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

出版时间:1993-4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任应秋 编  页数:289  
Tag标签:无  

前言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教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毕。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者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内容概要

  《中医各家学说(供中医专业用)》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的一册。本套教材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炙学、经络学、腧穴学、刺炙学、针炙治疗学、针炙医籍选、各家针炙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

书籍目录

总论1、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2、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3、学术争鸣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各论4、伤寒学派5、河间学派6、易水学派7、攻邪学派8、丹溪学派9、温补学派10、温病学派11、其他著名医家

章节摘录

10.4.1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阐发温热病病机吴又可创温疫邪伏募原之说,余霖创温疫邪留于胃,布散于十二经之说,叶天士根据自己的诊疗实践,在河间理论的影响下,仍从表里以分辨温病,将其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吴又可之温疫说,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并在学术上有一些独到见解,但不可否认,其学说有他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湿热疫邪为病辨证施治较为合拍,而对于温热疫邪为病则嫌不足。因此,余霖又创立了清瘟败毒饮来治疗温热疫,虽在当时取得一定疗效,但对温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病症表现,如何辨证治疗,亦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总之,二家虽为温病的发展各作出不同的成绩,但其学说均不十分成熟。叶桂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细心研究温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在他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形成丫自己一整套认识温病的理论,并总结出治疗的法则。首先,他接受了吴又可温邪从口鼻而人的观点,并观察到温病初起有表证阶段的存在,根据肺主卫、外合皮毛的理论,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认识,并根据表证不解又有人里或热扰心神的不同表现,得出了“卫之后方言气”、“逆传心包”的看法。气分里证不解,亦可扰及心营,进一步可以动血耗血,叶氏又总结出在卫分气分证之后,可发展为营分血分诸证,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将温病学的理论形成系统,补充与发展了《伤寒论》治疗外感病的辨证方法,为后世医家所公认。不仅如此,叶氏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总结出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人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奠定了温病的治疗大法。除此之外,他对于邪犯肺卫,有挟风挟湿之不同,治疗要辛凉宣透的主张;对于温病不燥胃津,必耗肾液的观点;对于湿热病的治疗,清凉之品只能用到十分之六七的经验;对于治疗湿热交蒸而阳气被遏,成为蒙闭之势者,要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方法;对于温病中“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的认识,等等,都是具有卓识的宝贵经验,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叶桂以前,虽有不少医家致力于温病学的研究,但均不及叶氏的理论认识之完善,直至今日,他的理论认识与临床治疗经验,仍被临床所证实,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被后世医家所沿袭应用,邪留三焦的认识,被吴瑭发展为三焦辨证,他医案中的不少处方,被吴瑭总结成温病治疗的代表方剂。所以,叶桂被后世称之为温病大家。温病学发展至叶桂,已经成熟与大体完善。10.4.2  重视辨舌验齿,充实温热病诊断温热邪气既踞于里,或损心营,或伤胃津,或耗肾液,或为正虚,或为邪盛,于舌于齿,都有一定变化,叶氏一生临床,经验丰富,在察舌验齿方面,尤有匠心,总结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诊断经验,且于临症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专业中反映历代中医学成就,具体阐述医学家的学说及其经验的一门后期提高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了中医学科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主要医学流派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编辑推荐

《中医各家学说(供中医专业用)》是中医专业中反映历代中医学成就,具体阐述医学家的学说及其经验的一门后期提高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了中医学科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主要医学流派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各家学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本书最大的好处是字句简略而不简单 每节后还附有对该医家的著名文章的摘要 相当不错 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各个医家
  •   按流派叙述,脉络清晰。。
  •   像正版,印刷不错。内容简单,易理解,很好。
  •   还好,物美价廉。发货速度很快,我喜欢
  •   挺好的,和在学校买的一样
  •   这版教材应该是比较经典的一版啦
  •   书很好,学校教材,有个别错别字
  •   这是老师推荐的版本,还没怎么翻看,就是选修课时候带去时翻了几页,感觉不错~虽然字很密密麻麻的感觉,但内容很好~~
  •   挺好的 老师推荐的 有空看看
  •   中医经典,值得信赖!极力推荐!
  •   很好的书,太好了。这是最好的版本
  •   同标题,很经典的书。
  •   教材很经典,对各个流派的介绍很简要
  •   书的理论很好。能学到很多知识
  •   这个系列的书,质量非常高。 质朴,严谨。
  •   3年半,从一个中医爱好者,变成一个中医学习者,这部书功劳不小。价格实惠,装订古朴。最重要的是行文言简意赅,不失经典的味道。
  •   可以,值得,东西很不错,
  •   经典教材,内容详实,值得仔细阅读。
  •   这本书非常好,值得去读
  •   真的很想买齐全套啊啊
  •   教材,啥也不说了
  •   中医各家学说(供中医专业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