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波谈收藏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祝君波  页数:222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收藏对于保存民族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素养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上海收藏,可谓底蕴深厚,方兴未艾。上海开埠以后,渐成全国经贸中心,又因中西文化交汇以及大批文化人定居,一度成为全国文化中心。特别是在艺术上开风气之先,率先引进美育、西画、印刷、电影等先进方式,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吸引了一批大师、名家在此创作、生活,海派艺术由此形成并名扬四方。艺术和市场的联姻,促使交易和收藏繁荣,国之瑰宝得以在此积淀和保存,上海渐成全国收藏的“半壁江山”。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再次抓住了收藏发展的机遇,艺术家、工艺美术师活跃在艺术舞台,新一代收藏家不断涌现,拍卖会、艺术博览会和古玩城逐次发育,给收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渠道和平台。    本书作者祝君波同志长期从事美术出版和艺术品收藏,是一位资深的专业人士。40年前,他以一位学徒身份进入江南艺苑、百年老店朵云轩工作,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晋升为朵云轩总经理和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20年前,他与同道一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并成功举办了朵云轩首场拍卖,引发全国拍卖热和投资热的兴起。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变传统文物销售方式,打破了外国公司垄断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局面。正是由于像他这样一大批创业者的艰苦努力,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资金已达975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    君波同志既是一个实践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善于理论思考,把所学的文学和经济知识与收藏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我国艺术品收藏、经营历史。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收藏环境、收藏视野、收藏目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不断提出有预见的观点。他提出,国家收藏和私家收藏应并行发展,中国收藏已进入亿元时代,收藏家也是创造者,收藏行业也是创意行业,收藏家应守住道德底线,为保护和传承文化、提升民众素养而努力。收藏与市场应相得益彰,不能完全趋向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模式,等等。这些见解在海内外收藏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业界同道的广泛关注。    君波同志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既得益于他阅历丰富,亲历了收藏界,出版界很多重大事件,结识了很多重要的艺术家、收藏家、出版家、拍卖人、经纪人,也得益于谦逊好学、善于思考的精神。他尊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勤学勤思,不断根据行业新情况新趋势,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他的文章和演讲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艺术市场、收藏文化等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通俗晓畅,生动活泼,受到很多读者和听众的欢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君波同志把他近年撰写的50余篇论文结集出版,为读者生动展示了我国收藏和艺术市场发展的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市政府工作时,曾分管上海的拍卖业,与君波同志有交往。2008年我到市政协工作,君波同志也被推选为十一届市政协委员,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他想象力丰富且执行力强,参与了市政协组织的很多重大展览和出版项目。充分显示了敬业精神、创意思维和专业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从业40年和本书出版之际,我谨向他致以衷心的祝贺,并希望他继续努力、深入耕耘,在文化建设和专业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建树。    上海市政协主席    2012年9月

内容概要

《祝君波谈收藏》(作者祝君波)30余篇文章,分收藏篇和市场篇两部分,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独到的见解。如收藏的三种境界,收藏家的创意性劳动,收藏行为的私人性和社会性。二是总结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收藏的变化做出理论解释。三是研究收藏和市场的相互关系,对艺术市场的理论建构提出独到的论述,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祝君波谈收藏》填补了上海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书籍目录


自序
谈收藏
收藏的三种境界
收藏家的创意性劳动
收藏行为的私人性和社会性
守住收藏界的道德底线
收藏家的条件和素质
收藏环境和观念的变化
私家收藏的历史新阶段
选择艺术品的三项工作
华人收藏事业的现状和展望
衷心的希望——祝君波访谈录
廿载斗转,呼唤回归——祝君波先生访谈
应该纪念张伯驹
说玩家
说行家
做收藏家不容易
说□版
八万观众的启示
谈市场
谈市场
20年前的第一次拍卖:香港故事
20年前的第一次拍卖:上海故事
踌入“亿元时代”的中国收藏
艺术品投资在香港
忆汪老与朵云轩的交往
心中总有一段情——回忆创办朵云轩拍卖事业的日子
华人大师位居第一的启示
对振兴上海艺术品拍卖业的分析
睹物恩情忆弘一
乾隆是个大仓库
齐白石的惊人表现
莫嫌新品
网要大,线要长——也谈重振上海的艺术品拍卖

