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银儿和我

出版时间:1988年8月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西班牙)胡·拉·希梅内斯  译者:边工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银儿和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一拿到书,还没拆封,封面上的插画就不由让我想起了挚爱的《小王子》。想到将近十年前,曾经站在苏州图书馆一排排的书架间,翻到过这本书。随手翻阅留给自己的印象就是这是一本诗集。那时候,对这样的散文诗还缺少静心品析的兴趣和能力,最后在反复权衡下,选择了更为吸引我的小说,而将它放回了原位。
       此刻又想起它,并迫不及待买到手上,是因为不久前读到的三毛的《不要向手工说再见》一文,她提到这本书,说是“叫人一读首篇就会哭”,我必然没有三毛那般感性,对这本书却着实再次产生了兴趣。
       整部书篇幅不长,不用废寝忘食,一天也能读完。但是,里面的好多篇文字都让你不得不回过头再读一遍、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一如《小王子》。没有波澜壮阔的情感表达,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每一句话似乎都浸润在潮湿的空气里,不激昂,却让你的每一个毛孔都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存在。
       无疑,希梅内斯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一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巨匠,但是,在《小毛驴与我》一书中,我更想称他为一个可爱的老头。他不乏倔强,像所有农村孤僻的小老头一样,看不惯的事情很多,愤世嫉俗,因为自己的寂寞而讨厌圣诞节、讨厌聚会、讨厌为了经济收入而无视环境破坏的所有机器。但是,也正如这些可爱的老头一样,他又是那样善良、温情,用整颗心爱着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小毛驴普儿,乐意偶尔和孩子们一同玩耍,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玫瑰色的天空、娇艳的鸢尾花、蟋蟀的歌声、自由的麻雀、美味的石榴……
       小老头看似离群索居,很难接近,在普儿面前,却愿意放下所有的心理防备,将悲喜唱给它听。看着一篇篇文字,眼前出现的,活生生是一个坐在自家台阶上的小老头,在温暖的夕阳里,向身边的小毛驴絮絮叨叨着一件件琐事……直到后来,普儿误食有毒植物,永远离开了老头,老头悲伤、怀念。他失去的,是唯一能读懂他所有悲喜的伙伴。然而到此刻,老头的情感依旧是淡淡的:淡淡的悲伤、淡淡的怀念。
      
      所有的107篇中,最爱“墓地”和“麻雀”两篇,甚至都不知道应该摘抄下哪一句才更能表达读到这一篇时内心的激荡。暂且摘下“麻雀”一篇里的这几句吧:
       “幸福的鸟儿,没有固定的节日!它们天性真正自由,永不改变,钟声对它们毫无意义,也许顶多只是模糊的欢乐气氛吧。心满意足,没有命中注定的牵绊,没有人类的中中高低起伏,时而欣喜时而惧怕,跟可怜的奴隶没有不同。除了自己的道德外,没有别的规范,它们是我的兄弟,我亲爱的兄弟。
       “麻雀旅行并不带行李或金钱;心血来潮便搬新家;觉察有溪流或感应到灌木丛时,只需展开翅膀就能发现快乐;不知星期一或星期六为何物,随时随地都可以洗澡;它们也施爱,无名的爱,这无人不爱的一群。”
      
       文字已读完,书却依旧放于枕边,因为,它,实在是适合任何时候捧起,随意翻到哪一页反复感受。
      
  •     1916年,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重回西班牙的摩格尔小镇,以一篇《给在泥土里的小银》为十年前开始动笔的《小银和我》画上了句号。从此,这部篇幅不长、文辞优美的作品被认为是诗人一生极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被打上出色的儿童文学、抒情的散文诗集以及深情的回忆录等标签,进入多个国家读者的视野。
      然而正如作者本人在书中的小序中所言,“我从来没有给孩子们写过什么,将来也不会”,细读文本便可发现,纵然文中不乏对美好童真的描写、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这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1900年父亲的去世以及疾病的摧残,希梅内斯思想忧郁,精神状态极不正常。1905年,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又使得他精神饱受折磨。次年,在家乡摩格尔,他开始动笔写作《我和小银》。作品赞美家乡优美的景致、美好的风土人情,却也不惮于直面苦难与死亡。全书进行舒缓的回忆性抒写中,不时夹以第二人称叙事,使得此书像是与故友小银的对话,更像是作者一个人的孤独的呓语。结合作者彼时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而言,此书便是他在极度的痛苦和忧郁中的某种内化的情感寄托,是诗人孤独的灵魂在苦难的精神跋涉中指向自我的倾诉和独白。
      
      当然,《小银和我》并未因为私人化写作而在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上打了折扣,相反,此书以细腻的笔触书写内心情感历程的同时深入描摹了广阔的西班牙南部风情图,得以历经百年历史烟尘的沉淀而流传至今,成为一代之经典。作者个人化书写的印记也因写作的真诚而获得了普泛化的价值,而这也恰是文学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首先,从作品的文学性来看,作品在语言上极尽优美。全书由138篇短篇小散文构成,诗化的语言使得这些短篇文字也可被看作是散文诗。不妨对比墨西哥裔美国女诗人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芒果街上的小屋》,同样用诗化的语言,童稚的视角,以短篇连缀而成,书写纯净而忧伤的故事。虽然希斯内罗丝生活在美国,并且用杂糅西班牙语的英语写作,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母语对于文学书写的影响力。一种语言是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的,希斯内罗丝就曾形容“西班牙语却像丝绸一样轻柔,能卷成卷、缩成团,发出咝咝的声音” ,因此在西语区成长的作家在写作中会带上语言的烙印,书写出具有优美轻柔的气质的文学作品。
      
