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吴雷川  页数:183  
Tag标签:无  

前言

  吴雷川先生撰著《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一书既竞,嘱我为它写一篇序文,我以自己学识谫陋,对于基督教和中国文化都没有深刻的研究,本不敢答应,但后来将此书细细读过一遍,觉得它思想新颖,持论公允,而又能处处针对中国现在的需要,发人深省,因此引起我自己不少的感想,觉得有说几句话的必要。又因为著者是我多年的朋友,并且在年龄、学问和经验上都是我所敬畏的一位前辈,不但情不可却,并且为这一本有意义的著作,结这一段文字之缘,于我是一件荣幸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便不揣冒昧,写了这篇文字,以就教于著者。  这本书把基督教和中国文化,分作两部分来个别地叙述。对于基督教,它认为就耶稣的教义而言,它是一个革命的宗教——谋求社会改造的宗教。它征引了福音书中许多关于耶稣的言行,大胆地否认传统的说法,以为耶稣的宗教不是一般所谓精神的、个人的宗教,而是充分地表现着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造的意义的宗教。对于中国文化,在学术思想之部,它是征引了几位学者的意见,以说明中国文化的本质;在政治社会之部,它是取批评的态度,把中国文化过去许多的弱点指出来。它不承认中国有“复古”的可能,也不承认可以用旧酒装新瓶的方法,把旧文化的某些部分,机械地应用于今日的中国。在另一方面,它却不否认中国文化在过去的贡献和对今日的意义。

内容概要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把基督教和中国文化,分作两部分来个别地叙述。对于基督教,它认为就耶稣的教义而言,它是一个革命的宗教,谋求社会改造的宗教。它征引了福音书中许多关于耶稣的言行,大胆地否认传统的说法,以为耶稣的宗教不是一般所谓精神的、个人的宗教,而是充分地表现着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造的意义的宗教。对于中国文化,在学术思想之部,它是征引了几位学者的意见,以说明中国文化的本质;在政治社会之部,它是取批评的态度,把中国文化过去许多的弱点指出来。它不承认中国有“复古”的可能,也不承认可以用旧酒装新瓶的方法,把旧文化的某些部分,机械地应用于今日的中国。

作者简介

  吴雷川(1870-1944):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中国基督教激进思想家,中国本色神学的开拓者之一。原名吴震春,字雷川,祖籍浙江杭州府钱塘县。187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886年在杭州考得秀才,1893年考得举人,1898年考得贡士与进士,从而被点为翰林入翰林院。在出翰林院回到清江浦后,于19051909年任江北高等学堂校长之职,1909年供职进士馆,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短期出任杭州市长,1912年任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前身)监督(即校长)。1912—1925年,重返北京任教育部参事等职。在此期间,吴雷川接触到基督教,并干1915年受洗入圣公会。自1922年起,他在燕京大学任教,1925年被聘为专职教授,1926—1929年出任燕京大学副校长,1929—1934年担任燕京大学校长,因而成为该校首任中国人校长。1934年他辞掉校长一职后继续担任燕京大学的教授,直至1940年燕大在北平关闭。

书籍目录

导读吴序自序第一章 引论第二章 耶稣事略第三章 耶稣训言纲要第四章 耶稣为基督第五章 基督教在世界历史上的价值第六章 基督教与中国的关系第七章 中国文化已往的检讨上(学术思想之部)第八章 中国文化已往的检讨下(政治社会之部)第九章 中国文化未来的展望第十章 基督教更新与中国民族复兴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引论  我开始要写这本书,总觉得是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忽然想到从前王湘绮老人有给他的门人宋孝廉的一封信,论及宋孝廉住在客店中衣服被盗的事,其中有一段话说:  天下之有四川,四川之有省城,省城之有陕西街,陕西街之有客店,客店之有宋孝廉,宋孝廉之有衣箱,衣箱之有衣,诚不可云太仓之一米矣。一旦被盗,而日有司之责,何其重视有司乃至于此耶?  他用这种幽默的论调,意思是要说明世间事都是偶尔遭值,劝宋孝廉应当达观。因而我想:以世界之大而有中国,以中国之大而有数千年相传之文化,又以世界宗教类别之多而有基督教,以基督教在世界传布之广而流传及于中国,乃于此时此地,有身为中国文化所涵育而又信奉基督教的我,就有青年协会约我写这本书。这也只是偶尔遭值,正不必过于矜持。尽可展开胸量,放大眼光,按着我所知所能,将关于基督教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叙述出来。不问别人说我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多见其不知量”。在我也只是因为有此遭值,就尽我的能力来应付此遭值而已。  我既有上述的感想,就觉得要写这本书,固然不可抱着狭隘的偏见,高举所信奉的基督教而任意批评中国固有的文化,也不必有意地要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对比,解释二者的异同或得失。因为若是照那样写法,总不免将本问题的范围缩小。我于是决定我的写法:(一)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分别论述,使它们各自有其园地,公开地任人观览与批评。(二)不注重已往和现在而注重将来,示人以进步的思想。(三)以中国为重心,无论是说明基督教,或是讨论中国文化,无非求有益于中国。我以为必如此写,才能不蹈从前有些这类文字的窠臼,并且表明此问题不只是基督教的问题,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未来的问题。  因此,本书的结构,就是先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分为两大部分,各自为章,依类叙述,最后乃有一章合论,使之集中于某一论点。而在未分章叙论之前,我将对于宗教、基督教、中国文化各方面先有一个概说。  我对于宗教的看法约有以下的几点:  一、宗教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一种动力。荀子《礼论篇》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可知人有欲求,即是为自身的生命奋斗,所以欲求是人的本能。本能最显著的是求食与求偶,有求食的本能才能维持生命,有求偶的本能才能延续生命。这正是《礼记》上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此外又因求福与免祸而有自卫的本能,因惊奇与探究而有求知的本能,因竞争与互助而有合群的本能,也都是人类生存奋斗中自然的现象。而现时人查考宗教的起源,却正与上说的五种本能有关联,因此宗教乃是整个人生向上的欲求所表现的态度,自然就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一种动力。

编辑推荐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作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中国基督教激进思想家,中国本色神学的开拓者之一。原名吴震春,字雷川,祖籍浙江杭州府钱塘县。187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886年在杭州考得秀才,1893年考得举人,1898年考得贡士与进士,从而被点为翰林入翰林院。在出翰林院回到清江浦后,于19051909年任江北高等学堂校长之职,1909年供职进士馆,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短期出任杭州市长,1912年任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前身)监督(即校长)。1912—1925年,重返北京任教育部参事等职。在此期间,吴雷川接触到基督教,并干1915年受洗入圣公会。自1922年起,他在燕京大学任教,1925年被聘为专职教授,1926—1929年出任燕京大学副校长,1929—1934年担任燕京大学校长,因而成为该校首任中国人校长。1934年他辞掉校长一职后继续担任燕京大学的教授,直至1940年燕大在北平关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