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1623年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魏丽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魏丽  页数:204  

前言

有关莎士比亚所有的故事,似乎都应该从1623年的一个初冬的早晨讲起。这是莎士比亚死后的第七个年头。11月8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冬目。伦敦的天色是英国经典的烟灰色,空气中弥散着阴冷与萧瑟,严寒似乎让伦敦人的心更加孤独,寂寞的表情愈加突兀。只是,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照样在固定的时段赶去集市,各式各样的车马依旧绅士般地穿行自如。对城里大部分人来说,伦敦的今天与昨天并没有多少区别,大家都在简单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的生活。不过。有些人永远不会甘于被生活的麻木所吞噬。几个小时之后,伦敦城,不,整个英国,整个世界都会因为约翰·赫明和亨利·康德尔——这两位莎士比亚生前的挚友和亲密同行所做出的壮举而沸腾,从此不再孤独,不再寂寞。那就是在1623年的11月8日,经由他们之手辑集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顺利登记并发行,即“1623年第一对开本”的横空出世。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集子,几乎涵盖了莎士比亚生前创作的所有经典作品——三十六部戏剧中最华美的诗句,在这个初冬的清晨热烈地沸腾着。于是,英国人笑了,“莎士比亚”这个名字从此与日不落帝国画上等号;整个世界都笑了,因为全人类从此开始了对这个神圣的名字近乎迷狂的顶礼膜拜:上帝也笑了,那个来自小镇斯特拉特福的儒雅绅士从此在天堂可以永不遗感了。然而,这趟朝圣之旅多少来得有点曲折。当莎士比亚刚刚在戏剧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伦敦的精英阶层似乎并没有对他表示多大的友好。诽谤者一边红着眼艳羡莎士比亚的天才,一边无孔不入地对他进行最尖刻的嘲讽。文人剧作家和大学才子们总是毫不吝啬自己恶毒的讥诮言语。最出名的,要算当时出身于剑桥大学颇有些名气的剧作家葛林。在他的一本小册子《万千悔恨换来了一丁点儿小聪明》中,葛林对莎士比亚进行了尖锐的攻击:“要提防那些改编他人剧本的演员,尤其是某一头新抖起来的乌鸦。借我们的羽毛来打扮自己,在戏子的外皮底下包藏着一颗虎狼的心。”说起来,当年年轻的莎士比亚曾经在天赋初展的《亨利六世》里留下这样一句台词:“你这用妇人的皮裹着饿虎的心的刁妇啊!”于是,狡猾的葛林就先把初出茅庐的莎士比亚比作“新抖起来的乌鸦”,然后再恣意妄为地偷换概念,这种行径恰恰向人们展示了他自己的卑劣——擅自改动、借用文人剧作家剧本的虎狼之心。当然,但凡有眼力的人都能分辨谁才是真正的恶劣粗俗,也能明白谁更磊落光明。不过,无论大家如何看待醋意冲天的葛林,我们或许都应该以豁达的胸怀来感谢这些诽谤者,因为,正是他们当年的满腹牢骚,才使后人得以从中挖掘出一些有关莎士比亚早年的珍贵材料,并开始那搁置已久的莎士比亚研究——比如,从葛林的讥讽与嘲弄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深受民众欢迎的剧本《亨利六世》的作者,也是伦敦某家剧院的普通演员。他或许是个前来伦敦寻梦的乡下小伙子,没有接受过学院系统的高等教育,不是很懂希腊文或拉丁文。