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传

出版时间:1994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清)韩邦庆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上花列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摘 要
      作为近代世情小说的代表,《海上花列传》以其对老上海十里洋场现实主义的描写,回环往复的文本结构和生动现实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为近代文学史上不可绕过的奇葩。《海上花列传》中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是小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海上花列传》中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进行归类,并且试图对文本中着墨较多的重点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决定其特定命运的性格和社会因素,揭橥文本塑造此类形象的深刻涵义,以及此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中国近代小说的影响,从而达到对近代吴语开山之作《海上花列传》的深刻理解的目的。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女性形象;近代小说;老上海
      
      
      
      
      Abstrac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Social Novels , <Flowers of Shanghai Biography>has been an important novel for a long time. It is famous for its realistic description of the old Shanghai’s foreign market, loopback reciprocating text structure and vivid character image of reality,what’s more ,numerous feminine images makes the novel more interesting.In this aricle ,the writer tries to classify the numerous images into different kinds ,and tries to anlysis the important ones.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is ficton better, this article also tries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 and social factor, deep meaning and influce of the images.
       Key words: "Flowers of Shanghai Biography"; female image; modern novel; Old Shanghai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II
      前言…….……………………………………………… ……………..….….……………..1
      一、《海上花列传》具体情况概述..………………………….…..….………….3
      (一) 作者韩邦庆及其所作《海上花列传》………………………………………..5
      (二)《海上花列传》故事梗概……………………………………………..5
      二、《海上花列传》中女性形象分析……………….…..….………….5
      (一) 书寓倌人形象分析…………………………………………………………..5
      1. 尚仁里弄黄氏倌人……………………………….…………………………...5
      2. 荟芳里弄沈氏倌人……………………………….…………………………...6
      3. 东兴里李氏倌人……………………………….…………………………...9
      4. 祥春里张氏倌人…………………………………………………………9
      5.卫霞仙……………………………………………………………10
      6.赵二宝……………………………………………………………10
      7. 陆秀宝……………………….……………………………………………11
      8.李涣芳……………………………………………………………11
      9.周双玉……………………………………………………………11
      10.诸金花……………………………………………………………12
      11.其他倌人……………………………………………………………12
      (二) 非书寓倌人形象分析………………………...………………...……………...13
      1.居安里潘三……………………….…….…………………………..13
      2.新街王阿二……………………………….…………………………...13
      3.大兴里诸十全……………………………….…………………………...14
      (三) 其他女性形象分析………………………...………………...…………….…...15
      1.娘姨……………………….…….…………………………….………………..15
      2.大姐…………………………………….…….…………………………...15
      3.老鸨……………………………………………….…………………………...15
      结论....................…………….………….……………………..….……...…..….………...17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前 言
       清代嘉靖、道光以后,直至同光年间,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明代以来重商思潮发展,资本主义思潮的涌进,资本的大量聚集,使社会对金钱越来越重视,是否拥有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重要尺度。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中转人物,近代以来的商人代替士大夫,成为社会新宠。与此同时,外国列强的殖民,又使近代的财富聚积带上了强烈的民族压抑情绪。上海滩是当时已经日暮西山的大清王朝财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它不仅拥有大量的金钱,并且拥有便利的交通和不同的人群,以及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经济的繁荣刺激了欲望的滋长,欲望的滋长使人们远离那种中道重礼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列强的侵略带来了战争,以及野蛮,对欲望的追求并不再是可耻的行为,而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底层的人群带着对生存的渴望毁灭自己的道德廉耻,上层的人群在欲望和新的价值观念刺激下追求感官的享受以及醉生梦死。人群都不再相信爱情、美好、道德、君子这些老掉牙的字眼,对繁华的追求成为社会高高扬起的风向标。赤裸裸的个人利益和生存关系成为人与人交往的纽带,感情成为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砝码。即使略显拥挤的上海滩的繁荣充满着原始资本主义殖民暴力和血腥,以及赤裸裸的冷酷,它仍然刺激着许多人的神经,为战乱和贫穷所迫,对金钱和享乐的追求,强烈的都市情结使更多的人涌向这座青紫交加的城市。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并没有成为社会上的中流砥柱,而是沉沦在社会的中下层,随波逐流,推动殖民地时期的上海社会更加复杂诡谲。与此同时,金钱的平等性价值交换使不同社会和文化阶层的人在现实中的距离开始拉近,他们越来越往来于共同的场所,比如街道,比如车站。除去这些一般性的场所,传统文化、市井文化、都市文化以及殖民地文化的交叉地点——青楼妓院,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社会百花筒。士绅商贾,贩夫走卒以至于初入上海的农村青年,都是这些场所的往来之客。金钗玉环、觥筹交错、醉生梦死、权钱交易、坑蒙拐骗、人老珠黄,世态百相一直上演。在这里传统知识不再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仅仅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记忆,书香门第也渐渐远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遥远的呼唤。人们沉醉于自己的欲望满足以及满足别人的欲望,金钱成为人生存最重要的工具以及追求目标,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代替了田园牧歌没有功利色彩的爱情,性别概念开始模糊,而金钱成为最重要的砝码。传统小说中的才子让位于商贾巨富,地痞流氓,衣裾翩跹的佳人也被各式各样的卖笑女子所代替,爱情不再拥有《西厢记》、《牡丹亭》中那样惊天动地起死回生的感性力量,世俗的精明强干以及机器理性,成为男女交往的必备工具。连《金瓶梅》中西门庆回眸一笑的异性相吸,在这些场所里都显得无力,而只剩下略显做作的交易。当世俗的温情寡情漠然无情代替了让人怦然心动的浪漫天然以后,那些曾流连于烟花巷尾的人群开始拥有了一种共同的集体回忆,锋利、模糊、冰冷、薄情寡义。而为之操刀,将之诉诸笔墨的,仍然是那些时醉时醒的读书人,他们身在烟柳,放眼天边,不知今夕何夕,醉生梦死然而清醒异常。在流连书寓的时候,无意中用文章成为了虚假繁华中最后的良知。反映社会生活的市井风情小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就是韩邦庆先生的《海上花列传》。
      
