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德]歌德  页数:133  译者:侯浚吉  
Tag标签:无  

前言

  两百年前,德国一位刚离开学校不久的年轻人写了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曾震撼了整整一代德国青年的心灵,在德国以及整个欧洲引起巨大的反响,这位作者就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作家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年),这部杰出的作品就是《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简称《维特》)出版于一七七四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在《浮士德》的第二部于一八三二年出版以前,在欧洲,足足有五十年之久,歌德的名字总是和《维特》连在一起,只要一提起“《维特》的作者”,不必说明是谁,几乎人人皆知就是指歌德。  ……歌德听到耶鲁撒冷的死讯后,立刻给克斯特纳写信,讯问真相,他从克斯特纳的回信中了解到耶鲁撒冷的自杀经过,他知道耶鲁撒冷的忧郁懦弱的性格,也知道他在工作中和社会上并不得意,他体会到耶鲁撒冷的痛苦,在他弄明白耶鲁撒冷不幸的结局后,喟然叹道:“哦,耶鲁撒冷,我现在懂得你了,我现在能够把你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了!是的,表达出来!”耶鲁撒冷的死好像点燃了一根导火线,引爆了歌德胸中炽烈的感情,他积极收集有关材料。一七七四年春,他心中酝酿成熟,就杜门谢客,搁下一切杂务,振笔疾书,只用短短四个星期的时间,写成了这部震惊世界文坛、拨动了多少青年心弦的杰作。《维特》一出版,立刻风靡德国和欧洲,倾倒了一代青年,很快译成英、法、意、西等二十多种文字,有些国家还出版了几种不同的译本。在青年中间掀起了一股“维特热”,他们穿上维特式的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讲着维特式的话,模仿维特的一举一动,极少数人甚至仿照维特的自杀方式,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股热浪不但在德国流行一时,还波及到英国、法国、荷兰和北欧诸国。在各个阶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维特和绿蒂这两个人物,也早已为我国读者所熟悉,郭沫若同志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把《维特》介绍给中国读者,他所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一九二二年出版后,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当时正值“五四运动”之后,参与反封建斗争的中国青年在《维特》一书中发现与中国现实有很多雷同之处,产生了共鸣,这本书在国内广泛流传,仅就抗日战争以前的情况而言,到抗战前夕,短短的十三四年中,由泰东、联合、现代和创造社四家书店先后再版重印,共达三十七版之多,一本薄薄的外国文学作品,再版次数如此之多,在中国出版界是绝无仅有的事。  笔者的这个译本,于1982年出版以来,也是年年再版,还发行到大陆以外的港台各地,至今盛况不衰。  一部文学作品,从本国传到国外,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始终受到读者的喜爱,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这正是世界经典名著的魅力。  侯浚吉2006年4月

内容概要

  《译文名著文库004: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文豪歌德(1749-1832)早年最重要的作品。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者创作它时年仅二十五岁。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作者简介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l749~1832), 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他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的中坚,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马克思)。于是,1786年6月他化名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只任剧院监督, 政治上倾向保守,艺术上追求和谐、宁静的古典美。1794年与席勒交往后,随着欧洲民主、民族运动的高涨和空想社会主义 思想的传播,他的思想和创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
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 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 ~1828)。《少年维持之烦恼》写一个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跟鄙俗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在爱情上更遭封建势力 摧残打击的少年维特愤而自杀的浪漫故事。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亨有世界声音。《浮土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把浮士德写成一个不断追求、进取的理想人物; 把他的知识、爱情、政治、艺术、副业等五大发展阶段,都写成以封建政体腐败、感悟古典美追求的幻灭和“理性王国”蓝图之虚妄为主体内容的悲剧阶段;成为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作品也因而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迈斯特》分《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两部,内容写主人公走出家门寻求人生意义的故事, 肯定实践的重要意义,认定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以专业技能力社会造福。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即由郭沫若译成中文。他的《浮士德》、《赫尔曼与窦绿苔》等作品现己有了中文译本。