但是他很虚心很真诚,不断向大学才子们学习,在改编前人剧作的同时又吸收了他们的所长。而且,他热爱舞台,珍惜生活,总是拼命汲取传统的民间艺术中的质朴养料,利用一切可用的创作元素。所以,只有这块璞玉最终在伦敦的剧院里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只有这个名叫“莎士比亚”的“戏子”,才有可能把他在剧院内外看到的人生百态,写进那独一无二的剧本——“1623年第一对开本”,吟唱出一份只属于“莎士比亚”的对“真善美”的优美颂辞。如果说,在光荣的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戏剧不登大雅之堂的老观念,以及种种出版制度的不完善,使莎士比亚的作品失去了在第一时间出版的最佳时机,是那个时代的遗憾;如果说,在莎士比亚死后的最初几年,矫揉造作的戏剧形式风靡一时并一度盖过莎剧朴实自然的光芒,是那个时代的无知;那么,这朵凝聚了人类历史上最动人心魄的艺术的奇葩。在莎士比亚死后第七年——这一不算太长的日子里华美绽放,也算是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然而,如此伟大的一位作家,关于他的生平,却留下了一长串的问号,比如:年轻的莎士比亚为什么要下定决心离开家乡斯特拉特福?为什么会如此执著地抛妻弃子独自前往伦敦?他又是怎样搭上戏班子,从此开始伦敦的演艺生涯的?从1585年至1592年,没有任何资料能解答上述疑惑,仿佛这段人生他从未活过。这也许是因为战争或政权的更迭形成的社会动荡,和剧院总是遭遇频繁封闭而造成的第一手资料的缺失;也可能是由于在莎士比亚死后的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岁月里,他并不为英国人所重视。总之,当人们开始想了解这个人和他的思想时,几乎所有的考证都变成徒劳。我们对那个“失落的时代”一无所知。和莎士比亚有关的一切都因为这些无知而充满神秘。有意思的是,原始资料的严重缺乏,外加葛林当年那句不负责任的有关“戏子的外皮”的讥笑,却逐步导致了人们思考后的错乱和迷狂。两个多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为一种疯狂的假设和猜想所萦绕——反莎士比亚阵营认为“莎士比亚的真伪是个永远的谜”。从当年惊世骇俗的“培根派”,到时至今日还闹得沸沸扬扬的“牛津伯爵派”,一些“热心”的研究者宁愿相信那个贵族哲学家培根,或者根本不与那三十六个剧本同时代的牛津伯爵,是那些戏剧的真正创作者,也不愿意承认它们的著作权是属于一个来自乡镇、名叫“莎士比亚”的平民演员。奇怪的是,当年莎士比亚的同行朋友们费尽心力辑集“1623年第一对开本”时,可从未对他的著作权抱有任何怀疑。而几个世纪以来,无数学者取得的一系列珍贵文件、可靠图片和旁征博引的资料,也都使得“莎士比亚的真伪是个永远的谜”的狂想变得轻浮和不堪一击。那么,亲爱的小读者,如果你想要了解莎士比亚,想要亲身经历他的传奇一生,并亲自去鉴别其著作权的真伪,只消翻开这“1623年第一对开本”就好。《莎士比亚戏剧全集》里色彩斑斓的故事会告诉你莎士比亚是谁,是非对错究竟是怎样的面貌。三百多年前的人们是这样做的,今天的我们依然要走这条道路,依然要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重走他的人生。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拜访那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伟人,为了能让你们亲身感受、亲眼目睹、亲耳聆听那四百多年前的伊丽莎白时代所发生的一切:请翻开。你们手上的,1623年第一对开本。

