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

出版时间:1999-10  出版社:上海科技  作者:廖品正 编  页数:157  
Tag标签:无  

前言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教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毕。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者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内容概要

  《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眼科发展史、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眼与脏腑的关系、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五轮学说概要、眼与经络的关系、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眼与经筋的关系、病因病机、病因、六淫、疠气、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其他因素、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等等。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1. 中医眼科发展史2.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1 眼与脏腑的关系2.1.1 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2.1.2 五轮学说概要2.2 眼与经络的关系2.2.1 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2.2.2 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2.2.3 眼与经筋的关系3 病因病机3.1 病因3.1.1 六淫3.1.2 疠气3.1.3 七情3.1.4 饮食不节3.1.5 劳倦3.1.6 眼外伤3.1.7 其他因素3.2 病机3.2.1 脏腑功能失调3.2.2 气血功能失调4 诊断概要4.1 眼科诊法4.1.1 问诊4.1.2 眼功能检查法4.1.3 眼前部检查法[附]翻转眼睑法4.1.4 内眼检查法4.1.5 眼压检查法4.2 眼科常用辨证法4.2.1 辨外障与内障4.2.2 辨翳与膜4.2.3 辨常见症5 治疗概要5.1 内治法5.1.1 疏风清热法5.1.2 泻火解毒法5.1.3 滋阴降火法5.1.4 祛湿法5.1.5 止血法5.1.6 活血化瘀法5.1.7 疏肝理气法5.1.8 益气养血法5.1.9 补益肝肾法5.1.1 0软坚散结法5.1.1 1退翳明目法5.2 外治法5.2.1 一般外治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附]球结膜下注射法球后注射法5.2.2 常用手术法5.3 眼科常用药物5.3.1 内服药5.3.2 外用药及其药剂配制法5.4 眼科针灸疗法6.4.1 眼周围穴位5.4.2 远端穴位5.4.3 耳部穴位6眼病的护理与预防6.1 护理6.2 预防[附]眼保健操下篇 各论1 胞睑疾病1.1 针眼1.2 胞生痰核1.3 椒疮[附]沙眼的病因、诊断要点与分期1.4 粟疮1.5 弦赤烂1.6 风赤疮痍1.7 胞忡如桃1.8 胞虚如球1.9 上胞下垂1.1 0胞轮振跳1.1 1目剳1.1 2睑内结石2 两眦疾病2.1 流泪症2.2 漏睛漏睛疮2.3 赤脉传睛2.4 胬肉攀睛3 白睛疾病3.1 暴风客热3.2 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3.3 金疳3.4 火疳[附]白膜侵睛3.5 白睛青蓝3.6 白涩症3.7 白睛溢血4 黑睛疾病4.1 聚星障4.2 花翳白陷4.3 凝脂翳4.4 黄液上冲4.5 蟹睛症4.6 混睛障4.7 风轮赤豆4.8 赤膜下垂血翳包睛4.9 宿翳5 瞳神疾病5.1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5.2 绿风内障青风内障5.3 圆翳内障[附]惊震内障胎患内障5.4 云雾移睛5.5 暴盲5.6 视瞻昏渺5.7 青盲5.8 高风内障6 眼外伤6.1 异物入目6.2 撞击伤目6.3 真睛破损6.4 化学性眼外伤6.5 电光性眼炎7 其他眼病7.1 疳积上目7.2 近视远视7.3 风牵偏视7.4 突起睛高7.5 目痒附录1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1 眼球1.2 眼的附属器1.3 视路与视中枢1.4 眼的血管与神经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2.肝胆火旺,黑睛病变较重,而全身症见口苦、咽千、便秘、耳鸣、苔黄、脉弦数有力者。可用泻肺饮)去羌活,加胆草、柴胡、白蒺藜等清肝胆实火。3.若白睛红赤消退,唯黑睛星翳不退,仍怕光流泪,视物不清者,治以退翳散风清热,方用拨云退翳丸加减。方中主用蔓荆子、菊花、密蒙花、薄荷、木贼、蝉蜕、白蒺藜等辛凉疏风,退翳明目;川椒辛散,助上药散邪以退翳;黄连、地骨皮、天花粉清余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楮实子补肝明目;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祛邪退翳,扶正明目之功。3.3  金疳本病指白睛表层发生形如玉粒之小泡,而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七窍》。以单眼发病为多,亦有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体质虚弱之人,每易反复发作。相当于西医学之泡性结膜炎。[病因病机)1. 肺经燥热,宣发失职,致气血郁滞而成。2.肺阴不足,虚火上炎,白睛血络壅阻,瘀滞不行而致。此外,禀赋不足,及肺脾失调,每易患之。[临床表现]  白睛表面出现灰白色的小颗粒,周围绕以赤丝血脉(彩图8)。颗粒也可溃破而愈,愈后多不留痕迹。一般小颗粒多为一个,重者可多至两个以上,患者自觉隐涩不适,或微痛畏光,眵泪不多。如颗粒发于黑睛边际,则可参阅白膜侵睛。[辨证论治)  本病位于气轮,发病过程虽有外邪夹杂,但为标也。故治疗总宜治肺为本。如病初起,治宜泻肺利气散结,使气畅血行;如反复发作,或缠绵不愈,则应搁肺益气,复其宜发肃降之功。1.内治(1)肺经燥热[症状]患者自觉涩痛畏光,泪热眵结,白睛上小泡样颗粒隆起,其周围丝脉红赤怒张。全身可兼有口渴鼻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证候分析]  肺经燥热属实,故白睛见症明显,且自觉碜涩疼痛。

编辑推荐

《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的一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眼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物超所值,已经是第十八次印刷,经典!以前的中医家,写的都是临床上的真东西,是可以照着用的!不像现在编的书,东摘西抄的,瞎搞。
  •   是正版,而且是教材,纸张质量很好,虽然薄,但是携带方便,内容丰富,而且价格便宜,我是用来自学的,我觉得很实用
  •   书不厚,内容较丰富,支持一下。
  •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说,好,不错 你值得拥有
  •   内容很实在,不过图很少。我去首图和国图都找过了,新出的书版本繁杂,图也是有多又少,但是图文讲解就没有此版书详尽准确了,推荐!
  •   自学用,印刷可以,内容需要时间琢磨。
  •   我们中医眼科学基本涉及的西医知识比较多,所以这本书不太合适。N多笔记需要自己重新做
  •   书的内容很喜欢,但就是印刷质量有点差,有些像是复印的。字体看着不舒服。
  •   但愿是教科书
  •   中医眼科学
  •   正品,非常喜欢,价廉物美
  •   基本教材。
  •   中医眼科教材的经典版本
  •   为朋友代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