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

出版时间:1998年1月1日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库恩  译者:朱志顺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希腊神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忽然想起普罗米修斯那章里,宙斯夺得了世界诶的统治权后,原先帮助过他的提坦神却得不到半点权力。宙斯害怕提坦神的强大力量,这里不是和中国古代挺相似的么?第一个就想起名将王翦,大智若愚可厉害。一举攻下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灭掉了楚国。
      
  •      小的时候,读过斯威布的《希腊神话和传说》,这是国内翻译过来的第一本古希腊神话集。较之阅读荷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奥维德的《变形记》,抑或古希腊剧作家们的悲喜剧而言,阅读斯威布的《希腊神话》显然更容易。斯威布将古希腊,古罗马作家们的作品共冶一炉,侧重点主要是在半人半神的英雄故事上,虽略显零散,但语言生动,读来妙趣横生。光阴荏苒,关于奥林波斯众神和凡间英雄的故事渐渐淡忘,而神话也被自认为长大的我归入儿童读物一类中,不再问津。
       再读希腊神话要从徐葆耕说起。这位清华大学中文系的主任一生致力于文学教育工作,鲜有著作。偶然经人推荐,我开始读他为数不多的作品《西方文学之旅》,关于这本书的妙处这里暂且不谈。几乎所有西方文学史作品,开篇都会从古希腊说起,而徐教授此书的开篇第一句便是引用的法国象征派诗人,同样也是古希腊狂恋者波德莱尔的那句:我爱回忆那毫无掩饰的时代。徐教授对于古希腊文学的评论勾起了我对那个人类儿童时代的向往。正如徐教授所说的,被现代科学异化的人们试图找回自我,被现代文明压抑的欲望需要得以补偿,这也许就是神话之于现代人有着永久性魅力之谜的谜底吧。
       之所以选择库恩版来读,是因为较之已阅的斯威布版,这位俄国教授的版本对神系的介绍更系统更负有条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此版略有瑕疵之处在于语言上不如斯威布版生动,也没有如今斯威布新版来得图文并茂。
       马克思说:“神话是人民的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许多人谈到神话都必引用这句话,我也不能免俗,因为概括得实在到位。个人认为,神话是伴随着古代先民的两种感觉而生的,这就是恐惧感和无力感。人类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抱持着恐惧感。古代的先民对于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就有着敬畏和恐惧之感。因此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感,他们需要对自然和社会的现象予以解释。这对于处于知识和信息爆炸时代的现代人也许难以理解,但如果从现代人之于鬼魂的恐惧这一点来理解或许来得方便些。另一方面,先民们辛苦种植粮食,遇到大旱往往让他们颗粒无收;先民们多年来搭建的茅舍,被洪水顷刻间冲毁殆尽。在这些灾害面前,先民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因此他们不仅需要了解这些现象,而且希望能控制它们为自己服务。也许是某一个先民的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神游四海,尝遍美食,左拥右抱,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仍旧躺在那个潮湿阴暗的洞穴里。从那天起,他开始认为人是有灵魂的。经过比拟类推,他认为世间万物应该都有灵魂。泛灵论的出现也许是神话的开端,将这种比拟类推的方式逐渐扩大化,先民们就认为洪水的泛滥是因为有河神,而且是河神如人一般发怒而导致的后果。这样的类推方式有两个优点:合理和可操控,而后者尤其重要。因为有了河神,先民们就能赞颂他,向他祈福;当河神发怒,还能通过献祭的方式平息他的愤怒。因此神的出现,对于先民们的恐惧感和无力感是一种有效的释放。
       具体谈谈这些神话故事。不论是库恩版《希腊神话》还是斯威布版,其中的故事都可以分为两类:关于神祇的和关于半人半神的英雄的故事。其中许多故事除了人名和地名不同,内容大体是一致的。神话的特点是隐喻。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标注了一些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体现出当时先民的智慧和思想,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其中一部分故事对于当今社会也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潘多拉的故事:由于普罗米修斯激怒了宙斯,宙斯造了一个大灾星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墨透斯,欲降祸人间。普罗米修斯多次警告他的弟弟不要接受宙斯的礼物,但厄庇墨透斯贪图潘多拉的美色,将她娶为妻子。最终潘多拉打开了神秘的大匣子,导致各种各样的灾祸降临人间,唯独把希望关在了大匣子的底层。这个故事体现了先民们对于“人祸”的反思,他们认为欲望乃是万恶之源。但反过来欲望又是万乐之源。幸福与罪恶,快乐与灾祸相伴相随,也就构成了希腊悲剧意识和喜剧精神。
