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戏曲文物

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  作者:张淑贤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收藏文物近百万件。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下诏将北平升为北京,翌年即在元代旧宫的基址上,开始大规模营造新的宫殿。公元1420年宫殿落成,称紫禁城,正式迁都北京。公元1644年,清王朝取代明帝国统治,仍建都北京,居住在紫禁城内。按古老的礼制,紫禁城内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辅以文华、武英两殿。后寝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等,总称内廷。明、清两代,从永乐皇帝朱棣至末代皇帝溥仪,共有24位皇帝及其后妃都居住在这里。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1914年,北洋政府将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的部分文物移来,在紫禁城内前朝部分成立古物陈列所。1924年,溥仪被逐出内廷,紫禁城后半部分于1925年建成故宫博物院。历代以来,皇帝们都自称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他们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民视作自己的财产。因此在宫廷内,不但汇集了从全国各地进贡来的各种历史文化艺术精品和奇珍异宝,而且也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和匠师,创造新的文化艺术品。中间虽屡经改朝换代,宫廷中的收藏损失无法估计,但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历史悠久,人民富于创造,文物散而复聚。清代继承明代宫廷遗产,到乾隆时期,宫廷中收藏之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到清代末年,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度侵入北京,横烧劫掠,文物损失散佚殆不少。溥仪居内廷时,以赏赐、送礼等名义将文物盗出宫外,手下人亦效其尤,至l 923年中正殿大火,清宫文物再次遭到严重损失。尽管如此,清宫的收藏仍然可观。

内容概要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结合了唱、念、做、打。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种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歌舞、说唱以及角抵百戏。此后千余年,这些艺术形式不断融合、发展、完善,陆续出现了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参军戏”,宋元时期的院本、杂剧,明代的南戏、海盐腔和昆、弋诸腔,到清代则以昆、弋腔为主,同时吸收了民间高腔的部分特点,最终形成清代以京剧、昆曲为主的局面。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清代帝后(尤其是清中期的乾隆和后期的慈禧)热衷传统戏曲艺术,并曾大力提倡,如组建南府、景山等宫廷戏曲演出机构,遴选民间艺人进入宫廷戏班,令四大徽班进京,安排民间戏班进宫承应演出等等,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使宫廷演戏在乾隆、光绪两朝蓬勃鼎盛。    有清一代,演戏曲在宫廷日常娱乐和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为满足这一需求,内廷特意搭建戏台,制作戏曲服装、砌末道具,并由御用文人创作了许多专为宫廷演出用的剧本。故宫博物院庋藏清代宫廷所用的戏曲文物万余件,其数量之大、用料之优、工艺之精,在全国各地博物馆的收藏中首屈一指。在这些戏曲文物中,戏衣数量最多,另有盔头、砌末、剧本、戏画、戏台等。本卷遴选出252件(套)精品,以戏衣为主,戏画剧本、砌末戏台等文物为辅,依类别和时代为序胪陈,期望借此能对清代宫廷戏曲艺术的发展有一个较相对全面的展示。

书籍目录

总序文物目录导言——清宫演戏情况与相关文物图版戏曲服装(行头)戏曲盔头、靴鞋(行头)戏曲道具(砌末)戏曲图册、剧本戏台

章节摘录

插图:图版戏曲服装(行头红妆花纱彩云金龙纹男蟒清乾隆身长135.8厘米,两袖通长225.5厘米,下摆宽107.5厘米清中旧藏齐肩圆领,大襟右衽,阔袖宽身,衣长及中。衬月白素纱里。领前扣为过肩龙各一,两袖后为行龙各一,下幅前后为升龙各二,下摆处饰海水江崖纹,周身间饰如意云、盘长等雨裤图纹。

编辑推荐

《清宫戏曲文物》所收录的清宫戏曲文物为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可供考古爱好者参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宫戏曲文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对这本画册盼望已久,看到有关介绍后更加心仪,买到以后简直爱不释手。清宫戏曲文物对宫外乃至学术界而言都是神秘的富矿,这本画册精选了200余种戏衣(占五分之四)、切末、剧本、题纲以及戏台的图片,很多实物诸如昇平署腰牌、镶豹皮猴蟒、《穿戴题纲》等以前都只是见诸著录,这次相当于首次面世;嘉庆道光年间,宫中居然有明确为“戏衣”的全套清代文武官员的纱褂补服,这也是目前不容易解释的现象,因此《清宫戏曲文物》的出版,为研究清代宫廷演剧历史提供了许多既有学术价值的稀见资料。
  •   戏装真的有日常装所没有的震撼美!书也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