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选读

出版时间:1996-5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柯雪帆 编  页数:207  字数:31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伤寒论选读(供中医类专业用)》为中医经典著作课程之一。宜安排在各中医药专业高年级上课,属于综合性提高课程,改变过去将本课程作为基本理论课在低年级上课的安排。《伤寒论选读(供中医类专业用)》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学科的知识,尽量做到理、法、方、药前后连贯,结合临床实际,体现传统辩证论治理论在近年临床上的应用与发展,反映《伤寒论》研究工作的新进展。

书籍目录

伤寒卒病论集
绪论
一、《伤寒论》成书的时代背景
二、《伤寒论》的沿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伤寒的涵义
四、《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
五、《伤寒论》中的治疗方法
六、学习《伤寒论》的要求与方法
七、《伤寒论》研究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一节 太阳病概论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中风、伤寒及温病
三、辨太阳病传与不传
四、辨太阳病病程的变化
五、太阳病欲解时
附:其他五经病欲解时
六、外感病初起辨阴阳的要点
七、辨寒热真假
第二节 桂枝汤证
第三节 桂枝汤证的兼证、变证与禁忌证
一、桂枝汤证的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一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8.桂技加附子汤证
二、桂枝汤证的变证
三、环病处理原则与桂枝汤禁忌证
四、太阳病轻证
第四节 桂枝汤证疑似证
小结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一节 葛根汤证及其由表入里的转变
第二节 麻黄汤证
第三节 麻黄汤证的兼证
一、大青龙汤证
二、小青龙汤证
第四节 解表发汗方的辨证选用
一、宜用桂枝汤解外的脉证
二、辨可汗、小发汗与不可发汗
1.当发汗用麻黄汤,乃解
2.二阳并病的概念及治法——小发汗
3.不可发汗
4.脉浮方可发汗
三、桂枝汤的灵活运用
四、表证衄血之辨
第五节 太阳病汗吐下后的变证
一、汗吐下后邪去正虚欲愈
二、辨汗吐下后变证的虚寒与实热
1.虚寒变证的主症主脉一
2.干姜附子汤证
3.桂枝新加汤证
4.麻杏甘膏汤证
5.桂枝甘草汤证
6.苓桂草枣汤证
7.朴姜夏草人参汤证
8.苓桂术甘汤证
9.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10.茯苓四逆汤证
11.误汗后的虚实辨证
三、五苓散证
四、栀子豉汤证
五、其武汤证
第六节 峻汗禁例
第七节 表里先后辨
第八节 小柴胡汤证
第九节 小柴胡汤证的兼变证与疑似让
一、小建中汤证
二、大柴胡汤证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及其与阳明内实证的比较
四、桃核承气汤证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六、肝乘脾证与肝乘肺证
第十节 太阳病火逆变证
第十一节 太阳病吐后变证
第十二节 太阳病蓄血证
小结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一节 结胸与脏结的比较
第二节 结胸证治
一、痰热结胸证治
二、结胸危重证
三、热实结胸证治
四、小结胸证治
五、寒实结胸及文蛤散证
第三节 结胸疑似证
一、太阳少阳并病与热人血室
二、柴胡桂枝汤证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四、阳微结证
第四节 痞证证治
一、痞证的病因病机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
三、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与甘草泻心
汤证
四、痞证的鉴别
第五节 痞证的辨证和兼变证
一、痞证误下后变证及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二、旋覆代赭汤证
三、桂枝人参汤证
四、瓜蒂散证
五、痞证的辨证
第六节 太阳病其他变证
一、白虎加人参汤证
二、黄芩汤证
三、黄连汤证
第七节 风湿证
第八节 炙甘草汤证
小结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阳明病概论
一、阳明病提纲
二、阳明病中风、中寒之辨
三、阳明发黄及其他证侯
第二节 阳明病不可攻下
第三节 阳明病三承气汤用法比较
第四节 俨语辨证及白虎汤证
一、俨语辨证
二、白虎汤证
第五节 阳明病兼变证的辨治
一、阳明病攻下后的变证
二、阳明病攻下后寒热之辨
三、阳明兼少阳证治
四、阳明中风发黄
五、导法
六、阳明兼太阳证治
七、阳明湿热发黄与阳明蓄血的辨治
第六节 燥屎辨证
第七节 转属阳明与脾约证
一、转属阳明有寒热之辨
二、脾约证
第八节 各种攻下法的比较
第九节 阳明发黄辨
小结
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少阳病概论
第二节 少阳病的转归
小结
第六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阴病概论
第二节 太阴病兼证
第三节 太阴寒湿发黄
小结
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少阴病概论
第二节 少阴病预后
第三节 太少两感证与少阴热化证
第四节 少阴寒湿证
第五节 少阴便脓血证、吐利证
第六节 少阴咽痛证
第七节 少阴下利证
一、白通汤证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二、真武汤证
三、通脉四逆汤证
四、四逆散证
五、猪苓沥证
第八节 少阴三急下证
第九节 少阴病温法提要
小结
第八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厥阴病概论
第二节 辨厥
一、厥的概念
二、厥热胜复
三、厥的危重证
四、厥证辨治
1.蛔厥
2.寒凝下焦之厥
3.亡血之厥
4.阳郁之厥
5.热厥
6.血虚寒厥
7.寒厥
8.痰厥
9.水厥
10.痰热厥
第三节 辨下利
一、下利辨治
1.欲作自利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通脉四逆汤证
4.白头翁汤证
5.严重虚寒下利兼表证
6.小承气汤证
7.下利后余热证
二、下利辨脉
第四节 辨呕与哕
一、呕吐辨治
二、哕的辨治
小结
第九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霍乱病概论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
-、四逆加人参汤证
二、五苓散证与理中丸证
三、四逆汤证
四、通脉四逆加猪胆汤证
五、病后调理
小结
第十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阴阳易证治
第二节 差后病证治
小结
附录一伤寒论条文索引
附录二伤寒论方剂索引
附录三关于《伤寒论》中药物剂量的几点说明

