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蒋峰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石云睫醒来发现有人闯进了女生宿舍并侵犯了她的身体。事件牵涉到六男三女。生活在继续,噩运也在继续。二至六章以每人为线索目击他们案发后的行为情绪以及家庭情节。阅读时你可以像玩杀人游戏一样参与调查。最后一章结果——可以对你保证——你无法预想。

作者简介

  蒋峰,1983年生于长春,双子座。著有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短篇集《我打电话的地方》。现居长沙任《飞FLY》杂志执行主编。

书籍目录

  自序  序  壹 开篇  贰 石云睫  叁 马裴阳  肆 其他人  伍 杨柳郁  陆 李佳毅  柒 结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已经凌晨二点钟了,我才开始写这篇所谓的书评。这部我从三年前就开始猜测结局的小说,终于在今天读到了结尾,来得太突然反而有种不实之感。
      前两章是高三时在杂志连载上看的,蒋峰变得有点小狡猾,他开了个用他自己的话是“供人消遣的侦探小说”式的头儿。我有点羞赧地承认,正是这个通俗的,带点香艳色彩的悬疑开头,才让我在心心念念三年后仍不忘淘遍实店网铺购得一本回来。
      
      蒋峰在序言里说“那些喜欢蒋峰的读者不要去买这本书,那些买了的人也不要当蒋峰的书来读”。这种自曝心虚的心理备案其实大可不必,我想任何熟悉蒋氏文风的读者从开篇的几行就能迅速而敏锐地嗅出不二的“蒋峰味儿”,那种不吝浓墨渲染的青春情结,融雪式的忧伤,听天由命和野心勃勃,还有欲说还休的虚张。
      起码在我看来,蒋峰在此刻还没有厌倦他一贯的叙事模式。这本书里的他与之前的蒋峰别无二致。以其代表作《维以不永伤》举例,同样以倒叙开头,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引出中心事件,此事要有足够的悬念。然后叙述者身份淡出,接着,围绕这一事件,涉及人物悉数登场,依次以各人的立场审读事件,着重讲述每个人事发前后的种种行为情绪,事无巨细,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和看似毫无关联的。然后到了结尾,揭晓答案时,你会觉得那追根溯源的理由看起来竟是如此勉强生硬,甚至荒诞到无所依附。然而伴随阅读始终的那份急于解开谜题的紧迫感,到此刻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
      事情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事发之后人们的改变,这才是蒋峰想要表达的。
      而经过了这些之后,再回想当初改变的原因,算了,谁又在乎呢?
      我这么说的一部分原因是,在读完《维以不永伤》后的今天,我已经完全不记得小说中杀害毛毛的凶手是谁了(我之所以记得毛毛这个人是因为在《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中她作为“我”死去的前女友被屡次提起),那答案早在寻找的过程中失落掉了。我是说,阅读不是判案,结果不总是最紧要的,对吧?
      
      再说回到《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石云睫被袭案算是个精彩的噱头,而这也确实使小说“读起来更有快感”。然而在阅读继续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重心已经被渐渐转移,继而开始关注中防院的几男几女感情进展。我们知道的,蒋峰不铆劲儿讲足几个完整的故事是绝不会把结局放上来的。于是我们看到了杜宇琪追求马裴阳未果,杨柳郁与王子安分分和和,李佳毅和四个女友机智周旋,以及关于黄教授,龟仙人和小武的枝节片章。一切发展得就如同开篇的那段话:“有的人凭借这点弯曲逐渐延伸走到了一起,还有一些向外弯曲的人,则越走越远。”
      越到后来故事开始的夜袭事件越像一个有始无终的恶作剧,在我们几乎已经遗忘了的时候,它又在篇末被再度提起。两年后李佳毅的那句解释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并不高明的玩笑。连杜宇琪都回敬他说:“你知道这事就像一个故事,前面还挺精彩的,结尾被你这么一讲,成什么了?”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情愿相信那只是一句信口胡诌,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放肆地想象一个更加绮丽怪诞的情节,更符合我们的审美,更能满足我们膨胀的窥私欲,和恶趣味。
      