      
      
      
      
      一、《海上花列传》具体情况概述
      (一)作者韩邦庆及其所作《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的作者韩邦庆,字子云,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1856年,卒于1894年,享年39岁,壮年早逝。对于其生平,蒋瑞藻《小说考证》卷八引《谈瀛室笔记》云:“旅居沪上甚久,曾充报馆编辑之职。所得笔墨之资,悉挥霍于花丛。阅历既深,此中狐媚伎俩,洞烛无遗,笔意又足以达之。”[1]
      由此可见,韩子云对于上海滩的烟花柳巷是非常熟悉的,这种熟悉使《海上花列传》的内容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强烈的写实性,现实主义的描写倾向使《海上花列传》区别于近代同时期的其他狭邪小说。狭邪小说的称呼来自于鲁迅,这种小说类型是十九世纪中国社会风尘文化的一角,以展现青楼风月,描写妓女生活为主要特点。对于《海上花列传》,鲁迅认为“光绪末至宣统初,上海此类小说之出尤多……终未有如《海上花列传》之平淡而近自然者。”[2]这里的“平淡而近自然”,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现实主义的手法。在《海上花列传》之前,有《花月痕》、《青楼梦》、《绘芳录》,在其后,则有《海上繁华梦》、《九尾龟》等,然而无有出其右者。之所以如此,与韩子云自身的悲悯性格和落魄境遇有很大关系。对于青楼女子,作者不是从赏玩戏谑的角度,而是从内心的同情和悲悯出发,对人的生存困境进行了如实的描写。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一双冷眼,一副热肠,将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人的生存处境和社会的观察细致而敏锐地体现出来,从而使十里洋场风光毫发毕现。正如花也怜侬在第一回中所言:花也怜侬具菩提心,运广长舌,写照传神,属词比事,点缀渲染,跃跃如生,却绝无半个淫亵秽污字样,盖总不离警觉提撕之知云。[3]
      (二)《海上花列传》故事梗概
      《海上花列传》的主线是赵氏兄妹在上海这个大花场的沉沦过程,中间重点描写五组主要人物。一是富家子弟王莲生与沈小红、张蕙贞的感情纠葛;二是政府官员罗子富与黄翠凤、蒋月琴的关系;三是书香人家陶玉甫与李漱芳的生死离别; 四是弱冠青年朱淑人与周双玉的最终无缘;五是风流子弟史天然对赵二宝的爽约。而又以洪善卿与赵朴斋甥舅两人为串线。
      在《海上花列传》中,女性形象分为两类三种。第一类是妓女,也即书中的“讨人”、“倌人”,包括正式在册的高级妓女和民间的“野鸡”。第二类女性形象就是照顾妓女的娘姨和大姐以及老鸨们,这些人一般不自己出门接客,只负责第一类女性的生活起居。按照书中的描述,一般情况下,一个正常在编倌人需要一个娘姨(负责传话买东西,出现在客人来前或者走后,以及需要购买东西传话的时刻)、一个大姐(负责日常生活起居细节,比如洗衣服、打扫卫生、给倌人梳洗更衣等,可以在客人与倌人聊天的时候出现)、一到两个丫头(负责倌人出门时起居,以显示倌人身份,多在倌人交际的酒场出现,有时候大姐与丫头是同样的人)。在书寓中还有专门的老鸨和龟公。那些高级倌人还会有固定的客人。
      以书中的高级倌人黄翠凤为例,她有自己的房子,在尚仁里,有专门娘姨赵家姆,大姐小阿宝,老鸨黄二姐,客人罗子富、钱子刚等,丫头(也是未来的倌人)黄金凤、黄玉凤等。一般的民间妓女,大多为生活所迫,由自己的婆婆或者母亲充当娘姨加大姐的角色,条件好一些的有一到两个丫头,条件不好的就什么仆人也没有。比如沦为妓女的民间女子诸十全,她与婆婆诸三姐在大兴里的家就是交易场所,婆婆诸三姐既是娘姨又是大姐,还是丫头(虽然诸十全不用经常出门),老鸨,甚至龟公,在有客人撒泼的时候要负责保护诸十全。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我们将分三个版块对《海上花列传》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对在编的书寓倌人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民间倌人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倌人以外,书中出现的其他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除去在书中具有鲜明性个和重要故事的倌人进行重点分析外,我们还将对其命运进行关注,以全面展示韩子云先生的写作脉络。同时,对那些在书中出现,然而并非故事中心的倌人,也将进行尝试性的介绍,对其形象塑造进行简略的关注。
      
      
      
      
      
      
      