       阿多尼斯的故事讲的是阿佛洛狄忒爱上了阿多尼斯,阿多尼斯在一次狩猎中被情敌战神阿瑞斯变成的野猪给拱死了。宙斯疼惜爱神,决定每年让阿多尼斯从哈得斯的冥国返回地面一次。从此阿多尼斯半年在陆地上与阿佛洛狄忒一起生活,半年则在幽暗的冥国生活。阿多尼斯在古希腊是植物生长的神祇之一,古代先民用阿多尼斯半年生活在陆地半年生活在冥国来解释一年中植物从生长到衰败的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更值得注意的是,阿佛洛狄忒与哈得斯争夺阿多尼斯正反映了先民们与自然抗争的意识与勇气。莎士比亚为此故事而感动,写下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欧罗巴的故事:在腓尼基的西顿城有位非常美丽的公主叫欧罗巴。美丽的欧罗巴在一次户外踏青采花时反被宙斯采了去。宙斯化作公牛,不由分说地把她掳到了克里特岛,从此欧罗巴成为了宙斯的妻子,之一。我们看到,在希腊人的神话中,欧罗巴是一位来自亚细亚的公主,而且这位公主住在了克里特岛。众所周知,世界的五大古代文明之一,也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就是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这个故事反映了希腊人认识到了欧洲文明与亚细亚文明之间深厚的渊源。希腊部族属于海洋部族,而西亚部族属于大陆部族,宙斯与欧罗巴的结合象征着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冲撞与交汇,而米诺斯文明则是这次结合的伟大产物。
       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希腊版的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美狄亚与伊阿宋订下爱的盟约,为了伊阿宋,她先后背弃了自己的父亲和兄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巫术帮助伊阿宋夺取了象征着幸福的金羊毛。在美狄亚付出一切之后,伊阿宋迷恋上了科林斯国王克瑞翁的女儿格劳刻。得知自己被抛弃,美狄亚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她设计害死了格劳刻和克瑞翁,在杀死了她与伊阿宋的两个儿子之后扬长而去。失去一切的伊阿宋最后郁郁而终。这个故事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古希腊女性女权意识的苏醒。在狩猎文明向农耕文明逐步过渡的过程中,女性的地位也随之渐渐丧失,而私有制的出现则使得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属品。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性在恪守贞节的同时,还需得容忍男人的背叛和无情。美狄亚则是一个例外,她要求当自己将心完完整整地交付于恋人之后,也希望换取恋人完完整整的爱情,她对背叛是零容忍的,为了报复甚至残忍杀子。将这个故事与贯穿希腊神话始终的宙斯与赫拉间出轨与反出轨的拉锯战摆在一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希腊女性并非逆来顺受的主儿,她们要求平等与尊重,她们为了爱情可以奋不顾身,为了维护爱情更可以不顾一切。
       特洛伊的故事。这是一场一个苹果引发的战争。未被邀请怀恨在心的纷争女神在一场婚礼上扔下了一个金苹果,上面刻着“给最美丽的人”。这引来阿佛洛狄忒,雅典娜和赫拉之间对金苹果的争夺。最终被宙斯指定的帕里斯将金苹果裁决给了答应将赋予她世间最美女子海伦爱情的阿佛洛狄忒。当帕里斯拐走了海伦并偷走了墨涅拉俄斯皇宫的财宝之后,墨涅拉俄斯举兵讨伐特洛伊。这场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惨烈的长达十年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金苹果象征着财富与荣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人对于人祸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认为人祸源于人的欲望,而欲望如果不加控制则会导致灾难的降临。