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杰

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徐福生 编  页数:348  字数:320000  

内容概要

《世纪》是全国文史研究馆系统的为数不多的一份公开发行的文史综合性刊物,它凭借全国文史研究馆系统文史人才荟萃的优势,一开始就抓紧进行了“抢救”性的组稿,努力组约年资高、阅历深、史绩丰的历史当事人的“亲历、亲见、亲闻”的馆员回忆撰稿。这些稿件以第一手资料披露中国百年重大历史事件内幕、介绍历史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和趣闻轶事,许多还是独家报道,史料价值高,吉光片羽,弥足珍贵。馆员们不顾年迈,勤于笔耕,热情撰稿,把《世纪》作为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服务社会的园地。杂志创刊迄今,发表的全国各地文史研究馆馆员的大量稿件,在出版的60期中已达1800余篇,约800万字,照片3700余帧。因为作者们的各异阅历,始终与中国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都和国家的兴盛和曲折、欢乐与忧患联结,所撰题材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历史研究、教学和文艺创作不无参考。这批“三亲’’资料,记载了历史的真实一一或一个侧面、或一段时期、或一个角度,它能让人们透过它,窥视和认识已逝去岁月的事实面貌。虽然它的视角是局部的,但有时其真实性甚至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史书,有时不仅可纠正正史之误,补正史之缺,更可透过它,让人们认识更深层交的内涵。    二十世纪的精英,汇集成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他们的事迹风范,是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史料。本书记述他们之中许多感人的革命事迹和精神,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和照片展示,不仅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而且真实严谨,具体可信。既为文史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更为广大读者呈献了多彩的精神食粮,形象生动的德育教材。

作者简介

徐福生,男,1971年2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原连云港市教育学院(现连云港师专)史地专业。现正在参加本科自学考试。因农村初级中学的实际工作需要,曾经先后任教过地理、历史、政治、英语学科。近两年来任教初三历史,今后有意从事史地或者“综合课”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在认真教学的同时,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尝试撰写教学论文并取得了一点微薄的成绩:
1993年获“市第三次中学地理优质课评比”三等奖
1997年指导学生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1999年英语论文获市一等奖
2000年英语论文获市“五四杯”一等奖
2000年历史论文获市三等奖
2000年地理论文获陕西师大《中地参》评比二等奖
2001年德育论文获市教育学会评比二等奖
2001年英语论文获市“五四杯”三等奖
2001地理基本功竞赛第二轮参赛者

书籍目录

多留一点“信史”——代序言符定一与毛泽东的师生情毛泽东与他的书法老师毛泽东延安数次遇险我和毛泽东一次不平常的会见毛泽东、王芸生关于“另起炉灶”的对话毛泽东为何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我参与重庆各界欢送毛泽东返延安毛泽东看京剧说京剧毛泽东说名道姓毛泽东对文史研究馆的真情伟人毛泽东风范纪实毛泽东来到杭州寻常百姓家玲听周恩来同志作报告司恩来与鲍乃德的合影钱昌照忆周恩来司恩来三次接见爱新觉罗家族瞿秋白、周恩来为“江浙同乡会”假案平反刘少奇的三次特殊休假关向应在上海苏区的“财神爷”毛泽民伍修权与张国焘的一段“私交”寺王若飞同志在重庆的日子刁仲勋在延安“抢救运动”中贺子珍的最后岁月彭德怀的第一个妻子刘坤模为“一大”寻找续会地的王会悟介绍邓小平入团的汪泽楷创造新桃花源的革命奇人傅柏翠章安翔老人话刘伯承元帅叶剑英“舌战群儒”陈赓挥师回南昌粟裕在“文革”中张爱萍被囚提篮桥开拓将军叶飞忆我的丈夫耿飚许世友跪见毛泽东许世友三次自杀真相潘汉年与鲁迅的交往潘汉年和扬帆的惺惺相惜井冈山下,潘汉年的末后岁月陈毅不忘陈书农救命之恩陈毅与肖菊英的婚恋陈毅在上海起草《九月来信》新发现陈毅的一篇报告文学李明扬与陈毅相识在苏中抗战中陈毅接见陆大公陈毅市长与上海戏曲陈独秀的“犯罪记录卡”一张被张冠李戴的陈独秀照片陈独秀写自传为何只开了个头陈独秀出狱时的“书面谈话”陈独秀与他的《小学识字教本》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色英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