      看得出蒋峰在创作《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时还很纯情。尽管书中的“我”所在的男寝205被描述成一个不折不扣的风月场所,对话里关于性的暗示随处可见,而且这故事本身就是以一起疑似色情事件为开端,可是在几位主人公的感情描写上,却都是“干干净净的”。
      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那精神似乎被根线牵着朝一个方向越来越远。没有人跟他讲那个方向象征着什么,等到他陷到最深处时才看到目的地上写着"爱"的大字。”
      我想经过了这么多,这么多年,蒋峰还是个爱情洁癖者。
      那日记本最后一页上的表白,月光下轻吻的睡容,候车室里的掉包把戏,湖心小舟上预先设计好的巧遇,揣着跑去登记结婚的学生证,夹在作业本里的情书,和夜半偷走的机票。都是我们有过的青春情节,最细微,也最真实。无关其他。
      就像蒋峰在书中借李佳毅之口说的:“就算有过那么多次恋爱,他也认为爱本身就是干干净净的。”
      
      隔了三年之后终于读到完整版本,我还是没能给这个故事打满分。
      挑剔的话,某些线索交代不够清楚,结尾也多少有点仓促。尽管蒋峰在最后努力想要给我们一个有始有终的案件结果,可那单薄的作案动机还是显得牵强。作为故事的第一主人公石云睫,她的想法始终云里雾里难以捉摸,以及她最后的离开,也似乎缺少一种必然。留下这样个不了了之的结尾与其说是作者有意为之,感觉倒更像是蒋峰本人的刻意回避,让人不知所以。
      当然,作为青春文学来看,这一切就又说得通了。未来尚不确定,我们仍在路上。谁说不是呢?
      
      除开情节,蒋峰最打动我的,依旧是他描写了千万遍也不厌倦的关于冬天的意象。在他的笔下,那些在北方已经被我因习惯而忽视的雪似乎成了高洁,忧伤,并且与文学有关的象征。时至今日,我还记得那冬天冷得令人无法咬下来一个山楂的糖葫芦,还有坐在雪人身子上凝望过的彼此不同的天空。
      因而我庆幸,这个故事发生在冬天,北方的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雪地上,白茫茫一片,什么都没有。
      
      ——写于电脑送修的09.10.14凌晨,感谢没有电脑的几天,让我能够老老实实安安心心地看几本纸质书。
  •      记得3年前,大二的时候,被《维以不永伤》深深吸引,是在大学里买的为数不多的书之一,还以为作者与和他一起出道的“韩寒们”风格完全不一样。
       现在明白了,那本书也许只是对解构主义的最基本应用,而这本《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完全回归了80后的幼稚。
       又是青春迷茫,忧伤爱情,又是兄弟友谊。一切一切都是好像任何青春小说中都能找到的情节。
       如果硬说它带点悬疑,这样的悬疑和三年前的《维以不永伤》比,简直小儿科。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真的读了这个大学读傻了,现在才发现,原来学校和经历都是真实的,只是这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如同韩寒的三重门,也许他是在写自己,也许,他只是想证明,好吧,我终究是80后。。。
       蒋峰,终究还是沦落成为了青春偶像作家?
  •     拿过这本80后新新人类的书,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
      
      80后的新人类作家,韩寒、郭敬明的东西都多少读过一点,不喜欢,不喜欢他们那种吊儿郎当的调调,为什么生在80后的人就必须被打上玩世不恭的标签呢?
      
      姜峰,第一次听说这个人,大概是我的了解面不宽吧。读过这整本书,也感觉一般般。
      
      一个颓废的故事,荒诞的情节,偶尔大言不惭的搞笑语句,放荡的行为……也许我真的是在传统家庭的教育下,沿袭了中华五千年的保守思想,我觉得书就是让人读起来有所启迪,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生活道路的,但是现在这些新人类写出来的东西,我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难道真的是对生活的无奈,对前途的无望,对青春的挥霍吗?
      