书籍目录

译本序第一篇第二篇附记编者告读者书

章节摘录

  我离开了,我是多么高兴!我的知友,人心是怎么回事!我那么爱你,曾和你形影不离,离开了你,偏偏会感到快活!我知道你会原谅我的。命运特别为我安排的其他瓜葛,难道不都是为了折磨我这样一颗心的?可怜的莱奥诺蕾!然而,我是无辜的。她妹妹非凡的妩媚给了我愉快的感受,她那可怜的心却孕育着对我的热恋,我有什么办法呢?不过我就完全没有过错吗?难道我不曾培育她的感情?不曾拿她取笑?她那种天性的真诚流露,本来没有什么可笑,却往往引得我们忍俊不禁。难道我不曾……唉!人是怎么回事,竟会这样自怨自艾!我要,亲爱的朋友,我答应你,我要改正自己,我不会再像往常那样反复咀嚼命运赐给我们的点滴不幸了;我要享受眼前的欢乐,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的确,你说得对,我的知友,要是人类不那么孜孜不倦地驰骋自己的想象力,追忆以往的不幸,而是漠然地对待眼前的境遇,他们的痛苦就会减少。——人类为什么这样,只有上帝知道。  请告诉我的母亲,说我将竭力办好她的事情,会把有关消息尽早通知她。我已经和婶母谈过话,发现她根本不像家里人说的,是个恶妇。她心肠挺好,是个快活的急性子女人。关于那份留着未分的遗产,我向她说明我母亲的忧虑;她向我说出了她的理由、原因和条件,在这些条件下,她准备交出一切,这就超过了我们的要求——一句话,关于这件事,我现在不写什么了,请告诉我母亲,一切都会顺利解决的。我亲爱的朋友,从这件小事,我又领悟到,在这世界上,误解和怠惰也许比狡诈和恶意还要误事。至少后面两种情况确实比较少见。  再说,我在这里十分称心如意。这个天堂般的地方,寂寞对我的心灵正是一帖珍贵的良药,这青春焕发的季节,将它全部温暖注入我时刻寒颤的心房。一棵棵树木,一排排树篱,都是花团锦簇,我愿变成一只金甲虫,在这芬芳的海洋中浮游,觅取全部养料。  市镇本身并不宜人,周围却有一片难以形容的自然美景。已故的冯·M伯爵为之动心,在一个小山丘上建起了一座花园。那儿群丘交汇,形成一道道十分诱人的峡谷,气象万千,景色绝美。花园朴实无华,一进园门,马上感到它不是出自园艺专家的设计,而是由于一位慧心人的匠心独运,他要在这儿享受它的乐趣。那危亭颓榭,曾是他心爱的场所,也是我留恋之地,我在那儿为长逝者洒下了不少眼泪。不久,我将是这座花园的主人;我在这儿的几天里,园丁对我已很热诚,因此他会同我相受得不坏的。  一种奇妙无比的欢畅沁透我的整个灵魂,正如我全心全意欣赏的这甘美的春晨一样。我在这儿独享生命的欢乐,这个地方正是为我这样的灵魂创造的。我的知友,我真幸福,完全沉湎在幽静的情趣中,我的艺术也就无法施展。我现在没法画,一笔也画不出,然而,我从未比此时此刻体验到更伟大的画家生涯。当雾霭自秀丽的山峡冉冉升腾,太阳高悬在浓荫密布的森林上空,只有几缕阳光潜入林阴深处时,我便躺在涓涓溪流旁,倒卧在深草里,贴近地面,观赏千姿百态、形状迥异的细草;我感到我的心更贴近草丛间熙熙攘攘的小天地,贴近无数形态各异的虫蚁蚊蚋,这时,我便感觉到全能的上帝的存在,他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我们,我感觉到博爱众生的上帝的气息,他支撑我们在永恒的欢乐中翱翔。我的朋友!当我眼前暮色弥漫,天地渗入了我的灵魂,犹如映人情人的倩影时,我往往满怀渴望,潜心思忖:哦,在我心中活动的景物是如此丰满,如此温暖,但愿你能挥洒自如,使它重现在纸上,它会成为你灵魂的镜子,犹如你的灵魂是永恒的上帝的镜子一样。我的朋友——但是我力不胜任,我慑服在这些景物的壮丽的神威之下了。  五月十二日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迷惑人的精灵在这—带出没,还是我心中热情的奇妙幻想把我周围的—切变成了天堂。城门外面便是一泓清泉,我像梅露茜和她的姐妹们一样,被这清泉迷住了。——你走下一座小山丘,来到一个穹隆前,往下再走二十级石阶,便有一股最清澈的泉水从大理石岩里喷涌而出。泉上有矮墙护围,高耸的树木遍布四周,绿阴如盖,凉爽宜人。一切无不叫人赏心悦目,但又令人敬畏。我没有一天不去那儿坐上一个小时。年轻姑娘从镇上前来汲水,这种最必要的日常家务,从前连国王的女儿也要操劳。我在那儿静坐时,族长制时代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在我脑际浮现:在泉水旁,祖先们敦睦友谊,订立姻盟,仁慈的精灵在清泉和井水周围飞翔。哦!谁要是在盛夏艰辛跋涉后从未体验过泉水的清凉,他便无法体味我的感受。  五月十三日你问,要不要寄书给我?——亲爱的,求你看在上帝分上,别拿书籍来打扰我吧。我不愿再听凭别人给我指导、鼓舞和激励,我这颗心已经折腾够了。我需要催眠曲,我已经在《荷马诗集》中找到无数。多少次我曼声低吟,催促我激昂的热血入眠,因为这颗心是如此变幻莫测,捉摸不定,你是从未见过的。亲爱的!你目睹我从悲哀转为狂欢,从淡淡的忧郁转为恣肆的激情,时常为我担惊受怕,我是否还需要向你细说呢?我对待我的心如同对待一个病孩,随它为所欲为。此事不足为外人道,有人会见怪我的。  五月十五日此地的贫贱百姓已认识我,他们喜欢我,尤其是孩子。我和他们相识之初,曾友好地向他们问这问那。有些人以为我要嘲弄他们,非常粗鲁地把我打发了事。我并不因此感到愤慨,我只是对以往常见的现象有了最生动的体会:凡是地位较高的人对平民百姓总是采取冷冰冰的疏远态度,仿佛一接近他们就会丧失身份;至于一些漫不经心、举止轻浮之徒,却故意装出纡尊降贵的神气,使贫苦百姓更觉得他们傲慢。  我明知世人不平等,也不可能平等;但是,我总觉得那些自以为为了保持身份必须和所谓下等人疏远的人,如同害怕被敌人击败而躲藏起来的胆小鬼一样,应该受到谴责。  不久前,我来到泉水旁,看见一个年轻女仆把水罐搁在最低一级的台阶上,左顾右盼,看看有没有女伴走来帮她把水罐放上头顶。我走下台阶,望着她说:“姑娘,我来帮你好吗?”她脸涨得通红。  “噢,不,先生!”她说。“别客气了。”她把垫环摆摆正,我帮助了她。她道谢后一级级走了上去。  ……

