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

出版时间:2007-3-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左拉  页数:438  字数:358000  译者:符锦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左拉(1840-1902),十九世纪后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罢工斗争的长篇小说,《萌芽》首次以史诗般的气势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双方你死我活的矛盾,以全景图式的画卷再现了煤矿工人罢工的过程,以令人发指的事实控诉了凭借残酷榨取劳苦大众血汗,掠夺社会财富的资产阶级的罪恶,以生动的形象记录了早期工人运动。

作者简介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生于工程师家庭,7岁丧父,生活困顿。1857年和母亲随外祖父迁居巴黎,读完中学便当码头工人。1862年进阿谢特书局当打包工人,不久以其出众的诗歌才华升为广告部主任。这期间发表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1864)和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

章节摘录

  那是个没有星辰的夜晚,阴沉漆黑。光秃秃的平原上,有个男子沿着从马谢讷到蒙苏的大路孤零零地走着,这是一条十公里长的石子路,笔直地从一大片甜菜地中穿过。天色黑得甚至连面前黑黝黝的土地都看不见;三月的寒风呼啸着,好像海上的狂飙,横扫着沼泽地和光秃秃的开阔地,冰冷刺骨,他这才感到这里是广漠的平原。举目望去,夜空中不见一棵树的黑影,脚下的石子路犹如笔直的防波堤,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雾中伸向远方。  这个人是凌晨两点钟光景从马谢讷出发的。他迈开大步朝前走着,身上穿的棉衣和绒裤都已经磨得很薄,冻得直打哆嗦。他随身带着一个小包袱,包皮是块方格子的头巾,这包袱使他感到行动不大方便;他把这碍事的包袱夹在腋下,一会儿夹在左边,一会儿又换到右边,这样就能同时把两只已被凛冽的东风吹打得裂口流血、冻僵的手插在裤袋里。这是个没有工作、无家可归的工人,空空的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就是巴望太阳出来以后天气不会这样寒冷。他已经这样走了有一个钟头,到了离蒙苏两公里的地方时,他发现大路左边有一些红色的火光,那是三堆在露天里燃烧着的煤火,看上去仿佛悬挂在空中似的。他先是感到有些害怕,犹豫了一会儿;后来,他实在是冻得难受,便决定到那儿去烤烤火,让手暖和暖和。  于是,他拐上了一条低凹的小道。那三堆煤火看不见了。小道的右边有一道用大块的木板搭建的围墙,围墙里有条铁路;左边是个杂草丛生的斜坡,斜坡顶上影影绰绰地露出一些山墙,看上去像是个村子,那里低矮的屋顶全都是一个式样。他走了两百来步。突然,在小道的拐弯处,那些火堆又出现在他的旁边,这下他更加弄不明白它们怎么会高高在上,在死寂的夜空中燃烧着,看上去好像是烟雾缭绕的月亮。但是,地面上的另一番景象已使他收住了脚步。他看到一个庞然大物,这是个低矮的建筑群,中间高高耸立着工厂烟囱的轮廓;一些积满污垢的窗户中透出依稀的亮光,外面的木架子上挂着五六盏昏暗的吊灯,架子的木头被烟熏得黑黑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出是栈桥的一排巨大的支架;从这个淹没在黑夜和烟雾中的奇景怪影中,只传来一种声音,那是不知什么地方有一一根排气管正在长时间地呼呼排气。  于是,这人认出这里是一个矿井。他心里感到有些羞愧:矿井对他有什么用呢?这里是不会有工作做的。因此,他没有朝这些建筑物走去,而是大着胆子登上了矸石堆,那上面有一些盛煤的铁筐,铁筐里燃烧着三堆煤火,用来给干活的人照明和取暖。地面清理工准是一向工作到很晚的,因为这种时候他们还在清除着没用的杂物。现在,他听到了那些推车工在栈桥上推斗车的声音,也看见了每个火堆旁都有一些人在倒斗车的身影。  他走近一筐煤火,说了声:“你好!”一个赶车人站在那儿,背对着煤火。这是个老头,身上穿着一件紫色的毛衣,头上戴着兔毛鸭舌帽;他那匹大黄马站在那儿像石马一样一动不动,正等着工人把它拉来的六辆斗车卸空。卸车的是个瘦得皮包骨头的红棕色头发的小伙子,他不急不忙,懒洋洋地伸出一只手按住卸车的手柄。  