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页数:438  字数:230000  译者:南治国,彭俊豪,何世原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读得我满心喜悦。旅人不同于常人,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他们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抬眼就能彼此沟通。读这本书也是这样,才翻几页就知道遇上了同道,因为我也称得上是一个老资格的旅行者。  同时我也立即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就能在英语世界销售40万册。世上同道不少。  为此我要郑重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中国读者,因为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是旅行者,或者准备做旅行者。  这本书就是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  与一般中国读者的预期不同,这本书不是游记散文,不是导游手册,也不是论述旅行历史和意义的常识读本。我们读到的,很像是用小说笔法写出来的人物传记片断。但是,这些人物是那么重要,我们曾经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里仰望过他们的光辉;这些片断又是那么感性,没有记录他们的专业成就,而是留下了他们面对远行的地图、陌生的城市、异国的街道所产生的惊讶、抵拒、喜悦和深思。  这简直是一部纯粹的文学读物,怎么会起了这个书名呢?  其实正是这本书,划分出了旅行的等级。  旅行是万众的权利,每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但是,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旅途迈出不一样的脚步。我国新兴的旅游事业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时间不长,规模很大,整体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即便是已经达到的较高水平,也与国际认知有很大距离。  例如,旅行的等级并不是由所选路线和所付经费来决定的,这一点明白的人就不太多;有些人自以为明白了,追求旅行的文化含量,把文化古迹当作主要目标,结果不仅把旅行窄化了,也把文化曲解了。

内容概要

  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路行程着色;    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    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了一缕幽香;    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深处共鸣的心灵悸动了;    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达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

书籍目录

推荐序(余秋雨)译者序出发   Ⅰ对旅行的期待  Ⅱ旅行中的特定场所动机 Ⅲ异国情调 Ⅳ好奇心风景 Ⅴ乡村与城市 Ⅵ壮词艺术 Ⅶ令人眼界大开的艺术 Ⅷ对美的拥有回归 Ⅸ习惯

章节摘录

  3.  在对旅行的期望和旅行的现实的关系上总会出现一个问题。我碰巧读到于斯曼①的小说《逆流》。小说发表于1884年,主人公德埃桑迪斯公爵是一个衰朽厌世的贵族,正筹算一趟伦敦之旅,他百般思索,分析了对一个地方的想象和实际情形之间令人极度沮丧的差异。  在于斯曼的小说中,德埃桑迪斯独自住在巴黎市郊的一处宽敞的别墅。他几乎足不出户,咽为这样,可以使他避免看见他所以为的人之丑陋和愚蠢。他还年轻时,一天下午,冒险到附近的村子去了几个小时,结果发现他对他人的憎恶更甚。从那以后,他决意一个人躺在书房里的床上,阅读文学经典,同时构想自己对人类的一些尖酸刻薄的想法。但有一天清早,德埃桑迪斯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意愿,想到伦敦旅行。这变化,连他自己都觉得吃惊。在到伦敦旅行的意念萌生之时,他正坐在火炉边读一本狄更斯的小说。这小说引发了他对英国人的生活情形的种种想象。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旅行的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1条)

 
 

