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

出版时间:2011-5-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海明威  页数:319  字数:166000  译者:林疑今  
Tag标签:无  

前言

   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版于一九二九年,译成中文时初版书名为《战地春梦》,经人屡次影印翻版,到了解放初期,修订一次,改名《永别了,武器》。八十年代末再修订一次,距离原文初版,已有六十年了。   其实海明威这个姓在一百多年前就已为国人所熟悉。海明威的嫡亲叔父威罗毕,百年前就来我国山西省传教行医,并且创办了有名的学府铭贤书院,造就了不少人才,特别是在财政金融界。威罗毕童年时代在农忙中右手食指不慎给玉米脱粒机轧断,经过八年艰苦奋斗,刻苦锻炼,终于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外科医师。这件事在海明威家乡广为流传,甚至传说这位叔父曾经为西藏活佛达赖喇嘛治过病。所以海明威十二岁时,也曾一度梦想继承叔父和父亲的事业,当名医生。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特写几句概述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他的思想感隋和艺术风格。   欧内斯特·海明威于十九世纪末生于美国芝加哥市西郊的橡树园镇。当时美国虽已取得了政治和经济独立,但是在历史文化传统方面还半依赖于英国。著名作家如欧文、霍桑、爱伦·坡等,尽管作品题材不同,写作技巧及表达方式却始终摆脱不了英国的影响:书卷气重,文句复杂冗长。就以亨利·詹姆斯为例吧。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横跨英美文坛的大师,但是他所继承的似乎还是乔治·艾略特和霍桑的心理小说的传统,描写细腻入微,为了分析及反映人物的复杂心理,采用了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写法,繁琐庞杂,引经据典,词汇中夹杂着拉丁文或法语。   海明威继承的是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为美国文学闯出了一条新途径。他中学毕业后就当上了记者,为人比较天真,比较富有感情,一时为政客的豪言壮语所迷惑,志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还有一些未成名的青年作家,例如福克纳、多斯·帕索斯、菲茨杰拉德等,都投入了战争。后来他们对民主理想幻灭,反应至为激烈,甚至超过英国作家,尽管战争是在欧洲进行的,英国的财产损失和青年人的牺牲都超过美国。   海明威战后寄居巴黎,感觉一切理想都破碎了。他在女作家格特鲁·斯坦因的熏陶下,另辟蹊径,终于写成了《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遇到两件终生难忘的大事。一是大腿中弹,几乎成为残废,当时的思想是痛恨政客在报刊杂志上的宣传,认为什么“神圣”、“光荣”等等,全是骗人的鬼话。又一件大事是初恋。他在意大利疗养时期,结识了一位比他大几岁的美国护士,战后她嫁了他人,海明威觉得受了人家的玩弄。这一经历影响了他后来小说中有关女性的塑造,甚至他的第一个妻子,也是比他大几岁。   脉别了,武器》初稿写于一九二二年,手稿在巴黎不幸被小偷扒走,只好重新创作,于一九二九年出版。自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九年间,他除发表了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外,结了两次婚,他父亲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医治无效,饮弹自尽。这些遭遇变化,更使他感觉人生变幻无常,好像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毁灭的危机。他战时受伤,曾从身上取出几百片榴弹炮弹片,长期失眠,黑夜上床必须点着灯,入睡后被噩梦折磨,旧病发作起来,理性失去控制,无法制止忧虑和恐瞑。由于他反复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对于—般事物的认识也比较敏锐透彻,所以常常把自己的感隋和经历倾注于艺术创作中。例如在《永别了,武器》第二部分中,他把在瑞士的乡居生活写得犹如处身世外桃源,就是结合他第一次结婚后的生活体会。再如女主角凯瑟琳的难产,也是他第二个妻子难产的切身经历,她结果剖腹生下第二个儿子。   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鸸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这些人悲观、怀疑、绝望。他们志愿参军,在战争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大多遭受到无可挽回的创伤。他们怀疑一切、厌恶一切,鄙视高谈阔论,厌恶理智,几乎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人生一片黑暗,到处充满不义和暴力,总之,万念俱灰,一切都是虚空。   