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

出版时间:1995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H.诺曼.施瓦茨柯普夫  译者:谭天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身先士卒》是一本与战争有关的回忆录,但它完全是一位将军的个人自传,而不是以一场战争为描述对象的军事著作。《身先士卒》是当代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身先士卒》由施瓦茨科普夫Schwarzkopf彼得编著。

作者简介

作者:(美)H·诺曼·施瓦茨柯普夫等

章节摘录

当父亲于1942年8月动身奔赴战场时,他在家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我成为一家之主。当时我随着他与母亲都在后院。

编辑推荐

《身先士卒》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身先士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不错,求购多时终于如愿以偿
  •     在看了穆尔的德朗河谷之战,鲍威尔的回忆录,和本书之后,最引发我进一步阅读欲望的,是关于美军的军官培训制度。在穆尔一书的书评中,我已经提到,美军陆军“营长”这个职位的要求之高,远超出我以往的想象。鲍威尔自传和本书更论证了这一结论。三人在任职营长(“战术”军官)之前,既有排长或连长的一线指挥实践,又有军事参谋或行政助理层面的经历;同时,都已接受了指挥与参谋学院的培训(这是为选拔将来计划与指挥“战役”任务而设立的培训);并且拿到了技术或政治领域的硕士学位。而当预备提拔他们担任“战役”指挥任务(旅长或师长)之前,先要接受“战略”思想熏陶,即为晋升将官阶梯中必需的国防大学(战争学院)培训。也就是说,美军(至少陆军)的军官培训制度,是多看一步的方式 ------ 如果你不具备担负战役指挥的潜力,那么也不会让你承担战术指挥的责任;如果你并非具有战略眼光的将才,那么对不起,你也与战役指挥的责任无缘。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惯例是,在各个职位上的任职期限多数不超过二年,并且在主官与参谋(或助理)二个方向上轮换。我以为,这个时间段,即长到足够让你做出一些成绩,又短到时间不够你结党营私搞独立王国。
      
      印象中,中国军队目前的军官训练体制,似乎是边上岗边培训?大陆与美军指挥参谋学院对等的院校是什么?有多少陆军营长具有货真价实的硕士学历?最起码,看那些上将的履历,基本都是在某军区某军某师直线晋升的,很少有跨领域横向任职的经历,更不用提协同作战的经验了。而且,好像也都是晋升将官之后才进入国防大学学习的?(但愿我的印象是错的,天知道国防大学学些什么,看看那些在电视上露面的国防大学教授们的表现,真让人寒心啊)
      
      如果能看到空军和海军的军官的回忆录,就更好了。谁有推荐?
  •     读了一半。
      施瓦茨科普夫第一次到越南,是当南越军的伞兵营战斗队的顾问,他关注的是作战的胜败;第二次回越南,如愿当上营长后,给自己规定的责任明显变化,字里行间处处显现“替士兵的生命负责” ------ 宁愿士兵回国时骂我是”狗娘养的“,也好过他们躺在金属棺材里。当然他并非不关心作战的胜负,历来,败者总是伤亡更多;更何况关系他的前程。可能会有人认为,美军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无可匹敌的后勤支援,强大的空运能力也使得伤员后送不成问题,这才使得施瓦茨科普夫可以有闲心来关注士兵的死活。可如果一个指挥官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对下属生命负责的观念,再充裕的物质条件也是摆设。
      将军的勋章,总归是士兵的白骨铸成;但是,你可以选择用多少白骨。
      
      这本自传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比较”真“,施瓦茨科普夫并不隐讳美军中的问题和自己的臭事。相比之下,与他同时代的鲍威尔的自传,则多少有点”装“。
      
      
  •   找新近的中层指挥官回忆录看。。。
  •   穆尔和诺曼都是十几代以前的事情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