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阐释

出版时间:2003-12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苏珊.桑塔格  页数:359  译者:程巍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一个充斥着假象的世界里,在真理被扭曲的时代中,致力于维护自由思想的尊严!  本书是苏珊·桑塔格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 地位的奠基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作者简介

  桑塔格,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书籍目录

英国版自序致谢Ⅰ反对阐释论风格Ⅱ作为受难者之典范的艺术家西蒙娜·韦伊加缪的《日记》米歇尔·莱里斯的《男子气概》作为英雄的人类学家乔治·卢卡奇的文学批评萨特的《圣热内》纳塔丽·萨洛特与小说Ⅲ尤内斯库论《代表》悲剧的消亡剧场纪事马拉 / 萨德 / 阿尔托Ⅳ罗贝尔·布勒松电影中的宗教风格戈达尔的《随心所欲》对灾难的想象杰克·史密斯的《淫奴》雷乃的《慕里埃尔》关于小说和电影的一则札记Ⅴ没有内容的虔诚精神分析与诺曼·O·布朗的《生与死的对抗》事件剧:一种级端并置的艺术关于“坎普”的札记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后记:三十年后……译后记

章节摘录

  如今,透明是艺术——也是批评——中最高、最具解放性的价值。透明是指体验事物自身的那种明晰,或体验事物之本来画目的那种明晰。这正是诸如布勒松、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和雷诺阿的《游戏规则》一类的艺术作品的伟大之处。  曾几何时(例如,对但丁来说),为使艺术作品能够在不同层面上被体验而对艺术作品进行谋篇布局,想必是一种革命性、创造性的举措。现在它不再是革命性和创造性的了。它只不过强化了作为现代生活主要苦恼的那种冗余原则。  曾几何时(高级艺术稀缺的时代),阐释艺术作品,想必是一个革命性、创造性的举措。现在不是这样了。我们现在需要的决不是进一步将艺术同化于思想,或者(更糟)将艺术同化于文化。  阐释视艺术作品的感性体验为理所当然之物而不予重视,并从这一点出发。现在,这种体验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了。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耳闻目睹的艺术作品的纯粹复制吧,我们的感官本来就遭受着城市环境的彼此冲突的趣味、气息和景象的轰炸,现在又添上了艺术作品的大量复制。我们的文化是一种基于过剩、基于过度生产的文化;其结果是,我们感性体验中的那种敏锐感正在逐步丧失。现代生活的所有状况——其物质的丰饶、其拥挤不堪——纠合在一起,钝化了我们的感觉功能。要确立批评家的任务,必须根据我们自身的感觉、我们自身的感知力(而不是另一个时代的感觉和感知力)的状况。  现在重要的是恢复我们的感觉。我们必须学会去更多地看,更多地听,更多地感觉。  我们的任务不是在艺术作品中去发现最大量的内容,也不是已经清楚明了的作品中榨取更多的内容。我们的任务是削弱内容,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作品本身。  现今所有艺术评论的目标,是应该使艺术作品——以及,依此类推,我们自身的体验——对我们来说更真实,而不是更不真实。批评的功能应该是显示它如何是这样,甚至是它本来就是这样,而不是显示它意味着什么。  艺术是意志在某物品或某表演中的客观化,是意志的激发或振奋。从艺术家的视角看,艺术是意志力的客观化;从观赏者的视角看,艺术是为意志创造出来的想象性装饰品。  的确,种种不同艺术的全部历史可以被改写为对待意志的种种不同态度的历史。尼采和斯宾格勒就这一主题写出了开山之作。在让·斯塔罗宾斯基的著作《自由的发明》中,可以看到一种最新的可贵的尝试,该书主要涉及十八世纪的绘画和建筑。斯塔罗宾斯根据那时新涌现的关于自我主宰和主宰世界的那些思想来审视这一时期的

编辑推荐

  《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奠基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反对阐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