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辞典

出版时间:1994-8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舜徽 编  页数:75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后汉书辞典》是一部专书辞典,为“二十五史辞典丛书”之一。编写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阅读《后汉书》提供方便。  今本《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为南朝宋范晔撰;八志三十卷,为晋司马彪撰。由于本纪和列传中某些内容较多的篇章,又分为上下卷,实际上该书是一百三十卷。《后汉书》记事,上起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下讫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延康元年),共计一百九十六年史事。  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生于公元398年(晋安帝隆安二年),卒于公元446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年四十八岁。范晔出身官僚世家。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父范泰,任宋侍中。晔因出继给堂伯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侯。后历官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后汉书》就是在这时开始撰写的。后又历宁朔将军、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等。元嘉二十二年(446),有人告发他与孔熙先等密谋拥立刘义康为帝,于是以谋反罪被杀。本来元嘉二十二年为公元445年,因他死于十二月,当时合公历已是446年了。  范晔生活的时代,距后汉已有二百余年,在他以前,已有不少学者撰写了后汉一朝的史书。据《隋书·经籍志》所载,就有东汉刘珍等的《东观汉记》、三国吴谢承的《后汉书》、晋薛莹的《后汉记》、晋司马彪的《续汉书》等八家之多。对于诸家之作,范晔都不满意,于是他以《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参考各家所提供的丰富史料,再加以斟酌去取,写成了九十卷只有纪传的《后汉书》。本来志的部分也计划写,“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由于死得过早,这一部分未能完成。另据《后汉书·皇后纪》李贤注引沈约《谢俨传》云:“范晔所撰十志,一皆托俨。搜撰垂毕,遇晔败,悉腊以覆车。”今本《宋书》无《谢俨传》。但从这段记载也可以说明范晔《后汉书》缺志的原因之一。  由于范晔的文才和史学修养都比较高,他所撰的《后汉书》文笔流畅,叙事简明周详,结构严密,书中很少重复和疏漏。范书一出,大家争相传诵,而其他各家后汉书,就逐渐被淘汰了。范书既受到社会上学者们的欢迎,因而学习和研究的人也就比较多。在南朝梁时,著名学者刘昭和吴均,都给《后汉书》作过注释。刘昭看到范书只有纪传而没有志,认为是一个缺陷,于是乃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加以注释,分为三十卷,以补范书之缺。刘昭虽为范书补了志,但纪传与志并未合并,仍各单行。直到宋真宗乾兴年初,孙爽建议把二者合刻在一起成为一部分,乃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刘昭的《后汉书》注大部分都已散佚,只八志的注保存下来了。因而今本《后汉书》中,范晔纪传部分的注,是唐章怀太子李贤等所作,司马彪八志的注,则为刘昭所作。司马彪,字绍统,为晋宗室。父司马睦,为司马懿之侄,晋初封为高阳王。彪以出继故,未能袭爵。彪少笃学不倦,博览群籍。历官骑都尉、秘书丞、散骑侍郎等职。惠帝末年卒,时年六十余。彪以汉氏中兴,尚无全史,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见《晋书》本传)《隋书·经籍志》著录其书,作八十三卷。彪书早已散佚,唯其八志三十卷,赖刘昭取以补范书之缺,乃得以保存下来。  范晔本拟照《汉书》之例,撰写十志,未成而卒。司马彪的八志与班固的十志比较,没有《沟洫》、《食货》、《刑法》、《艺文》四志,是很可惜的。尤其是无《食货志》,对东汉一代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发展情况没有系统的资料,给史学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新增的《百官》、《舆服》二志中,《百官志》即是《百官公卿表》的继作,而《舆服志》记载的车马、冠服等制度,以表明封建的等级关系,史料价值也不是很高的。  《后汉书》本纪列传部分,史学界一向认为是写得较好的。十个本纪中,《光武帝纪》和《皇后纪》因内容较多,均分上下卷,实际上本纪是十二卷。《史记》、《汉书》只将吕后入本纪,其他皇后均入《外戚传》。范晔将《外戚传》之皇后改为本纪,是有独到看法的。范氏认为东汉一代,皇后或皇太后把持朝政的时候比较多,所谓“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主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见《皇后纪序》),因此从当时历史实际考虑,把皇后全部归入本纪是恰当的。列传部分,《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但范晔根据后汉的历史特点和自己的见解,创设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个新的类传。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两个集团曾长期把持朝政,排斥名士官僚集团,曾两次大兴党锢之狱,以镇压名士官僚集团的反抗。