      
      二、《海上花列传》中女性形象分析
      (一)书寓倌人形象分析
      所谓书寓倌人,是指近代上海滩长三书寓中政府在编的风尘女子。书寓拥有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其经营合理合法,倌人提供的服务包括音乐、宴饮、赏游、赌博、游戏,部分与客人互相认可的女性还将提供住宿。在所有这些活动中,客人将支付为自己服务的倌人服装、饰品、食物、车马以及个人用品的帐单,见面、谈天需要交付金钱,在书寓中使用的任何事物也要按照比市价高许多倍的价格购买,即便是没有享受什么服务,只要走进书寓倌人的房间,见到倌人,就要进行货币投资。比如在《海上花列传》第一回中,赵朴斋随其舅父洪善卿到聚秀堂倌人陆秀宝的书寓,虽然并未享受什么服务,但是在离开时,还是要“慌忙摸块洋钱丢在干湿盘子里”[4],可见,这是书寓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也是书寓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海上花列传》中,描述了不同性格的书寓倌人,以姓氏为例,大约有以下几位倌人,韩子云先生进行了重点描述。
      1.尚仁里弄黄氏倌人
      尚仁里书寓以黄氏倌人翠凤为代表。根据书中第四十九回“明弃暗去攘窃蒙赃,外亲内疏图谋挟质”中黄翠凤自己的原话“我把虽无拨仔爷娘,进该搭个门就勿曾带孝”[5],可知她从小就失去父母,不知什么原因进入书寓这个风尘场所成为一名倌人,然而她在赎身之际,却“通身净素,湖色竹布衫裙,蜜色头绳,玄色鞋面,钗环簪珥一色白银,如穿重孝一般”[6],可知其内心深处,仍然是一个重视孝道,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深刻的人物。这种影响一方面让她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另外也让她在一些特别的场合做出一些于常理看来不甚恰当的举动。由于她从八岁起就在书寓长大,因而书寓相当于她的家,而尚仁里属于的老鸨(即书寓的法人代表,也是黄翠凤的老板)黄二姐就相当于她的一个长辈,即便在赎身之后,她仍然百般照应黄二姐,并且以消极沉默的方式敲了帮其赎身的恩主(即客人),洋务政府候补官员罗子富一万洋钱的竹杠。对于她的这个举动,历来评论家都以“深心周密”[7]来形容。胡适先生在其《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一书中,用了一个“辣”字来形容黄翠凤的性格。在原文中,黄氏之辣体现在两个个方面。
      (1)面对老鸨的打骂,吞服鸦片以反抗。
      在《海上花列传》第六回中,陶云甫与罗子富在闲谈中讲到:“翠凤坐清倌人辰光,搭老鸨相骂,拨老鸨打仔一顿。打个辰光,俚咬紧点牙齿,一声勿响,等到娘姨哚劝开仔,榻床浪一缸生鸦片烟,俚拿起来吃仔两把。老鸨晓得哉,吓煞哉,连忙去请仔先生来。俚勿肯吃药唍,骗俚也勿吃,吓俚也勿吃,老鸨阿有啥法子呢。后来老鸨对俚跪仔,搭俚磕头说:‘从此以后一点点勿敢得罪耐末哉。’难末算吐仔出来过去。”[8]在面对老鸨的肆虐欺侮时,黄翠凤没有选择忍受,而是以决绝的方式积极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表现了极大的勇敢和泼辣。这种勇敢和泼辣,让她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以及同行姐妹的尊重。在尚仁里黄氏书寓,黄翠凤与两个清倌人黄金凤和黄珠凤(也是黄翠峰出门带着的丫头)并没有出现别的书寓中姐妹相争的大冲突。这种相安无事固然与金、珠二人的性格有关,与黄翠凤的辣以及才艺双绝也不无关系。在第七回中,一群客人到黄翠凤的书寓中聚会,黄翠凤弹《荡湖船》全套与金凤合唱,使得“座上众客只要听唱,那里还顾得吃酒”,而罗子富竟“听得呆呆的,像发呆一般”[9]。
      (2)对人情事理的清醒认识以及大胆言语。
      在黄翠凤赎身之际,面对黄二姐的胡言乱语以及协肩谄媚,黄翠凤并没有骄娇二气,而是表现出强大的清醒以及对黄二姐的尊重和怜悯。她不仅直接指出黄二姐养姘头的恶习会导致书寓生意的下降和自身老年生活的安全,同时还为书寓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这种举动让吝啬成性,欺软怕硬的黄二姐“无地自容,低下头去”,并且“袖中掏出一只金时辰表,一串金刚牙杖,双手奉与翠凤”[10]。面对这种临别馈赠,黄翠凤并没有接受,原因是“我说过一点勿要,无姆再要客气,笑话哉。”[11]言而有信,刚正决绝,让这位普通的青楼倌人身上平添几分豪侠之气。
      然而综观全书,黄翠凤虽然话语响亮,行动泼辣,却并非一味莽撞之辈。在生活中,她表现出极大的精明、仔细与冷酷。对待赎身这件事情,她并没有因为高兴而冲昏头脑,而是认真地检查卖身契约,核对收据。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害怕被老鸨欺骗,她还让罗子富逐字讲解一遍,自己逐句推敲一遍,以求万全。在与老鸨以及社会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拥有了极强的生存手腕以及精明眼光,对待人群她并不一味相信,然而也不惟钱是命,她自尊、泼辣、敢作敢当,心慕风雅尊重孝道,虽身处下贱然而并不自暴自弃,在青楼女子中体现了极强的个性特色。
      从书中故事的发展来看,黄翠凤的命运最终并没有什么大的亮色,她虽然被赎身,然而并没有过上正常女性的家庭生活,仍然要自己挂牌接待客人。罗子富并没有娶她,她仍然要出卖自己的色艺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在那个时代里,漂亮精明的年轻女性必须依靠这种原始的粗劣方式才能生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与浪费。
      2.荟芳里弄沈氏倌人
      荟芳里弄沈氏倌人沈小红是上海滩长三书寓重要的红人,有一个相识三四年的老客人王莲生。王氏温柔体贴,对沈小红百依百顺,加上王氏家里并不反对,两人似乎又称为神仙伴侣的机会。然而最终两个人却分道扬镳,以决裂告终。
