多写一点,愈是到后面整合起来的对话,愈是有趣呢。
  •   人生没有意义,有的是找不出理由的无奈的激情和不知道是对是错的人生目的。为了使人生富有激情,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们完成着自己的迷惘人生。迷惘是对人生的定义,激情和目的是我们活着的慰藉。
    至于人生的意义,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生命周而复始,人生的意义只不过是人类对于生命存在的疑问罢了。
  •   既然这个人认为人生没有意义,那么,和这个人说话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   人生的确是没有意义!
    有意义的人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如果你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可以坠落,证明你没有恍然大悟.
  •   人生没有意义,赞同. 但这不能推导出"我可以颓废",也不能推导出"我必须上进". 都没有联系. 这只是给了自己一种坦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