  •   读过《幸福的建筑》,对德波顿其人发生了些许兴趣,见到他还有一本《旅行的艺术》,尽管知道会出乎我的预期,还是购入一阅。果然,光看书名而购买的人会大失所望。德波顿延续了一贯的风格,这本书依旧不是游记散文,更非导游手册,甚至也不是论述旅行历史和意义的常识读本,更象是用小说笔法写出来的人物传记片断,记录了许多重要人物面对远行的地图、陌生的城市、异国的街道所产生的惊讶、抵拒、喜悦和深思,也留下了作者在旅行中的沉思默想,以及这种沉思默想中升华出的关于旅行的智慧和机智。在论及“旅行”这一近乎陈词滥调的题材时,德波顿的真实意图并不在于为读者设计一个完整的行程,而是在于营造一种情绪,藉其流动或跳跃,铺展开来,为全书提供整体感。情绪的飘忽和绵续才是他追求的极致。于是他在书中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爱德华·霍珀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照“旅行”、剖析“旅行”。因此不难发现:德波顿的旅程,以及他所探讨的旅程,更多的是一种哲性的思绪之旅,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他关注的是旅行者的内心世界,而非外在行程。正是如此,这本书其实划分出了旅行的等级,揭示的是旅行的深层意义。何谓积极生活?首先是踏访已知环境的热忱;其次是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其三是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乐趣。旅行确实能够全方位地满足这种幸福感,而反之,只有包含着理性支配和积极生活的态度,旅行本身才能抵达完满。《旅行的艺术》展示了一种有关生命和环境厮磨的精神层面,因此也让我看到了旅行的至高等级。在各种旅行指南、各种关于旅行的感想充斥于书肆报摊的当下,德波顿对旅行的诠释可谓独树一帜。在“乡村与城市”一章中关于“凝固的时间点”的描述,使我感慨良多。在自己过去的旅行中,曾经不只一次有过类似的感触,却从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表述方式。而德波顿借助华兹华斯的诗歌,说出了我内心的话:“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若干个凝固的时间点,**超群、瑰伟壮丽,让我们在困顿时为之一振,并且弥漫于我们全身,让我们不断爬升,当我们身居高处时,激发我们爬得更高,当我们摔倒时,又鼓舞我们重新站起。”借用当前更通俗的说法,也可以叫做“心灵鸡汤”。在旅行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当你面对特定的景观与人们,感觉自己的意识被唤醒,从平日惯性的冷漠中解放出来,体验到自然与人性的神奇之美。“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终点,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释卷之后,作者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调整你在旅行中的不少心理习惯,去更加注重耳目直觉和具体细节,而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至少对于我,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虽然自己一直关注旅行,从事过的工作也或多或少与旅行有着不解之缘,但此书仍给予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如余秋雨在推荐序中所说的:“多少年后,如果我们的旅行队伍中少了很多扬旗吹哨的团队、匆匆追赶的人群,多了一些慢吞吞地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屑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从而大大提升了旅行的整体品质,那么,追根溯源,也许应该感谢这本书。”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领会旅行深层意义的人还是少数。去年秋天,一家著名的外企刊物约我撰写有关旅行的专题文章,于是便结合对此书精华的理解和思考,完成了初稿。谁知被认为过于“阳春白雪”,原话是“太小资了”。只好按照人家的意图重头来过,修改成一篇旅游指南式的常规平庸之作,得以过关。看来要达到德波顿心目中的旅行境界,远非一日之功。
  •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读完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这一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海子这句诗。是的,我们所向往的远方,也许真的一无所有。

    我同意别人的看法,这本书要倒过来读,确实是最后几章写得最好,前面的章节略显拖沓沉闷。“艺术”和“回归”两个部分字字珠玑,与其说在谈论旅行的艺术,我更倾向于理解成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原本,生命就是一次旅行。
    艺术,其实并非是权威和迷信,所谓艺术大师的作品,如果你没有共鸣,对你而言也就是普通的存在。我更认同罗斯金的观点----“你的艺术是对某些你所喜欢的东西的赞美。它或许仅仅是对一片贝壳或是一块石头的赞美。”艺术是纯粹的个人体验,而非名人或者大师们的一家之言。对美的拥有,方式很多,人们会通过文字、绘画、照片甚至录影等等来记录生活中的美,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罗斯金说的“理解美”,而他认为这是可以正确拥有美的唯一办法。形式的记录都敌不过内心对其的理解,带着这份理解奔赴下一段旅程或许比带着一堆照片前往要有价值得多!

    旅行的心境里不可或缺的当然是感受力。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多的时候是困倦,你可曾注意过头顶的天空不只一种颜色?你可知道昨天的那朵小花今天是否依然盛开?在头顶闪烁的群星能否能赢得你些许赞叹?人们习惯对于生活中的一切视若无睹,我们能看到的总是一些关乎己身的利益之事,在忙碌的生活里慢慢失去了对美的感受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再美好的风景如果屡见不鲜对人们来说也会变得无趣,从此再无驻足欣赏的念头。然而尼采读了梅伊斯特的著作之后曾发表这样的感想----“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每年能结出三次果实,而其他一些人则只会逐命运之流,逐时代和国家变幻之流,就像一个软木塞一样在上面漂来漂去。当我们观察到这一切后,我们会把人类分成两类,一种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另一种人则是化神奇为腐朽,绝大部分人是后者,前者则为数寥寥。”生活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平淡,只是看你是否具备这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吧!其实,我所欣赏的朋友里,也不乏这样的化腐朽为神奇之辈,某才女号召要让生活的每个细节都变得文艺,平淡的事情在她们的世界里总是能忽然生动起来。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自然也是乐趣无穷!否则就算是物质形式再丰富,也让人心生空虚。可见,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也是感受力。