      在《小银和我》中,作者看似不经意地书写过往生活中的零碎片段,一切美丽的景致和欢乐的游戏场景,包括悲伤沉郁的时间,有时候又用大段笔墨描摹某一片刻绵长柔软的心情。在书中,时间并不是均等划分、单向向前的,在回忆的时间向度里,漫长可能缩短尘封,瞬间可能无限延长,作者可以用手中的笔任意控制无限的情感在明确有限的时间维度中的压抑收敛或是精准迸发。正因如此,作品具有强大的情感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很自然地顺着作者的情感走向,成为一个外在的“我”进入文本,与作者同忧戚,共悲喜。
      从作品内容来看,作者所写的小银是一头漂亮的白色小毛驴,陪伴作者童年的成长,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最后小银因误食毒草而死。而此书正是一部怀恋和感伤故友与逝去年华的作品。虽说文中有不少对小银的形貌以及自己与小银共同嬉戏的场景的描写,我们也决不能否认作者对儿时玩伴小银的深切爱恋和思念,但这种追忆式的书写更近于以小银为中心线索串连起散落的珍珠般的回忆,从小银出发来回顾、缅怀珍贵的过往岁月。他在文中慢慢地、细细地回忆与小银一起踩碎浸着月亮的小河,在清凉的空气中和孩子们互掷无花果玩耍,爬上平顶屋看到的迷人的景致,那么多琐碎的生活场景,零散模糊的回忆经历时间的摩挲而温润剔透。时间常常如此,筛去生活苦难的杂质,过滤厚重的的尘埃,而留下记忆中最为细碎却也最为动人的细节,谱成一曲被选择、被修饰的回忆骊歌。从这个角度而言,小银确乎是回忆的写作对象,同时也是过去回忆真实存在的一个代表性印证。正因为小银在过去回忆中的在场而在当下的时间向度中缺席,它才得以超越自身作为普通的一头毛驴的身份而进入文学叙事的视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作者大片段落以小银为抒情对象的第二人称书写中,所感叹的并非对小银的深深思念,而是倾向于关乎回忆往昔美好时光的自我表达和倾诉。比如“这水潭,小银啊,曾经是我的心灵”(28.《水潭》);“我告诉过你,小银,摩格尔的灵魂是酒。不是吗?不!摩格尔的灵魂是面包”(38.《面包》);“任何一棵树,当我第一次抚摸它的时候,小银,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情感”(45.《庭院里的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更深层意义而言,小银从写作对象变成了倾诉对象,作者以对小银的思恋串连起回忆性抒情,巧妙地完成了写作中的孤独独白。
      在这种回忆性书写中,尤为值得称道的便是作者对于家乡风情的描写。这种风景画式的描摹并非孤立于抒情之外——摩格尔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是所有故事发生的场所,因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融入了作者深深的眷恋之情。作者开始动笔写作《小银和我》时正是他回到摩格尔养病的时候,并且作品绝大部分章节的写作都在摩格尔完成。几经波折、远去而又重回故里,时间的印记以及人事已非的现实很容易带来一种幻灭感,给作者敏感脆弱的心灵造成冲击。他在当下的摩格尔中书写往昔的摩格尔,也在回忆的摩格尔中审视现实的摩格尔,因此他写的确实是西班牙韦瓦尔省的南方小镇,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中永远美好与纯真的想象的乌托邦。
      带着这样的眼光再去阅读书中关于景物描写的段落,便能从中读出作者满怀的缅怀眷恋和感伤情思。或许是诗人的气质使然,希梅内斯以极为敏感细腻的笔触一点点描摹摩格尔小镇的山水草木,对景物细微特点的敏锐把握以及颜色词的精到运用堪称一绝——琥珀般的麝香葡萄,暗得发紫的朦胧暮霭,锦葵般紫绿色的天光,如熊熊碧焰的澄蓝天空,夕阳下洋红和紫金的水塘,无色缎带似的闪闪发光的海面,他用笔清淡而用意厚重地描写了一曲明快俏丽而又悠长深情的田园牧歌。
      
      除了景物之外,作者还展现了摩格尔的包括风俗和宗教在内的风土人情。或许是希梅内斯曾经在耶稣会的中学念书、并且曾经想要当一个天主教的神父,作品中不时出现宗教的景物和意象。他讲述耶稣受难节里“枪毙犹大”的风俗、罗西欧圣母节的游行、耶稣圣体节的祈祷、圣诞日傍晚的歌声,描写晚祷的教堂和钟楼、无原罪圣母像以及三王来朝的礼物。作者并非有意为之,事实上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信仰的归属感,宗教的神秘与神圣也使得作品文字显得庄严而崇高。
      前文曾提到,《小银和我》超出一般意义的儿童文学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苦难和死亡的书写,这也是它的思想性价值所在。从风土人情到宗教信仰,文字间隐约透露着作者对于穷人和苦难的悲悯情怀、对死亡归属和永恒问题的探索。初读文本便不难发现作者的一种万物平等的思想,从小毛驴小银、冻死的燕子到阉驹、鹦鹉、金丝雀,作者把所有的生灵都当成朋友,为小银作为动物不能享受与人一样的平等待遇而愤怒,为动物们的不幸命运而忧伤。同样,作者在描写孩子们假装是王子的游戏时感慨“银表也许可以唤醒黎明,猎枪却消灭不了饥饿”(3.《傍晚的游戏》),在耶稣受难节时叹息“不过在今天,小银啊,犹大就是议员,或者女教师,或者法医,或者税吏,或者市长,或者接生婆”(8.《犹大》),字里行间的忧郁与感伤体现了作者同情穷人却又无奈的心情。而在更深层次的死亡的维度上,文中几次提到死亡事件,从晚香玉般的小女孩,到“海军大将”,以及最后小银的去世。作者因身边的人与动物的死亡而悲悯叹息,同时也在直面死亡中思考更高意义的永恒,感受生死的模糊对抗和生命中真正宝贵的东西。他曾写道“似乎应该就此真正而永远地结束我生命的旅程”(40.《王冠松树》),又在最后一篇文字中说“小银,我来和你死在一起。我没有生活过”(138.《给在泥土里的小银》),是否意味着作者就此进入了一种虚无主义的境地?不是。他所看到的生命的价值并非在于生命的长度以及死生的状态;他知道,最好的财富便是我们自己的心。
      
      “要仔细地安排自己的行动,目前的全部生活都将会成为想象中的回忆,为了给安静的未来留下的往事,能有一朵紫罗兰那样的大小和色彩,在安谧的阴影里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这便是我们存活过的印记,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     终于还是看到了告别。
      觉得不舍 却不觉得再有遗憾。
      
      
      孤独是永远不可避免的话题。
      
      每一个生命 每一件物品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孤独。
      所以我们才那么渴望陪伴 渴望理解 渴望懂得 渴望联结。
      
      
      有的人足够幸运 或早或晚都得到了灵魂的知音。
      有的人却遗憾 总是错过。一路辛苦寻觅,最终扑了空,感叹人生一场梦。
      
      
      如果你不能驾驭自己的孤独,那么其实你可以陪着自己的小银。
      相信你也会看到 这是美好得让人羡慕的样子。
      
      
      世界再辽阔,其实都还是只在你的眼里。对么 小银。:)
      
      
      Whatever the big big world is like, it's just the look in your eyes.
      
