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研究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单周尧 编  页数:3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东西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西学中用——重读刘若愚先生《中国诗学》有感;略论近年西方学者的甲骨文研究;杜甫与“现实主义”的接受等。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新颖,注重理论阐述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艺术创意与表现技法的结合,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

作者简介

  单周尧,祖籍广东省东莞,1947年生于香港。香港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人。自1975年起,即任职于香港大学中文系,讲授文字学、音韵学、《左传》等课程,研究范围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出土文献、粤方言、《左传》等。现任香港大学陈汉贤伉俪基金中文明德教授,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院士,清华大学名誉研究员,南开大学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名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湘潭大学名誉教授,《东方文化》主编,《中国语文》、《人文中国学报》、《岭南学报》、《粤语研究》编辑委员,《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文与哲》顾问委员,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副主席,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会理事。专著有《中国语文论稿》、《文字训诂丛稿》、《左传学论集》等。粤方言方面,曾参加常用字广州话读音委员会及广州话正音委员会之正音工作,为第一届及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之召集人,粤方言之著作有《第一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主编)、《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之一)及《广州话正音字典》(副主编)。

书籍目录

序 傅教士封张献忠掾蜀稻王的记载 ——《圣教入川记》的宗教舆文化观黠 西学中用 ——重读刘若愚先生《中圜莳学》有感 略论近年西方学者的甲骨文研究 二十一世纪筒帛研究的新视野 ——从楚简《老子》研究探论束西方单者的古籍整理方法 “三武之福”研究之一:日本圣武天皇《建国分寺之韶》写定畴同 再议 摩酰首罹舆唐宋祆神 杜甫舆“现寅主羲”的接受 宋朝历史形象的塑建 ——费正清《中圜新史》的启示 宋代雕版印刷之傅媒效虑 ——以谷登堡活字印刷作封照 西方学者封金海陵王的评价 范礼安舆澳朗圣保禄孥院: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柱 翻浑•政治•教争:龙华苹民译《圣若撒法始末》再探 弑论巴黎外方傅教会的在华活勤 分歧舆融合 ——金壁叹舆新批评的文论比较 明末清初的明史建构活勤 清儒王心敬太机说之人文思想努议 宝鉴正反照 ——论《红模萝》薛蟠的表和裹 从宽鬏到紧缩:1802—1840越南阮朝基督教政策研究 “公堂宝案薪傅速,流裔遗珍辨镜新” ——从荷兰顿顿大学漠学研究院所藏印度尼西亚莘人“吧圜公堂”匾聊碑 记舆楷案探论移民史寅 从《遐逦贯珍》的“喻言一则”到《英莘青年》的英议“中圆故事” ——束西文化交流的一佃侧面 西臀柬傅史的一佃侧面:“脑筋”一词的来屋 穆藕初舆西方企柴管理之引进 西孥束束舆黄人《普通百科新大辞典》的编纂 梁兽超的中西文化观及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位置 从知识结构蒋移看梁启超思想的内核价值舆深层燮化 席勒美孥封于王国维“境界”论的影响 “鲁迅舆尼采”研究之屋史舆髅展(1918—2007) 茅盾作品中的“欧化”表连 二十世纪初《新着国语文法》的“西髓中用” 筒谕桑格夫人节育观封中国“多子多福”观的街擎 西方漠孥家笔下的东方弹弦乐器 ——文化交融的痕迹舆傅统乐器译名的西化和漠化 饮食文化的形成舆畴空发展迥程 ——以庚柬菜系为例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中圆舆西方 “观黠”(Point of View)概念的跨语境应用 ——兼谈中西方小说批价傅统差冥 世界性的同步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圆现代主莪莳诗歌 上海渝陷时期女作家小说中的文化撞撃 焦尾狮混髓文化象征舆意象初探:以雨首新革、新英诗歌为例 星•光 ——莳人之思舆宗教符虢 论东西文化发展的畴差:以罗门“灯屋”的美孥思想焉例 论染《另一复耳朵的敲撃声》之孤独感研究:以西方精神分析焉 理论建槽 《岜曲演唱理论业害》成害的启示 晓云法断的给书艺衍舆国际文化交流 Hegel’s and Karl Marx’s Construct of China Deep China:A Travelling Metaphor The Sino—French Connection and Worl d War One Chen Hengzhe and the Transf6rmative Uses of History:Some Comments on her Affiliations and llet ShortHistory 0f the EuropeanRenaissance A Pioneering Comparatist and the Architectonics of Zong Baihua’s Aesthetics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印刷传媒之崛起与繁荣,究竟生发哪些效应?这是印刷文化史研究之课题。拉斯威尔(Lasswell)和布莱道(Braddock)之传播理论,十分重视传播媒介达到之目的,以及生发之效果。苏轼《李氏山房读书记》曾谓:“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文中对于雕版图书触生之创作及著述型态,其效应已作若干提示。对于宋诗特色之促成,笔者已发表若干论文,最近结集出版《印刷传媒与宋诗特色——兼论图书传播与诗分唐宋》,分别从宋刊唐诗选集、宋刊唐人别集,以及宋人选宋诗、出版宋人别集各方面作论证。本文则尝试从接受反锁、反应回路之视角切入,参考传播学理论,考察阅读精博,家能著书之风气,以申说宋诗特色之形成与嬗变,进而论证钱锺书“诗分唐宋”之命题。又讨论印本崛起,尽心校雠,讲究版本,而版本学、目录学以兴。同时,印本易得,造成阅读接受之负面反馈,亦一并论述。 二、宋代雕版印刷之传媒效应 唐代文学之辉煌灿烂,清代蒋士铨曾感慨“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宋人面对此种困境,因应策略,首在汲取古人、尤其是唐人之优长,作为自我安身立命之养料;既以学古学唐为手段,复以变古变唐为转化,终以自成一家为目的。从学习优长,到变古变唐,到自成一家,每一历程都牵涉到大量阅读书籍,方能因积学储宝,出入古今,而斟酌损益,新变超胜。笔者以为:雕版印刷之崛起与繁荣,所触发之图书流通、知识传播效应,是宋代文明登峰造极之推手,是宋型文化孕育之功臣,是“诗分唐宋”之重要触媒,是“唐宋诗之争”公案中之关键证人。笔者深信:就宋诗特色之形成来说,其中自有雕版印刷之推波助澜,图书流通之交相反锁诸外缘关系在。循是可以想见,宋诗之外,词、文、赋、四六及其它宋代文学门类,及宋代经学、史学、理学、佛学禅宗、道家道教,标榜会通、集成、新变、代雄者,要皆与雕版印刷之繁荣,图书之流通有关。北宋以来,印本与藏本写本并行,图书信息量必然超越盛唐、中晚唐与五代;至南宋末理宗、度宗时,印本逐渐取代写本,对于阅读接受、学习定向、文学创作与批评理论,甚至文化转型,必有影响。至于影响之层面有多广大?有多深远?宋代有哪些学术门类最受冲击?这都有待进一步考察与论证。

编辑推荐

《东西方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西方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