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苏珊·桑塔格  页数:291  字数:157000  译者:姚君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恩主》是苏珊·桑塔格的第一部书,也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更是奠定其小说文风的一部重要之作。文中的主人公“我”——一希波莱特养尊处优,有一天“我”突然开始始做梦了,于是“我”生活在了梦的指引下,并经历了一系列匪夷所思之事。从此梦境与“我”的现实生存息息关联,“我”努力在现实生活中扮演梦境,然而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突破的种种困境,“我”又不得不求助于“我”的梦。“我”生存在对梦的期待与恐惧之中,于是梦成了“我”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也成了“ 我”的梦。    桑塔格的这部开山小说文笔精深,情节荒诞,梦幻与现实交杂并叙。    这并非一部常规意义上的小说,桑塔格借用回忆录的形式完成了一个人一生现实与梦境混杂的一部传记,构思灵动,虚实并进而又浑然天成,更于流畅的行文中植下了深度哲理、心理与思考种种。这是一部典型的桑塔格之作——浓郁、深刻;这还是一部非同寻常的鲜明之作——梦呓、冷峻。

作者简介

苏珊·桑塔格,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纽约。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第一章 我的童年我的大学——我交友、独立——我下的决心——本书叙述之种种难处第二章 我做了个梦:“两个房间之梦”——我和让·雅克析梦第三章 第一个梦带来的结果——我接受一位音乐家的盛情邀请——“非常派对之梦”——我成了安德斯太太的情人第四章 第三个梦:“冲破教堂屋顶之梦”——在公园与一位牧师交谈——我用一串念珠换一只球第五章 我和让·雅克待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他的观念,他的世界第六章 我和情妇游阿拉伯城——我们俩在城里尽情玩乐,我将她卖给一个商人第七章 我回到首都——“老资助人之梦”——布尔加劳教授为我阐述自生教教义第八章 我成为演员——柳克丽霞:又一个新友——安德斯太太后来的消息——梦的恰当叙述形式第九章 一位不幸丈夫的来访——莫妮克的好意——安德斯太太回来重新开始生活——第五个梦“钢琴课之梦”——犯罪第十章 没有惩罚的犯罪——我跟让·雅克讲述一个棋手的故事——我探望家父——莫妮克的幸福——安德斯太太复活第十一章 我为安德斯太太建房——求婚第十二章 “镜子之梦”——我回乡择妻第十三章 我结婚——安德斯太太藏匿——一则童话故事和几则故事,以说明适宜的自爱第十四章 我妻子病倒——让·雅克来访和一次暴力行为——布尔加劳教授在我妻子葬礼上的布道——我的悲痛第十五章 与让·雅克决斗——一张做过的梦的清单和一场噩梦:“演出场地之梦”——我搬进安德斯太太的屋子第十六章 沉默有多种样式——“木偶之梦”——一些警句——一场抢劫和其他艰苦的磨练——要么是我把房子让给了安德斯太太,要么就是她二十年后又露面了——在后一种情况下,我被扫地出门第十七章 残疾的分配——一个让人感到郁闷的谣言——日记摘录——论衰老——本书收尾之种种难处译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苏珊?桑塔格:选择与行为的恩主  作者:丁旭  “所有人都会把你此刻的动作说成‘坐在摇椅上’。但实际上有无数种方式来描述那把椅子和坐在椅子上的你。”正是在变换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和一张椅子的关系的过程中,苏珊?桑塔格教会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去体验,那也正是希波赖特与安德斯太太在《恩主》的旅行中所体验到的。  苏珊?桑塔格向以理论研究而蜚声文坛,对于她的小说家身份我们仅从她的论文中可以窥见一二。近来她的著作连续被翻译出版,著名的《反对阐释》对众多作家作品犀利敏锐的分析挑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这样一个文学上具有非凡抱负的女作家,写出来的小说是什么样子呢?