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

出版时间:1991年8月1版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鸠摩罗什 译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智度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爾時有二菩薩比丘。一名喜根二名勝意。是喜根法師。容儀質直不捨世法。亦不分別善惡。喜根弟子聰明樂法好聞深義。其師不讚少欲知足。不讚戒行頭陀。但說諸法實相清淨。語諸弟子一切諸法婬欲相瞋恚相愚癡相。此諸法相即是諸法實相無所罣礙。以是方便教諸弟子入一相智。時諸弟子於諸人中無瞋無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則得法忍。於實法中不動如山。勝意法師持戒清淨。行十二頭陀。得四禪四無色定。勝意諸弟子鈍根。多求分別是淨是不淨。心即動轉。勝意異時入聚落中。至喜根弟子家於坐處坐。讚說持戒少欲知足行頭陀行閑處禪寂。訾毀喜根言。是人說法教人入邪見中。是說婬欲瞋恚愚癡無所罣礙相。是雜行人非純清淨。是弟子利根得法忍。問勝意言。大德。是婬欲法名何等相。答言。婬欲是煩惱相。問言。是婬欲煩惱在內耶在外耶。答言。是婬欲煩惱不在內不在外。若在內不應待外因緣生。若在外於我無事不應惱我。居士言。若婬欲非內非外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遍求實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滅。若無生滅相。空無所有。云何能作惱。勝意聞是語已。其心不悅不能加答。從座而起說如是言。喜根多誑眾人著邪道中。是勝意菩薩未學音聲陀羅尼。聞佛所說便歡喜。聞外道語便瞋恚。聞三不善則不歡悅。聞三善則大歡喜。聞說生死則憂聞涅槃則喜。從居士家至林樹間入精舍中。語諸比丘。當知。喜根菩薩是人虛誑多令人入惡邪中。何以故。其言婬恚癡相。及一切諸法皆無礙相。是時喜根作是念。此人大瞋為惡業所覆當墮大罪。我今當為說甚深法。雖今無所得。為作後世佛道因緣。是時喜根集僧。一心說偈
       婬欲即是道  恚癡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  無量諸佛道
       若有人分別  婬怒癡及道
       是人去佛遠  譬如天與地
       道及婬怒癡  是一法平等
       若人聞怖畏  去佛道甚遠
       婬法不生滅  不能令心惱
       若人計吾我  婬將入惡道
       見有無法異  是不離有無
       若知有無等  超勝成佛道 
      說如是等七十餘偈。時三萬諸天子得無生法忍。萬八千聲聞人。不著一切法故。皆得解脫。是時勝意菩薩。身即陷入地獄受無量千萬億歲苦。出生人中七十四萬世常被誹謗。無量劫中不聞佛名。是罪漸薄得聞佛法。出家為道而復捨戒。如是六萬三千世常捨戒。無量世中作沙門。雖不捨戒諸根闇鈍。是喜根菩薩於今東方。過十萬億佛土作佛。其土號寶嚴。佛號光踰日明王。文殊師利言。爾時勝意比丘我身是也。我觀爾時受是無量苦。文殊師利復白佛。若有人求三乘道。不欲受諸苦者。不應破諸法相而懷瞋恚。佛問文殊師利。汝聞諸偈得何等利。答曰。我聞此偈得畢眾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說深義。於諸菩薩中最為第一。
      
  •     目前还在读第一本 还没完全看完~
      但之前 对此书是 非常敬仰的~
      毕竟是在 佛学 里非常重要的地位!
      
      卷首所载僧叡之序称:“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弘,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
      
        《大智度论》主要讲述中道实相,以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出系统解说及论证。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此论先举出法相的各种不同解释,以此为尽美;最后归结为无相实相、法性空理,以此为尽善。但此论系依经而作,解释毕竟不能完全穷尽义理,故龙树又著《中论》、《十二门论》作为补充。
      
      此论未发现有梵本,因此关于作者和发现的时间,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中道般若的思想是在 佛教里很重要的~!
  •   有梵本的经典 学者们不是一样有很多不同看法么 何况这只是论 又不是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