      这首先要从王莲生说起,这个富家子弟,对沈小红可谓一往情深,然而他的毛病在于自己的心不踏实,所以在与沈小红相识三四年的时候,又找了一个叫张蕙贞的倌人,两人打得不算火热,然而足以让沈小红伤心。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王在张蕙贞家里过夜,第二天早晨又到沈小红家,书中说“莲生款步上楼,沈小红也出房相迎,似笑不笑”,“一副凄凉面孔”[12],接下来沈小红并没有哭泣,而是“冷笑”不断,与阿珠(沈小红的大姐)两人对王莲生冷嘲热讽,哀婉曲折地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愤懑,用软暴力折磨王莲生,最后使得王莲生“佯笑而去”。从后面的故事发展来看,我们知道这个时候沈王二人的感情已经处于胶隔期,二人的沟通极少,沈小红在王莲生面前一副怨妇面孔,而王莲生作为一位优柔寡断的嫖客,并没有表现出恩主特有的霸道与骨气,而是一副软弱的样子。由于沈小红后来的脾气越来越乖戾,对待王莲生越来越苛刻,不断向王莲生要贵重礼物,一副悍妇的模样,最终王莲生心中的天平倒向张蕙贞。他不仅为张蕙贞购买房子,并且布置得非常豪华,还经常在张那里夜宿,带张出门游玩。这让自视甚高的沈小红无法忍受,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在王张二人与朋友游玩的时候,她突然冲进去,把张蕙贞狠狠地打了一顿,直打得“蕙贞桃花水泛,群玉山倾,素面朝天,金莲堕地”,“两脚乱蹬,只喊救命”[13]。这种超乎常理的举动虽然有维护自己的权利的意思,然而充满了骄横凶悍之色,也不乏愚蠢粗鲁。由于她不顾王莲生的脸面,在其朋友面前对王的倌人大打出手,使王莲生颜面大失,倍感无奈不满,从而成为争风吃醋的典型,其凶悍骄妒的举动也为其以后的零落埋下伏笔。
      如果事情就如此发展,那么只要王莲生念其旧情,加上对其百般纵容,或许二人会有正常结合的可能。然而韩子云在这里却横插一笔,使故事再生波澜。一个不是非常着墨不多,然而关键的人物出现在两人之间,这个人是个梨园戏子,扮演武小生,艺名小柳儿。在青楼传统中,一个倌人如果有供养自己的恩主的话,那么除去这个恩主以及恩主准许的客人外,倌人是不可以有自己私自的客人的。因为除了恩主的施舍外,妓女本身并没有什么固定收入,一旦恩主的钱财被妓女拿来姘养戏子,将是对恩主尊严的挑战和莫大侮辱。妓女私姘戏子,关涉到青楼行业的发展,青楼与恩主的信任关系,以及青楼女子的行业操守。出于对行业利益的关心,一旦妓女私姘戏子被发现,将导致自己的身价大跌,并且会遭到共同利益者(如老鸨、娘姨、大姐、统书与的倌人等)的抛弃。然而沈小红却犯了这个大忌,她与小柳儿不仅仅是有些关系,从书中第三十三回“那榻床上横着两人,搂在一处。一个分明是沈小红;一个……乃大观园戏班中武小生小柳儿”[14],可见二人交往时间已经不短。即便王莲生优柔温和,怜香惜玉,仍然大发愤怒,借酒力将沈小红家里的东西(基本都是王莲生买的)砸个痛快。
      在这里我们就会思考一个问题,沈小红与王莲生之间到底有没有感情。翻一下文章,可以肯定地说,有,但是不多。二人更多的是自娱自乐,各取所需。对于沈小红来说,王莲生是一个供养自己的财主,是性格软弱,对自己百依百顺的裙下之客,囊中之物。一方面她对王莲生小心翼翼,尽显娇弱,为更好地控制这个钱袋子撒娇撒痴。另外一方面,王莲生并不是自己理想的男性,他年纪比自己大,不够英俊风流,性格优柔,没有男子汉的英气。这些又让她对王莲生心存不满,颐指气使。既要小心翼翼服侍,内心又看不起,所以她对王莲生一会好一会不好,还经常把王莲生掐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血迹斑斑。对于王莲生来说,这个中国传统礼教培养出来的优柔的纨绔子弟,他读过许多关于爱情的书籍,然而在礼教的家庭中并没有办法寻找到爱情,因此只好到青楼中寻找慰籍,沈小红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沈小红才色双绝,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红人,形象上符合自己心中佳人的标准;另外一方面,沈小红要依靠自己生活,自己不仅可以参与,并且能够控制佳人的生活,从而在身与心两方面都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完美情人。王莲生在青楼中扮演的是一个古代戏曲中怜香惜玉的书生,而沈小红则成为自己内心的崔莺莺、杜丽娘,他期待二人的互相爱慕和心动,以为这位上海有名的红倌人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梦中女神。然而,沈小红毕竟不是神仙,她后来的泼辣、乖戾、鲁莽、享乐、暴力倾向,都让性格温和,追求怜香惜玉的王莲生大为失望,在对完美的追求之下,他决定离开沈小红(或者叫做抛弃),去寻找另外的女人——比如张蕙贞。
      这是一种不对等的交流。沈小红期待的首先是优渥的生存与物质享受,然后是一个英俊风流的年轻后生,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王莲生追求的却是自己的一种怜香惜玉的形象,神仙伴侣的梦想。沈的特点在于贪心,王的特点在于空想,两人的共同点在于虚弱,以及面对生命本身困境的脆弱和忙乱。从清醒的角度看来,二人交往的基础是金钱,表达感情的方式是购买更多的东西,或者进行更多的争吵,沈咄咄逼人,王一味退让。两人必然面临分离的困境。
      这个时候张蕙贞的出现是一个转折。在沈王的对决中,张的出现成为一支兴奋剂。沈开始拥有更多借口对王实施精神暴力和物质勒索,王则有了脱离沈的恶俗,继续扮演不食人间烟火的富人书生形象的想法。沈王二人的交锋不再是以往那样你来我往,而是以张为靶子,互相刺痛。如果故事这样下去,那么将无限乏味,小柳儿的出现让沈王二人的争吵具有了更大的戏剧色彩。原来,沈小红一直都有一个秘密的情人,在王莲生之外,沈小红还有另外一种温柔可人的情人的样子,这让王莲生显得呆头呆脑,可笑万分。自认为一直控制的人,原来从不是自己的。这样,作者揭穿了皇帝的新装的把戏,让生活露出自己狰狞的一角:人群时多么的自大,又是多么的可笑。而沈小红,在自己的秘密情人被发现,王莲生义无反顾的离去之后,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也将明白自己的真实地位,以及一直以来的享受是多么的虚伪与危险:说到底,自己不过是一个将要老去的老牌倌人,虽然努力挣扎,奋力追求,然而最终拥有的不过是一间空荡荡的公寓和一张老情人的喜筵请柬。似乎自己一直成功,然而最终一直失败。在这个故事中,王莲生代表了梦的破碎,沈小红表示着现实的空虚,张蕙贞是苍白的命运,小柳儿是危险的禁果。奋力追求与不奋力追求,似乎都没有什么美好的结果。欲望就是痛苦,挣扎只会深陷。