《党锢传》和《宦者传》就是记载这方面的斗争情况的。特别是《列女传》,范晔把才行高秀的妇女收入传中,不只注意节操一个方面,是很有见地的。如传中所载有女史学家班昭,女文学家蔡琰。我们知道蔡琰是两次改嫁,侍奉过三个丈夫的人,如果按照封建的节烈观,是不应收入《列女传》的。范晔却不为旧的思想所束缚,充分体现了他具有的进步史学观点。  《后汉书》是研究后汉一代历史的主要资料,价值很高,历来为文史学界所重视。自《后汉书》问世以来,研究注释其书的人是很多的。唐朝李贤等人的注释,可以说是集唐以前各家注释的大成者。现在通行本《后汉书》,都是带有李贤注的本子。至清末王先谦,又将唐以后研究《后汉书》的成果,特别是清人研究的成果,如惠栋的《后汉书补注》等各家之作,收集起来,撰成《后汉书集解》一书,成为第二次总结性的著作。建国以后,于1965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校点本《后汉书》,对广大读者来说,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必然带来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大繁荣。从而学习研究历史文化典籍的人,也就会日益增多,因此编辑一套阅读二十五史的工具书,当是今天社会上广大读者所需要。有见于此,山东教育出版社委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组织人力,进行了这套辞典丛书的编写工作。我们在完成《三国志辞典》以后,现在《后汉书辞典》又编撰完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吸收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参考一些有关辞书,由于涉及面较广,未能一一注明,谨此申明并表示感谢。由于本书成于众手,彼此之间抵牾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题辞前言凡例索引检字词目索引正文附录:东汉纪年表 东汉帝系表 东汉时期全图(选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编辑推荐

《后汉书辞典》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汉书辞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后汉书辞典》是一部专书辞典,为“二十五史辞典丛书”之一。编写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阅读《后汉书》提供方便。
    今本《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其中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为南朝宋范晔撰;八志三十卷,为晋司马彪撰。由于本纪和列传中某些内容较多的篇章,又分为上下卷,实际上该书是一百三十卷。《后汉书》记事,上起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下讫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延康元年),共计一百九十六年史事。
    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生于公元398年(晋安帝隆安二年),卒于公元446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年四十八岁。范晔出身官僚世家。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父范泰,任宋侍中。晔因出继给堂伯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侯。后历官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后汉书》就是在这时开始撰写的。后又历宁朔将军、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等。元嘉二十二年(446),有人告发他与孔熙先等密谋拥立刘义康为帝,于是以谋反罪被杀。本来元嘉二十二年为公元445年,因他死于十二月,当时合公历已是446年了。
    范晔生活的时代,距后汉已有二百余年,在他以前,已有不少学者撰写了后汉一朝的史书。据《隋书?经籍志》所载,就有东汉刘珍等的《东观汉记》、三国吴谢承的《后汉书》、晋薛莹的《后汉记》、晋司马彪的《续汉书》等八家之多。对于诸家之作,范晔都不满意,于是他以《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参考各家所提供的丰富史料,再加以斟酌去取,写成了九十卷只有纪传的《后汉书》。本来志的部分也计划写,“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由于死得过早,这一部分未能完成。另据《后汉书?皇后纪》李贤注引沈约《谢俨传》云:“范晔所撰十志,一皆托俨。搜撰垂毕,遇晔败,悉腊以覆车。”今本《宋书》无《谢俨传》。但从这段记载也可以说明范晔《后汉书》缺志的原因之一。
    由于范晔的文才和史学修养都比较高,他所撰的《后汉书》文笔流畅,叙事简明周详,结构严密,书中很少重复和疏漏。范书一出,大家争相传诵,而其他各家后汉书,就逐渐被淘汰了。范书既受到社会上学者们的欢迎,因而学习和研究的人也就比较多。在南朝梁时,著名学者刘昭和吴均,都给《后汉书》作过注释。刘昭看到范书只有纪传而没有志,认为是一个缺陷,于是乃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加以注释,分为三十卷,以补范书之缺。刘昭虽为范书补了志,但纪传与志并未合并,仍各单行。直到宋真宗乾兴年初,孙爽建议把二者合刻在一起成为一部分,乃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刘昭的《后汉书》注大部分都已散佚,只八志的注保存下来了。因而今本《后汉书》中,范晔纪传部分的注,是唐章怀太子李贤等所作,司马彪八志的注,则为刘昭所作。司马彪,字绍统,为晋宗室。父司马睦,为司马懿之侄,晋初封为高阳王。彪以出继故,未能袭爵。彪少笃学不倦,博览群籍。历官骑都尉、秘书丞、散骑侍郎等职。惠帝末年卒,时年六十余。彪以汉氏中兴,尚无全史,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见《晋书》本传)《隋书?经籍志》著录其书,作八十三卷。彪书早已散佚,唯其八志三十卷,赖刘昭取以补范书之缺,乃得以保存下来。