章节摘录

【按语】本证不选麻黄汤加葛根,是因为麻黄汤为发汗峻剂,恐过汗更伤其阴,而筋脉愈失所养。选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既可发汗散寒,而又不致大汗伤津,且有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缓和筋脉之急,恰中病情。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均有项背强几几,不同的是前者无汗,属表实而兼经输不利,后者自汗,属表虚而兼经输不利,故汗出与否,是二者的鉴别要点所在。【临床应用】葛根汤在《金匮要略》中治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后人用本方治疗小儿麻疹初起,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脉浮数,或干呕,下利者。《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用治气轮血丝满布,乾廓坤廓尤多,羞明流泪,额前目眶痛者,恶寒,项背强,无汗者。《伤寒论今释》谓流行性热病、流行性感冒,若发热,若咳嚏,若吐利,葛根汤皆治之。现代运用葛根汤治疗的疾病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四方面的病种。其一,由于项背不适是本方证的特点,故临床所见的感冒而项强,颈肌风湿,颈椎病,颈肌慢性炎症等所致的颈项不舒都可使用本方,或在辨证论治的治疗方药中加用葛根。其二,根据葛根归经于胃,阳明主头面,因而对某些头痛、目疾、鼻病,均可用之,如三叉神经痛、鼻窦炎之额部及眶上疼痛,慢性鼻炎,结膜炎,麦粒肿等,用葛根汤加减,常可获效。其三,因葛根汤主治下利,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某些慢性结肠炎、急性胃肠炎亦可用本方加减治之。其四,葛根汤能解肌升阳透表,故还可用以治疗麻疹、水痘初起,以及某些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文献摘要】背为阳,项背为太阳经脉循行所过之部。《内经》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此因风寒束表,中于太阳经俞,血气流行不利,故有表实无汗而项背强几几之证。此乃麻黄、大青龙等同为太阳表实,但麻黄证重在无汗而喘,大青龙证重在不汗出而烦躁,而葛根汤证则重在无汗而项背强,是又同中有异。(李培生《柯氏伤寒附翼笺正·卷上·葛根汤》)【原文】太踢病,桂枝嫠,臀反下之,利途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葛根牛斤甘草二雨,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褚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释义】本条论述表证误下后,里热挟表邪下利的证治。太阳病桂枝证,本不该下而误用下法,以致损伤胃肠,出现下利不止,是外邪入里之象。脉象急促,表明其人阳气盛,正气仍有抗邪外达之势,外邪尚未全陷于里,仍有表邪存在。下利与喘而汗出同见,知外邪已化热。热迫肠腑,致传导失职,故见下利;表里之热逼迫于肺,肺失清肃故喘;热邪蒸腾,迫津外出则汗出。当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表里双解。本方以葛根为主药,既可解肌,发散在表之邪热,又能升清阳而治下利。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厚胃肠,善治热利,是为辅药。又伍以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

编辑推荐

《伤寒论选读(供中医类专业用)》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之一。对中医药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起决定作用,属于主干课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伤寒论选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此版书多与刘渡舟版本多有矛盾,如"项背强几几!"桂枝"将息"法,不一而足!而不能考经据典,充分说明!较刘版伤寒,去之远矣!
  •   这套书编得很好,很实用.除了"中医妇科学"这本没买到,其余我大体上已买全了,也全看了,学了."伤寒论选读"是其中一本,感觉不错.
  •   此书为柯雪帆老师的作品。文中细致周到,博引中西,搠达古今,对初学者有较强的实用性。好书!
  •   不是之前的一版,但也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