      最终的王莲生并没有拥有自己心目中美满的婚姻和心仪的情人,张蕙贞并没有为他守贞。这并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所有人的必然命运。沈小红人老珠黄,燕去楼空,几番沧海之后,或许会有一抹亮色,然而最终如何,谁也不知。我们可以知道的,就是沈小红老了,穷了,并且孤单了。
      3.东兴里李氏倌人
      李漱芳是《海上花列传》诸多女子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她的特殊体现在她的死亡,李漱芳死亡之后,大家对她表示了敬意与怀念,并且集体对她进行了祭奠。那么李漱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在书中第四十五回,齐韵叟有一句话值得注意,在这里,齐韵叟对李漱芳情人陶玉甫的弟弟陶云甫说:“漱芳命薄情深,可怜亦可敬,倪七个人明朝一淘去吊吊俚,公祭一场,倒是一段风流佳话。”[15]“命薄情深,可怜亦可敬”这九个字,对李漱芳的命运和形象进行了准确而精炼的概括。
      李漱芳并不是一个大红大紫的倌人,在她的青楼生涯中,只接待了一位客人,并最终因二人不能相互厮守抑郁而亡。这位客人姓陶,名玉甫,是一位大家子弟,未有正室,对李漱芳极为敬重。他们二人的关系,在《海上花列传》波澜诡谲的故事圈套里,显得有些特别,这表现为他们二人名为嫖客与妓女,实则如夫妻。陶玉甫一直希望能够娶李漱芳为妻,并且为了这件事情向自己的家里进行了争取,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失败。陶家坚决不同意让一个青楼出身的女子担任自己家的儿媳,不管这个女子是什么样子,什么性情。这种局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书寓的态度:红颜祸水,敬而远之。另一方面,这种拒绝给李淑芳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让她一病再病,并最终一病不起,呜乎哀哉。在她死后,陶玉甫表示了极度的悲痛,并且操持了她的葬礼,但是,对于李漱芳的遗嘱,让他照顾自己的妹妹李浣芳,陶却未置可否,这不能不说是一点遗憾。
      从李漱芳病死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物是用情专一并且温顺柔弱的。胡适先生认为,李淑芳的性格特点是“痴情”[16],郭延礼先生讲这个人物的特点是“天真痴情”[17],可见“痴情”二字是对其恰当的描述。然而自古即有”娼妓无情”、“红颜薄命”之说,李漱芳身为堂子中人,心却一往情深,在物欲横行的那个时代,她拥有一颗简单的心,虽然薄命早逝,然而不可不谓幸运。
      4.祥春里张氏倌人
      张蕙贞这个人物在《海上花列传》中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王莲生因为对沈小红心有不满而暂时离开,遇到了张蕙贞。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怜香惜玉的愿望,另一方面为了激起沈小红对自己的注意,王莲生对张蕙贞在物质上给了极大的支持。最终,由于沈小红与小柳儿事发,王莲生一怒之下娶了张蕙贞,抛弃了沈小红。曾经被沈小红猛打的张蕙贞在新婚宴后,面对沈小红等众姐妹,“笑嘻嘻起身相迎,请坐说话”,临别赠送“惟沈小红最重,是一对耳环,一只戒指”[18],并无冲突。这固然可以看作张蕙贞性格安静,然而更多的是庸凡懦弱。这个因为沈小红失势而获得晋升为姨太太的倌人,最终的行为证明她对自己的命运并非十分满意,在一个午后,王莲生回家到自己姨太太的房间里去,却看见了以往在情人沈小红窗外看到的一幕。他没有说话,只是闷不作声的将自己的姨太太打了一顿。这个女人,即便出了青楼,却仍是青楼行径,卑微来自内心。
      然而这时的王莲生却非往常的王莲生,以往的时候,他将沈小红家里的东西砸了一通,这次,却是将自己的女人砸了一顿,我们不知道是因为怜惜沈小红而没有打她,还是因为怜惜自己家里的东西而没有砸自己家的东西,我们只知道,温文尔雅的王公子在书中发了两次怒,两次都是因为自以为自己拥有的女人。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沈小红、王莲生、张蕙贞这三个人物的故事了。他们一直在追寻一些东西,然而最终却空手无归。生命给了他们太多的迫不及待,以及更多的意料之外。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最终却最糊涂。张蕙贞一直糊涂,即便做了姨太太,仍然糊涂。
      5.卫霞仙
      卫霞仙在书中最重要的举动是骂姚二奶奶。姚二奶奶是卫霞仙的客人姚季莼的正室夫人,因姚季莼经常在卫霞仙处,故特地到卫霞仙家问罪。面对举止大方的半老佳人,卫霞仙发表了一通义正言辞,痛快淋漓的言论。
      “大家七张八嘴劝解之际,被卫霞仙一声喝住道:‘要勿响!瞎说个多花啥!’于是霞仙正色向姚奶奶朗朗说道:‘耐个家主公末,该应到耐府浪去寻晼。耐啥辰光交代拨倪,故歇到该搭来寻耐家主公?倪堂子里倒勿曾到耐府浪来请客人,耐倒先到倪堂子里来寻耐家主公,阿要笑话!倪开仔堂子做生意,走得进来,总是客人,阿管俚是啥人个家主公来,阿是勿许倪作嘎?老实搭耐说仔罢:二少爷来里耐府浪,故末是耐家主公;到仔该搭来,就是倪个客人哉。耐有本事,耐拿家主公看牢仔,为啥放俚到堂子里来白相?来里该搭堂子里,耐再要拉得去,耐去问声看,上海夷场浪阿有该号规矩?故歇要勿说二少爷勿曾来,就来仔,耐敢骂俚一声,打俚一记!耐欺瞒耐家主公,勿关倪事;要欺瞒仔个客人,耐当心点!二少爷末怕耐,倪是勿认得耐个奶奶晼!’”[19]