    书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远行的念头竟然慢慢消失不见。我当然渴望从一种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转向一个新鲜奇妙的世界,可是比起为了看风景而看风景,为了远行而远行,我更愿意开始去关注身边那些被我忽视的美好。不必真的亲临某个全然陌生的远方,在熟悉的世界里也可能充满乐趣。

    先具备发现美好的感受力再去旅行吧,否则就算去到远方,也真的发现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   这是我自己发现,并不断向别人推荐的好书。当我第一次打开书本,就被其深深吸引。或许是因为自己是从事旅游方面工作的,对于一本探讨关于旅行的艺术的书籍非常感兴趣。作者用轻松的笔触,生动而深刻的将对旅行的审美展示出来。阿兰·德波顿不愧为英伦才子,文笔非常优美,视觉非常敏锐。作者根据旅行的时间序列,选择了旅行的出发、动机、风景、艺术、回归五个片段,并捕捉了机场、火车站等不为常人所关注的审美场所。并将历史名人和名作融入对旅行的观察与思考,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这本中英文双语版本来我买的第二本,用来收藏的,结果被朋友看到,送朋友了。现在手中只有中文版本。其实这是我近些年看到的翻译的最好的书之一,翻译是种再创造,阿兰·德波顿的著作之所以能在中国流传,南治国、彭俊豪、何世原等有很大的功劳。不错的散文佳作,值得再次推荐,赞!!!!!
  •   买了一堆书,第一本拆封的就是《旅行的艺术》。之前在网上看了王建硕对于此书阅读顺序的介绍,果真一路看下来手不释卷。本身我不太习惯于外国文学的叙述方式,但阿兰·德波顿的语言很简练,也没有故作高深。只是在很平实的语言中将他对于旅行中的特定场所、如何在旅行中审美、心与身如何取舍等等很多问题做了很朴实的阐述。本人喜欢旅行,可总是耽于惰性。这样的细节在书中也有所阐述。读此书,很多时候我都再惊讶:作者怎么能以这样平淡的口吻总结出千万次出现在我的精神里但却无法付诸文字的想法呢?所以,共鸣很容易产生。有很多很多的感慨,只希望有更多的像我一样,想旅行却因诸多理由也好借口也罢无法成行的读者能够看到这本书。
  •   阿兰德波顿的书看过几本了,这边旅行的艺术就是曾经读过的一本。
    阿兰德波顿相信不能为读者读得懂的书不是好书,所以他自己写的东西努力做到让读者能读得懂,有共鸣
    他做到了,旅行的意思将旅行从动机,到看到的风景,再到景色的艺术升华,最终达到美的享受,这一系列的感受被德波顿娓娓道来
    这些零散抽象的东西在他的笔下丰满起来,让读者对自己的旅行体验也有了精神上的共鸣。
    本书翻译的很好,译文如一篇直接用中文写成的随便,流畅、典雅,是难得的翻译佳作。本书还附录了全书的英文原文,不过译文与原文分成了前后2部分,缺点是英文原文印刷的字体偏小,看起来稍吃力。
  •   我们走过很多路,但是我们有思考过旅行的意义吗?