内容概要

  《品赏文学之魅:莎士比亚·1623年》色彩斑斓的故事会告诉你莎士比亚是谁,是非对错究竟是怎样的面貌。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拜访那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伟人,为了能让你们亲身感受、亲眼目睹、亲耳聆听那四百多年前的伊丽莎白时代所发生的一切。  三百多年前的人们是这样做的,今天的我们依然要走这条道路,依然要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重走他的人生。

书籍目录

引言 从1623年的“第一对开本”说起第一章 谁才是英国的骄傲1 与伊丽莎白一世同时代2 到伦敦寻梦去3 幕起,所有的故事都源于“爱”第二章 快乐崇拜1 恶作剧之梦2 善恶的彼岸3 疯癫的骑士小丑4 爱情狂欢夜第三章 悲伤的罪恶1 爱与命运2 生存还是毁灭3 宿命·夜4 最爱的人都不能活5 阴魂不散的欲望第四章 “真”或“伪”1 颠倒的事实2用历史说话第五章为”爱”而生1 诗人的心2 十四行诗第六章 最美的梦1 悲伤的浪漫2 烟消云散第七章 天堂之旅1 人生若只如初见2 落幕,死并不是生的结束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谁才是英国的骄傲1 与伊丽莎白一世同时代 公元1564年,伊丽莎白一世——这位堪称英国历史上最伟大、最神秘的女王,在奢华的白厅宫里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三十个生日。 喧哗的宫廷舞会之后,略显疲倦的伊丽莎白退去了随从,独自一人来到露台上。为女王庆生的焰火伴着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一簇一簇地绽放,缓缓地升入夜空,娇艳的火花铺满了星空。华美恰似女王容光焕发的俏丽容颜,激情恰似女王汹涌起伏的万丈雄心。年轻的伊丽莎白深情地眺望着伦敦城,注视着欢腾喧嚣的子民。她突然觉得这一年的生日似乎有一丝不同寻常,今夜的焰火晚会带给她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但她不清楚这种神秘感来自哪儿,预示着什么。也许和她自己有关,也许和她的国家有关,也许和她深爱的英国子民有关?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万能的女王也不例外。此时的伊丽莎白好像陷入了一场宁静的沉思,回想起六年前她刚刚登上英格兰皇位时的那一幕幕往事。当时的英国充其量只能算个偏安一隅的落后岛国,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才是当时整个欧洲甚至世界的霸主。伊丽莎白即位那年只有二十五岁。一个弱女子顶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压力接下了一个干疮百孔的烂摊子——当时的世界海上贸易长期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等海上大国的垄断之下,英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总免不了受人摆布,伦敦城里破产的小商人比比皆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少得可怜。国内又因为闹得沸沸扬扬的宗教改革触发了一系列问题,国民信仰不一,弄得人心惶惶,政局不稳。信奉新教的女王跌跌撞撞地被扶上皇位之后,就不得不与强大的天主教势力作斗争。她一方面要灵活应对来自罗马天主教廷的巨大压力,一方面要带领她的臣子勇敢地周旋在西班牙和法国这两个强大邻国之间,这些危险的敌人对英国虎视眈眈又都信奉着天主教。弱小的英国没有强大的海军舰队,就没有在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只能依靠女王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能力。还有身边一帮忠诚的大臣尽心尽力的辅佐,才能防止她有可能被世界边缘化的命运。然而,伊丽莎白一世注定是位不平凡的女王。这个当年被亨利八世极尽宠爱的女儿.继承了父母的一切优点和信仰,怀着一颗对新教虔敬的心。或许这也是出于对母亲安·波琳和父亲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的纪念——亨利八世当年为了与心爱的波琳结婚,不惜以脱离罗马天主教廷为代价,毅然将新教作为英国国教,从而不受教廷控制,摆脱了他不爱的凯瑟琳王后。当然,对于这场叛离,亨利八世并非一时被感情冲昏了头脑,他是在拼命地帮助英国国民寻找新的宗教信仰,并为开拓新的未来树立精神坐标。此后的英国的确开始慢慢走出国力孱弱的阴影,逐渐走向富国强兵之路。伊丽莎白得感谢新教,新的精神家园带给英国人无穷的力量,把人民紧紧地凝聚在女王的周围。她更忍不住要暗自佩服父亲当年的深谋远虑,若是新教不立,也就没有波琳王后和自己的出生了,又何谈女王伊丽莎白成为今天英国的精神领袖呢?此时此刻,站在露台上沉思许久的伊丽莎白,百感交集,眼前仿佛突然跳出父亲亨利八世那张倔强而坚毅的面庞,还有那份对英国土地饱含眷恋的神情:恍惚之间她又好像触摸到了母亲波琳王后晶莹的泪水,那些因为后来失去父亲的爱而流下的滚滚热泪.深深刺痛了女王的心。感伤的回忆进行到这里,伊丽莎白轻轻地闭上了眼睛。抓紧时间向上帝许下自己三十岁生日的心愿——我们无法知道那个愿望究竟是什么,但是我们相信女王一定梦想着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去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梦想着让英国早日成为真正的海上强国。我们可以想像她坚毅的表情,以及那份发誓要带领不列颠民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日不落帝国”的决心。不过,无论伊丽莎白女王有多么的英明睿智,能够把她的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也无论她有多么的聪慧机敏,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轻松周旋于外交舞。

编辑推荐

《莎士比亚1623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莎士比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史学家一样睿智,像文学家一样才华横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莎士比亚1623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