      讲得真好。
      6.赵二宝
      赵二宝是一个从乡下到上海的女孩子,她成为一名倌人的原因,书中语焉未详,似乎跟施闰生(一个普通的流连烟花的男子)出去游玩几次,见了些世面后,成为倌人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此我们只能认为,赵二宝虽然能干,然而仍然纯朴天真,并不具有汤子人特有的精明和机警(比如黄翠凤、卫霞仙、沈小红、周双玉、陆秀宝等)。
      在经过几场酒席后,赵二宝结识了一位史三公子史风流,两人似乎两情相悦,以至于史三公子要娶二宝进门。二宝对此深信不疑,并且在史三公子离开之后开始变卖东西为自己布置嫁妆。然而转眼佳期以至,三公子迟迟不来,赵朴斋到三公子家乡探访一番,才知三公子已经另娶他人。二宝急怒交加,却又必须强打精神重整门户,第一天接的客却是一位地痞赖公子,因服侍不周而遭痛打,房内一切尽为所毁。最后二宝朦胧睡去,梦中仍见三公子来接。
      胡适先生对二宝一家进行过深刻而生动的描述,他说:“(作者)有意描写一个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看作一件寻常吃饭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天地间自有这一种糊涂人,作者不过据实描写罢了[20]。”在大上海的堂子行业里,二宝一家显得纯朴、天真(或者叫做没见过世面)而老实,洪氏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太婆,她并不知道大上海的利益纷争和人心伎俩,赵朴斋混混沌沌,连开堂子并非正当的光荣行业都不知道,二宝虽然能干,然而忠厚有余,机灵不足,阅历太浅,处处上当。这一家人并非可唾弃者,而是值得大怜悯的群体。在当时的上海,堂子里有多少个无知的赵二宝呢?而忠厚的赵二宝们,又能存活多久呢?
      7.陆秀宝
      在《海上花列传》的开头,赵朴斋初次到堂子里去的时候,见到了陆秀宝的妹妹陆秀林,惊为天人。其后陆秀宝出现,年纪轻,身材短,面容姣好,然而后来我们知道,这个娇小的女孩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倌人,也就是说,她享受与客人在一起的过程。
      相比于其他的倌人,陆秀宝显得直接而且放荡,在书中她少有的几次出场中,都与性扯上关系,这让之前略显阳春白雪的李漱芳们显得不够生动,并且提醒了读者:这是一部描写堂子的小说,我们的话题,是中国近代上海的青楼。性,成为陆秀宝身上最鲜明的符号。从刚开始出场对赵朴斋的招惹,到最后在房中与客人的厮混,陆秀宝出现的地方,一直活色生香,这让《海上花列传》多少有了些隐喻的意味。
      8.李涣芳
      李涣芳是李漱芳的妹妹,在《海上花列传》中,是一个天真娇憨的小姑娘,似乎没有什么倌人气。在书中,她的主要活动就是陪着姐姐李漱芳和姐姐的客人(它口中的姐夫)活动。在李漱芳亡故之后,她的表现让书中平添了不少真诚气息。然而,正是由于她的真天真,反而让人有些怜惜和担心:她总有一天会长大,而上海的青楼,将带给她什么呢?
      9.周双玉
      相比于李涣芳,她的同龄人周双玉就显得娇骄不少,因而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和未来大上海的红倌人。
      周双玉的女孩子气体现在对待朱淑人的态度上。朱淑人对周双玉一见钟情,作为一个羞涩的少年,他不敢然而又忍不住表达自己的爱意。对待这种表达,年纪轻轻的周双玉表现出了惊人的熟捻和老到的处理手腕。首先,她对朱淑人若即若离,既不主动亲近,也不故意疏远,让朱淑人对之兴趣益增。其次,在对待朱淑人于酒席上给自己翡翠猴儿,她一方面似乎拒绝,然而却又巧妙地用另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她故意丢落了一块手帕。这种桥段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贾琏情遗九龙珮,以及贾芸与小红的一帕定情,周双玉显然集尤二姐与小红之长,最终让朱淑人拜于自己的石榴裙下。
      然而,命运却发生了变化。朱淑人迫于家族压力,不能娶周双玉进门,这个时候的周双玉表现出了像黄翠凤当年以吞服鸦片烟来降服老鸨的魄力,她选择了与朱淑人一起自杀殉情。果然可叹。最终,朱淑人命大福大,没有被鸦片烟毒死,周双玉也被救下,以赔钱了事。这种故事结局不免让人唏嘘,然而,对于生活在书寓里的众生来说,又何其正常。正常的感情不能得到保障,金钱可以衡量一切,困于生存与精神的枷锁之中,周双玉是幸运的,然而又何其不幸。
      10.诸金花
      在《海上花列传》中,并非所有的倌人都八面玲珑,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那些不会做生意的倌人中,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代表,就是诸金花。在书中出现的倌人中,诸金花最经常挨打,并且打得非常凶猛。比如第三十七回中,诸金花到黄翠凤那里去,自己撩起裤脚管给翠凤看,只见“两只脚膀,一条青,一条紫,尽是皮鞭痕迹,并有一点一点鲜红血印,参差错落,似满天星斗一般”[21],,黄翠凤看见之后,不禁为之惨然。然而,当黄翠凤知道由于诸金花不善应酬,一个月只做一块洋钱的生意时,我们这位以泼辣爽直著称的大倌人不禁气的瞪目哆口,嚷道“赶俚出去,看见仔生气!”不仅收回同情,并且表示了强烈的鄙视,让诸金花“自觉没脸,就要回去。”
      可见,作为没有倌人天资的倌人们的代表,诸金花们不仅在肉体上受到折磨,在精神上还要受到蔑视,因为她们没有办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这让我们想到赵二宝,也让我们想起李浣芳,心中暗暗担心。
      11.其他倌人
      除了以上几位倌人外,书中还提到了其它的倌人们。如吴雪象、孙素兰、马桂生、袁三宝、林素芬、蒋月秀、覃丽娟、文君玉、林翠芬、姚文君、张秀英、金爱珍、杨媛媛、屠明珠、赵桂林、苏冠香等,限于本文篇幅以及与主题的相关程度,这里不再赘述。
      