    德波顿的思考,他的旅行并不只是记录。所以,旅行的思考,就在这本书中。

    喜欢德波顿,所以,我购买了他所有的文字。

    细细读,属于安静的自己。
  •   昨天书到了,马上就读了第一章,给旅行的意义带来了新的思考,很多我曾经感受到的但却未深思的问题就这样被德波顿以哲学化的想法解释了,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值得每一个坚定执着行走在路上的人阅读,这样我们会理解更多关于旅行和生活的艺术。书的装帧很精致,值得收藏。
  •   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了一缕幽香
  •   不得不感叹英伦的魅力,gentleman!!!从书中就不仅能发现德波顿的文学造诣之深。不像现在那些什么红学评论家,没啥本领乱出书。而且能感觉到那英国绅士独有的魅力!
  •   阿兰 德波顿的书我会一一买下来看,因为他的引导,他的思想值得拜读
  •   书刚到手,看了序言。很喜欢书的装帧设计,现在买书很看重书的版本和装帧,这本书很符合我的预期。第一次看阿兰 德波顿的书,等看完后相信会有更多的心得。这次当当的发货速度很满意,两本书都有密封的薄塑包着,保证了书的整洁与完整,很好!望继续努力保持。
  •   阿兰 德波顿的这套书,翻译的文笔很好啊
  •   我是先看过阿兰德波顿的中文版系列,对英文原版感兴趣了入手这本的,旅行的艺术的英文词汇还算是比较简单,相比较哲学的慰藉、拥抱逝水年华那类……希望能够跟深入、直接地去理解作者的文中的意思。
  •   很喜欢德波顿 一本一本慢慢的品品他字里行间的哲学
  •   在图书馆无意邂逅了德波顿的《幸福的建筑》,就此喜欢上他的文字。读他的书就像看见内心的自己。
  •   跟着生活的艺术家们从他们的妙语中穿梭于世界的角落,与德波顿奇妙的思想和体验不期而遇,难道不是最大的乐趣么?
  •   书很漂亮,但个人太喜欢德波顿的文风...
  •   德波顿的文笔和思想是没得挑的,不管那一本都值得买,不同的时候看看总有不同的感受和感悟。
  •   阿兰-德伯顿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旅行方式和旅行理念——其实在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来说他的旅行确实堪称是一种艺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行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每次小长假回来时,朋友都会不约而同的问对方:嘿,你上哪去玩了?或者有不少人开始喜欢在外出游玩的同时晒出自己的靓照,表示我正在哪哪游玩。显然,旅行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那么多人的旅行有多少可以与阿兰-德伯顿的旅行艺术沾点边呢?
    带着一颗鸡冻的心和一个傻瓜似的相机,在景点不断的摆pose(比如将两手的食指和中指竖起摆成“二”的手势),然后回来后人家问:你觉得那地方怎么样?建筑风格和人文特色好吗?有没有什么比较特色的美食可以推荐的?结果说不出所以然来,或者干脆忘了那些值得带到心底的文化价值。我想,这是很多人旅行时的真实写照。
    阿兰-德伯顿的《旅行艺术》让我们觉得旅行原来可以玩得这么文艺这么有文化价值。他每到一个地方几乎都有一个精神导师给他指引方向或让他对所到的地方了解得更加深刻——不论是对于外在的景物还是自己内心的感受,都是一种价值的提升。他的文字犹如一杯午后的咖啡,散发出清谈优雅的飘香,让人沉醉。
    如果旅行不再那么匆匆忙忙的辗转在各个景点而不知所措,而是带着一颗悠闲而充满期待的心去慢慢品味所到的每个地方,那么《旅行的艺术》或许会在某天让我们惊讶于它所给我们带来的惊喜,犹如午后的咖啡让我们渐渐精神一样。
  •   与其说是旅行的艺术,不如说是在艺术中旅行,作者不愧为英伦才子!
  •   旅行的艺术(中英对照本·精)
  •   就是从这本书喜欢上的阿兰德波顿!
    从别人那借来的《旅行的艺术》看完后就一直想着要自己买下来收藏
    没想到无意中发现原来还有中英双语版 果断买下!
    现在正在看他的《爱情笔记》
    打算看完他所有的书
  •   这本书对于旅行中的心境描写不是一般的好,润物细无声的潜入读者的心里,才子型的作家真的不是随便说的!
  •   英伦才子关于旅行的细腻阐述
  •   读起来好对味,好久没有过这么舒服的阅读了。果真是英伦才子,带你舒舒服服地漫游在文字里。
  •   之前借过中文版,此次特地买回中英版。字体没有中文版的大,排版也还好,但是整体很精美。

