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出版时间:1997-9-1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树声,钟作慈,冯新瑞  页数:171  

内容概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教育大国中的一个。她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最古老的教育制度,也造就了以举世闻名的孔子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教育家,根植了“尊师重教”的文明传统。古往今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历史总是循着“国兴教育兴,教育兴则国愈兴”的规律发展着。当历史即将跨进21世纪的门槛之际,人类面临着一个人才竞争的新时代,“兴教”已成为世界潮流,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人才培养,中国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影响着国运,也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起来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和辉煌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主持撰写《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多辑丛书正是为着适应时代的呼唤,而奉献给教师与社会的一园芳香瑰丽的鲜花。

作者简介

  王树声,1928年生于北京。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干北京师范大学附中,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现为中国地理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兼职教授、北京市特约教育督导员,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电视专栏节目优秀主持人。著有《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特级教师导学丛书》、《特级教师谈学习策略(地理)》、《讲台三尺写春秋(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参与编写《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等。发表过多篇教学论文,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讲过《中学地理教学法》、《中师地理》、《自然科学基础一地理部分》等百余讲,编辑过教学影片《矿物与岩石》、录像片《卫星城》、《地理课外活动》及地理教学高密度电视唱盘等。  钟作慈,中学高级教师,1948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中,曾先后在内蒙古插队和在山西从事农技工作。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后任山西省大同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1990年调入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现任北京教育科研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副主任兼地理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地理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曾经有多篇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国电化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北京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并参加编写了《中学地理教材教法》,主编了《中学地理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方法》等专著。  冯新瑞,199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研究室、教育实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戴汝潜,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任教学研究室、教育实验研究室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理事,国家教委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曾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发表论文、教参十余篇(部);主撰我国首部《中学生家庭教育》;从事教育改革与实验研究,合著《实用教育实验方法》;从事教学论研究,主编《说课论》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从事课程论研究,主编《普通高中课程计划问题研究》,专著《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从事学科教育学研究,主编《新时期教学方法改革》和《现代小学识字教育科学化研究》;兼任《课程研究》杂志和《教学研究报》主编并从事《课程实验论》研究。

书籍目录

序.前言探索篇征帆不落,再启航程(开篇语)一、成长(一)地理教师的工作连接着人类的未来(二)教师意识与教师形象(三)教师的知识核心基础与外围边缘(四)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五)黑板艺术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六)语言的艺术与艺术的语言(七)登上讲台之前 (八)字典、地图、资料卡(九)沃土与新苗(十)从适应到合格,从熟练到出色二、创新(一)应用电化教学是教学手段的一次革命(二)“硬任务”中的“软功夫(三)十年磨一课,保留代表作(四)讲台小天地,天地大讲台(五)困难,但是有意思(六)一次难忘的尝试(七)摄像机前的创造(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九)更新观念是教改的关键(十)做路灯,不做红烛三、教学(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教学无小事,课上有常规(三)教学中统一和谐的美(四)“老师,再提个问题(五)会学,首先在于会想(六)最基本的往往是最简单的(七)是天衣无缝好,还是留有余地好(八)小脑瓜能装下整个宇宙(九)谈命题与提问的艺术(十)公开课的启示四、育人(一)会学习与爱学习(二)在集体中成长(三)爱而不纵,严而不厉(四)多读多看长知识,动口动手练本领(五)从相识到相知,从关心到牵念(六)悠悠山水情,莘莘学子心(七)一席话与一条路,一片心与一段情(八)雄鹰联翩起,华发换朱颜(九)教师是永远年青的(十)素质教育呼唤着教师提高素质……研究篇

章节摘录

  (四)多读多看长知识,动口动手练本领  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后能表达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讲,用他自己认为适宜的方式反映,这是我在80年代初常常思考的问题。教师当然要教会学生会学习,学生学懂不是靠教师的机械重复和背多少遍来加强记忆(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有这种现象存在),而是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设计出能使学生理解的教法。学生只有真正懂了、会了,才能有正确的反馈。掌握的知识丰富扎实,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我记得上大学时,系里经常进行全系参加的演讲或“学术报告”活动,是由系里各年级同学轮流上台把你看到的有关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报刊文章向大家“宣读”和讲解。这就需要自己先理解,把别人的书面文章变成自己的语言内容,自己也需制做图表或模型演示,这种活动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准备做教师的大学生来讲是很有意义的,既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做“报告”的本领,又可扩大知识面,把一个人看到的文章变成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促使每个人都要多看书,查资料,弄懂别人的文章。这对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从多方面提高其素质是很必要的。于是我和有关班主任商量(当时我未做班主任),在我教课的班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对班上来讲是一次班会活动,我给其命名为“多读多看长知识,动口动手练本领”。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有用图的、有用地球仪的,还有动手做小实验的,他们准备的内容有地理知识,也有生物方面的知识,丰富多彩。我们发现,这是了解学生并使其展现才能的好机会,因此才提到不仅多读多看,而且还应动口动手。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王树声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