      But anyhow, I still wanna be with you.
      
      So come over to me ,and closer.
  •     读完这本传世经典名作《小毛驴与我》的时候,不由地想起女儿小时候经常听的儿歌《小毛驴》: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
      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
      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不由地想了出神起来,莫非《小毛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西班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的名作《小毛驴与我》?小毛驴与小主人之间的亲密、俏皮、灵动、可爱哗啦啦毕现,一如希梅内斯的名作《小毛驴与我》一样。
      
      读《小毛驴与我》,我总被这些清新、灵动,诗一般美的文字吸引着,作者与他的坐骑小毛驴银儿如朋亦友更是知己,他与银儿唇齿相依,亲密无间,一同走过家乡的大街小巷,乡间小路,原野和教堂……他与银儿从春天走到冬天,作者写下了旅途上他们所遇所见的风景和人事,为我们展现出西班牙小镇秀美的风景,悠游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阅读这些诗意的文字,一幅幅田园牧歌的图景跃然脑海,跟随着作者与银儿享受了一次西班牙风情小镇的旅行。银儿,银儿,你是这样可爱,你仿佛一个聪明调皮的孩子,时而调皮、时而捣蛋,时而温存,时而忧郁,时而体贴......作者对银儿有着无法言喻的深厚情感,而银儿仿佛完全懂得主人的心意,人驴之间处处表现一种相亲相爱和谐共处的温馨温暖,使读者跟随着他俩的行走旅途,心亦柔软温润了起来。作者写与银儿之间的感情如此真实、自然,跟随着他俩的脚步感受着他们的悲欢喜乐,萌态萌样,及至后来,银儿误食了毒物,中毒而忘,作者写下了失去银儿的痛,对银儿的想念,使人亦跟着跌落在一种伤痛里。文真以动人。这样的文字----充满爱,充满温情,充满真情,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人世的悲悯情怀,震落我们心灵的尘污,使我们身处烦嚣尘世,还能看见、发现生活的幸福,有信心和希望去驻守那一方心灵的净土。而那些晶莹剔透的玲珑文字,更让人深深为之着迷。“一朵巨大的黑云,好像一只下金蛋的大母鸡,把月亮下在小山上了。”“银儿!大银儿!小银儿!小小银儿!”“银儿不时停止喝水,像我一样抬头望着星光,满怀温柔的悠悠乡愁。”“银儿刚刚在院子里喝了两桶布满星光的井水。”……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银儿的举手投足,在作者的心内,全都充满了诗意的美丽。
      
      这已经让我深深地为之感动了。再也无意探究这本书的更多意图和背景了,我想我已经得到了最多----
      
      发现寻常生活的诗意!
      
  •     《小毛驴与我》是西班牙著名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的重要散文诗集,是希梅内斯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希梅内斯在西班牙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西班牙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西班牙语抒情诗成为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追求诗歌的美,认为诗是知识的源泉,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他希望通过诗歌创作,了解真理,达到永恒的境界。他对艺术极为挑剔,创作的时候总是精雕细琢以求完美。他曾影响了加西亚·洛尔迦和其他一些作家,被成为“诗人中的诗人”。
        
      希梅内斯非常喜爱他的坐骑,一头银灰色的小毛驴。他给它取了一个美丽而温暖的名字:银儿,诗人常常像朋友、亲人一样亲呢地唤它。诗人和银儿相依为命,他们一同走过美丽的原野、山岗、村庄、教堂、大街、小巷……走过诗人的故乡韦尔瓦省的摩格尔,那也是诗人和小银的最后的安息之地。后来,那头陪伴希梅内斯度过了人生最美好岁月的小毛驴,在草地上误食了一种有毒的草根死了。诗人伤心地把它埋在那个叫松球的小果园里的一棵大圆松的脚下。回到家里,希梅内斯在字典里读到驴字,字典上说对驴的描写,是一种讽刺。希梅内斯心里非常愤怒与不悦,于是开始着手创作《小毛驴和我》这本书。
        
      《小毛驴与我》全书共计107篇。从第一篇《小银》到最后一首《给在泥土里的小银》,诗人在这百余首诗里,带着可爱的毛茸茸的银白色小毛驴走遍故乡的山山水水,城镇和乡村,经历了春夏秋冬,黄昏、黎明,通过对灰色的驴子、妞妞、白蝴蝶、月亮、金丝雀等一系列纯洁可爱的形象的描写,作者将一幅秀美、优雅的田园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时代风貌、城乡风习、自然风光、历史和现实尽在其中。每一篇散文都那么短小精美,意境清新,有的歌颂、有的哀叹、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嘲讽、有的诙谐,既具有明丽的乡野色彩,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特别是那头小银驴,它活像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好奇而又调皮。它有自己的语言,有它的喜悦,欢乐、忧伤和失望。它真诚、朴实、纯洁、善良,既备受孩子们也备受成年人的喜爱。当它吃了有毒的草根死去的时候,读者和诗人一样心情沉重,无限悲哀。它被埋在松果园里那棵高大浓密的圆松脚下,坟头周围长满洁白的大百合花。松树冠上,小鸟儿们用微颤的花腔在唱歌。人们渴望它在天国幸福快乐,更希望它重返人间。在每一篇散文里,诗人都怀着深厚的感情和爱心描写它,把这一百多篇完全献给了它。让读者在书中看到了一个既快活又悲哀的生灵,一个活灵活现、生动感人的形象。诗歌一般的语言极富表现力,无论叙事写人、状物绘景,只需三言两语、寥寥数笔即可,决无多余的枝蔓。更不用说它那质朴无华的风格和浓重而丰富的抒情笔调了。
        