    没有看过的人可以考虑下,内容、语言、思考更精美,介绍了很多旅行圣地,以伟大的诗人作家画家为向导,看到生活和生命的艺术!
  •   英伦才子,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篇,旅游的心境在于各自的心里面,不在于外部的环境。
  •   觉得蛮值的,毕竟是中英对照,不知道为什么叫旅行的艺术,讲了蛮多故事的
  •   无意间看到这本书,买来后发现这个无意的发现却让我认识了一位与自己有着某种相似点的作家,很喜欢这本书,喜欢旅行又喜欢艺术,喜欢欣赏美的朋友,这本书分享给您们!
  •   福楼拜。洪堡。华兹华斯的诗。罗斯金。帕思卡尔的《沉思录》。——《The Art of Travel》给我的一个惊喜是,它激起了我对前述人与物的丰富的好奇心。让我觉得合上书本之后,并非阅读的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以上是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写下的句子。于是后来在中国国家地理出版的《大自然的艺术》中看到洪堡的名字时,觉得十分惊喜,就像是遇到了一个老朋友。我觉得一本好书也就是这样,拓展读者的思维与视野,让我们用更多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以及消除对特定命题的陌生感。另外,这本书前半部分中文后半部分英文的排版也让人分外喜欢,带来洁净感。
  •   旅行中读的书,还没看完。不过很喜欢。有内涵。描写得很好。阿兰
  •   阿兰德波顿 旅行的艺术 很好看的散文
  •   跟想象中的有一点儿不一样,不是告诉读者应该如何做一些旅行前的安排之类的。作者的文字很质感,很舒服!
  •   文字优美,作为即将出发旅行的人,我同样如书中作者一样没有对旅行地有太多过高的期望,且当旅行
  •   绝对不是一般流水账式的旅行日记。更多的探讨人在旅行中的心态,旅行的意义,旅行对人的认知的改变。具体手法则以具体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本身)具体的地点,来叙事或刻画心理状态,具有艺术的味道--即对人的关注和理解。
  •   很好,通过艺术、历史等方式阐述旅行中的快乐和收获!
  •   喜欢旅行,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这本书告诉你的不仅仅只是旅行,而是艺术。作者序中写道:抱定了为了更好的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目的去读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也爱旅行~~~~
  •   关于旅行的书 中英对照的最喜欢了~
  •   很精美的书 内文中英对照 看起来很有感觉 旅行不止是看看风景而已 通过看这本书能让你把对旅行的理解提升到深层次 认识旅行的目的 以及对旅行的理性思考
  •   本就喜欢旅行,加上还是中英对照版的。更喜欢呢。
  •   很喜欢~~中英对照的~很精致,是喜欢的风格~对旅行的心得和探索。赞一个~~
  •   中英对照本,纸张质量不错
  •   余秋雨先生作序并推荐,和他的《行者无疆》有点不同,译者的语言富有诗意,很精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旅行是一门艺术,我很愿意这样讲。
  •   旅行的艺术,生活的艺术,生命的奇葩。希望用旅行的眼光看待生活。
  •   旅行的艺术包装的很好,刚开始看,感觉挺愿意读下去的;会计书有点折了,其他都很好!
  •   很喜欢旅行,也到过很多地方旅行,这个把旅行当做艺术不简单
  •   很有趣的视角看旅行以及途中会遇到的人文艺术和心情,非常赞~~
  •   把旅行看作是一门艺术,真特别。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旅行不是受罪,就是奢侈;俗话说:花钱买最受。我们什么也能把旅行当作一门艺术来尽情享受呢?
  •   一次关于艺术和文化的旅行,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
  •   恩,很不错的思想,旅行如艺术
  •   又是旅行的艺术!这本书买过很多次。足见我对这本书的喜欢喝着迷。
  •   旅行的艺术这本书,我买了很多次了,都是送朋友的,自己只留存了一篇pdf格式的,存在手机里,随时看。地铁上、等人的时候,可读性很强,给人的思考也很多,对我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   刚刚收到这本书,余秋雨老师的序言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最近心情有些浮躁,期待着一场美丽而平静的旅行,也许我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这份期待,但,希望这本仰慕已久的书,可以带给我同样的旅程。。。
  •   英语才子
  •   不错,很好看,在旅行中相遇各种不同的作家
  •   都市生活太紧张太压抑了,有空多去旅行,放空心灵。
  •   旅行是心灵的洗涤~学会旅行就是学会生活
  •   書的質量很好。不過字體相對來說可能比較小,英文我看過原文的只有英文也是這麼大本的。
    把外面那層紙弄走是很簡潔的白色封面,非常喜歡。
    雖然精裝會比較重,不過這麼漂亮也值了。