矸石堆上,刺骨的寒风越刮越大,一阵阵吹过来,好像刀割一样。  “你好!”老人回答说。  接着是一阵沉默。来人觉得别人在用不信任的目光打量自己,赶紧自报姓名。  “我叫艾蒂安·朗蒂埃,是个机器匠……这里没有活干吗?”火光照亮了艾蒂安,他看上去有二十一岁,满头棕发,是个漂亮的小伙子,虽然细胳膊细腿的,但气色很好。  赶车人放心了,摇着头回答说:“机器匠干的活,没有,没有……昨天还来过两个人昵。一点活都没有。”一阵狂风吹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过了一会儿,艾蒂安指着矸石堆下面一片黑魃魃的建筑物问道:“那是个矿井,对吗?”这次,老人没能马上回答,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得他透不过气来。最后,他吐出一口痰,在被火光映红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个黑点。  “对,是个矿井,伏安矿井……你瞧!紧边上是矿工村。”说着,他也伸出胳膊,在夜色中指着年轻人刚才看到过一片屋顶的那个村子。不过,这时候那六节斗车已经卸空,这个赶车的并没有抽响鞭子,就拖着两条因患风湿病而变得僵直的腿,跟在矿车后面走了;大黄马自个儿往前走着,在两条路轨当中吃力地拉着斗车,又一阵狂风刮来,吹得它身上的毛都竖了起来。  现在,伏安矿井已从睡梦中醒来。艾蒂安在煤火前烤着他那双裂开血口子的可怜的手,竟忘记了时间;他望着矿井,看清了它的每一个部分:涂着柏油的选煤棚、竖井的井楼、宽敞的卷扬机房和里面安装着抽水机的方形小塔。这个矿井蜷缩在洼地的深处,和它那些低矮的建筑物汇成一片,其中有座高耸的烟囱活像一只吓人的犄角;在他看来,这个矿井俨然是一头贪得无厌的猛兽,蹲在那里等着吃人。他一边仔细地观察着矿井,一边想着自己,想着自己一个星期来一直在寻找工作,过着流浪生活;他回想起自己原来在铁路部门的厂子里工作,打了工头几记耳光后被赶出里尔,从此处处碰壁。上星期六,他到了马谢讷,有人告诉他说炼铁厂里有活干;可实际上什么工作也没有,不论是在炼铁厂里,还是在索纳维耶建筑材料厂里都没有活干,他只得躲在一家大车厂的木料堆下想捱过星期天;可到了下半夜两点钟的时候,那儿的值夜人又把他赶了出来。他囊空如洗,身无分文,连一点儿面包屑也没有。他毫无目的地穿街走巷,甚至不知道去哪儿避风,这样下去怎么办呢?没错,这里确实是个矿井,那几盏寥如晨星的吊灯照亮着堆煤场。突然,有扇门打开了,他隐隐约约看见了那些在亮处的蒸汽锅炉。这时候,他才明白,那种长时间的喘粗气声,原来是泵的排气管发出的,排气管不停地在呼呼作响,就像是一头堵住了嗓子眼的怪兽在喘气。  那个卸煤工弓着背,甚至都没有抬头看艾蒂安一眼。艾蒂安去捡他那只掉在地上的小包袱的时候,一阵咳嗽声告诉人们那个赶车人又回来了。大伙看见他牵着那匹拉着六节装得满满的斗车的黄马慢慢地从暗处走了出来。  “蒙苏有工厂吗?”年轻人问道。  老人吐出一口黑色的痰,然后在风中回答说:“噢!工厂倒不少。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家家厂子里都干得热火朝天,人手也找不到,大伙从来都没有挣过那么多钱……可现在又开始勒紧裤带了。这一带也确实够惨的,老板在裁人,工厂一批接着一批关门……这也许不是皇帝的错,可他干吗要到美洲去打仗呢?这还不算人畜都得霍乱死了呢。”于是,这两个人上气不接下气,只能用简短的话语,继续发着牢骚。  艾蒂安讲他白白奔走了一个星期,难道还非得把人饿死不成?眼看着一条条路上就要出现成群结队的乞丐了。“是啊,”老头说,“这样下去不会有好下场的,因为上帝不允许把那么多基督徒扔在街头。”他又说:“已不能天天有肉吃了。”“有点面包吃还算不错呢!”“这倒也是,光有面包吃就算挺不错了!”他们的话音消失了,狂风在凄惨的吼叫声中把他们的话卷走了。  “你看,”赶车人把身子转向南面,大声地往下说,“蒙苏在那儿……”这会儿,他又伸出手,一边指着夜色中一些看不清楚的地方,一边报出它们的名字。那儿,在蒙苏,福维尔糖厂还开着工,但霍东糖厂刚裁减了人员,几乎只有迪蒂耶尔面粉厂和为煤矿制造钢缆的布勒兹绳缆厂还在硬撑。接着,他做了个幅度很大的手势,指着北面的半边天说,索纳维耶建筑材料厂接到的订货还不到以往的三分之二,马谢讷冶炼厂的三座高炉中只有两座还点着火,还有,加热布瓦正受到罢工的威胁,因为据说要减少工资。  “我知道,我知道,”年轻人每听到他介绍一家工厂的情况,就连声说,“我从那儿来。”“我们这儿,眼下还行,”赶车的补充说,“不过,各个矿井都减产了。你看对面的维克托瓦尔,也只有两组炼焦炉还在冒着火焰。”  ……