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桑塔格创作的小说。在这个系列中,《恩主》是第一本,也是桑塔格自己出版的第一部书。   小说以梦为中心。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描写“我”——希波赖特——一个法国大学生做梦、析梦并按照梦的导引去生活。梦的非现实性质导致了一种漂浮感。人们总是在做梦,但极少有人认真看待自己的梦,并按照梦所显示的那样去生活。总的说来,我们将梦当作一种潜意识,它偶尔显示我们的欲望、焦虑、痛苦或欣快之所在。但梦只是梦而已,它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桑塔格在《恩主》开头引用了波德莱尔关于梦的洞见。他慨叹人的大胆,人们完全无视梦的要求,一夜又一夜安然入睡。波德莱尔的这种恐惧蕴涵着警醒,桑塔格正是在这一点上看到了梦所揭示的广阔世界。她说,“人们对于外部现实实际上具有一致认识的部分非常有限,但当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被要求表述某些感观印象时,他们会用同样的语言作出反应。”这种陈旧、贫乏的表述遮蔽了人的体验,而拯救的方法之一就是艺术。像王尔德一样,桑塔格认为是自然模仿了艺术,艺术家的语言教会人们去发现甚至产生自己的体验。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作家,桑塔格要求人对自己的存在负起责任。她拒绝语言表面的、有限的一致性,而去寻求一种“丰富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首先要求人直面自己的存在中种种的非理性,而不以习俗、道德的律令来压抑自己。在《恩主》中,人物的行为是相当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其中最为奇特的是希波赖特出于无法解释的目的,将自己的情妇安德斯太太以一万三千旧法郎的价格卖给了阿拉伯商人。而这位太太在经受了数不清的艰难曲折之后依然生机勃发,而且返回省城,将“我”逐出了自己的房子。在这里,人生活的空间与境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他们对于生活的一种狂喜的精神始终没有改变。《恩主》表面看是一些关于梦的故事,实际上主题仍然是关于人的自由选择。正如“我”在小说中承认的:“我对我的梦感兴趣,因为我视之为行动,视之为行动的样板、行动的缘由。我是从自由的角度对它们感兴趣。”“恩主”这个词在小说中具有多重意蕴。首先,安德斯太太作为一个沙龙女主人接纳了“我”,并成为“我”的资助人。然后,安德斯太太出现在“我”的梦中,使我的种种幻想得到释放的对象,成为一个他者为“我”提供认识自我的镜像。不仅如此,“我”和安德斯太太私奔到阿拉伯城后,在那儿,“我”给她演示“我”的梦中情景。她扮演穿泳衣的男人、第二个房间里的女人、演她自己、芭蕾舞演员、牧师、圣母玛丽亚,还有已经驾崩的国王——一场场梦中所有的角色,使“我”得以将梦中的各种角色演示出来,而更清楚地看见自己。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又帮助了安德斯太太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安德斯太太想过一种新生活——其实跟我一样,通过与莫妮克的认真关系,我也在寻求一种新生活。由于某种有悖常情的原因,她找到我为她定夺。”这是“我”在打算烧死安德斯太太之前的一段内心独白。对于人来说,最难的不是行动,而是选择。安德斯太太的选择是由“我”来作出的。这样,“恩主”反而变成了这位被资助人。因为她倚赖于“我”的选择,所以对于她的一切暴力都成为正当的。为了让这位太太脱离以前的生活,“我”把她卖给了阿拉伯商人;当她历尽曲折回到首都时,“我”为她选择了死亡。“她带着现在这种被糟蹋的身子,能过什么样的生活?看起来只有一条出路,即结束这条已经结束、却还在贪婪地希望延续的生命。”安德斯太太没有死。每一次被动地改变生活之后,接下来就是生命意志的强烈反抗。她在行动方面的能力使针对于她的暴力无法实现其毁灭她生活的力量。正如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激发起“我”更为深入地去身体力行,充分地去体会个人空间的意义。