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

出版时间:1984-11  出版社:上海科技  作者:李鼎 编  页数:115  
Tag标签:无  

前言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教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毕。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者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内容概要

  《经络学(供针灸专业用)》以引用古代有关经络文献为主,结合近代研究资料择要分别叙述。书中“经络概论”一章,对经络理论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作了概括的论述;在“手足太阴与阳明”、“手足少阴与太阳”、“手足厥阴与少阳”各章中,以十二经脉为主,将络脉、经别、经筋的记载随经一起介绍,以经带络,使之成为较完整的概念;“奇经八脉”一章,集中介绍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的内容,并说明其与十二经的关系;“经络的分部关系和运用”一章,论述根结、标本、经络分部、六经辨证、药物归经等内容,以便于临床运用;“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一章,介绍近代有关经络现象的调查研究概况和各种见解。

书籍目录

1.经络概论1.1 经络概念的起源1.1.1 血气、脉、经络1.1.2 对气血运行的认识1.2 理论系统的形成1.2.1 经络的命名1.2.2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1.2.3 经络与自然界的关系1.2.4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1.3 经络系统的概貌1.3.1 十二经脉1.3.2 奇经八脉1.3.3 十二经别1.3.4 十五络脉1.3.5 十二经筋1.3.6 十二皮部1.4 经络的功能1.4.1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1.4.2 抗御病邪,反映症候1.4.3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1.5 临床运用和发展1.5.1 分经辨证1.5.2 循经考穴1.5.3 子午流注1.5.4 药物归经1.5.5 历代关于经络的著述2.手足太阴与阳明2.1 手太阴2.1.1 手太阴肺经2.1.2 手太阴络脉2.1.3 手太阴经别2.1.4 手太阴经筋2.2 手阳明2.2.1 手阳明大肠经2.2.2 手阳明络脉2.2.3 手阳明经别2.2.4 手阳明经筋2.3 足阳明2.3.1 足阳明胃经2.3.2 足阳明络脉2.3.3 足阳明经别2.3.4 足阳明经筋2.4 足太阴2.4.1 足太阴脾经2.4.2 足太阴络脉2.4.3 足太阴经别2.4.4 足太阴经筋3.手足少阴与太阳3.1 手少阴3.1.1 手少阴心经3.1.2 手少阴络脉3.1.3 手少阴经别3.1.4 手少阴经筋3.2 手太阳3.2.1 手太阳小肠经3.2.2 手太阳络脉3.2.3 手太阳经别3.2.4 手太阳经筋3.3 足太阳3.3.1 足太阳膀胱经3.3.2 足太阳络脉3.3.3 足太阳经别3.3.4 足太阳经筋3.4 足少阴3.4.1 足少阴肾经3.4.2 足少阴络脉3.4.3 足少阴经别3.4.4 足少阴经筋4.手足厥阴与少阳4.1 手厥阴4.1.1 手厥阴心包经4.1.2 手厥阴络脉4.1.3 手厥阴经别4.1.4 手厥阴经筋4.2 手少阳4.2.1 手少阳三焦经4.2.2 手少阳络脉4.2.3 手少阳经别4.2.4 手少阳经筋4.3 足少阳4.3.1 足少阳胆经4.3.2 足少阳络脉4.3.3 足少阳经别4.3.4 足少阳经筋4.4 足厥阴4.4.1 足厥阴肝经4.4.2 足厥阴络脉4.4.3 足厥阴经别4.4.4 足厥阴经筋5.奇经八脉5.1 督脉5.1.1 分布部位5.1.2 功能与病证5.2 任脉5.2.1 分布部位5.2.2 功能与病证5.3 冲脉5.3.1 分布部位5.3.2 功能与病证5.4 带脉5.4.1 分布部位5.4.2 功能与病证5.5 阳蹄、阴蹄5.5.1 分布部位5.5.2 功能与病证5.6 阳维、阴维5.6.1 分布部位:5.6.2 功能与病证5.7 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5.7.1 沟通、联络作用5.7.2 统率、主导作用5.7.3 渗灌、调节作用6.经络的分部关系和运用6.1 根结、标本与气街6.1.1 根结与根、溜、注、入6.1.2 标本与气街6.1.3 四海6.2 经络分部6.2.1 头面部6.2.2 颈项咽喉部6.2.3 胸胁腰背部6.2.4 腹部6.3 六经辨证与关、阖、枢6.3.1 六经辨证6.3.2 关、阖、枢6.4 药物归经6.4.1 十二经用药6.4.2 奇经八脉用药7.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7.1 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7.1.1 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7.1.2 循经感传现象的特点7.2 经络现象的近代研究7.2.1 研究概况7.2.2 关于循经感传出现率7.2.3 今后努力方向7.3 对经络的各种见解7.3.1 经络与生物电7.3.2 经络与脉管7.3.3 经络与神经节段7.3.4 经络与中枢神经7.3.5 第三平衡论7.3.6 控制论与经络7.4 国外对经络研究的概况7.4.1 神经论7.4.2 肌肉论7.4.3 特殊结构论7.4.4 整体现象