      《小毛驴和我)的创作从1906年一直延续到1913年。这是一曲“安达卢西亚的哀歌”,是一幅展示他的家乡莫格尔风情的画卷。当时作者的心态是孤独和凄凉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感到西班牙就像一具黑洞洞的巨大的棺材,到处都是正在坠落的夕阳。”因此,在这本令人愉快的书里,我们会发现一张诗人不那么严肃的自画像:他身穿黑色的丧服,蓄着基督徒的胡须,骑着那头心爱的毛茸茸的小毛驴银儿,在家乡的街上走过,吉卜赛人的孩子们向他高声喊叫“疯子!疯子!……”的确,正如雅尔马·古尔伯格所说,“要分清疯子和诗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诗人的“疯癫”既是他杰出智慧的象征,也是他内心悲哀的表现。其实。这悲哀来自诗人自身的气质,因为他爱自己的人民,来自家乡的变化,因为这变化“没有给人民带来好处”。
        
      这部抒情散文集朴实无华,自然流畅,亲切感人,出版后不久即被译成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影响早已跨越了国界,深受欧洲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儿童喜爱;而在西班牙国内,自1937年起几乎年年再版。几乎所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均有此书的选段。
      
      
  •     有一类书不是不好,也许它非常好,但只适合在某些情境、某些心情中读,比如这本。要找到那样适合的心境来读这本书也是非常难的,专注、沉静,你的思维至少能跟得上作者丰富想象力以及他们所依托的变换的新奇的文字和渲染的情绪。对于形容词众多,情绪营造高于事件描述的小品,中英文对照可以很好的比照翻译的功力。如同余光中序所言:译事欲求其精,永无止境。
      
      
  •      亲爱的普儿,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在怎样的黄昏中醒来,伴着怎样的日落再次睡去。普儿,我们喜欢那些不经意的美,这美是你带给我的。普儿,理想是一只白色的蝴蝶,是一段水银,是玫瑰,普儿,如果有人轻声地呼唤你,那就载他一程,让他离你近一些,离那个地方,我是说离他来的地方远点。
  •      喜欢希梅内斯的诗的风格,忧伤深沉但很细腻。把自然描写的很沉静,精神境界也很深沉。他的另一本书小毛驴普拉特罗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散文小书,充满了童趣,但是并不幼稚。在美丽的西班牙农庄里,有着淳朴的农夫,善良的农妇,小毛驴有时像是一个快乐的儿童,有时又像是一位智者,有时也像一位慈爱的长者,我相信所有人都想要这么一位童年的玩伴吧。
  •     普儿和我踏着黄昏的微光来到村子里,冷得发僵,穿过陋巷
      紫色的阴影,巷底是干涸的河床,穷孩子们相互吓着玩,假扮乞
      丐。有一个头套麻袋,有一个说他看不见,还有一个学跛子。
      然后他们又忽然扮成别的样子,孩子总是这样;有衣服鞋子
      可穿,又知道母亲总是有办法找到食物给他们吃,他们便自以为
      是王子。
      ……
      “孩子总是这样,有衣服鞋子可穿,又知道母亲总是有办法找到食物给他们吃,他们便自以为是王子”——
      每个幸福的家庭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缺衣少食的童年时光,因为有母亲的付出与给予,回忆中便多了甜蜜,鲜少有忧愁。
      
      
  •     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的这本书,颇有感觉。封面的那头小毛驴一下子就能唤起内心的温暖来——让我想起自己家里也曾养过一头驴,也是很乖的。这个译本的语言也是恰到好处,就像那头温顺的小毛驴一样,读起来流畅自然、温馨感人。
  •      希梅内斯堪称一位伟大的人文观察家,在他眼中,小毛驴普儿活泼天真,更重要的是善良体贴;在他眼中,穷人家的孩子并不知道贫穷的可怕,只是一味地享受无邪的童年;在他眼中,清澈的水井中藏着诗人的灵魂……每个字都是水晶,每一句都是一幅画!
      
       随便摘几句:
      
       那女孩是普儿的开心果。看到她从紫丁香花丛间朝它走来,身穿洁白洋装,头戴稻草帽,爱怜地叫唤它“普儿!小普儿!”那小笨驴就想挣脱缰绳,像小男孩般跳来跳去,狂叫不迭。她毫无顾忌地在它肚皮底下钻来钻去,用它的名字变化出百般昵称叫它:“普儿!大普儿!小普儿!老普儿!”
      
       平静的夜空满是白云和星星,院中悄然无声,可以听见哨音般清晰的呼唤从头上不断地掠过。那是野鸭。为了躲避海上的暴风雨往内地飞去。有时候也听得到发自翅膀及喙子的细微声响……在这趟无止尽的飞行中,呼叫声声不绝。普儿不时停止喝水,像我一样举起头望着星星,满怀婉约的乡愁悠……
  •     说起毛驴,那在新疆常见,关于毛驴的故事这里也很多,毛驴歌曲也不少,比如阿凡提和毛驴的故事等等,阿凡提很聪明,他的毛驴也就很聪明,至少比黔之驴聪明。新疆最有名的毛驴,则属库尔班大叔的驴子,他的毛驴的故事及相关歌曲,大名鼎鼎了。老人家骑着它去了北京,见到了毛主席。不过,以毛驴为主角的散文诗,说起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手里这本《小毛驴之歌》是北京出版社的大家小书洋经典第二辑中的一本,一本关于毛驴的中篇散文诗集。
      
      《小毛驴之歌》的作者是西班牙的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授奖理由是“由于他的西班牙语抒情诗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的纯真树立了一个典范”。诗歌是心灵的文学,讲究文辞兼有音韵美,一般来说,译者即使能翻译出原诗的文字意思,也很难翻译出作品所用母语的特有音韵节奏。此书译者-孟宪成的译诗,文辞是美丽的,但是,读的时候没有感觉到诗歌特有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觉得读的是散文,而不是散文诗,也或许是我的音乐感不强的缘故吧。
      