其实海明威还不好算是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者。他小说中的人物自有—套严格的道德行为准则。在他所描写的社会中,他也认识到有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两个世界。此外,他还认真探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海明威的人生哲学,近于接受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理论。他认为人生无比残酷,和平时期只是战争的延续,同样残酷、冷漠。但是他又相信世界上还有一些天然美好的事物,可以作为减轻悲痛的调剂。即便是战争的血腥大屠杀,其间还可以穿插爱情,作为短暂地解除疼痛的良药。尽管个人愁肠千万结,但可以通过狩猎、钓鱼等活动,借助于大自然,进行精神治疗,不然也可以借酒消愁,解除痛苦。即使这一切都失效了,或者被剥夺光了,还可以表现高度的勇敢和毅力,在重大压力下保持一定的优雅风度。   海明威信奉的行为准则,在他的含蓄的笔下,往往通过置身于几个知心朋友中间的普通小人物表现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传统道德价值全面崩溃了,然而这些普通人,虽非英雄,但为着生存下去,还保持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例如诚实、道义、勇敢、毅力、忍耐和人格的完整。这些普通人很少参与伟大事业或者政治运动。唯一的例外是《丧钟为谁而鸣》的主角乔丹,一个教西班牙语的知识分子。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往往抱着不介入的人生态度,只是凭着一种近于原始人的本能,遵循一种近乎待人如己的基本原则,保持了做人的尊严。他们的人生哲学很少讲究逻辑性,因为他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根本是一团糟,一片荒原,一片混乱,没有合理的逻辑。   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往往使人感觉到有一种对立的紧张性,甚至在写全景的段落中,如雨、雪、高山、大河等等,读者也可以觉察到。对于这世界的邪恶不义,作者显然是站在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这一边的。海明威本人也许不一定熟悉列宁关于每个民族文化里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经典理论,但是他所写的小说中,明显地具有两个对立、对抗的世界。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对这世界上的邪恶人物深恶痛绝,对被压迫者则寄予同情,特别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小人物往往体现着一定的道德品质。   这些人提倡诚实、勇敢,要顶得住痛苦的折磨,喜乐哀愁,不露声色,朋友间可以讨杯酒喝,但要避免醉后失态;可以借个地方住住,但是不能伸手讨钱,遇挫折时不能伤感,不能玩弄卑鄙伎俩;女人可以追,但是女人不要你时不能死缠着不放;不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应当有所克制。一句话,要做个有骨气的硬汉。   关于海明威的艺术风格,六十年来,西方文坛争议不休。概括地说,有人强调他的象征主义,有人强调他的讽刺,有人主张是象征主义和讽刺的结合;有人说是自然主义,有人说是批判现实主义。下文只作些简单的介绍。   一个作家,凡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越是明确,感情越是真实,就越可能把他的思想感情融合于鲜明有力的艺术形象中。   海明威不仅描绘当代事物的现象,而且力图反映当代的现实,特别是时代的精神。作为作家来讲,海明威非常热衷于记录及报道事物的现象:战争、狩猎、钓鱼、斗牛、赛马、拳击、酗酒、恋爱等等。这些题材在他较优秀的作品中非常生动逼真,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大军的溃退、渔人与大鱼的格斗、妇女难产的痛苦,也许还可以亲耳听到窗外霏霏的细雨声。但是作者曾说,真正的艺术不能局限于准确描写事物的面貌,不能满足于仅仅反映时代的现象,还得反映这些现象的内在意义。海明威精心选择暴力题材,企图从中探索、发掘精神上的真理。作者并不是单单喜爱这种题材,而是想通过对这些暴力事件的描写,强烈暗示时代的特征:精神混乱,流离失所。作者必须力求写作的真实,既找到了艺术的真实,就应该把它转化为精确的形象,使得读者感同身受。作者为了传达人物心中的紧张隋绪,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风格,也许可以概括为下列这几点。   海明威采用两种表达方式来展示他精心选择的生活材料。第一是新闻报道风格。他从年轻时代起就开始当记者,受到严格的写作训练,具备巧妙地撰写电文的真功夫,简略扼要、浓缩紧凑。为了取得更大的艺术效果,他还采用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平淡而克制的陈述。