章节摘录

插图:1.1.2.3 疾病症候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都是用于治病,从疾病症候的表现可反映气血运行的异常现象。如出现上下相连、内外相应的病痛等。《灵枢.经脉》说的“当脉所过者热、肿”;《灵枢.周痹》说的“上下移徙随脉”;“随脉以上,随脉以下”;《素问.藏气法时论》说的“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这些都是把病痛出现的部位直接与“脉”联系起来,构成了上下内外相通的病理概念。所以每一经脉或络脉,于循行路线之后都记述其有关病候。1.1.2.4 穴位主治作用针灸治疗,从局部取穴的“以痛为输”发展到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来选穴,即所说“治主病者”(见《素问.厥论》),这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治主病者”已是掌握了穴位主治的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到穴位非仅能治疗局部的病痛,还能治疗有关的远隔部位的病痛。如《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胭。”为什么上病可以下取,下病可以上取,头病可以取足,腰病可以取胭,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途径。经络学说所表述的循行路线,可能是结合了这方面的认识。这种联系,主要是指四肢部穴位与头身之间的主治联系,以及头身部穴位与脏腑、五官之间的主治联系。不同部位各有一些代表性穴位,近人把它总称为特定穴。1.1.2.5 解剖知识《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一.一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灸,各调其经气”。’须加注意的是,这里首先讲到对正常的人可以通过外部的测量、按压、抚摩而探知经络气血的活动;其次才讲到对于死人还可以解剖开来观察。应当认为,前者(度量,切循)是主要的、易于做到的方法,后者(解剖)则是配合性的、不易于做到的方法。说明古人认识经络不是以解剖观察为主,而是以按摩、针灸等方法为主,在临床上发现若干规律性现象,进而把它结合到一定的解剖知识来进行描述。

编辑推荐

《经络学(供针灸专业用)》为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经络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不认真,还真学不了它
  •   觉得买的超值
  •   适合我看
  •   正是我要的,经典的五版哦(蓝皮的)!
  •   这本书很便宜,而且书中的内容实在是好。。
  •   是五版教材,想着便宜就买了,没想到还真买对了!不过就是书有些在皱皱的!
  •   教材很好,讲的清晰透彻,绝对好评啊
  •   这本书只能作为针灸学的一个补充教材,有了针灸学教材这本书完全是个摆设。
  •   国医经典,受用终身,值得信赖!
  •   经典教材,很好用。。
  •   经典版本,先收了再说,慢慢研究
  •   有些简单 但是适合初学者
  •   是我需要的,非常感谢
  •   讲义类型,辅助黄帝内经的,对初学者的话还成。
  •   不错,印的还可以,就是纸不太好
  •   闲来无事,自学买的,慢慢学
  •   见科室主任有一本2.15元哦~翻了一下,编得比我们现在学的经络腧穴学好,就买了。到货之后对照了一下主任那本,幸好内容是一样的,书还是老的好。现代的书都是泛泛而谈,真正有料的,又藏着掖着,哎
  •   听说中医教材第五版书是经典
  •   不错的一次购物经历
  •   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
  •   我爱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