      
      
      
      
      
      
      
      
      
      (二)非书寓倌人形象分析
      除了书寓倌人以外,在当时的上海,还有一些倌人,这些倌人不是政府在册的书寓倌人,而是自己挂牌的性自由职业者,民间称呼为“野鸡”。这些民间女子走上倌人之路一般有两种必备原因。第一,家庭生活拮据,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一般失去男性(比如一个家庭中的丈夫、儿子、父亲等),并且没有族人照应的女性家庭,更容易操持这种职业。第二,家里有至少一个年轻的女性,以招徕客人。
      在《海上花列传》这本书中,韩子云塑造了几个非书寓倌人的形象。这些民间妓女,接待的客人大多是一些贩夫走卒,管家店员,以及其它底层的社会工作人员。这一方面固然可以看出非书寓倌人收入的微薄(因为这些底层人员并不赋予),另外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上海,十里洋场中烟花柳巷醉生梦死追求欲望的人群是多么的庞大。
      1.居安里潘三
      潘三是《海上花列传》中出现的一位民间妓女形象,在书中,潘三的工作场所就是她在居安里的家,她的客人包括宋蔼人的管家张寿、王莲生的管家来安、徐茂荣、李实夫以及赵朴斋,这些人可以自由出入她的家,并且随时对她进行欺侮。在这些客人到她家进行交易的时候,需要给她一定的钱财,用来买酒菜和点心。但是,这些人并不会为保障她的生活负什么责任,也不会像亲人或者朋友那样关心她,她只是她们厮混的对象,用来解决无聊、打发时间,以及发泄欲望的工具。
      潘三的形象以及生存状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上海滩繁华之下平民或者贫民的生活,尊严和体面在这里是不存在的。管家们为了附庸风雅而去狎妓,然而他们又支付不起书寓昂贵的费用,于是就在自己的身边寻找一些为生活所困而出卖自己的女性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一种可悲的现象,因为人的尊严在这里所剩无几,人的理性在这里没有什么用处;同时还是可怕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已经冷漠到只剩下赤裸裸的财色交易。一个辛苦赚钱,只是为了去在自己的同胞姐妹身上发泄欲望,一个为了生存,必须摒弃自己的尊严,以身体为砝码来赢得一日三餐。而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可怜人。
      2.新街王阿二
      王阿二是《海上花列传》中出现的另外一个民间倌人形象,她与潘三的不同在于,相比较潘三的要求客人尊重自己,她更加随便。以至于书本的开头,赵朴斋就拿她跟陆秀宝对比。相比较陆秀宝,王阿二更便宜,更随便,这就是两者的差别。
      所以,王阿二是一个比较混沌的人,她对于野鸡没有什么概念,认为不过是一种正当行业,并不以之为耻,这一点跟赵朴斋一家倒是很像。然而这种超出常人的麻木常常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就像鲁迅先生在作品里面一直批判的“国民劣根性”一样,缺乏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让王阿二们成为近代中国愚昧大军的一员,也是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群体中的一个典型。
      3.大兴里诸十全
      在《海上花列传》的几个民间妓女形象中,诸十全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按照书中第十六回的描述,诸十全有一张亮晶晶的脸,水汪汪两只眼,之所以要做生意是因为家里的男性出现事故,自己与婆婆诸三姐二人没有什么生活来源,所以出此下策。由于自己是一个良家妇女,诸十全显得一副好人家女子样,这打动了李实夫的心,并且成为诸十全的一个客人。在以后的故事发展中,二人的感情不断升温,而诸十全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然而,她仍然手心比别人热(应该是一直在生病),生活并没有特别大的好转。
      在诸十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上海,人们(起码是下层社会的人)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已经十分开放,“开堂子做生意”似乎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没有人会认为有什么不妥。诸十全新婚不久,为生活所迫要去接待客人,她自己似乎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对待客人也尽其全力。这固然与她知识不多,受传统文化中妇女三从四德的影响比较少有关,另外我们也不难看出,在西方性开放文化影响下,诸十全们受到的后遗症。开放与宽松的舆论环境并没有为她们提供精神与道德层次的上升,只是为她们从事性行业消除了社会干涉。这不能不说是可笑的悖论。
      
      
      
      
      
      
      
      
      
      
      
      
      
      
      
      
      
      
      