    內容:
    好好看,之前就是看過兩章覺得好看才來買得。
    喜歡思考為甚要去旅行,和旅行、哲學相關問題的就買吧。
    (這是我在學校上課‘旅行的哲學’教授要求看得書之一。值得看!!!)
  •   热爱旅行的我经常带着孩子自助游,出游前特别希望能预先了解学习目的地的文化等背景,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
  •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喜欢旅行的人来说,本书绝对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并非一本旅行游记或者旅行记录,它从更高,更深的层次,对旅行本身做了一些阐述。也许,看完本书后,你的旅行也会变的更加有内涵。
  •   看了英文版。。。作者倾向从各种细节去发现和观察旅行。。。每个旅行地都与一个很代表性的作家或者诗人或者画家等等相关。。。
  •   包装印刷都很不错,至于内容,还在看,余秋雨的推荐,想到文化苦旅了,这是另一种旅行了
  •   很纯白的封面,很有意境的文字,中英文对照本,就是我的最爱……
  •   阿兰的书买了很多本了,很喜欢他的文字风格,思考角度也很开阔,不错!
  •   学会在旅行中体会人生
  •   之前买过中文版的书,看过,觉得很是不错,所以又买了看原著。
    朋友评论国人的旅游,像赶集一样的拍照购物。恰好早晨又有新闻,大陆游客又是翻越围栏拍照出了事故,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了,这样一次次的鲜血和生命的都换不来惊醒,真的是没有办法。
    这不是一本旅行指导书,作者用他一贯的哲思来考虑旅行中的事情,是我们眼见的景点以外的东西,它在乎的是旅行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受,所感所想。
    记得以前有人讨论文化旅游,说并不是看看真古迹和伪古迹,不是发一通胡乱的感慨,那都不是文化游。文化是什么呢,文化旅游又是什么。我想这本书,也许能提供大家一些思考,至少是一个不一样的旅行的角度。
    希望通过这本书,我们的旅游品质能提高一些,少一些被人说是没有修为的行为。
  •   让旅行更文艺,爱世界离不开它
  •   因为喜欢旅行才买的这本书,看了书评是有心理准备去看的,但还是出乎我意料的写法,不过很赞、我喜欢这样的方式去诠释自己的想法
  •   质量很好,帮同学带的,据说都在旅行时读
  •   旅行的意义有多少人思考过?旅行途中,我们是否错过了很多细节的景物?是否思维迟钝漠视木讷?这本书它会给你很多启迪和思考,让你今后的旅行更加精彩和难忘。
  •   一边旅行一边看这本书,旅行和阅读,相互促进,给我最大化的收益。
  •   好书,要慢慢啃,适合旅行的时候看~
  •   阿兰德波顿关于旅行的书,值得一看
  •   不同于当今泛滥的旅行日记,作者很有深度从旅行的思想,内在的意识等多个方面,带领我们深刻意识到,人为什么去旅行
  •   热爱旅行 更爱此书 顺便学习英语
  •   很喜欢旅行,相比较一群人的出行,独游更合我的心意。出行时总是匆匆而过,每次也只是感慨于风景的优美壮丽和美食的可口,却从未慢慢的打量这座城市,这些人。这本书,却让我体会到其中乐趣,我想我又有了新的旅行方式。
  •   去旅行吧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   跟随心的方向旅行
  •   包装精美,书写的精彩,推荐这本书,送给爱旅行的你。
  •   中英文对照的,想看旅行的书有想学英语,应该正合适,而且是余秋雨老师推荐额,肯定不错。
  •   用不同的视角诠释旅行,好看
  •   旅行,人类永远的话题和向往啊……这本书书皮包装各种都很棒~~超级喜欢!!非常简单的书皮,拿着给人的心情就特别好,。一本好像是关于旅行的书,但又不止讲了旅行~~
  •   个人喜欢旅行,但从没像作者思考的那么深刻,多我是个很大的启发
  •   旅行,重于行,重于心。
  •   非常有意义的一本书,尤其是对热爱旅行的人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旅行,每个人都想要,心态却是每个人不一样的。
  •   大多数人旅行是为了标记景点,留影像记录,表明我们去过那。其实旅行是件很严肃的事情。
  •   看完这本书,扫去了我旅游之心的浮躁,真正明白旅行的意义
  •   绝对值得收藏的一部书,每个人身上都有流浪的冲动,这就是旅行的动机,走之前,不忘看看,也许通宵了旅行的意义,就会不虚此行
  •   一直在想旅行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旅行,是为了追求自由,标榜自由,还是因为不自由。
  •   生活就是一次旅行,走好这一个旅程。
  •   装帧很精致干净~双语~读完对旅行有了更深的认知~不错的一本读物~
  •   想旅行而没法旅行的人才想看旅行的书!
  •   写的很好,旅行时带上~
  •   没别的说的。
    如果你爱旅行,如果你爱英文。
    Just read it!
  •   非常之好。 “旅行的等级并不是由所选路线和所付经费来决定的,这一点明白的人就不太多;有些人自以为明白了,追求旅行的文化含量,把文化古迹当作主要目标,结果不仅把旅行窄化了,也把文化曲解了。”——推荐序
  •   看了书之后让我对旅行有利不同的看法,旅行让我们在享受秀丽风景的同事应该引发一些思考,在火车上漫长的时光应该加以利用,本书就做了很好的榜样~~中英文对照也很实用!!
  •   看了这本书,对旅行有了另一番认识
  •   此书谨献给爱旅行、爱想像的你!
  •   教会你用怎样的心态去旅行 很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