他过去太天真幼稚,遭到政客的欺骗,经过现实生活的教育后,最害怕什么神圣、光荣、牺牲等等抽象词儿,所以写作时尽量避开抽象形容词,甚至省略动词,喜欢用名词,例如具体的地方名、河流名、部队的番号、具体的年月日期等等。那些电文的字句本身有时违背传统的语法规则,况且海明威通常选用简单的短句和日常用语一就是英语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旧盎格鲁-撒克逊语。作者运用简单句子和有限的词汇进行有克制的陈述,渲染气氛,暗示文字表面下藏有更重要的普遍意义,启迪读者去体会和联想。作者平淡客观的陈述,真实而富有戏剧性,多少带有反讽刺的意味。   海明威第二种表达方式是采用有节奏的句子结构,重复、排比、反比等,好像是音乐旋律,旨在召唤一种心理印象。所谓印象主义的手法,通常是指作者对于精心选择的事物,描写时致力于捕捉模糊不清的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达到情景交融。   海明威本人对他自己的艺术风格也有一定的看法。他于1961年在家饮弹自尽前不久,曾应加利福尼亚州的智慧基金协会之邀写下一些他本人对人生、艺术、爱隋、死亡等等的体会。这些体会刊载于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的1963年1月号上。现将有关风格的部分译出如下:“我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在我头脑里进行的。我开始创作前,一定要先把我的意念、思想理顺。我作品中的对话,在创作过程中,我经常亲自朗读几段;耳朵是良好的检查员。每一句句子又务必表达得一清二楚,人人明白,才能写于纸上。   “然而,我有时觉得我的风格,与其说是直接的,倒不如说是暗示的。   读者往往得开动想象力,才能抓住我思想的最微妙的部分。   “我工作非常艰苦,再三重写改正,不厌其烦。我非常关心我作品的效果。我着手开采时非常小心,精心琢磨,一直到磨成宝石。有许多作家满足于留下粗糙的大块文章,我则精雕细琢,磨成一颗小小的宝石。   “一个作家的风格应该是直接的、个人的;他作品中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人隋味的;他的文字简洁有力。最伟大的作家生来具有卓越的简洁,他们是苦干者,辛勤的学者,又是胜任的风格家。”林疑今

内容概要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永别了,武器》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永别了,武器》内容介绍: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
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作者简介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作家,20世纪20年代美国“迷惘的一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出生在美国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位医生。他从小对打猎、捕鱼、绘画和音乐等充满兴趣,尤其是渔猎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对他的创作及特殊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身上多处负伤。战后,他作为美国驻欧洲记者长期居住巴黎,并在这段时期写下大量文学作品,显示出杰出的才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曾赴西班牙、中国等地报道战事,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的军事行动。“二战”结束后,他定居古巴。1954年,因《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因患多种疾病和精神抑郁症而开枪自杀,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白象似的群山》、《尼克·亚当斯的故事》等。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章节摘录

