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上海人美 作者:梁旻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参照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本、专科建筑史论课教学模式编写而成,供各大专院校建筑、环艺、园林等专业学生使用。作者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以一种索引方式入手介绍外国建筑的发展历史以及经历的变化、原因等诸多内容。结合了历史的进程、文明的传播、文化的演变、民族的融合,以审视者的角度对外国建筑历史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并对外国现当代建筑和未来建筑的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展望。本书是建筑学科学生以及建筑爱好者必备的书籍。
作者简介
梁旻(本书第二、四、六、八、九章编写作者),1988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此后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多年,编著了《室内设计》、《环境设计概论》等环境设计教材。现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研究
书籍目录
概述第一章 建筑文明的野蛮时代——简陋的居住建筑与神秘的巨石建筑第二章 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建筑 2.1 古代西亚建筑 2.2 古代埃及建筑 2.3 古代美洲建筑 2.4 古代爱琴海地区的建筑 2.5 古代希腊建筑 2.6 古代罗马建筑第三章 中古欧洲封建国家的建筑 3.1 拜占庭建筑 3.2 西欧中世纪建筑 3.3 中古伊斯兰建筑 3.4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3.5 巴洛克建筑 3.6 古典主义建筑第四章 东方古代建筑 4.1 古代印度建筑 4.2 古代东南亚国家的宗教建筑 4.3 古代日本建筑第五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的欧美建筑 5.1 复古主义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5.2 建筑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的探索(19世纪)第六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建筑运动 6.1 19世纪末的社会背景与新建筑思想的萌芽 6.2 “工艺美术”设计运动 6.3 世纪之交的城市问题和建筑业发展 6.4 “新艺术”运动的建筑 6.5 20世纪初的设计背景 6.6 芝加哥建筑学派 6.7 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先导 6.8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 6.9 “装饰艺术”设计运动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 7.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背景及建筑活动概况 7.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建筑技术的发展 7.3 包豪斯——新的设计学派开创设计新纪元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建筑活动和建筑思潮 8.1 二战之后社会发展背景和主要建筑发展概况 8.2 国际主义建筑运动和建筑家 8.3 战后建筑发展的几种倾向 8.4 20世纪60年代后的主要建筑思潮 8.5 建筑的智能化发展第九章 当代重要的建筑设计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9.1 20世纪晚期至今全球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变化对建筑发展的影响 9.2 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设计倾向、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9.3 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成就附录:课程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