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林往事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周正平  页数:195  字数:25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和周正平教授是同事,任教于上海大学。我对他的印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的。他是金石书画多面手,在书画界已有一定影响,平时话语不多,淡泊超然,也不去争什么。可能是对他比较了解的缘故,承正平君信任,热忱相邀,为其新著《上海艺林往事》写序。然而,说心里话,接受这样的重托,难免惶恐不安,好在正平为人谦和诚恳,笑道:“不必介意,写你真实感受即可。”我听后心甚宽慰。阅读书稿的那些日子,正值岁末年初,窗外大雪纷飞,屋内寒气袭人。读着、读着,渐入佳境,竟然不觉寒冷,久久不忍释手,这大概就是一部好书的魅力吧!东南形胜,江海通津,繁华都会。上海,融东西方文化之精华,开一代新风之先,艺家云集,艺事辉煌,举世瞩目,海派文化,永远是说不尽的话题。为了不让海上艺术家们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也为了完成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为自己敬重和熟识的已故师长们写一些回忆文章以志纪念,正平在教学之余,花费多年功夫,写成了《上海艺林往事》这本令人喜爱的书。《上海艺林往事》也许只是众多书籍中的沧海一粟,然而,其内涵丰富,主要涉及书画、篆刻、诗文,图文并茂,语言朴实,感情深厚,值得我们去读、去理解、去深思。作者主要描述的是上海近现代约三十余位老艺术家的掌故逸闻、生活琐事,其中有名声显赫的张大干、吴湖帆、唐云、陆俨少、程十发、沈尹默等大师,也有因种种历史根源、社会原因,未为大家详知的诗人、学者。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艺术类的掌故逸闻方面的书。    东南形胜,江海通津,繁华都会。上海,融东西方文化之精华,开一代新风之先,艺家云集,艺事辉煌,举世瞩目,海派文化,永远是说不尽的话题。为了不让海上艺术家们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也为了完成作者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为自己敬重和熟识的已故师长们写一些回忆文章以志纪念,正平在教学之余,花费多年功夫,写成了《上海艺林往事》这本令人喜爱的书。

作者简介

周正平,笔名周宓。 
1980-1984,就学于复旦大学;1985-1987,就学于上海中国画院。现为上海大学艺术中心副教授、国家二级美术师、上海民盟书画院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文物博物馆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协会会员等。
自八十年代以来,从事艺术教育与创

书籍目录

贺词慢跑助恒远(代序)艺坛珍闻篇  《富春山居图》与黄公望的上海足迹  代笔画家沈士充  任伯年学画有成  蒲华生平逸事  吴昌硕画得益于金石气  张大千名号出自松江  吴湖帆的学识修养  苏州美专与吴子深  齐白石与上海书画家的交往  谢之光的月份牌创作和大写意画  唐云的情趣  蔬果清纯张大壮  江寒汀善仿虚谷画  雅俗共赏的画家乔木  听程十发谈画  陆俨少奇特的云水画法  谢稚柳的书法艺术  翁闽运的言谈比喻  书法理论家柳曾符  篆刻艺术家叶潞渊收藏与鉴定篇  梁鸿志与辛弃疾《去国帖》真迹  衍芬草堂后人世藏吴昌硕印刻  沈从文对上海的奉献  谈印谱和印章收藏  书画鉴定家张葱玉  画家鉴定家徐子鹤访谈篇  张大干勤学古画  园林学家陈从周趣谈  徐志摩和白话词手稿  乐观的诗人苏渊雷  喻蘅的文人艺术  施蛰存的晚年逸趣  顾廷龙题签三易其稿  朱东润的执著精神  钱定一与民间美术研究专题探寻篇  沈尹默的书学思想  董其昌的南宗文人画艺术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我爱苏渊雷先生的字,是因为先生虽为一代文人,他的字却没有许多读书人过于循规蹈矩的通病,奔放、灵动,极富于艺术家的气质,别人是很难学像的。当代上海前辈文艺家中,谢稚柳先生和苏渊雷先生的字是我深深敬佩的,既洒脱又有法度,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苏先生的字,近于大草,气势畅达,字里行间于不经意中见法度,别有韵味。后来从多方面得知,赵朴初先生对他的字也推崇备至,终于有一天,我亲自从他那里得到了证实:一次,苏先生嘱我制两方印,说是赵朴初先生要用的,一方是近椭圆的细朱文“茶寿”;另一方就是苏先生亲自手书的“开翁”两字。我询问后面的一方印章为什么不用篆字,苏先生这才说朴老喜爱他的草字,并告诉我赵朴初在家族里为长房长孙,所以小时又名开孙,现在年长就取名为开翁。我将这方印镌刻成押字的形式,苏先生看了很满意,说:“改日我作幅对联,请朴老为你书写。”因为与苏先生太熟了,听后没放在心上,以为总有机会,现在他们都已故世了,也是一种遗憾吧!苏先生知道我喜欢他的字。一天下午,在书斋里,他对我说:“下细小雨的时候,你来。那时我写字的兴趣最好。”日后我多次与家人谈及此事说:“苏先生真是诗人的性格。”关于书法,苏先生自己写得最多的是那首论书诗:“天际乌云坡老帖,时晴快雪右军书。江山胜慨谁能说,恰好当行得意初。”苏先生写字不择笔,狼毫、羊毫、新笔、旧笔皆可,有一种长锋的鸡毫笔,别人是不善用的,他写来却得心应手。有一次,苏先生酒后,诗兴也来了,心情也特好,端起杯来,兀自向书房走去,来到里间的大案桌前,蘸上墨,又看墨太浓了,笔舒展不开,就往砚中注入些酒,舔笔在手,一时纸上龙蛇竞舞。通常在侧时,裁纸、钤印是我辅助的。某次,苏先生见到我洗笔时,将笔竖直,顺着水龙头流出的细水轻轻地捏着笔肚,可能觉得过于仔细了,就将我带到卫生间,将马桶的抽水一扳,水一下冲泄出来,他说只要把毛笔头放在里面转几圈就可以了。我听后直摇头,差点笑出来。