编辑推荐

  《译文名著文库065:萌芽》作者左拉(1840-1902),十九世纪后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萌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属于《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十三部作品。它以矿工生活,特别是以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矿工斗争为题材,是法国十九世纪文学中最出色、最重要的一部描写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杰作。左拉是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1840年4月12日生于巴黎,1902年9月28日卒于同地。“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的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在莫泊桑的文章中是这样描写左拉的。其父是移居法国的意大利工程师,在左拉7岁时病死。其母是希腊人。1859年,左拉参加中学毕业会考失败,其后两年,备尝失业辛酸,也因此体验了劳苦大众的生活,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准备了条件。1862年进阿歇特出版社工作。1871年开始发表长篇连续性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的第一部《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命运》。随后,每年出版一部。1877年,第七部研究酗酒后果的《小酒店》问世,左拉一举成名,从此踏上成功之路。接着,他又用16年时间写完余下的13部,其中重要的有《娜娜》、《萌芽》、《金钱》、《崩溃》、《巴斯卡医师》等。从某种意义上看,《卢贡—马卡尔家族》是拿破仑三世上台到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在色当失败这段时期法国生活各个方面的写照。继《鲁贡玛卡家族》之后,左拉又写了两部短篇系列小说《三城市》和《四福音书》。左拉笃信科学,是科学决定论者,认为自然主义是法国生活中固有的因素。他自称他的方法来源于19世纪生理学家贝尔纳的论著《实验医学研究导言》,左拉在他的论文《实验小说论》中说,作家可以在虚构的人物身上证明在实验室新获得的结论。他相信,人性完全决定于遗传,缺点和恶痹是家族中某一成员在宫能上患有疾病的结果,这种疾病代代相传。一旦弄清楚了原因,便可以用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办法予以克服,从而使人性臻于完善。这就是贯穿于《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主要观点。在轰动一时的犹太血统的法国军官德雷福斯被诬向德国出卖军事机密的案件中,左拉于1898年1月挺身而出,在《震旦报》发表公开信,开头一句是“我控诉”,他揭露法国总参谋部陷害德雪福斯的阴谋,结果以诽谤罪被判徒刑,只好逃往英国,次年6月才回到法国,对奉行民族沙文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府进行了长期斗争。在流亡期间开始写《四福音书》:《繁殖》(1899)、《劳动》、(1901)、《真理调》(1903)、《正义》(未完成)。在艺术上,左拉的作品以场景壮阔,气魄宏大,文体粗犷遒劲,喜作夸张描写和大量的细节描写著称。左拉在巴黎死于煤气中毒(有说他为政敌所害,但终因无根据而作罢)。死后举行公祭,遗体移置先贤祠。左拉生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作品被具有保守思想的公众视为淫书,尤其是1887年他的作品《土地》出版时,更遭到舆论的非难,终其一生,未能进入法兰西学院。1908年,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伟人祠。1898年,法兰西发生了军政府迫害犹太军官德雷福斯事件,由于军国主义蓄意误导加上民众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德雷福斯身陷冤狱。著名作家左拉发表了《我控诉》,痛斥军方和司法不公,以自己晚年的安宁作代价,为一个素昧平生的小人物伸张正义。为此他曾被迫流亡英国,但他的声音通过传媒终于唤醒了民众的良知,要求平反冤案的呼声此伏彼起,使德雷福斯在蒙冤22载后被宣告无罪,使正义之光昭示天下左拉生前与文学界的许多名人为友,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他就于福楼拜、伊万·屠格涅夫、都德、为挚友。
  •   之所以不给五颗星是因为收到书时,书皮太脏了,就书的内容而言,很好看。左拉是个叙述天才,善于利用环境制造氛围,说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   还没看内容,想来左拉的文笔不会错,但是字太小了,看久了累,如果能大一号就好了。
  •   还不错名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