       书里附带的藏书票比较精致。上方空白处印着“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黄金时代”。下方印着一头竖着长长耳朵的小毛驴,仰头看着天空,伴着云彩飞翔的小燕子。它是否在向往飞翔的自由,像燕子那样的四海飞翔?歌曲-多娜多娜-里也有头看着自由飞翔的燕子羡慕的小牛;不过,这头小毛驴的命运与之相比要好的多,它和主人游遍西班牙的大地,轻松自在;多娜多娜里的小牛则即将要被斩杀,送上人们的餐桌。
      
       希梅内斯在代前言里的一句比喻非常喜欢:“在这本篇幅不长的书中,欢乐和痛苦是孪生的姐妹,正像我的小毛驴普拉特罗的两只耳朵一样。”人的生命内容的篇幅有时未必比这本书长,耳朵也不长,但是人的短耳朵和毛驴的长耳朵又有什么区别呢?一样承载着的,也是痛苦和欢乐-或许还不如那头毛驴-更多的是痛苦。所谓活着即是受苦罢。
      
  •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被称为“耶稣的国土,和天堂只差几步路”。就是在这个小镇上,《小毛驴与我》的作者希梅内斯和心爱的小毛驴走过美丽的原野、村庄、山岗、教堂、大街、小巷……这是一组西班牙南方的风情画,也是献给普儿的抒情诗。普儿在作者细腻生动的描绘下、跃然纸上,引人入胜,触动了各地读者的心。
       希梅内斯堪称一位伟大的人文观察家,在他眼中,小毛驴普儿活泼天真,更重要的是善良体贴;在他眼中,穷人家的孩子并不知道贫穷的可怕,只是一味地享受无邪的童年;在他眼中,清澈的水井中藏着诗人的灵魂……每个字都是水晶,每一句都是一幅画!
      
  •     最美丽的译文能让我走进西班牙,走进普儿的世界里,感受字里行间散发出的爱、善良、活泼天真、还有淡淡的忧伤,生命在作者眼里即高贵又快乐,缓缓的和自然融合在一起。新出的这个版本太适合收藏了,很漂亮,一种融合在一起的味道。
  •     好的作品,还需要好的翻译。好的翻译可以为好的作品锦上添花!
      希梅内斯的《小毛驴与我》在国内有几个版本了,读过两三种,最喜欢的还是这种。
      台湾人做事,似乎更加认真,更加仔细,更加觉得要对得起作者,对得起读者。
      据说这是译者经过将近十年的功夫才最终推出的译文,质量可想而知。相比国内做快餐式的翻译态度,这样的作品更值得尊重,更值得品读。
      喜欢下面这篇《踢》
      
      我们正准备去马约山的农庄为小牛烙印。正午刚过,酷热的广阔苍穹下,阴凉的圆石院子里,众声鼎沸:壮马的嘶鸣、女人清新的嬉笑、狗儿尖锐焦急的吠叫。普儿站在一角,毛躁了起来。
      “哎!小子,”我对它说,“你可不能跟我们去啊!你太小了。”
      它好沮丧,我只好叫那个弱智男孩骑着它一道走。
      晴朗的原野上多么快乐的队伍!镶了金边的沼泽也微笑,水面如破碎的镜子。阳光里,封闭的磨坊看起来加倍的大。稳健、果决的马蹄声中,夹杂普儿尖锐、仓促的小跑步声,它必须赶个不停才不会被丢在后面。突然一声爆裂传来,八成是手枪。普儿的嘴拂过前面灰色带花的小公马臀部,小公马还以飞快一踢。
      旁人都只当没事,但是我看见普儿的前脚在滴血。我跳下马背,用木片和马鬃为它扎好破裂的血管。我叫那弱智男孩带它回去。他们俩哀伤地沿着从村庄蜿蜒而来的干河床,慢慢往回走,还不时回顾我们这耀眼奔腾的队伍。
      从农庄回来后,我去看普儿,发现它丧气、痛苦。“你知道吗?”我对它叹口气,“和一群人,你哪儿也去不了。”
      
      
      和一群人,你哪儿也去不了……
  •     这本书的文字充满淡淡的忧伤和轻轻的快乐,像小溪一样流淌........
      希梅内斯堪称一位伟大的人文观察家,在他眼中,小毛驴普儿活泼天真,更重要的是善良体贴;在他眼中,穷人家的孩子并不知道贫穷的可怕,只是一味地享受无邪的童年;在他眼中,清澈的水井中藏着诗人的灵魂……
      每个字都是水晶,每一句都是一幅画!
  •     1.这本书其实非常孤独抑郁,就像身处阴暗潮湿的地牢,只有双眼紧盯着天窗里那束光才能活下去。自然、生活和光明固然美,但行文中那额外的、动人心的美好更多来自于强烈的对比。当你感受到文字之下、诗人心中那蠢蠢欲动的黑暗和步步紧逼的死亡时,书中句句便都令人唏嘘了。
      在疯子,后事,拴住的狗,海军大将和古老的公墓等篇章中,那黑暗和希梅内斯的死对头兼老朋友的死亡默默露了脸。
      
      (背景:1900年,因父亲去世所造成的悲伤,加上疾病的折磨,思想忧郁,精神状态极不正常。1901年,去法国波尔多城精神病院疗养,年底回到马德里,住在一家私人医院里养病。1905年,回到摩格尔,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使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折磨。1906年,他开始写作《小银和我》)
      
      2.值得欣慰的是后半本中有关"人"和"与人交流"的描述多了起来,甚至在古老的泉水一章中出现了光明与黑暗的和解,诗人的抑郁似乎在逐渐康复了。
      奈何紧接着的下一首,道路,希梅内斯再度表露了那根本性的恐惧,对死亡。
      
      3.但是,当然,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一颗敏感脆弱的心甚至是值得嘉许的。我不能想象没了这些玻璃般的灵魂世界上得少去多少至美的诗歌。单凭词句和意象,《小银和我》也值得细细读上百八十遍。
      
      4.因此抛开天份等的因素不谈,大多数诗人写不出这样绝好的、柔软的、"明媚"的美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那"黑暗的另一半",某种意义上大家应当感到庆幸才是。
      