  第二年打了好几场胜仗。山谷后边那座高山和那个有栗树树林的山坡,已经给拿了下来,而南边平原外的高原上也打了胜仗,于是我们八月渡河,驻扎在哥里察一幢房子里。这房屋有喷水池,有个砌有围墙的花园,园中栽种了好多茂盛多荫的树木,屋子旁边还有一棵紫藤,一片紫色。现在战争在好几道高山外进行,而不是近在一英里外了。小镇很好,我们的屋子也挺好。小镇后边是河,前边是些高山,高山还由奥军占据着。这小镇打下来时打得漂亮,奥军大概希望战后再回小镇来住,所以现在从山顶上开起炮来,除了小规模的军事例行行动以外,并不乱轰,这情况叫我心情愉陕。镇上照常有人居住,有医院和咖啡店,有炮队驻扎在小街上,有两家妓院,一家招待士兵,一家招待军官,加上夏季已过,夜凉如水,战争又在镇外的丛山间进行。这儿有一座弹痕累累的铁路桥,有河边炸毁的地道一从前这儿争战过——有绕着广场周围的树木,而通向广场的路上,又有一长排一长排的树木;此外,镇上又有姑娘,而国王乘车经过时,有时可以看到他的脸,他那长脖子的小身体,和他那一簇好像山羊髯一般的灰须;这一切,再加上镇上有些房屋,因被炮弹炸去一道墙壁,内部突然暴露,倒塌下来的泥灰碎石,堆积在花园里,有时还倒塌在街上,还有卡索前线,一切顺利,凡此种种,使得今年秋天比起去年困居乡下的秋天,大不相同。况且战局也好转了。  小镇外高山上的橡树林,现在没有了。我们初到小镇时,正在夏日,树林青翠,但是现在已只剩有断桩残干,地面上则给炮弹炸得四分五裂。这一年秋末的一天,我正在原来有树林的地点徘徊,看见一块云朝山顶飞来。云块飞得好快,太阳转眼成为晦暗的黄色,样样东西都变成灰的,天空已被乌云遮蔽住,接着云块落在山上,突然间落到我们身上,那时候才知道原来是雪。雪在风中横飞斜落,掩盖了赤裸的大地,只有树木的残干突了出来。大炮上也盖上了雪,而战壕后边通向便所去的雪地上,已有人走出了几条雪径。  后来我回到小镇。我跟一个朋友坐在军官妓院里,两只酒杯,一瓶阿斯蒂,望着窗外下得又迟缓又沉重的大雪,我们知道今年战事是结束了。河上游那些高山,并没有攻打下来;河对面的峻岭,—座也没有打下来。那都得等到明年再说。我的朋友看见我们同饭堂的那个教士小心地踏着半融的雪,打街上走过,于是便敲敲窗子,引起教士的注意,教士抬起头来。他看见是我们,笑了一笑。我的朋友招手叫他进来。他摇摇头,走了。那天夜晚,在饭堂里吃到实心面这一道菜,人人吃得又快又认真,用叉子高高卷起面条,等到零星的面条都离开了盘子才朝下往嘴里送,不然便是不住地又起面条用嘴巴吮,吃面的时候,我们还从用干草盖好的加仑大酒瓶里斟酒喝;酒瓶就挂在一个铁架子上,你用食指一扳下酒瓶的脖子,又清又红的带单宁酸味的美酒便流进你用同一只手所拿的杯子里。大家吃完面后,上尉便找教士开玩笑取乐。  教士年纪轻,脸嫩容易红,穿的制服跟我们大家一样,只是他那灰制服胸前左面袋子上,多了一个深红色丝绒缝成的十字架。上尉据说是照顾我,叫我完全听得明白,免得有什么遗漏,所以故意说着不纯粹的意大利语。  “教士今天玩姑娘,”上尉说,眼睛看着教士和我,教士笑一笑,脸孔泛红,摇摇头。这匕尉时常逗他。  “你否认?我今天亲眼看见的,”上尉说。  “没有这回事,”教士说。别的军官都觉得逗得很有趣。  “教士不玩姑娘,”上尉说下去道,“教士从来没跟姑娘来过。”他这样解释给我听。他给我倒了一杯酒,说话时眼睛一直看着我的面孔,不过眼角总在瞄着教士。  “教士每天夜晚五个姑娘。”饭桌上的人都笑了起来。“你懂吗?教士每天晚上五对一。”他做个手势,纵声大笑。教士一声不吭,当它是笑话。  “教皇希望奥军打胜仗,”少校说。“他爱的就是法兰兹·约瑟夫。教皇的钱就是敌人捐献的。我是个无神论者。”  “你看过《黑猪猡》那部书吗?”中尉问我。“我给你找一本来。那书动摇了我的信仰。”  “那是一部卑鄙龌龊的书,”教士说。“你不会当真喜欢它的。”  “是部很有价值的书,”中尉说。“它把教士所有的黑幕都拆穿了。你一定喜欢它,”他对我说。我向教士笑笑,而教士在烛光下也对我笑笑。“你可别看它,”他说。  “我给你找一部来,”中尉说。  “有思想的人都是无神论者,”少校说。“不过我也不相信什么共济会。”  “我可相信共济会,”中尉说。“那是个高尚的组织。”有人进来了,门打开时,我看得见外面在下雪。  “雪一下就不会再有进攻了,”我说。  “当然没有啦,”少校说。“你应当休假玩一玩。你应当到罗马,那不勒斯,西西里——”  ……

编辑推荐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A Farewell to Arms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永别了,武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2条)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年轻的弗雷德里克·亨利应征入伍,他是一个相貌英俊、身材高大的美国人,被派往意大利前线的一个战地救护队任中尉。由于他为人和善,平易近人,在军队中有很好的声望。在一次进攻前夕,亨利休假后返回前线,他的好友雷纳尔告诉他自己认识了一个英军医院的美丽护士凯瑟琳,在雷纳尔的引见下,亨利和凯瑟琳一见如故。   凯瑟琳的心灵曾经受到极大的伤害,她的未婚夫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了,生命的意义对于她来说更为深刻,她十分珍视每个人的生命,更为亨利的安全担心了。借救护队往返于前线医院运送伤员的间隙,亨利常去看望凯瑟琳,慢慢地亨利真的陷入了情网随着战事的紧张,总攻就要开始了,出发前凯瑟琳将一枚圣安东尼圣像送给了亨利,保佑他平安归来。   死神在战场上狰狞着,一次,当亨利同几个意大利救护队的司机在前线地下掩蔽室吃饭时,一发炮弹在他们的身边炸响了,亨利的腿部受了重伤被送往野战医院,随后转入了米兰一所新设立的美国医院,几天后,亨利和凯瑟琳不期而遇,她是奉命调到这家医院来工作的。意外的重逢使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凯瑟琳在亨利治疗期间一直陪伴着他,他们尽可能找机会呆在一起,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多久,而亨利由于英勇受伤被提名授予银质奖章。在凯瑟琳的服侍下亨利逐渐痊愈,爱情也逐渐加深。