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败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匈)凯尔泰斯·伊姆雷  页数:365  字数:243000  译者:卫茂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惨败》是凯尔泰斯的一部小长篇,叙述者是一个后来成为作家和文学翻译者的中年人。这个人对过去遗留的影响感到痛苦不堪,为自己在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不能抚养一个孩子而悲痛,同时也穿插回忆了自己失败的婚姻和职业生涯。     本书和《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同为作者的处女作《无命运的人生》的续篇。

作者简介

凯尔泰斯·伊姆雷(Kertesz Imre),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1929年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年,他被关进了德国纳粹分子设在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后来又被转移到德国境内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1948年返回匈牙利。他在报社工作过,并长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

书籍目录

西西弗斯的石头及其寓意(译序)引子第一章 到达 某些先前事件 柯韦什在做梦,然后被呼唤 海关检查第二章 第二天醒来。先前发生的事。柯韦什坐下 继续 黎明。货车。柯韦什表明态度 住房第三章 解约 柯韦什的胜利 续(又是一个胜利) 续(又是一个胜利) 南海 波浪翻滚第四章 最终。女房东,房屋管理人 牵狗的先生 南海:一次奇特的认识第五章 清晨间奏曲 事故。女友 柯韦什被叫。随后他被迫理解第六章 在南海饭店的灯光折射中 文学:试验,访问续篇 转折。激情。清醒第七章 改变方向 理由,异议;和一个令人悲哀的结论第八章 柯韦什返回。变化。要被淹死的人 信。诧异 L第九章 我们结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惨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是一本好书,很喜欢.这本书拿到手里会让人感觉很舒服,不管是封面还纸质.
  •   这不是从原文翻译的,是从二手语翻译的。所以没有感觉。中国不缺人,就是缺人才。余泽民先生翻译的才是经典和精品,好想读到余泽民先生翻译的另外的凯尔泰斯的作品。
  •   估计是翻译太差了,看了没看懂,我看见那些会点外语但是不会文学的人去翻译书,真是糟蹋原著
  •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在获奖演说上,激动地喊出三个字:“找到了!”——而窃以为,这部《惨败》就是对这三个字最好的注释。
       这并不是一部好读的作品,独特的修辞风格可能让不少人在翻开头10页之后就萌生退意,而后半部分压抑神秘的情节与叙述,对不少读者说,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我认为这本书,我们应该读: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不可替代的:这部在东欧剧变即将来临之际写下的晦涩的作品,以一种沉痛但不绝望的笔触,隐忍地写出了作者的思考,我曾经认为,或许中国人是最能了解这部小说的,因为里面的太多细节,都犹在我眼前——我们的祖辈也曾经历过这些,甚至可以说:这部小说为我们思考一种体制提供了条件;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使作者有勇气、有能力去思考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找出奥斯维辛事件在人类社会中的普遍意义。作家的经历是独特的,但这种独特也是沉重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作为一部具有浓郁自传色彩的作品,《惨败》中布满了黑暗的人生。在这个采用了“元叙述”的文本中,第一层的叙述中,主人公是“老人”,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作家,为生计不得不做翻译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居住,与内心的自己做搏斗;而老人的小说中的主人公柯韦什,渴望写出一部自己的小说,却只能停留在写写小品或新闻报道度日的情况中,这和凯尔泰斯自己的经历是相当相似的,对于这些事情的叙述,作家用的笔触是艰涩而理智的,但却浸透了一种伤感。而伤感的除了对自己的剖白,还有那些“恐怖”的细节:
       如P178中柯韦什的主编说:我的门对谁都是敞开的——其实这扇门对谁都是不敞开的:p154中,男人们总是担心着被从床上扯出来,关到货车里;p226中,几乎每个人都会被解雇;p248中,人们的工作被“上面”决定什么是“适合的”——表现出一种“框架的、徒有其表的所谓严密”,p316中作者甚至写到“人对制度服务”,还有房东的孩子,那个为了获得象棋冠军而精神失常的孩子……对于这一切,作者在p52中,沉重地写到:集权的暴力体制的世界,是境况那有限的和难以克服的世界。