  •      最后的牧歌
       —— 希梅内斯的《小毛驴与我》
      
       余光中
      
       凡去过西班牙的旅客,该会发现该国的元首,不论是佛朗哥元帅或是璜•卡洛斯国王,只浮雕于硬币,不显形于钞票。西班牙钞票上的人头多是文艺名家:一百元(peseta)钞票上是作曲家法雅,一千元上面的是小说家加尔多斯,二千元的钞票是红色,上面的头像则是诗人希梅内斯,背面还有他手写的三行诗句。
       希梅内斯是著名的现代诗人,曾获一九五六年的诺贝尔奖,但最受一般读者欢迎的作品,却是这本极短小品的文集《小毛驴与我》。
      这本羽量级的绝妙小品,原名Platero y Yo,如果直译《普拉代洛与我》,不但贴近原文发音,而且保留了两个o 的押韵。如果意译《普拉逗乐与我》也未始不可,当然俗气了些。
       西班牙文里,plata 是银,platero 原意是银匠,所以本书也不妨
      意译《银儿与我》,可是不明原委的读者就会茫然了。希梅内斯在书
      中并未强调这小毛驴名字的原意,只是在它出场的第一篇末句说:“不单是铁,也是水银。”英译本的“水银”是quicksilver,正好暗示“银儿”奔得多快,真是绝招。
       不过林译的书名点题明确,有乡土风味,尤其是西班牙的乡土。
      西班牙的文艺里,最生动的动物该推牛马了:毕加索的蛮牛、魔牛与
      瘦马,塞万提斯的洛西南代(Rocinante)都给人深刻的印象。毕加
      索在牛马之外还喜欢画羊,驴则绝少着笔。但是安达露西亚穷乡野
      径上的驴夫(mulatero),却是西班牙最饶江湖气息的人物。十五年
      前,我从格拉纳达开车去地中海岸的马拉加,就常见谷底的窄道上,
      宽边草帽半遮的村民跨着一头蹇驴,载着满袋重负,一路曲折攀上
      坡来。有时路过小镇,更在街上遇见市井艺人歇下驴车,招呼孩童
      看西洋镜,像本书第四十二篇所述那样。
       无论中西民俗都惯称驴性笨拙、顽固。其实驴子负重耐久,眼
      神在寂寞与忧郁中含着温柔,另有一种可爱,所以一九九二年我登
      长城之后,就写过一首短诗,也叫《小毛驴》。
       希梅内斯宠爱的这头普儿,伶俐活泼,善体人意,不但群童喜
      欢,羊和狗也乐与嬉戏。诗人这样描写:“长得娇小,毛茸茸,滑溜溜,摸起来软绵绵,简直像一团棉花…… 我轻唤:‘普儿?’它便以愉快的碎步向我跑来,仿佛满面笑容,陶醉在美妙的嗒嗒声里。”
       诗人不仅将小毛驴当做宠物,更将它当做友伴,引为知己,不仅良辰美景与它同享,甚至内心的种种感想也向它倾诉。在一百零七篇的小品里,我们看不见诗人有什么人间的知己,在普儿的经常伴随之中,益发显得诗人独来独往的寂寞。
       在《驴学》一篇中希梅内斯大作翻案文章:“可怜的驴子!你那么美好、尊贵、机敏!大家应该把好人叫做‘驴子’,把坏驴子叫做
      ‘人’才对。你聪明绝顶,是老人与小孩、溪流与蝴蝶、太阳与狗儿、花朵与月亮的好朋友;这么有耐性而体贴、忧郁又可爱,是草原里的马尔可斯•奥里留斯。普儿的确了解我的心思,凝视着我,发亮的大眼睛温驯而坚定,一颗小太阳在眼珠凸圆的黑色小天空里闪烁。”
      最后普儿死了,不是老死,也非病死,而是吃了有毒的草根。从死亡到探坟,到祝福普儿在天之灵,本书最后五篇组成了一串安魂曲。 《小毛驴与我》始于牧歌,终于挽歌。
       本书也并非纯粹的牧歌。书中的田园以西班牙西南一角、接近葡萄牙边境、濒临大西洋的地区为背景,俗称“光辉海岸”(Costa de Ia Luz)。书中所谓的海,其实是大西洋。莫格尔(Moguer) 是一个很小的镇,隔着彩河(Rio Tinto )与维尔巴(Huelva)相望。维尔巴却是个大城,人口四十万。
       这一百多篇小品很少叙事,多为抒情,往往始于写景,转而造境,由实入虚,臻于虚实相生的情境:所以读来近于诗,有人甚至称为散文诗。其中场景多在莫格尔镇四郊,少在市内,也绝少描写群众场面,甚至在节庆佳日,也是一人一驴,远离市井的尘嚣:所以写到诗人笔下,每多静观遐想之趣,抒情之中寓有沉思。例如《寒意》里这一段:
       普儿不知道是因为自己胆怯,还是因为我害怕,忽然跑了起来,纵进溪水,把月亮踏成碎片。看起来好像一丛透明的水晶玫瑰缠住它,想挽留奔跑的蹄子。
       又如《自由》里的这两句:
       早晨明朗而洁净,蓝得通透。附近松树林传来一片喜悦轻快的鸟鸣,温柔的金色海风吹皱整片树梢,风中的歌声时近时远却流连不去。
       书中最美的段落都洋溢诗的抒情,不是描写生动,便是想象不凡。但是另有一些篇章,例如《小拉车》,其美不在片段的文字,而在弥漫全篇的人情,就难以句摘了。
       《小毛驴与我》的各篇也并非清一色的诗情画意,赏心乐事,流连风光。此书发表于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七年之间,正值一次大战,作者却无意描写战争,为历史作注脚。他要印证的是自然与人性之常态,而非历史之变局。他也观照安达露西亚的乡野生活,但笔下出现的多为白痴小孩、肺病女童、西洋镜老人一类的小人物,充其量也不过荷西神父、达尔朋医生的阶层,其中还夹杂着吉普赛一类的边缘人,场合有时温馨,有时却也令人不安。可以说此书写景往往唯美,写人却相当入世。当时希梅内斯才三十多岁,在书中虽然也有时引经据典,援用莎士比亚或洪沙的名句,但写到《小毛驴与我》的那个“我”时,却以老人的形象出场。
       四十多年前,由于希梅内斯获颁诺贝尔奖,台湾曾经出现《小毛驴与我》的中译本,想必也是从英译本转译。我没有读过那本旧译,不知译得如何,但是林为正的这本新译,信实可靠,译笔雅洁,我愿向读者力荐。译者当年在(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研究所的硕士论文,是吴尔芙夫人短篇小说的中译与评介,由我指导。他的译笔相当细致,也发表过新诗创作;近年来一直没有放下译笔,从这本《小毛驴与我》的中译看来,功力也颇有长进。
       译事欲求其精,永无止境。除了少数可以挑剔的瑕疵,林译的这本《小毛驴与我》实在是相当称职而时见妙趣的译文。读者若能中英对照细读,必当获益不浅。林译本遇有西班牙的专有名词,译音例皆正确,足见用功之勤。真希望有一天林为正能比照希梅内斯的原文,修订出一个更完美的直接译本来。
      
