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捷要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王富春 编  

内容概要

  《灸法捷要》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介绍了灸法的起源与发展、灸法的特点及其适应证和古今主要医家的灸法理论。第二部分为灸法篇,共分七章,分别介绍了艾炷灸、艾条灸、铺灸、温针灸、天灸、非艾灸、其他灸等。其中,每一种灸法的介绍均有概念、灸前准备、施灸法、适应证、注意事项和按语等项。论述清晰,方便读者领会掌握,适合临床应用。此书是临床医师、医学院校学生的良师益友,对患者及针灸爱好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王富春,男,1961年生,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吉林省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针刺研究》杂志编委、《中华推拿疗法杂志》专家编委、《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专家编委、《亚太传统医药》杂志专家编委、美国《TCM》杂志编委。曾主编学术专著60余部,代表作有“中国新针灸大系丛书”、“现代中医临床必备丛书”、《腧穴类编》、《针方类辑》、《临床针方》、《刮痧疗法》、《中国手针疗法》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和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王富春教授在全国首先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疗六腑疾病”、“俞原配穴治疗五脏病”、“郄会配穴治疗急症”等新的特定穴配穴理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过程中,他强调治疗方案的规范和尽量缩短治疗周期,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于顽固性呃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胸椎间盘突出症、性功能障碍等疑难杂症,在治疗手法和取穴方面均有独特创新,如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胸椎侧搬法”和在治疗性功能障碍过程中发现的经外新穴“振阳穴”等,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第一章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一、灸法的起源二、秦汉时期三、三国晋隋时期四、唐宋元时期五、明清时期六、近代第二章 灸法的特点及其适应证一、灸法的特点二、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证第三章 古今主要医家的灸法理论一、《内经》论灸法二、《伤寒论》论灸法三、《针灸甲乙经》论灸法四、《肘后备急方》论灸法五、陈延之《小品方》的灸法理论六、孙思邈的灸法理论七、杨上善的灸法理论八、王焘的《外台秘要》论灸法九、窦材的灸法理论十、高武的灸法理论十一、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论灸法十二、巢元方的灸法理论十三、许叔微的灸法理论十四、刘完素的灸法理论十五、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论灸法十六、罗天益的灸法理论十七、朱震亨的灸法理论十八、汪机的灸法理论,十九、李梃的灸法理论二十、龚廷贤的《寿世保元》论灸法二十一、吴亦鼎的灸法理论二十二、张介宾的灸法理论二十三、李学川的《针灸逢源》论灸法下篇各论第四章 艾炷灸第一节 直接灸1.瘢痕灸2.无瘢痕灸3.压灸第二节 间接灸1.隔姜灸2.隔蒜灸3.隔盐灸4.隔附子灸5.隔胡椒灸6.豉药饼灸7.黄土灸8.隔豆豉灸9.隔葱灸10.隔蚯蚓灸11.隔韭菜灸12.隔巴豆灸13.隔铁灸14.隔钱灸15.隔面饼灸16.隔蟾灸17.山栀生姜灸18.隔川椒饼灸19.隔木香饼灸20.隔头垢灸21.隔甘遂灸22.隔皂角灸23.隔纸灸24.隔苍术灸25.隔陈皮灸26.隔鸡子灸27.隔矾灸28.隔苦瓠灸29.隔厚朴灸30.隔莨菪根灸31.隔香附饼灸32.隔徐长卿灸33.隔桃叶灸34.隔商陆饼灸35.隔蚯蚓泥灸36.隔麻黄灸37.隔葶苈饼灸38.隔碗灸39.隔蓖麻仁灸40.隔酱灸41.隔薤灸42.香硫饼灸(药锭灸)43.蛴螬灸44.椒饼灸45.桃树皮灸46.隔土瓜根灸47.蒸脐治病法48.隔醋灸49.隔粉灸50.隔鸡蛋壳灸51.隔竹圈盐灸第五章 艾条灸第一节 悬起灸1.温和灸2.雀啄灸3.回旋灸4.齐灸5.排灸第二节 实按灸1.太乙针灸2.雷火针灸3.艾火针衬垫灸4.百发神针5.消癖神火针6.指灸……第六章 铺灸第七章 温针灸第八章 天灸第九章 飞艾灸第十章 其他灸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灸法捷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