两人一块到郊外散步,一块乘马车去乡间兜风或做短途旅行。   夏去秋来,前线战争不断失利,亨利的伤口也已完全愈合,亨利本来该归队了,幸好他得了黄疸病,又延长了假期。可是离别的日子在不紧不慢中终于还是来了,就在这节骨眼上凯瑟琳怀孕了。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凯瑟琳把亨利送上驰往前线的列车。亨利祈祷着:“愿上帝保有她和我的小凯瑟琳。”   重新回到部队,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感觉空荡荡的,他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气候越来越恶劣,战争的形势也越来越坏,他们经常到前沿阵地转运伤员。不久,他们设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师部奉命下达大撤退的命令。   亨利他们负责护送三辆救护车撤往波达诺涅,一路上苦不堪言,整只队伍嘈嘈杂杂,绵延数里缓慢的向前移动,不时还有敌机袭击,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没有人可以驾驭得了,部队中出现了逃兵,车子也陷入了泥中,他们不得不弃车跋涉。在一座桥上,亨利看见一辆德军汽车和德大部队正通过这条河上游的一座大桥。他们已处于敌人的占领区了,在东躲西藏绕过德军之后,他们终于可以看见尤汀了。但亨利一行人中的一个却被误认为敌军而遭意大利狙击手击毙。其他人进退两难,只好躲进一间农棚中,直到觉得比较安全了,他们才绕过尤汀加入到向塔格利亚门托河方向撤退的大部队中。但他们已属于违抗军令了。   那时,意大利军队纯粹成了一群狂乱的乌合之众。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军官们也撕掉了袖子的军衔标记。意大利当局派战地警察在塔格利亚门托河一座长木桥尾进行拦截。亨利看到许多向他一样的“俘虏”被草率地审问几句就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了。他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冰冷的河水使他浑身发抖,但更冷的是他的心,他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抓住一块木板并顺利上了岸。他日夜兼程地赶往米兰那家他曾养伤的医院,心中只想着找到凯瑟琳。   不巧的是,凯瑟琳两天前刚去了斯特雷扎。几经周折后,他们终于重逢了,劫后余生使他们真正懂得了爱情的份量和幸福的珍贵,他们决定隐居到乡下,但是仍旧躲不过米兰宪兵的追查,不得已他们逃往中立国瑞士。   晚秋和冬天,亨利和凯瑟琳两人住在离蒙特勒不远的一家小旅店里,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两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孩子的降生。就在他们要度过这冬天最寒冷的日子的时候,凯瑟琳住进了医院,一种不祥的预感弥漫在亨利的心头,一天过去了,凯瑟琳仍处于昏迷之中,医生虽然做了最后的努力,仍旧未能挽救凯瑟琳和婴儿的生命,命运无情地夺走了他所爱的人,将他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小说评价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候,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才能完善自己*
  •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又译《战地春梦》,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29年写成的半自传体小说。海明威用精炼的语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批判了战争的荒谬、虚无和非理性。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意大利军中作战的美籍救护车司机中尉弗利德利克·亨利的角度进行叙事。书名取自16世纪剧英国作家乔治·皮尔的一首诗。
  •   永别了,武器!我倒是觉得故事不意外,倒是海明威的军人经历吸引人。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作品
  •   非常喜欢海明威,从老人与海开始,一个硬汉文学家的形象深深的吸引了我。
  •   海明威最有名的小说,很有代表性,与《老人和海》各有千秋,很喜欢。
  •   反复咀嚼,方能掘出味道,海明威不愧于美国文学的巨匠。
  •   老师推荐的,是《老人与海》以外海明威的又一巨作,值得一读
  •   海明威的最有名的作品。比较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这个版本。
  •   海明威的作品,经典,好好读一读
  •   战争 海明威 早就对它做了评价
  •   海明威的作品,买来看看。
  •   一直喜欢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很有阳刚之气!
