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仁者的教诲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王兴康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在历史上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中国曾经发生过天翻地覆的变迁,但这种影响至今依然存在。因此,学习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华民族的性格,都离不开研究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家学派。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家世衰微,失掉了贵族的地位。由于宋国发生了内乱,孔子的曾祖父逃到鲁国避难,于是便成为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孔子三岁那年就去世了,因此,孔子的少年时代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经历,使孔子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社会,增长了他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他曾经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据史料记载,孔子少年时曾从事“儒”业(替人办丧事当吹鼓手之类);二十岁以后,做过委吏(仓库管理员)和乘田(看管牛羊)。他勤奋好学,博学多能。三十岁左右,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有“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第一次让平民百姓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四十七岁时,他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即鲁国都城曲阜的行政长官),又任司空(主管建筑的官员)、司寇和大司寇(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员)。五十三岁那年,他代理宰相三个月。后来,因鲁君接受齐国的女乐,荒废政事,孔子便离开了鲁国,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推广他的政治方案。此次出行,历时十四年,途经卫、曹、宋、郑、陈、蔡、楚共七个诸侯国。结果,七国的国君对孔子的学说大多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而孔子也未获重用。六十八岁那年,孔子回到了鲁国,开始专心致志地整理、传授古代文化的的工作。   本书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事,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基本的材料。本书精选了《论语》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今译,基本上反映了《论语》全书的面貌。全部述评可说是一部系统研究孔子思想及其影响的专著。为了适合读者的阅读口味,本书更以全新的版式风格,并配以精美的插图呈献给广大读者。读者可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取众多知识。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前言第一章 论仁德第二章 论 道第三章 论修养第四章 论处世第五章 论孝悌第六章 论为政第七章 论教育篇目索引

章节摘录

  [述评]  恭、宽、信、敏、惠,这是五条从政的原则,也是五条为人处世的原则。  恭,是说态度要庄重。态度庄重,便不会受侮辱,而态度庄重,首先必须内心庄重;否则,便如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不久便会露出马脚,失去别人的尊敬。孔子说的“出门如见大宾”,强调的也是这个“恭”字。对领导者来说,庄重的态度尤其重要。官架子太大,遭人厌恶;一点没有官架子,不利于威信的树立,关键是把握好适度的分寸。  宽,是说对人要宽厚。对上级、下级、长辈、小辈,都要宽厚,要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原谅别人的过失,正确对待同别人之间的矛盾。杭州灵隐寺旁有一尊袒胸露腹、双耳垂肩、笑口大开的弥勒佛,两旁有一副不知出自哪位大手笔的名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具备了这种宽大为怀的精神,就会得到各方人士的拥护。  信,是说许下的诺言一定兑现,也意味着信任别人和受到别人的信任。孔子非常重视这个“信”字,在《论语》中曾多次提及,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等等。《韩非子·说林下》篇记有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讨伐鲁国,向鲁国勒索谗鼎。鲁君送了一尊假鼎给齐国。齐人说:“这是假的。”鲁人说:“这是真的。”齐人又说:“如果你们的乐正子春来说是真的,我们就相信。”鲁君去请子春帮忙。子春说:“您为何不送真鼎呢?”鲁君说:“我喜爱真鼎,舍不得。”子春说:“君王爱真鼎,小臣也爱自己的信誉。”可见古代的智能之士是如何爱惜自己的信誉!在商界,所谓“百年老店”、“金字招牌”,其特殊的价值就在于一个“信”字。信誉本身就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  敏,是说反应快,做事敏捷,不像算盘上的木珠,拨一拨才动一动。敏与不敏,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敏者应避免做事粗糙,有时“敏”过了头,反而会给人留下“毛毛躁躁”的印象。不敏者则应有意识地增加练脑、练手的机会,提高工作效率;一时还赶不上人家,则可采取“笨鸟先飞”的策略,以勤补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语·仁者的教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论语·仁者的教诲,这套从书很好
  •   还差一本,遗憾
  •   主要是想读论语吧,而觉得作者概述的也不错。读起论语起来,心里很平静,甚至是一种享受,不管是什么论语,都不要背离儒家的本意,这是根本。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不过,在一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还是有些欠缺,所以说是国学的入门读物吧。还有一点,就是,在教诲仁的时候,还是缺乏了一点点对儒家仁的真正理解,还有就是个人情感充斥其中,然而,众所周知,更加客观和稳妥的表述,有利于初学者,所以,书文须慎之又慎。
  •   收到的书有点陈旧,看到作者,一百度,原来是出版社的领导,不会是关系书吧,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