章节摘录

我们中国人说收藏家的要义是眼力,这是对的,但眼光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慧眼,独具慧眼就是指这位收藏家的眼力独特,具有创造性,能发现有艺术、历史甚至科学价值的东西,是品高下的。另一种眼力是火眼金睛,是孙悟空的眼睛,它是辨伪识真的,是针对旧画和古董的。前者是对艺术审美的引领,是更宏观的、导向性的,后者是对古董的鉴别,是具体的、微观的。传统上的中国收藏,只重视后者而忽视前者,而现代收藏业的发展,前者很重要甚至于更重要。发现一个门类,发现一个大师,发现一类代表时代审美方向的藏品,当然是更重要的工作。    所以,这里把收藏家的鉴别、选择工作放在创意的高度提出来,是很重要的。比如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露头,收藏热的兴起,很多传统的收藏家是不以为然,或者惊愕不已的,他们对21世纪的中国会出现这样的收藏潮流,既没有事先的思想准备,也不能做事后的解释。这和文学界的情况也相仿,当韩寒、郭敬明这种文学现象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不屑一顾,“这也算文学吗?”心中愤愤不平!当他们的书被一次次印刷到几十万、上百万发行量的时候,当年轻一代为此崇拜不已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时代变了,审美趋向在发生变化。    我们不说时代在20世纪瞬间发生了比之于过去几十年上百年还要大的变化,我们只说这种变化也反映在艺术方面。在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的古典绘画,走到凡·高为代表的印象画派,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以及后来的各种现代派,艺术的创造,使收藏家目不暇接,有的人跟得上,有的人往往落伍,而大的收藏家如古根海姆、盖蒂等等,总是跟随时代的发展,所以成为大收藏家。因为不说别的,古董已被别人占为己有,价位高企,后来的收藏家难度很大,同时也很难在这一领域再创特色,而收藏贵在要有特色。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出现有其艺术发展的必然性,当中国老一代油画家相继谢世以后,当来自苏联的写实派油画走到尽头的时候,当中年一代的架上油画成为一种日复一日的重复的时候,先锋的艺术家不满足于艺术现状,要求创新,于是当代艺术应运而生。它也许夹杂着某些意识形态,也许有商业化倾向,其中也会有很多怪诞和垃圾。但作为一种时代的审美现象,收藏家是必须面对的。这是又一次发现的机会。有的人已为之提前10年、20年敛了准备,而更多的人失之交臂。    今后,中国的收藏事业在发展变化,西方的艺术品也将进人中国,中国自己可供流通的艺术品存量有限,很多艺术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被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收去。所以,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是最有前途的事。然而,最重要的是去发现。机遇是为有头脑的人准备的,收藏界的绿洲,也向发现者开放。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收藏界的发现力是很不够的。很多优秀的成果、收藏观念都由境外发现导人中国,我们往往慢了三两拍,而三两拍往往就是lO来年。比如我们往往把目光局限在艺术品中,而艺术品又局限在艺术史、工艺美术史上有定论的产品上,不能发现和开垦处女地,所以我们的收藏家总是接产业的最后一棒,买到最贵的艺术品。收藏天地广阔,不必人云亦云。不仅是艺术,科学和历史上的物证也有价值,也可收藏。在欧洲、美洲,很多人收藏工业文明的产品,比如汽车、电话机、飞行器。2003年11月份,在法国巴黎的一场拍卖会上,推出了协和客机零部件拍卖遭到疯抢,成交价是估价的100倍。协和飞机是航空史上的奇迹,它停飞以后被机械师分成许多部件出售。这一有科学价值的物证,被很多收藏家相中,不惜放手一搏。在美洲,很多历史物证被收藏家看中,而不完全以价格去估值,他们看中的是历史价值。所以,连肯尼迪遗孀、温莎公爵和梦露的遗物,都有人收藏。还要指出的是,一个收藏家的国际观也很重要。局限于收藏本民族的作品当然是最重要的,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要义,政府的博物馆、美术馆更要为之努力,在过去,我们遗憾地看到,本民族的诸多艺术精品流向海外。但中国收藏界的差距不仅在于此,还在于对国际的收藏几乎没有开拓,也没有研究。我们看到西方博物馆、收藏家,对东方甚至全球文明的藏品大量收集。笔者到新加坡也看到,当地收藏家的眼光也比我们更开放一些,他们对中国,对东南亚如印尼、越南、柬埔寨的艺术都给予关注。超前的意识,国际的视野,将在实践和空间上拓展收藏天地,收藏家还有发现的机遇和成功的机会。只是发现的工作不要以钱的收益作为价值判断,一开始就以钱为导向是无法发现美、发现价值的。这是笔者本文要强调的刨意的第一要义即去发现美、发现价值。    人类科学的发展,已解决了困扰人类自身的某些真伪问题,由目鉴、品鉴到最终借助仪器和科学手段去解决问题。最常见的是验钞机的大量普及,低成本的使用加上严厉的法律手段,假钞对人类的危害已降到了最低点。在收藏领域,由于不能最终引入科学方法去彻底解决鉴定问题,或者不能破坏原物进行物理,化学等手段的检测,加上至今不能形成法院唯一性的判决去有力地打击直接的造伪者,伪品的泛滥,已成为收藏事业发展的大敌。以时下最大的收藏交换平台的拍卖会而论,假品和假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两大问题。而有关假品问题的解决,对收藏家而言,恐怕很难指靠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应以提高鉴定水平为第二要义。强调这一点,绝不是说政府和市场不要对此有所作为,而是说近20年来,我们没有看到这种改善,种种“灵丹妙药”往往都失灵了。大海总是波涛汹涌的,但对善泳者并不可怕。与其指靠外界,不如指靠自己。何况真的有这么一台可以验一验、照一照的机器,收藏还有这样多姿多彩,变幻莫测吗?P11-13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孙□:    祝君波先生的文章既具有文化、学术修养,又非常贴近市场经济中文化发展的实际,深入浅出,由此及彼,给人启迪甚多。    由个人的研究而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引的,祝君波先生可称典范。    陈燮君:    祝君波先生是上海文化出版界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的专家,对收藏文化犹有研究。    本书反映了祝君波先生近几年的学术成果,对当代收藏理论建设具有积极的贡献,对广大读者也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祝君波谈收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少于5个字很好的一本书,同事让我买的,非常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