随着故事的展开,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人”出现了,他就是阿喀琉斯。在阿喀琉斯之前,不论人抑或神,他们的性格都是扁平的,都是某种性格的象征符号,比如宙斯的淫荡,赫拉的嫉妒。而阿喀琉斯在不同的情境下则体现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于特洛伊人他是残忍无情的,对于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和老来丧子的普里阿摩斯,他是温厚深情的,当面对阿伽门农抢夺他的战利品和女奴时,他又是体现出了捍卫个人尊严和荣誉的敏感意识。而阿喀琉斯的性格三角形的核心则是对于个人尊严与荣誉的理解与追求。
       阿喀琉斯正是希腊民族精神的十足的代表。阿喀琉斯在战争之前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或是成为英雄,但会因此而丧命,或是苟活一世,而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明知是飞蛾扑火依然奋不顾身,这就构成了古希腊文学的悲剧性因素。最终阿喀琉斯被帕里斯射中了脚后跟,也就是著名的阿喀琉斯之踵而死。阿喀琉斯在小的时候,他母亲为了使儿子刀枪不入,把他浸在了神河里,她手提着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因此脚后跟没有被神水浸润,这也就成为了阿喀琉斯身上唯一的弱点。阿喀琉斯之踵一直被认为是希腊文学家们对于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一丝担忧。个人意识的觉醒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反过来,过分追求个人荣誉而不顾集体的利益则会导致人类极大的灾难。特洛伊战争完全是因为贵族为了自身利益挑起的,死伤了无数的普通士兵;阿喀琉斯因为被占有了他自认为应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坐观自己的同胞被特洛伊人杀死,甚至让母亲去请宙斯帮助坑害自己的同胞,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在只顾及自身利益的可怕的结果。关于民族精神的弱点的反思还有一例,那就是那耳喀索斯的故事。那耳喀索斯是个英俊的少年,他觉得除了自己而外没有什么值得爱的。他多次拒绝了神女们的示爱,这导致了阿佛洛狄忒的报复。他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没日没夜地在河边看着自己的倒影,最终饿毙于河边。这个故事体现了希腊人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批判。在阿喀琉斯和那耳喀索斯身上体现的自我中心主义即便是在如今也仍旧是阻碍着人类进步的一个隐忧。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希腊人在对于其自身反省中所体现的极强的洞察力和思考的深度。
       最后来谈一下俄狄浦斯的故事。俄狄浦斯是一个悲剧,他无意中杀死了一个蛮横的老人,就是他爸;他为了拯救忒拜城,猜出了斯芬克斯之谜,成为了忒拜的国王,娶了原国王的妻子,就是他妈。这个做任何事都出于善良初衷的好人却给忒拜城带来了灾难。因为有个弑父娶母的国王,忒拜城被神诅咒,瘟疫蔓延,而这个可怜人还要追查弑父娶母的恶贼究竟是谁。最后他才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带来瘟疫的魔鬼。拯救忒拜城的救世主成为了忒拜城的祸主,正义的就是邪恶的,聪明的就是愚蠢的,天使亦是魔鬼。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命题:一个追求纯洁的人可能变成污浊的人。再说说斯芬克斯之谜,还记得小时候听少儿神话磁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斯芬克斯之谜了。这个故事的谜底一般人都知道,就是“人”。这个关于“人”的故事体现了先民们对人以及人的命运的思考。命运无常,即便是奥林波斯的伟大的众神们也受着命运女神的控制与支配。当俄狄浦斯被刺瞎双目,到处行乞的时候,他对于命运的强势应该怀着深深的无力感吧,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重读希腊神话,正如当我们渐渐老去,偶尔在某个抽屉的某个角落里看见自己牙牙学语的照片时所感受到的那份触动一样,使我们能静下心来回头看看,看看现在的我还是不是那个开心就笑,伤心就哭,那个毫无掩饰,坦然自若的我。
  •     (绝不看第二遍的作文体—__—|||
      也许不为了切题的话,会有更多想说的)
      喂不要逃啊混蛋!
      -------------------------------------------------------------------------
      