在小说结尾,“我”完成了内心世界的探讨,开始从行动的层面上去关注人:“我又能帮助别人了,尽管帮助的方式与先前完全不同,因为现在,我对人的内在世界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只是外在的人。”正如在梦中安德斯太太激发了“我”的选择,这一次安德斯太太作为“我”的意志的一个强烈的反弹力再一次成为“我”的恩主。在这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精神上的实验伴侣的关系。“我”感觉到,“安德斯太太是我的影子”。经过不断地试错、调解,桑塔格完成了她提出的重要命题:“我思考的是,做一个踏上精神之旅的人并去追求真正的自由——摆脱了陈词滥调之后的自由,会是怎样的情形;我思考的是对许许多多的真理,尤其是对一个现代的、所谓民主的社会里多数人以为不言而喻的真理提出质疑意味着什么。”也许正是这种对“真正的自由”的追求,使这部小说赢得了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激赏。   与“自由选择”的主题相适应,桑塔格在小说形式上提供了阅读的多种可能性。卡尔维诺在谈到未来千年文学的发展趋势时说,“我应该改变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以另外一种逻辑、另外一种认识与检验的方法去看待这个世界”。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对“轻逸”的追求。现实的世界符合我们所未知的永恒规律,因而是沉重的。只有想像和梦幻使之飞扬起来。桑塔格说:“我最感兴趣的小说种类是广义上的‘科幻小说’,往返出入于想像的或幻觉的世界与所谓的现实世界之间的那种小说。”这表明了桑塔格对于创造性的兴趣。她多次谈到,她不喜欢写自传性的小说,必须依靠想像把体验进行重组。学者型的小说家中这样倾向的较多,例如尤瑟纳尔。对于想像方式的追求也贯穿到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方式之中:“如果人类能变‘轻亮’,那么,他们就能回到自生神的怀抱。这种洗罪的发生借助的并非是自我否认而是全部的自我表达。”   正如作者乐于与之为伍的巴塞尔姆的作品,作为一部从技巧上来说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气息的小说,《恩主》中运用了多种文体的混杂。文体在苏珊?桑塔格那里不仅仅是表达的手段,而且是体验和想像的不同逻辑系统。“所有人都会把你此刻的动作说成‘坐在摇椅上’。但实际上有无数种方式来描述那把椅子和坐在椅子上的你。”正是在变换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和一张椅子的关系的过程中,苏珊?桑塔格教会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去体验,那也正是希波赖特与安德斯太太在《恩主》的旅行中所体验到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恩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最近刚读了桑塔格儿子写的《死海搏击》,一部充满了爱与忧伤的书。
    喜欢她的所有作品!
  •   讲述的一个中年人梦幻般的故事,是梦是幻,值得拥有!
  •   之前读过她的《论摄影》,收获颇多,她不亏被称为知识分子的良知,确实是一个认真思考人生并具有高尚品质的大写的人!这本小说是她的处女作,20多岁写出这么一本小说,她真是天才啊!
  •   这是一本有深度的、需要思考的小说。
  •   她的小说随笔都不好懂,这是后现代的通病,也是后现代写作上的创新和特有的魅力。