      
       二〇〇〇年八月于康州威士顿
      
      
  •     三毛说,这是“让人一读首篇就会哭的书。”
      相信三毛。
      书中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听着普儿,如果有一天我纵身入井,那可不是自杀,相信我!我是要快点摘到星星。
      我想,这句应该也深得三毛的喜爱吧……
      PS:
      看那墙上挂满了的手工品,想到那位伟大的散文诗作家——璜•拉蒙•希梅内斯的那本叫人一读首篇就会哭的书——《小毛驴与我》,我轻轻的摸过一副皮革的小鞍子,眼前一匹温柔的小毛驴就浮现出来了。(三毛,不向手工说再见)
  •     我永远记得小银,隐居之后,西梅内斯牵着毛驴的手,漫步在西班牙南部的乡村。
      现代都市多么需要这样的情致,也需要这样的哀伤。
      时光轮转,而人永远孤独,爱遥遥无期,眼前的天光云影,终究化成最朴素的诗行。
      太喜欢西梅内斯。
  •     我每天都把这本薄薄软软的黄皮小书放在书包里,而里面的文字和情感,则比封面的颜色还要明媚,让人不愿把眼睛挪开。以至再看别的书都觉得不够好,不够像金子样灿烂,夜风般动人。
      
      而《小银和我》啊,打开第一篇就让我激动:
      
      
      『我把它解开,它自己就向草地走去,漫不经心地用前吻微微地去嗅草地上的小花;那些玫瑰红的、天蓝的、金黄的花朵……我轻轻地呼唤:“小银呢?”它就仿佛带着满意的笑容,轻盈地向我走来,不知为什么会像是一只小小的风铃在娴雅地摇晃……』
      
      
      诗人不像是在写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严文井语),更像是在写一个瘦瘦的温顺的女孩子。可那情感又是超过一般的异性间的情感和人类间的情感的。纯是要赞美和爱,而不是想占有或索取什么,彼此满意与幸福于彼此的存在。
      
      
      其实,世界上每一只被爱着的生灵都应得一册这样的诗歌,就由那最深爱着他们的心灵来写成。小银就是这世界上被爱着的一切生灵的一个缩影,希梅内斯的诗歌则所有深爱他们的心灵所共同发出的声音。
      
      
      不过《小银和我》的好,其实甚至不用翻到第一篇。只是去看扉页上的致辞便可以了:
      
       为纪念
      住在索尔街的
      寄给我桑葚和石竹的
      可怜的小疯子
       阿格狄亚
  •     《小银和我》诗人希梅内斯写给自已的毛驴小银的一百三十八则短章,每则故事单独成篇,抒情或者叙事,以四季为序连缀成书。全书讲述了我和小银在一起的短短几年。
      除了小银,书中充满了那种西班牙独特的气息:平坦的海岸线,安静的热风,紫色无花果,平屋顶,白墙,铁艺的栅栏,攒积雨水的水窖…….
      译者达西安娜•菲萨克为西班牙的汉学家、作家。比较过外国散文一书中所选的国内译者的部分篇章,她的译文,似乎是最自然的。
      •之十五《阉驹》:你的未显现的美,必随你一同埋葬, 已经显现的,则带给你以灭亡。希梅内斯将莎翁的这句诗献给了一头小阉驹。文未写道:它似乎在回忆那残暴的早晨里一个圆满完整的春天。
      •之二十四《何塞神甫》:每天,他的花园里的石头全部都会换个地方过夜,因为他总怀着敌意和狂怒,将它们不断地砸向小鸟,洗衣的女人,孩子和那些花朵。—何塞神父
      •之四十九《拉洋片老头》:小银,小女孩,还有对面人家的狗,都跑去看拉洋片。小银把那么大的头挤进孩子们之间。突然老头逗乐地对小银说:“你的钱呢。” 没钱的孩子们带着毫无希望的表情笑了,用谦卑、关注和阿谀的眼光望着老头…
      •之一百二十五《寓言》:我本能地讨厌寓言……直到一个叫拉封丹的使我和会说话的动物讲和了。他有一首诗,有时我觉得真正是乌鸦、鸽子、或山羊的声音。可我总忘不了最后的结语警句,那是一条枯干的尾巴,是羽毛笔最后落下的灰烬。
      •虽然全书近乎散文诗,但是最为感人的篇章,却是一些叙事的段落,一些关于死亡的段落:那个无忧无虑坐在自家门外的傻孩子,他的全部负担都给了自己的母亲;那个喜欢扮鬼的女孩子,裹着白罩衣,牙齿上插着大蒜。一个雷雨夜后,烧焦的手举着一盏灯,躺在水洼里;那个患了痨病的小女孩,骄傲的骑着小银走向南方天国的路;那个常年索取着驴奶的瞎子,被拴在铁栅栏上的驴子就是一个药铺子。还有那个脖子上戴着比自己还要重的铁链的小猴子,是吉普赛一家人的小钱包。
      
  •     看了几页了
      
        为什么很多有点才情的人
        都在他们五彩的画布正中
        总点缀上负面的阴影?
      