      
       我的童年,是在希腊神话编织的摇篮中酣然入梦的。
      
       抱着全文字的书本盘腿坐在床上,有时跟随赫拉克勒斯踏入建功立业的旅途,有时登上阿耳戈号为寻找金羊毛扬帆起航,有时乘着天马佩喀索斯飞向天空,遥望伊卡洛斯腊翅下闪耀的理想光芒,有时在淙淙流水中与潘为伴,然后加入狄俄尼索斯与众仙女的合唱。
       那份读书的快乐,是在以学业沉重为名,许久未曾触碰你之后,我想找回的童年。
      
       可是,许多年了,当被问起爱好时,始终不敢说出你——“希腊神话”这个名字。究竟是怕面对当别人回答“不太了解/没听过”时自己再次失望的心情呢,还是怕听到“我知道!”后随之而来的那句“就是各种乱伦的故事”。低下头,皱起眉头,但不会反驳。对不起,是我太懦弱,我不敢面对别人对你的毫无所知与浅薄认识。
       晚年俄狄浦斯面对众人非议时的坦然与坚定,是不是早已忘却了呢?我想找回那份勇气,找回大声说出“我喜欢”的童年。
      
       一上高中就遇上了“希腊神话选修”,如同发现了遗失甚久的珍宝。虽说报的人不算多,可我喜欢这种小团体的气氛。可到了真正上课时,突然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故事积淀,却没能给我带来任何理解上的突破:对人物对事件简单的好恶,这样的喜欢太肤浅了。突然萌生的对自己的厌恶,使得对之后的课程也兴致缺缺,应付了事。
       现在想想,如果时光可以回溯,我一定会抓住那些有限的光阴,不再虚度。可机会不会重来——即便俄耳甫斯不再回头张望,竖琴下流淌的仍是黯然神伤。
      
       到了下一个学期,报名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原因现实得令人难过:由两节连堂改成了一堂,并错开了热门课的时间。我没有继续下去,大概是因为觉得受到突如其来宠爱的你,仿佛不再纯洁了一般。稀少珍贵的课堂时间,只能讲些大家想听的熟知的故事。高贵的英雄们要埋没在知名神祗的阴影下,再尊贵的神灵也不得不屈从于人们的喜好。谁来为我们插上探寻人性光辉的翅膀呢?
       直到有一天,我听说隔壁班有个同样热爱你的女生——正是出自我曾轻视的那批人。也许,她的热切程度甚至远胜于我(最起码是表现出来的部分)。遗憾的是我从未与她说过话,哪怕知道了此事之后,我也不知该如何去点亮一盏交流的明灯——独自一人时渴望志趣相投,一旦遇上却又不知所措——或许是封闭了太久,已经不懂得该如何表达最本质的感情了。
       其实,更多的人感兴趣,才更愿意推开表象之门探寻你的灵魂深处,不是吗?带着有色眼镜审视他人,压抑禁锢着本性的自己,无论何时都是违背希腊精神的啊。
      
       所以我要找回你,我的童年,我亲爱的希腊神话。
      
       是啊,找回你,不只是为了寻回我在成长中遗忘丢失的部分,更是重温过去我未曾体会到的内涵。
       穿越回忆的银河,我看到在课上共同看电影的时光……那是印象最深的“特洛伊”,如果说那时的我只看到了好莱坞式的史诗气魄,明星云集的恢宏阵容。那么,现在,从这场战争中,我看到了寻找借口冠冕堂皇,实际为一己私利的阿伽门农;看到了跌跌撞撞成长,稍显懦弱但最终坚强的帕里斯;看到了遍体鳞伤不背叛心的方向,为梦想执着的阿喀琉斯;更看到了将责任化作力量,为国为家战斗不屈不悔的赫克托尔……
       慢慢地,我听到你在远方的声音,向我轻轻诉说,其实英雄奔赴战场遗憾都一样,任凭泪水沾湿眼眶背影却依旧坚强,纵然身后美名万世传唱,如何填满爱人身旁空旷?不只是英雄,那些默默无名的士兵也都是有血有肉的青年,有亲人在家乡等待他们十年战争后的凯旋,可他们中的大部分却永远地埋葬在海的另一边。
       是的,过去我的目光总是仰望神祗的方向,后来,用尊敬得近乎崇拜的眼神看向英雄铸就的辉煌,而现在那个关注的位置,成了普通士兵挥洒鲜血的地方。无论到哪里,你们,才是抒写历史的真正主人。
      
       《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中,安德洛玛刻送赫克托尔出发,珀涅罗珀等奥德修斯回家。我知道你借她们之口想对我说的话:
       找回你,找回我的童年。
      
      
  •     说实话,这本书写的很乱很杂,但不失为一本非常好的西方神话历史书。如果你有耐心,不防读一下,复杂的神人关系,让你非常详细的了解西方神话史。
      当然,还是比不上中国上古神话的错综复杂,只是中国上古神话没有这么好的一个完整的白话版本啊。
  •   纠正一下,<变形记>是奥维德的
  •   谢谢指正~
  •   也是我的童年记忆啊,岁月鸿蒙,时光流逝,心中的那个隐秘的仰视着的神圣角落还来不及重温。还是刚识字的小学一年级阶段,就把一本小小的希腊神话便携本像珍宝一样带在身边,后来渐渐长大,也添了许多不同的版本,也会在课外读物中,丰富自己对希腊的印象。曾信誓旦旦的和死党许诺,穷尽此生努力,也要去那梦开始的地方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