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的品牌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美]Mark Gobe马格·戈拜  页数:335  译者:王毅 王梦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受众目标瞄准婴儿潮那代、X代、Y代,以及excel代;怎样向同性恋和其他亚文化群体销售;女性作为购买者正在扩大的作用;在人们将注意力由电视转向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背景下,广告的新作用;社会媒介对公司文化的影响。
  评论家们盛赞《情感化的品牌》是品牌创建上的突破性创新思路。在本书中,设计被视为新媒介,网络被视为人们的分享信息和沟通之地,而人则是任何品牌创建战略中最关键的因素。

作者简介

馬克.葛伯(Marc Gobe)
是世界前十大品牌行銷公司Desgrippes Gobe(現為Brandimage)的合夥創辦人與前執行長。現任於Emotional Branding, LLC,這是一間位於紐約的實驗性智庫兼顧問公司,以創建網路經驗為首要宗旨。身為Leading Speakers Bureau的特約講師,馬克?葛伯曾多次在經貿相關研討會中授課,包括替The Conference Board、Global Shop與AIGA教授行銷、創意與設計等課程。他也擔任各個頂尖大學的客座講師,包括哥倫比亞大學、美國FIT設計學院、巴魯克學院、波士頓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INSEAD巴塞隆納分校與法國ESSEC大學等。除此之外,馬克更受邀至各大企業與其高階主管分享他的Emotional Branding理論,包括Danone、Universal McCann、可口可樂、摩托羅拉、雅詩蘭黛、寶橋、通用汽車、寶獅、AOL、三星集團、JP Morgan、Merck、CBC Canada等企業。他亦著有《Brandjam》和《Citizen Brand》等書(皆由Allworth Press出版)。 吳孟穎(Sarah Wu)
從小隨父母旅居海外多年,文藻外語學院法文科、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畢,曾任職於行政院新聞局編譯處第二科,現為專職口譯/筆譯員。
譯作有《死亡證據》(春天出版社)、《2012:馬雅末日預言》、《再看一眼》(凱特文化)等書。

书籍目录

序言(由可口可乐公司前营销总监瑟吉欧·齐曼撰写)
前言
致谢
简介:情感化的品牌创建创建:21世纪的成功推动力
第一部分:关系——顾客,顾客,还是顾客!
 简介 21世纪已经到来,你知道你的顾客是谁吗?
 第1章 代沟:瞄准新的情感标准
 第2章 断裂在警告:炽热的美国大熔炉!
 第3章 女性:新的消费主体
 第4章 同性恋消费群体:诚恳待之
第二部分:感官体验——品牌推广的新领域
 简介 感官战略
 第5章 音响效应
 第6章 色彩催眠/象征意味
 第7章 味觉的挑逗
 第8章 触觉的作用
 第9章 气味的诱惑
 结语 抚慰感官:宁静平和
第三部分:想象——创新是品牌最好的朋友!
 简介 跳出来思考
 第10章 感性设计:新的品牌推广武器
 第11章 情感身份:难以忘怀的品牌标识
 第12章 热情零售:未来的美妙店铺
 第13章 品牌呈现:新鲜思路
 第14章 诱人包装:第二商品
 第15章 动心广告:在网络上表达真实情感
第四部分:视野——创新的灵感:怎样到达彼岸
 简介 网络世界中的活动
 第16章 网络上的情感化品牌创建:从社会媒介走向社会性品牌
 第17章 情感化品牌创建的策略
 第18章 新千年的新趋势
 结语

编辑推荐

  《情感化的品牌:揭开品牌推广的秘密》围绕着消费者民主这个前沿概念而带来的互动,融入了新的开阔思考。马格·戈拜阐释了社会媒介怎样帮助巴拉克·奥巴马入主白宫,Twitter的创意怎样改变着我们的文明,为什么新的一代在重新塑造着企业、商业和经营——靠着网络的杠杆,这些已经不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了。  评论家们盛赞《情感化的品牌》是品牌创建上的突破性创新思路。在《情感化的品牌:揭开品牌推广的秘密》中,设计被视为新媒介.网络被视为人们的分享信息和沟通之地,而人则是任何品牌创建战略中最关键的因素。马格·戈拜是“设计捕捉”(现在为“品牌形象”)的创建人之一和前任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为全世界前十名品牌创建公司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情感化的品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不仅身体的,而且讲求身、心、灵的健全,越来越重视心、灵对身体的影响。但是,我们受到无形的、非物质攻击的攻击,也越来越大。食物、权力和性爱是物质时代人们的欲望,而后物质时代,追求内心圆满境界的原始欲望将主宰一切。那么,人们在心灵上的欲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又如何消解这些欲望,回归内心的和平与安宁?

    1、 我想逃离此时此地。什么都太多了,信息的刺激太多了,工作的分量太多了,多到我们即使同时做几件事,也做不完。当我们身心灵的复杂关系不存在,我们的社会属性不存在,回归原始、回归自然属性本身,就是我们的原始欲望,我们希望能够享受到短暂的逃离。

    2、 我想立刻拥有好心情。当环境的复杂与压力,超过了我们超过了处理与忍耐的界限,我们除了想逃走,也会变得愤怒、甚至忧郁。让自己快乐一点、兴奋一点,不再限于休闲娱乐,而是我们对抗压力的生存需求。我们要的很简单,就是立刻抛除坏心情,换上好心情。
    3、 我渴望人群的拥抱。在这个令人害怕的世界中,我们希望找到人在身边。因此,我们想要置身在亲人中、朋友圈,用更坚强、更丰富的人际网络,让自己感受到归属的安全。拥抱的温暖,才比较不脆弱。我们想要回家的感觉,居住的地方、所属的专业、工作单位、有共同倾向的团体,心境相近的伙伴都可以是家。我们在其中分享共鸣的快乐,享受类似的口味,听到共同的愤怒,让我们觉得有更大声音、更大心理力量以对抗环境的伤害。
    4、 我渴望成为Somebody。网络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接触的信息变得愈来愈多。我们知道的世界越来越大,但是自己却好像越来越小,甚至觉得就要被这个世界分解于无形了。我们强烈地想要告诉被听到、被看到。至少能够大声地告诉自己[我存在],甚至提高分贝告诉别人[我重要]。我们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角色,并试图融入到更多的群体中。
    5、 我渴望心灵的导师。我们接触的信息量太大了,大到我们难以消化。我们每天面对无数的刺激和选择,就像走进了丛林,找不到方向。真实的世界愈难理解,我们就愈想看故事,因为从故事里可以找到感觉和意义,找到寄托和想象,降低迷失的痛苦。我们需要指引,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就像过去我们靠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走过真实的世界,现在我们也渴望有个人在心灵上牵着我们的手,在精神上指引我们以方向。其实我们渴望得到的,就像《星际大战》中绝地武士身边的导师佑达(Yoda),陪伴我们、教导我们,训练我们变得更有智能,更有战斗力。Yoda不仅是观念与信念的结合,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教义。
    《情感化的品牌》从商业精神塑造上让我看到了情感主义在消费文化上泛滥,无论是编造谎言也好,亦或是制造欲望,目的只有一个,我们在创造世界。
  •   基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参考性一般。对于情感型品牌的分类,颇为详尽及准确,打开思考之门
  •   本来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书籍的,可是装订的那里被刮坏过,但我这人懒,懒得和别人计较,当时就收了,以后注意点,消费者智商都不低,尤其是消费书籍的人,,,,,
  •   一般般吧,看了没有特别的感觉,限于随便翻翻!
  •   简单翻了一下,还没来得及看,还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