        安徒生、齐秦、梵高、高更、还有奥地利的那个叫什么来着,哦,对,卡夫卡
        还有这位仁兄
      
        荣格也是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上帝的负面
        所以才没有象尼采那样自诩、疯狂
      
        正确理解负面的因素
        很重要。
      
        对于小孩子来说,
        那些大人眼里所谓的负面事物
        只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不同平常的因素而已
        只有在二十郎当岁的时候过度解读的时候
        才会变成作者诗中的这种样子。
      
        /////////////////////////////////////////////////////////////////
        我看完了
        因为浅显易懂、而且篇幅不大
      
        作者在我看来,还是稍显病态
        而且这书,并不适合给小孩子看
        如果西班牙文学在塞万提斯之后没有其他人了,我也无话可说
      
        这个中译本,明显就是个盗版
        应该是按译者在古巴学西班牙文学的时候买的一本原版书翻译的
        字句倒还通畅
        插图看上去应该是原版的插图(书中对此没有任何介绍)
        因为内容比较契合
        只是其中的主人公是位络腮胡子、秃顶的男人
        这让我很纠结,这个怎么算是给儿童的书呢
      
        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这书名不妥
        果然,看完全书再回头看序言的时候注意到:
        原名为《普拉特罗和我》,《小毛驴之歌》是译者纂的!
        因为我觉得这书写这小驴子的篇幅并不多
        反而大多是作者骑着驴子看到的家乡的风景
        作者只是很孤独滴把自己的思绪对着毛驴说而已
        就象这样:
        joe呵,如你所知,在莫盖尔,虽然风景怡人,但我很寂寥
        把上句中的joe换成“普拉特罗”,也就是作者给自己的驴起的名字,就是在书中见得最多的、和小毛驴有关的地方
      
          
  •      《小银和我》 【西】希梅内斯著
       第一次知道这本可爱的小书,是从豆包Luck先生的书评里,赶忙请耳朵先生从图书馆借了本来读。果然不出所料,优美的文字、忧伤的诗意加上点点滴滴细到入心的感情,足以将这小书领到相当高的艺术地位,只是在下实在无法明白如此深奥、深情、深重的小书如何给小童看?
       所谓深奥,是因为书只是一个载体、一个用以勾人魂魄的鱼钩,读的是“我”与小银的经历,在脑海浮现的却是读者你的往事。就好像那章《对面的房子》、《平屋顶》,都是作者对小银述说那些让他着迷的景色,“平屋顶是多么地迷人啊!塔上的钟在响,我们的心随着钟声在胸中激烈地震荡。可以看到远处葡萄园里的铁锹在太阳下闪光,发着银色的火花。在这里可以纵观一切:所有其它的平屋顶,牲口的畜栏,不显眼的人们在那里勤奋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木匠,油漆匠,还有桶匠;那些斑斑点点的是畜栏的树丛和牛羊;墓地里,有时会聚集起一簇黑色矮小的人群,那是一次无足轻重的三等葬仪;那些窗口里,有一个姑娘,随随便便地穿着内衣,一边梳头一边唱歌;河面上有一只船正在准备靠岸;谷仓那边,有一个号手独自在练吹圆号;也许那边正有人在自顾自的演奏着一首激烈的爱情的乐曲呢……”,这时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却是我曾踮起脚尖在高处看到的童年的一幕幕,那些缓缓驶过的火车、贼高的甘蔗林、泥泞的小路和一群群踢着水鞋拿着茅根踢踢踏踏上学去的小学生……
       所谓深情,是当你家的小银早死,你会不会像他那样,“把小银埋在那个叫松球的小果园里的一棵大圆松的脚下,那是你特别喜欢的地方。你会平静而愉快地呆在那里。你身边会有男孩子们玩耍,小姑娘们也会坐在那边的小椅子上做针线。你会听见我在孤独中吟咏的诗句,还会听见姑娘们在桔林里洗衣时的歌唱。水车的声音会给你永恒的宁静送来欢乐和清凉。许多金丝雀、黄莺、鹡鸰,在茂密的常青树冠中将会长年不断地在摩格尔的苍穹和你恬静的睡梦间编织一个无形的音乐屋顶”。就好像亲兄弟,在一个有着纯纯友谊的世界里相养以生、相守以死,就好像丁丁和白雪那样,浪迹天涯……
       所谓深重,就是作者总能从其记忆深处的那些典故、边角料中找出充满杯具和忧思的场景。就像那个充满清新活力的爱装神弄鬼的小姑娘,老是用床单吓人,却在那个暴风雨的晚上,活像一个穿着长袍的幽灵,死在那些甚至在黑夜里还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香气的花丛中,电焦的手里,还握着那盏亮着的油灯。还有那些村边的井,虽然你一再声称“小银啊,假如有一天,我跳进了这个井里,那不是为了自杀,请你相信,而只是为了能更快地拿到闪烁的星星”,可谁不知道,你那背后的情与思?
       小书敏感、深情,本已是妙,加之译本用字简单、句法简洁、读来却颇有嚼劲,好似步步音韵,译者菲萨克作为一名精通汉语的西班牙人,将两种文字拿捏到如此地步,只能说,是《小银》之幸、也是读者之幸。又及,作者希梅内斯贵为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书中的敏感深情、又岂是在下寥寥数语能尽述的?一切留待各位细细品尝了。
       《小银和我》 【西】希梅内斯(J.R.Jimenz)著 菲萨克(T.Fisac)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8月版
       《小银和我》 【西】希梅内斯(J.R.Jimenz)著 菲萨克(T.Fisac)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4月版
      
       评分:9 (以下为子项)
       轻逸:2
       迅速:2
       确切:2
       易见:1
       繁复:2
      
      http://zhivago.spaces.live.com/blog/cns!6107926D4CB3C458!348.entry
      
      http://pires043.blogbus.com/logs/60079822.html
  •   世界再辽阔,其实都还是只在你的眼里。
  •   安达卢西亚是个大省,不是小镇。。。
  •   好想看........................
  •   看了你的书评,我也好想看这本书!
  •   超美的 看了之后最不愿还给图书馆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