  •   本书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1、作者是个二十多岁的美国女性,而这本小说主人公是个上年纪的法国男人,作者可以采用一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物,却可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处理关于这个主人公一个个非而所思的问题,同时变成了吸引读者的东西。2、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希波赖特的精神旅行的故事,而这一次生命之旅、精神之旅是通过主人公记录他的一个个梦境故事,他对梦境内容反省、解析,同时让梦境内容表现于他的生活中、人际关系中;也从生活中去解析梦。最后这个故事以达到平和或宁静而结束。3、故事结束也留下一个让读者思考的问题:主人公年轻时的情人安德斯太太最后结局是如何?到底那个才是安德斯太太?4、从梦中去体会人生,从人生中去体会梦,到底那个才是真实的人生呢?也记录下一些有趣语句,供大家参考:1、一门科目的明确界定和精确定位以及相邻分支学科的确定——下是我所寻找而未觅得的。我也不反对讲究形式。我所反对的教授们提出问题仅仅是为了解决它们,如此而已,下课时间一到,他们就立即打住,分秒不差,准时得让人要发疯。我对学问的执着,与饿汉看到三明治一样,这个饿汉抓起人家给他的三明治,连包装纸都没撕就吃起来,这并非因为他急不可待,来不及撕开纸就开吃,而只是因为他从来就不知道要撕开纸头,要不就是忘了怎样撕。2、我们时代真正变革已经不是什么政府更迭,也不是公共机构人员变动,而情感和理念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分析起来可要困难得多。3、我个人感到的种种困惑本身就是这样一种情感变化的征兆吧,这是一种尚未命名的变化,一种尚未诊断出的意识错位。4、我并不就是默认自己的焦虑,而是经过几番斗争、危机以及多年的反思,我从焦虑中悟出了某种意义。5、对待某一思想,就要将它分解成最小的组成部分,然后将它们由最简单至最复杂重新组合起来,而且要切记,要数一数,看看是否漏掉哪一步。6、与其绞尽脑汁冥想,还不如赶紧动手解决一些为好——不是靠突然的意志行为,而是慢慢地,非常耐心地来做。7、观点并没有真正的对与错,而只是人难免会出错。8、不要满足于自己的,或任何人的好意9、不要希望别人拥有他们自己不希望拥有的东西10、不要把别人的劝告当耳旁风11、不要害怕别人不赞许,而不要遵循可行的得体和谨慎的原则12、不要过高估价财富,也不要为抱负所困13、不要推销自己,也不要对别人提要求14、不要希望长命百岁15、为了凿去包裹着我的大理石块,任何经历,任何痴迷的思考都无不显得极为重要16、他们每个人对生活都有独特的、有趣的观察视角,都能让我受益——这是交友之道中最令人满意的前提。17、人们害怕得罪人,伤害人,那并非因为他们为人善良,而是因为他们不关心的真相18、真相总是大家讲出来的某种东西,而不是大家知道的东西19、我生活中的教训只是我个人的教训,仅适合我自己,也只能由我独自吸取20、我们写下真相的时候,要直面自己。写的过程中,我们会说教,会告诫,这是,我们必须想到,我们只能针对我们自己的失败来教育自己,告诫自己。21、梦里我本人的某些性格特征——我狡猾的谦卑,动辄感到羞耻的倾向,哀求、害怕的样子,想与我梦里那两个人和解、哄骗他们,跟他们套近乎的念头——使人回想起许多人谈及童年的方式22、梦最好的解释会在你生活中找到23、我是作家,对不对?你知道我每天都写作。但是,也许我明天不写,也许从明天起,我再也不写。我因为写作,所以是作家;我并非因为是作家才去写作。(挺有哲理的观点)24、如果我告诉你什么事情,你愿意答应我你不会抓住它不放,视其为你为自己订的该死的一套规则中的一条吗?书中还会一些好有趣的语句,我在这无法一一列举,正如如上19点所说的观念:我觉得有趣的东西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仅适合我自己,也只能由我独自吸取。有兴趣者,你自己去看此书,去体会属于你自己的有趣吧。
  •   书的质量很好,里面的文字排版很清爽,看起来不费劲看完了这本书,我接二连三的就做了好些个梦,梦恰恰能够反应一个人真正的本性,我们一生都在寻找自我,不妨从梦这个角度来看看会带给你什么样的启事。虽然主人公的梦荒诞离奇,但却把现实与荒诞交杂并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富含了很深的哲理读完全书其实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故事情结,很平淡,可能还有点乏味(这也许就是现实生活中人的麻木)。以前看鲁迅的小说也是,要经过教师的深入分析,才了解平淡中的深度哲理。这是一本值得细细,慢慢读的书,值得一看。