      
      (三)其他女性形象分析
      除了倌人外,《海上花列传》中还塑造了一些其他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娘姨,二是大姐,三是老鸨。
      1.娘姨
      《海上花列传》中的娘姨众多,基本上每个倌人身边都有娘姨,娘姨一般是一些中年女性,负责给倌人的客人带路,端茶送水,帮倌人传话以及维持书寓秩序。
      一般情况下,娘姨们可以有自己的家庭,如周双珠的娘姨阿金,就有自己的孩子阿大,还有丈夫阿德保,一家人都为书寓服务。
      倌人与娘姨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两者都是书寓的工作人员,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然而,一般说来,倌人的地位要高于娘姨,可以命令娘姨为自己提供服务。有些娘姨违反了书寓规定,倌人们还可以对其进行批评。如上面说到的阿金,她们一家经常吵架,阿德保经常打阿金,这是周双珠就会批评阿金一家,当然更多的时候会安慰一下。
      另外,娘姨与倌人是一种合作关系,并不存在一个娘姨必须跟着一个倌人的规定。比如沈小红后来失势,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她的娘姨出于生活考虑就会选择跳槽到别的书寓,为其他倌人服务。
      但是在非书寓倌人那里,这种情况又另当别论。因为这些倌人的娘姨一般就是自己的亲人,所以二者的关系就是家人关系,一般不会存在跳槽不跳槽的问题。
      2.大姐
      大姐是为倌人服务的小丫头,一般是一些年龄不大的女性。这些女性除了服侍倌人的日常起居,为其梳头洗脸,穿衣打扮之外,还负责倌人衣服的清洗,房间的收拾,客人的招待,有时还要忍受客人的骚扰。比如书中第二十三回,卫霞仙的大姐阿巧,不仅仅要每天起早贪黑为卫霞仙以及她的客人服务,还要忍受客人的调戏,这个忠厚不会玩的女孩子,受不了这样的对待,甚至跑到自己的姨姨小妹姐(倌人吴香君的娘姨)家里去哭诉。
      另外,大姐与娘姨不同,可以由自己服务的倌人随便赠送,如上面提到的阿巧,后来就被卫霞仙送给了赵二宝,并且会与赵朴斋成为夫妻,当然这是后话。
      3.老鸨
      老鸨就是开堂子的女性,倌人是她们买来的讨人,也就是为她们做生意的员工。老鸨一般拥有倌人的卖身契,为倌人接待客人提供场所和必要的设备,倌人的收入大部分要交给老鸨,因此老鸨的财产多少,由倌人生意的多少决定。这就让老鸨与倌人的关系显得奇特,一方面自己是掌握倌人人身自由的人,另外一方面,自己的收入来源将由倌人来决定。
      大多数时候,老鸨们为了自己的收入,会对倌人进行一系列没有人性的压榨,就像夏衍在《包身工》里讲的一样,老鸨们就是倌人的工头。由于老鸨们在社会上影响极为恶劣,所以一般文学作品中,对老鸨形象的塑造以不好的居多。
      在《海上花列传》中,韩子云塑造的黄翠凤的老鸨黄二姐可以看作是老鸨形象的典型。她谄媚逢迎,欺软怕硬,凶狠刻薄,贪图金钱,还有姘夫,对于已经赎身的黄翠凤,还三天两头去骚扰,想夺其钱财。然而看到这位女性为了金钱如此不顾廉耻,又不禁让人心生同情。
      
      
      
      
      
      
      
      结 论
      1888年,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22]作为晚清描写上海世情的代表性作品,《海上花列传》中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因而其命运也更能引起人的反思。
      综合说来,《海上花列传》中的女性,无论是当红的大倌人,还是服侍倌人的大姐娘姨们,她们的生存状态,容易让人想起佛经里的一句话:众生皆苦。这些人生活在自己并不能掌控的世界中,生活随不可知的命运而上下沉浮,生老病死,奋力挣扎。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被侮辱与被损害》这本书中塑造的女主人公一样,无论她们怎样,在既定的社会状态下,她们大多仍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群。社会之风吹向她们,她们只能随其摇摆,极力忍受而无法还手。在这里韩子云给读者展示的,是一种人的生存的困境以及无奈,一如萨特所言“他人即地狱”,他者的存在让这些女性永远被威胁,而这种压力,除了自身的欲望之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
      中国的妓馆文化由来已久,发展到近代,国破家亡,鸦片横行,让这种原来显得高雅风流的举动带上了浓重的烟火熏气,以及炮声隆隆下的颓靡气息。人群生机勃勃,然而这种生机却带着腐败的气息,生活在这种生机中的人,却浑然不觉。在之前的狭邪小说中,才子佳人或许还存在一些,在之后的狭邪小说中,世态人情已非作者所关注,惟有《海上花列传》,作者具大悲悯,有大关心,冷静、如实、认真将这十里洋场千姿百态描写出来。鲁迅先生所谓“平淡而近自然者也”[23]。从这个角度来讲,《海上花列传》足以与《红楼梦》比肩媲美。
      
      
      
      
      
      
      
      
      
      参 考 文 献
      [1][3][4][5][6][8][9][10][11][12][13][14][15][18][19][21](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第320页、第1页、第5页、第243页,第243页,第29页,第34页,第242页,第242页,第19页,第42页,第162页,第221页,第168页,第111页,第180页。
      [2][2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273页,第273页。
      [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92页。
      [16][20]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57页,第350页。
      [17]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42页。
      [22]恩格斯:《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第462页。
      
      
      
      
      
      
      
      致 谢
      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已经是2011年的夏天。从开始写到现在,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然而,终于还是写完了。
      感谢指导老师郭浩帆先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了不少帮助。在本次论文的选题以及写作过程中,郭先生提出了不少可以操作的具体建议,同时提供了有关《海上花列传》的许多珍贵资料,对此表示感激。
      感谢韩子云先生,鲁迅先生,胡适先生,以及所有在近代小说研究中做出贡献的人,感谢所有埋头治学的人,正是你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才构成了学术的大厦。
      感谢济南大学文学院的所有老师,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感谢研究生考试,感谢自己经历过的一切风风雨雨,大学行将结束,新的征程将要开始。
      感谢蓝天,感谢命运,感谢自己。
      
      2011-05.17——05.22
      
      
      
      
      
      
      
  •     透过重重的历史的迷雾,
      人们定睛观望,使人目眩神迷,蚀骨销魂。
      
      http://tan.kongfz.com/book_detail.php?bookId=174479&shopId=10506
  •   我看侯孝贤拍的电影《海上花》的影评,有篇讲,周双玉同吴淑人吞生鸦片,是假的,是周双玉特意放蟋蟀什么的,制的假鸦片,这反映出这个女子的饶有心计。
    蟋蟀这出是张爱玲的《海上花》里面透露的。你的这篇论文中没有提到?
  •   楼主没有认真看《海上花》
  •   错误多多,美化多多,根本就没有看这本书就胡乱写的。随便挑挑就全是错,黄翠凤穿孝是有孝心??她一贯的目的根本就没有看明白!阿巧是卫氏送给赵二宝的??漱芳妹子浣芳,陶玉甫真的啥都没管吗???名字更是错了一堆,真不知道这文章还放上来是为啥,凑数的吗?
  •   呵呵,真的,不怪别人说,是怎么写的论文?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呵呵,你好好看书了吗?
  •   诸十全那水汪汪的的眼睛及手心热,是因为性病..................没有好好做功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