      大概是我跟不上奔涌向前的潮流了吧,也许现如今,颓废也是种美。
      
      边读边想起,想起以高中同学为原型,他的大学同学写的《象牙塔的颓废》,很颓很废,当时看的很开心,边读边笑,那是因为我知道他是怎么样的人,还有艺术需要夸张……
      
      
  •     什么时候感到空虚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的时候,就想想去年冬天都干了些什么。
      我想,我有点喜欢上蒋峰了~
      
  •   我天天看
  •   我已经忘了是因为什么而开始觉得蒋峰和其他同龄人写的东西不一样,继而想找《维以不永伤》而找不到——接下来命运就有点神奇的巧合,在另一个地方认识的朋友竟然曾是蒋峰的同桌。他给我找来了《维以不永伤》,我在一个冬天看完了那本书。那种写作手法、那些构筑的体系,读起来是有快感的。同你一样,也许我们都不记得最终的结局,但过程中获得的“值得”二字是毫无疑问的。
    后来渐渐失去蒋峰的消息,也没再看过他其他作品。及至昨天看到你读过这本书,跳到条目页面去看,似乎失望的人很多,竟认为它回归了一般的青春小说。今天看你终是写了评论,从内容看起来,应该还是他一贯的构筑方法,或者是中途讲述的几个完整故事,带上了更多纯情青春的意味也不可知?
    对蒋峰是有过期待的,只希望他不要窝着窝着毫无进步。
  •   这本书好不好看啊
  •   回ls:
    我的评价是人推荐,你觉得好不好看啊?
  •   回昏金暗玉:
    看到你写了这么长的回应,心有戚戚焉。
    我感觉离青春文学很远了,那些以前高中时如数家什,当偶像来顶礼膜拜的韩寒,郭敬明们也已经赛车的赛车,选秀的选秀,不知道还写不写了,写得什么样了。
    前段日子整理书架,捆绑好了一摞准备卖废品的旧杂志,就这样在故纸堆里重遇蒋峰。
    再次阅读那些句子已经不能让我如昨日般激动了,可心里仍是放不下未完的结局。于是上网订了一本回来。
    对于我,读完它,并且写完它,是一种纪念。
    至于今后,我还会不会再去找他的文章来读,也说不定。
  •   很好的书评,让我看完了后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不过就我个人而言,也是大家显而易见的,这本书没《淡蓝时光》好读,文字上感觉蒋峰雕琢的功力在这本书体现得淋漓尽致,却破坏了一些文字的美感和可读性。当然,我们不能苛求蒋峰,他带来的多线索多人物式的故事开展方式还是值得推崇的。文字的手法包括隐喻暗喻的设置见证了他的聪明。
  •   这本书我看过一遍,后来将其借给了我正在读高二的同学(那时我大一)。后来在一个偶然的瞬间,或许被一张不存在的火车票所牵动,突然想起这本书,并且越来越想重读一遍。等放假回家,同学才告诉我,此书已连同《淡蓝时光》和《红拂夜奔》一同被他女友弄掉,让我一再产生去喝翻他的念头。再后来,我试图在网上寻找此书的TXT版,无果。
  •   在淘宝上买了这本书,还在运送途中。期待。
  •   在属于达里奥·福的那一年冬天,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几乎每一个放学后的傍晚,我们都各自拿一串糖葫芦走在一起。那个冬天冷得令我们都无法咬下来一个山楂。整串的糖葫芦仿佛夜明光束一样反射着淡淡的月光。多数的时候是我们不说话。等我们想谈点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谈起文学,或许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更美妙的是,我们很少提及某一位作家或是某一部作品。我们像是谈论落在山谷里的雪那样怀着美好的愿望谈这样的文学:不再背负着文学史的,纯净的、理想中的文学。
    觉得这篇超有才华。
  •   原来我一直都只是喜欢看80后幼稚的小说
  •   我也在OT~有时还ON呢~
    赫赫
  •   年年冬天OT的飘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