       作者对于专制的压抑的描写渗透到文章的许多地方:甚至是“梦”。“梦幻”是这部小说相当独特的风格,情节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是荒诞的,充满着矛盾,假装一下弗洛伊德:这说明凯尔泰斯的内心充满了不能言说的压抑,遭遇了一种焦虑与矛盾,不能自拔……我们甚至可以假设:老人笔下的那篇小说,所写的一切都是梦,连续不断的梦,因而才会笼罩着如此模糊神秘的色彩。回到正题:在作者明确写出的一个梦中,柯韦什梦到了一个喜欢铐链的女人,把男人锁起来,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细节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的可能性,但是,我在“锁”中,看到的除了虐杀、禁锢,还看到一种突破的勇气——即使突围要流血。因而作者写:世界把生涯诠释为失败。但作者何尝不想突破失败的封锁?因此,他写下了这部小说,用兜兜转转的迷离与技巧迂回地叙述自己的痛与呼喊。
       而本文前半部分最为明显的修辞风格,可能就是那一个接一个的括号,括号中句子简短而迂回重复。我个人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效果:一个个括号造成了一种欲言又止的效果,提醒读者:欲图表达的一切都在言外,都在你们身边;而一个个括弧,像是监狱的围墙,围住了那些本应具有自由表达的作用的文字——是不是过度诠释不得而知,但面对个性的文本,尝试去感受当然比一味去抱怨能获得更多的乐趣。
       而凯尔泰斯是一个思想者,曾作为尼采、维特根斯坦的译者,作者自然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作者也在追寻写作的意义:作者在“老人所叙述的小说”中,插入了一个神秘的作家的演讲:题目为“我,侩子手……”。小说家既是侩子手:杀死一切封锁,杀死一切丑恶;同时,小说家也是牺牲者:因为小说是死亡的艺术,一个作家真正的价值,往往在死亡后才能被时间所证明,每一个伟大的小说家,都是用死亡实现自己的永生。道德是什么?体制是什么?罪恶和尊严是什么?世界是什么?——它们就是小说家的人生。
       而作者写到最后,老人终于死去,而他笔下的柯韦什终于要去书写一部真正的小说。不论这个设置有怎样的含义,作者把老人喻为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认为他是:幸福的——因为每一种经历都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而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些经历中体现。凯尔泰斯面对黑暗的国内政治,最终没有逃离,在这部小说中,我看到的并不是辛辣的讽刺批判,更多的是一种沉痛的思考。或许只有能冷静思考的人,才能接受生活的恩赐,无论那是痛苦还是快乐。或许只有这样的西西弗斯,才能在上山的路途中看懂世界。而这样,才能面对命运,在惨败中突破而重生,即使屈服于暴力,但是思考将让你找到自己的世界:最后,你站在高山之巅,回忆来时的风景,虽然遍是荆棘,但是没有人能像你这样看清这个世界。
       最后。回到“找到了”三个字,作者的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写作的意义、国家的意义,而他所找寻的东西,已然流淌在他的文字中。好吧,最后,我来大洒狗血,来模仿某些文案作者,写一段冷死人不偿命的简介:
       《惨败》不以情节见长,相反,在冗长而绵密的梦魇与现实中,浓重的暗示与隐匿中,表现出独特的思考,多种元素融合哲学思考,独具韵味。
      ----------
      update:
      凯尔泰斯的领奖词: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2002/kertesz-lecture-e.html
      啊,在网上我居然找不到一篇中文翻译……囧
  •   没读下去,阅读的过程太痛苦了
  •   "eureka"?
  •   对的,题目是eureka,而余泽民在《英国旗》里译成“找到了”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2002/kertesz-lecture-e.html
    上面是他的演说。
    In short, I died once, so I could live. Perhaps that is my real story.这一句看得……唉。。。
  •   真的很晦涩,所以我放弃阅读了
  •   看了觉得像 审判+1984 后来看了译序果然也提到像1984
    不过的确不好读,,,
    名为<我,侩子手……>的演讲实在太精彩了 命运的自白 值得反复读!
  •   上面的地址死都打不开,我真的很想看啊,谁再给个链接什么的,感激不尽!
  •   擦,真的有五星么,《英国旗》我觉得就一般没找了,看起来这货还是比赫塔·米勒要靠谱得多
  •   ……太年代久远了,但我印象中凯尔泰斯还蛮牛逼的
  •   那这么说来2000年以后诺奖也不算特别坑爹...学弟我扫完了你全部书评,发现你还真是勤奋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