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研究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日) 村上哲见  页数:597  译者:杨铁婴,金育理,邵毅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宋词研究》是汉学家村上哲见的代表作,是其词学研究的集成之作。作者将此书的上部《唐五代北宋篇》出版为《北宋词研究》,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又以此书获得日本学士院奖恩赐奖。
  此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唐五代北宋篇》于1976年由创文社出版,分上下两篇,历史地考察了词从唐五代到北宋充分成熟的发展过程,阐明了各种影响因素:上篇唐五代词论借助对温庭筠、《花间集》的分析,解构了词逐渐具备独立的文艺性,成长为韵文文学的经过。下篇北宋词论借助对张先、柳永、苏轼、周邦彦这四个给词的发展带来转机的代表词人分析,论述了词在北宋确立了韵文样式的地位,达到高度成熟的情况。
  下部《南宋篇》于2006年由创文社出版,借助对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周密这四位南宋顶级词人入木三分的剖析,揭示了南宋词在北宋达到一个顶峰后的演变脉络,指出南宋独有的非官僚专业词人带来了精致细密的词风。附论考察了《杨柳枝》词和陶枕词以及万树的《词律》,澄清了在词史研究中的一些偏见与疑问。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村上哲见 译者:杨铁婴,金育理,邵毅平

书籍目录

自序
绪言
序说
上篇 唐五代词论
下篇 北宋词论
附论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二章 诗与词 第一节 问题的关键 “诗”这个字(或单词)在今天,通常是当作广泛地包括全部韵文文学在内的涵义而使用的。但是众所周知,在中国的传统认识上却并非如此。虽然同前一章所谈内容会有相当的重复,但是如果变换一下着眼点,而以“诗”字为中心整理其概念,则可知在古代它是广泛地意味着歌谣之辞,可以认为这是它的原意。有时也是极为具体地指所谓《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而言,这一定也是因为认为此书是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春秋左氏传》中到处引用的“诗曰”云云,都是《诗经》或其原型的古代歌谣之辞。《汉书》卷三十《艺文志》中称“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时,系指有关已经固定为三百零五篇的《诗经》的著述而言。而且正如前面所举出的,在《汉书》等著作中,将乐府之辞称为“诗”,也不外是继承了歌谣之辞的原意的用法。到了六朝时代,固然也继承了上述用法,但是实际上指当时盛行的五言诗而言而成了第一义。例如,梁钟嵘的《诗品》中所说的“诗”,是专指五言诗而言。但是从广义来说,也有将歌辞也包括在内而称作“诗”的,例如梁昭明太子的《文选》中的“诗”,虽然以五言诗为主,但是也将“郊庙”、“乐府”、“挽歌”、“杂歌”等歌辞也算作其中的一类。这样,至唐代,当近体诗律完备起来以后,遂将继承以前体裁的作品当作古体而与之并列,并将双方包括在内,统称作“诗”。“诗”的概念于是固定下来,其后产生的新的韵文样式,已不再吸收在其中,而当作另一种样式而与之相对列。铃木虎雄博士的《中国诗论史》说: 称为诗的一切形式,尽于唐世,尔后至今,诗未尝产生新体。这是指上述中国的传统认识中的“诗”而言,并非像今天这样是指包括全部韵文文学之意。就是说,这并不意味着韵文文学形式的发展在唐代已经停止,不言而喻,其后还产生了所谓“宋词”、“元曲”所代表的那种新的韵文形式。那么,为什么“诗”的概念在唐代固定下来,而其后产生的韵文形式不曾吸收到其中呢?我想,这里面包含着许多有关中国传统的文学认识问题。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考察过将“词”看作一个独立的韵文样式的认识,至北宋中叶已经形成。在这里我想考察一下这样的问题:“词”是怎样与“诗”相区别的?以及为什么必须那样地加以区别?这个问题同时也将在相互对比的基础上弄清这两种样式具有的特点和独立性。

编辑推荐

《宋词研究》由村上哲见所著,论述日本当代汉学家村上哲见研究中国词学,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认为海外汉学研究是巫待发展的新兴学科,研究海外汉学属逆向研究,既探讨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研究,以求补充和延伸国内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又可反之观照国内学者研究本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开启研究本国文化与文学的新视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宋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宋词里不错的书了
  •   小日本研究诗歌,也是奇奇怪怪,半真半假,日本人是古怪的民族
  •   师从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名门之后
  •   换个视角看宋词
  •   非常好的书,有观点,有思想
  •   非常棒,包装也好,继续关注
  •   内容不错,硬封一角有褶,对于收藏很痛惜。可见发货安排方面很不负责。不太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