    范晔本拟照《汉书》之例,撰写十志,未成而卒。司马彪的八志与班固的十志比较,没有《沟洫》、《食货》、《刑法》、《艺文》四志,是很可惜的。尤其是无《食货志》,对东汉一代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发展情况没有系统的资料,给史学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新增的《百官》、《舆服》二志中,《百官志》即是《百官公卿表》的继作,而《舆服志》记载的车马、冠服等制度,以表明封建的等级关系,史料价值也不是很高的。
    《后汉书》本纪列传部分,史学界一向认为是写得较好的。十个本纪中,《光武帝纪》和《皇后纪》因内容较多,均分上下卷,实际上本纪是十二卷。《史记》、《汉书》只将吕后入本纪,其他皇后均入《外戚传》。范晔将《外戚传》之皇后改为本纪,是有独到看法的。范氏认为东汉一代,皇后或皇太后把持朝政的时候比较多,所谓“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主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见《皇后纪序》),因此从当时历史实际考虑,把皇后全部归入本纪是恰当的。列传部分,《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但范晔根据后汉的历史特点和自己的见解,创设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个新的类传。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两个集团曾长期把持朝政,排斥名士官僚集团,曾两次大兴党锢之狱,以镇压名士官僚集团的反抗。《党锢传》和《宦者传》就是记载这方面的斗争情况的。特别是《列女传》,范晔把才行高秀的妇女收入传中,不只注意节操一个方面,是很有见地的。如传中所载有女史学家班昭,女文学家蔡琰。我们知道蔡琰是两次改嫁,侍奉过三个丈夫的人,如果按照封建的节烈观,是不应收入《列女传》的。范晔却不为旧的思想所束缚,充分体现了他具有的进步史学观点。
    《后汉书》是研究后汉一代历史的主要资料,价值很高,历来为文史学界所重视。自《后汉书》问世以来,研究注释其书的人是很多的。唐朝李贤等人的注释,可以说是集唐以前各家注释的大成者。现在通行本《后汉书》,都是带有李贤注的本子。至清末王先谦,又将唐以后研究《后汉书》的成果,特别是清人研究的成果,如惠栋的《后汉书补注》等各家之作,收集起来,撰成《后汉书集解》一书,成为第二次总结性的著作。建国以后,于1965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校点本《后汉书》,对广大读者来说,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必然带来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大繁荣。从而学习研究历史文化典籍的人,也就会日益增多,因此编辑一套阅读二十五史的工具书,当是今天社会上广大读者所需要。有见于此,山东教育出版社委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组织人力,进行了这套辞典丛书的编写工作。我们在完成《三国志辞典》以后,现在《后汉书辞典》又编撰完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吸收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参考一些有关辞书,由于涉及面较广,未能一一注明,谨此申明并表示感谢。由于本书成于众手,彼此之间抵牾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不错经典,常翻常新,值得推介和收藏!
  •   这套辞典已经买了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两唐书四本了,爱不释手,读史书必备的辞典啊,谢谢当当网啊
  •   该书可以帮你准确阅读理解后汉书的有关内容,是学史的得力助手。只是纸张不是很好。收藏该书的朋友注意。
  •   非常全面,看后汉书的时候很有用。

    不过错别字有点多哈……
  •   标着辞典就是辞典,不过就我看来,部分解释还是太过简单,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不过还行吧,书页有点发黄,看到1987年的题辞被惊了一下,不知道这书被屯多久了,总体来说还不错,不过我不打算买其它几本了,果然买史书还是得买带注释的。
  •   山东教育出版社连续多年出的书,印的在的忒便宜,印的晚的贼贵。读史工具书。
  •   看着有货,可是后来跟我说没货,到底现在有货没货啊,我很想买的
  •   很有收藏价值。在翻阅正史的时候必不可少。
  •   这本书不错,我很喜欢~
  •   有用,喜欢,非常好。
  •   装帧极好,价格适当,买了不亏。
  •   本书比北朝五史辞典差一点,主要体现在纸质和字迹清晰度上,有待改进。1666千字,750页,1994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辞条繁体,解释简体,横排。难字有拼音标注。附有纪年,帝系和历史地图。
  •   书还行 印刷纸质有些差
  •   早出的这几本是性价比很高的,后来就贵的有点难接受了,这类工具书现在选择多了,更不好卖了。
  •   1994年出版印刷,纸质欠好。
  •   这本书打开书的第一页,就发现开胶了,而且纸质很差。当然,书的内容那是没得说,载体太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