编辑推荐

  《译文·名著文库004:少年维特的烦恼》于1775年问世,它的出版被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曾震撼了德国乃至欧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少年维特的烦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所谓烦恼 大多是对自己的折磨
    在维特的烦恼之外 我看到了他对世界的思考
  •   大爱外文社出版的书。少年是名著,当然有它的地位,我就是为了拜读一下名著而读的,他的烦恼就是爱情与工作,的确很难处理。非常推荐外文社的书,准本收藏
  •   喜欢译文的书. 很朴素.
  •   书本很新,送来时塑料包装很好。赞,物美价廉,上海译文的这个版本很适合收藏,最总要是翻译完美贴切
  •   经典丛书!不过我不太喜欢这本书的内容!
  •   很适合青少年阅读,一旦错过时间,就会觉得青春一去不复返。
  •   推荐下,情节很简单,但人物的心理很能打动人,一口气看完!
  •   青少年必看。好书,应该推荐。
  •   买了还没看 啊 先评论下 经典的书应该是不会错的
  •   个人非常喜欢,各种揪心
  •   经典书籍,推荐
  •   字太小。。。。。。。
  •   本书印刷质量很好,字稍小 但字间距大 阅读起来不费劲
  •   终于可以看原版了 一直是看电子书 喜欢
  •   很喜欢的一本书,一直在看
  •   我的烦恼是什么,读书读得太少,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不够,等等。
    少年维特的烦恼,就是我们的烦恼,那些青春岁月的回忆,对过去一去不复返的不舍。
  •   维特的书看过两个版本了,个人觉得维特的初版很有看头,让人激情澎湃的,第二版文字流畅了,但激情却暗淡了很多,上海译文的这一版译者的水平很高,较杨武能的译本区别还是有的,个人比较喜欢这一译本。
  •   因为学德语 有些德语阅读理解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不错 可以读
  •   帮同学买的,同学觉得很满意。
  •   很久以前看过,现在又看一遍
  •   感觉不错哦,推荐去看看
  •   wedfwefdvv
  •   搞活动凑单用的···
  •   好惊悚就哦撒娇哦
  •   很经典,很好看,性价比很高
  •   译文名著文库004:少年维特的烦恼
  •   喜欢的好东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