  •   总的来说还是喜欢苏珊桑塔格的评论作品,这本小说是她早起写的,想表达犀利的内容,小说是不好表达的。之后就改评论了。苏珊的评论很犀利,很透彻,在拿起这本小说的时候,大概是本人得了阅读厌恶症,不怎么想读这些有隐喻的东西,总不如看《论摄影》感觉好,很好的书,需要花时间和心情去阅读。生活在斯,除了感谢,别无其他。不管感谢的是谁。总有那么一个想要感谢的恩主。
  •   书皮有点灰,一次性买了不少书,暂时还没开始看,大学的时候记得一位老师翻译过苏珊·桑塔格阐释学方面的著作,本书作为她第一部小说,对于了解她学术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她的其他书经常缺货,否则买一套综合来研究,该趣味无穷啊。
  •   假如去寻找生活的真实性,我们必然得回到内心最深处,找出隐藏在种种现实幻觉之下的最本质的自己。没错,在绝对的真实性中,现实往往是幻觉。我想这大概是桑塔格所表达的主题之一吧,至少在我看来。
  •   以二十几岁的青年女子身份,写六十岁的老头,作者笔力非同寻常,但许多细节仍然显出火候不到。
    这是吹毛求疵了。因为这样的文字,我这辈子写不出来,下辈子也写不出来。

    估计喜欢汉娜阿伦特的读者,也比较容易喜欢桑塔格。
  •   我更喜欢桑塔格的批评,她的小说自然也有一番风味。故事虽然很平淡,但间或出现的那些妙语警句绝对是文本的一大亮点
  •   桑塔格女士的作品毋庸置疑值得一读,这本书是打算拿来送给同学的,书的封底却有许多划痕,还蒙着灰尘。当当每日成交量大,想必货仓也是满满当当,工作人员仓储、装包、发货很辛苦,也希望他们能爱书惜书,送给顾客干净完整的书籍。
  •   桑塔格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这本书也不例外。可以这么说,桑塔格的书都是“干货”,具有非常密集和冷静,不为情感左右的思想。她的书怎么买都值
  •   本书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从梦中去体会人生,从人生中去体会梦,到底那个才是真实的人生呢?
  •   是苏珊经典的书籍
  •   读的时候常常会停下来,想有些文字虽然看在眼里,但进不了心里,就一遍遍反复读。很喜欢她的作品,看着的时候就想把所有的都买来,看完之后就以为势必要再读几遍。做一些笔记,想以一些问题,窝在空调间的沙发里,从中午看到天黑。这大概是我喜欢自己度过星期六的方式,别把自己拖着走到热闹的某处去,别在电脑电视上浪费太多无聊的时间,一些零食一本书,简单的好时光。作为零八年第一本看完的书,不错。
  •   写书评的人应该去豆瓣写的。。我买东西还是想参考下评论书的质量
  •   内容还没看呢 期待中
  •   挺值得看的书
  •   一直买她的书,是一种习惯
  •   纸张非常不错,书不错~质量很好,到货很快~
  •   个人感觉不如她的评论精彩。还不错。
  •   喜欢桑格塔,坚决地买了
  •   很好的文字
  •   在报纸上读到有关该作者的评论,出于好奇买的书.实践证明,评论,尤其现代中国的文学评论跟着别人走的迹象太过明显,看不出自己认真读过想过的样子.不停地就人生提出问题因该是所有写字的人的本职和爱好,并没有看出这一位作者有什么不同之处,有关人生的观点和看法和传统的,正统的看法出入较大恐怕也远称不上是第一人.关于人生观最终也没有个结论,大家不都这样?不过,也不能说她老人家写的不好,一系列没有原则,没有对错,没有好坏的梦和行径到底还是表达了比起大多数通俗小说都深刻一些和丰富一些的对人生和人类社会的观察,不论好坏,反正都端给你了,和我所见的人类社会和人性和人类的行径都十分接近.比较接近真相,也许人们喜欢她作品的重要原因吧,这是说惯听惯谎言的人们突然发现有人敢于说真话的时候不由自主表现出来仰慕之情.说什么二十岁的女人以中年男人身份写作多么多么的不容易,不觉得她真的脱离了二十岁人的思想,整个儿一个不确定性,很难想象一个四十岁的男人还有如此多的不确定性,他们百分之九十九都用自负像疤痕修补一样把不确定性抹杀掉了,四十岁的男人,现在三十岁以上的男人,都只剩下一个念头让他们自以为是"永远不死"了,那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第二和第三".哈哈哈......翻译,不过不失.
  •   非常意识化,不一定是人人都喜欢读的
  •   订单号:4016062725 这本书中间有好几页根本就没办法看。而且发票没有。搞什么...发货清单上写的清清楚楚:发票抬头,内容,可就是没有发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