后记

这是一本艺术类的掌故逸闻方面的书。多年来,编辑朋友们常常向我约稿,见面时说我写的文章有点三四十年代文人的趣味,很喜欢看的,这些累积就是本书最早的雏形。数年前,我与复旦大学校友、上海辞书出版社王圣良兄闲谈,他询问起是否有合适的书稿,我试着将昔日的几篇短文寄发给他,承蒙赏识,提议以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为基础,敦促我继续写下去。我们所经历的是跨世纪,跨越经济、生活大变更的时代。老一辈人的许多事,对后人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似的不可思议,我们却是这中间的承上启下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曾亲眼见闻前辈的故实。据我所知,往昔的文艺家们也喜欢聚餐、交谈,但热闹之后要冷静,可贵的是人在寂寞中做一些事情。人要有悟性,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要潜心做自己的事业。我是一个好事者,不愿意将知道的有意义的事浪费在肚子里。遥远的姑且不说,清代有《无声诗史》、《海上墨林》、《寒松阁谈艺琐录》……今人郑逸梅也有《艺坛百影》等书。我写这本书,是为了保留珍贵的资料和史实,展现真实的人物世界,讲得好听些叫“抢救文物”。绝不是为了应对眼下文化人的无聊考评方式。具体写作时,尽管近三分之一的稿子早就初具规模了,但还是很费时费力的;期间,我查阅了不少图书资料、整理访谈笔记,夜里若有所思,披衣起床,确实几难下笔。我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所以书稿一拖再拖,又一再增补改进。

编辑推荐

《上海艺林往事》:某次,我与唐云先生谈得高兴,就说:“我想随唐先生学画域。”唐先生用手指着画桌说:“你就学好了。”日后,他常常对我说:“学画首先如同打拳、唱戏,要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着,两手比划着做了一个打拳的动作,令我发笑……是呀,坚持是成功的第一步。或许是受唐云先生的影响,我也喜欢学石涛的画,有一段时间,每每画在皮纸上,感觉有困难时,就拿去请他指点;唐云先生看后鼓励我说:“画得不错”“能画”。然后告诫我:“用笔要朴,不要巧。”又有一次,我在唐云先生宝石公寓新居画室的墙壁上,看到房门旁挂的镜框内是一幅齐白石的小品画:一束金黄色的麦穗从上方延伸下来,一只工笔小螳螂显得悠闲自在,画很精致,也很有情趣。我细赏良久问:“像这样的画如何临摹呢?”唐先生很认真地对我说:“许多画是没法临摹的,要悟!”他的话带着浓重的杭州音,最后一个字声音较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艺林往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很不错,内容也还还好
  •   很不错,值得慢慢读,学习大师的做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