  •   海明威反战名著,慢慢看,慢慢体会吧
  •   很不错的书 海明威的经典之作 推荐阅读
  •   海明威的经典之作!!!
  •   海明威的经典之作。语言风格是一大特色。
  •   还是喜欢海明威的东西
  •   向大师看齐 海明威值得全人类敬仰
  •   上译的,有保证。喜欢海明威。
  •   海明威的又一巅峰之作,很好
  •   还没读,应该不错,海明威的。
  •   海明威的书就不用我多说了,这个版本不错
  •   读海明威的书,感觉,活着,真好。读这本书,有同样的感受。
  •   再一次的温习那段记忆深处的脉脉温情,以及爱人永别的心痛。
  •   看不出战争的痕迹,但这本书确实再讲战争的残酷,最后凯瑟琳死的时候那句话,是全书的点睛之笔。
  •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几度改编成影视剧,华丽的转身过后是无限的苍凉。
  •   一曲哀婉动人的爱情悲歌
  •   两个人的故事,战争下的爱情
  •   阐述了军人在二战时期的惨痛心理,让人有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感觉,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了解二战历史,更能让人对和平比较向往。更激励了现在年轻人热爱国防事业,保家卫国。
  •   经典名著,推荐了。
  •   世界大师就是世界大师啊, 真过瘾
  •   译文绝对是品质的保证
  •   记录迷茫的一代
  •   名著里的名著 必读书目之一
  •   经典永远都在
  •   送人的,还没看
  •   非常好的图书,我是给孩子们买的!我每年都到当当网给孩子们买书,孩子们收益很大!
  •   总的来说说不错,但是看不进去,可能是心太浮躁了
  •   还可以,印刷质量还行。
  •   不错,这次书到的很快!
  •   这本书真的不错。。质量也可以,,价格便宜
  •   还没有读,不过看了书的质量还不错。
  •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书,一直不错!
  •   还没开始看。不过书看上去不错
  •   快递真的很快,书也很好,很满意
  •   很早以前就读过,想在读一遍
  •   还没看,但是仰慕已久,包装还不错!
  •   还没阅读,朋友推荐。
  •   弟弟很喜欢读
  •   多读书有好处!
  •   翻译得好,儿子超喜欢
  •   很好的一本收,寓意深刻,值得多读几遍!
  •   书还没有看 不过很喜欢封面
  •   好看、美
  •   孩子说这本书不错,喜欢阅读
  •   自己正在看,女儿可能还要过几年才适合。
  •   这本书不厚,读来很受启发。
  •   读完了,很好
  •   书的整体还不错,孩子看了,说不错,只不过我还没看!
  •   印刷质量很好,简洁,适于藏书。
  •   给同事孩子买的,说是很好
  •   喜欢封面,还没细看,大概看了都不错
  •   对英文的提高有帮助
  •   代别人买的,据说非常好。我认为价钱有点小贵,便宜的话,我也还一本。
  •   高中读本,必须读的书。
  •   《永别了,武器》
  •   海明威的经典啊
  •   硬汉的作品
  •   经典之作,没啥好说的
  •   海明威作品
  •   绿色中式花边的设计 好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